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肩负着初步建立学生的道德观和法治观的重任。在进行这门课的教学时,教师要结合理论和实践,打造探究式教学模式,以主题活动为形式,使教学更具方向性。本文从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出发,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这一模式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主题活动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内涵;问题;应用策略
引言:
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靠老师的理论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在这种模式下,一方面老师会因为与学生缺乏互动而降低“教”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会对课程感到厌倦,学习兴趣下降。为了改变这种课堂状况,探究式教学应运而生。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采取这种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探究式教学是素质教育发展的产物,它要求老师要对知识达到深入理解的程度,并组织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探究式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师生共同参与,老师负责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加入活动,在老师循序渐进地指导下,学生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凸显出来,他们的思维能力、交流能力、探究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老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也更加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的重难点。所以,采取探究式教学有益于课程的开展,对老师来说,是教学的不二选择。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教”的方面来看,由于课堂容量较大,老师普遍采用“填鸭式”教学,统一进度,给学生整体讲授。这种方式对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有助于他们按部就班学习,但是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弱的学生往往会感到吃力,跟不上教学进度。所以,同一班级内会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不利于整体的协调发展。
从“学”的角度来看,由于上课的内容涉及一些理论性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缺乏。学生们已经习惯了被动地接受现有的知识,所以思维上存在固化的问题。面对一个问题,他们没有思考的习惯,也无法提出自己的见解,长期下去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主题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借助多媒体,拓展活动资源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学习时无法将课本上描述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效对接,而课堂上的时间、空间也很有限,让老师带领他们去感受真实的场景不太现实,所以上课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还原真实场面,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学习《百年追梦,复兴中华》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组织以“爱国”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以“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四个历史事件为切入点,带领学生探究我国的伟大发展史,让学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挫折。由于这个主题活动涉及历史事件,为了尽可能还原历史真实,老师可以通过播放纪录片的方式,加强学生的体验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开展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提出来的探究主题一般都带有一定的挑战性,依靠学生的个人力量是难以完成的,而且也无法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所以,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人数相同的小组,将能力强和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均匀分配到每个组中,确保各小组实力相当,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例如,在教学《骄人祖先,灿烂文化》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一主题来探究。“文化”的内涵很丰富,包括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学术思想等,老师可以提示学生从这些方面入手,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一个方面,分头搜集资料,了解我国在这些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开展社会实践,锻炼学生能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是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保自己的行为在道德伦理和法律规范许可的范围内,所以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例如,在学习《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这一单元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周末去当地的法律宣传机构学习,在专业人士的讲解下全面了解我国的法律法规,明確自身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学习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观后感,重点谈一谈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并简单说说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结束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教师应该积极引入主题活动探究的教学方式,加强这门课程的实践性,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进行探究教学时,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探索、开拓创新,通过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增强教学有效性,让该学科的育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朱振娟.主题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5:55.
[2]罗昌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提升策略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8.
关键词:主题活动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内涵;问题;应用策略
引言:
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靠老师的理论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在这种模式下,一方面老师会因为与学生缺乏互动而降低“教”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会对课程感到厌倦,学习兴趣下降。为了改变这种课堂状况,探究式教学应运而生。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采取这种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探究式教学是素质教育发展的产物,它要求老师要对知识达到深入理解的程度,并组织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探究式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师生共同参与,老师负责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加入活动,在老师循序渐进地指导下,学生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凸显出来,他们的思维能力、交流能力、探究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老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也更加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的重难点。所以,采取探究式教学有益于课程的开展,对老师来说,是教学的不二选择。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教”的方面来看,由于课堂容量较大,老师普遍采用“填鸭式”教学,统一进度,给学生整体讲授。这种方式对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有助于他们按部就班学习,但是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弱的学生往往会感到吃力,跟不上教学进度。所以,同一班级内会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不利于整体的协调发展。
从“学”的角度来看,由于上课的内容涉及一些理论性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缺乏。学生们已经习惯了被动地接受现有的知识,所以思维上存在固化的问题。面对一个问题,他们没有思考的习惯,也无法提出自己的见解,长期下去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主题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借助多媒体,拓展活动资源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学习时无法将课本上描述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效对接,而课堂上的时间、空间也很有限,让老师带领他们去感受真实的场景不太现实,所以上课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还原真实场面,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学习《百年追梦,复兴中华》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组织以“爱国”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以“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四个历史事件为切入点,带领学生探究我国的伟大发展史,让学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挫折。由于这个主题活动涉及历史事件,为了尽可能还原历史真实,老师可以通过播放纪录片的方式,加强学生的体验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开展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提出来的探究主题一般都带有一定的挑战性,依靠学生的个人力量是难以完成的,而且也无法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所以,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人数相同的小组,将能力强和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均匀分配到每个组中,确保各小组实力相当,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例如,在教学《骄人祖先,灿烂文化》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一主题来探究。“文化”的内涵很丰富,包括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学术思想等,老师可以提示学生从这些方面入手,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一个方面,分头搜集资料,了解我国在这些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开展社会实践,锻炼学生能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是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保自己的行为在道德伦理和法律规范许可的范围内,所以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例如,在学习《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这一单元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周末去当地的法律宣传机构学习,在专业人士的讲解下全面了解我国的法律法规,明確自身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学习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观后感,重点谈一谈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并简单说说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结束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教师应该积极引入主题活动探究的教学方式,加强这门课程的实践性,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进行探究教学时,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探索、开拓创新,通过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增强教学有效性,让该学科的育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朱振娟.主题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5:55.
[2]罗昌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提升策略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