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bm__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西方的建构主义学习理念逐渐进入我国的课堂,这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革新,也是重视学生发展的有力体现。由此,本文对高中历史支架式教学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措施,以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历史;支架式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6-0060-02
  引 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各学段的培养目标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以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且能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适当应用这一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搭建支架是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关键。在此过程中,由于支架种类较多,且使用条件不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情的变化选择不同的教学支架[1]。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支架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能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另外,支架式教学模式倡导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建构,这就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对授课资料的搜集。历经千年发展,我国历史知识及资料浩如烟海,各种人物传记、历史地图等向学生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历史的魅力。由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历史学习中。
  (二)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加高效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决定其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并对既定的史实、结论等进行记诵,忽略了对史实的探究[2]。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限制,无法养成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不利于其学习效果的提高。而支架式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支持与指导,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其学习潜力。学生能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升学习效率,这对其未来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历史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从而为高中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3]。高中生历史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密切指导,因此,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建构主义的要求下,教师可以多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其在情境的引导下逐步提高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并对新知识进行深入思考,进而促进其历史思维的发展。
  二、高中历史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原则
  (一)适时性原则
  在应用支架式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适时性原则,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支架,这是提高支架式教学效果的基础。首先,教师应将其落实到教学设计中,运用系统的方式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具体的学习支架,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介绍了“封建制度”这一概念。由于部分学生对这一概念缺乏深刻的理解,教师就可以设计学习支架,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搜寻与封建制度有关的文献及视频等,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加深对封建制度的认识,从而引出对封建国家的讲解内容。这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还能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目标,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引导性原则
  教师在搭建教学支架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知识的学习及问题的解答,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或代替其完成。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历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设计有启发性的学习支架,并充分利用学习支架来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只有真正对历史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才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挖掘学习历史的潜能,开阔眼界,提高学习自信心。
  三、高中历史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
  提问环节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途径。然而,并非所有教师都能对提问环节有正确的认识。根据提问时间的不同,提问环节可分为课前提问、课中提问及课后提问。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课前提问次数较多,主要是通过课前提问帮助学生回顾自身所学,并调整其学习状态。同时,教师通过课前提问也可以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前,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唐朝最后是怎样走向衰落的?”通过这个问题的引導,学生在预习时会更有针对性,而在课堂上,他们通过教师的讲解对唐朝衰落的原因会有更深刻的认知。此外,由于提问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推动教学进度,教师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问,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调整问题的难度,并在本节课结束前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在这一阶段,教师也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从而及时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以促进课堂质量的提升。
  (二)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某些历史事件距离我们较遥远,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切身体会历史事件的始终,并在情境的感染下养成以史为鉴的生活习惯。例如,在讲解“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应的情境,为学生展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应对纷争及变法采取的策略,并播放相关图片及文字资料,如李悝变法、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加深学生对变法的理解。随后,教师再为学生播放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的片段,让学生通过这种直观的形式了解商鞅变法的始末,并根据视频内容写观后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并及时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既要指出其文章中存在的错误,也要对其中的优秀部分加以赞扬。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以表演的方式还原史实
  为提高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对史实进行还原。这种“课本剧”的方式不仅可以考验高中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使其在表演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空间思维能力、语用能力、自我表现力等综合素质。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组队,并分配组内各个成员的职务,如导演、编剧等,之后通过写台词、排演等形式对历史场景进行重现。首先,小组成员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史料,并在不脱离史实的基础上進行创新,从而提高对历史素养的培养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但可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记忆,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这一课主要讲解了自三国时期到隋唐时期的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变化,也是这一章的重点。为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并设计具有时代特色的服饰等;随后,让各个时期的“人物”在一起交流,以这种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观察文化风俗等的具体变化,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还能为学生后续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四)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并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合作探究的实施既有利于支架式教学模式的顺利应用,也能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其学习水平的提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自由组建学习小组,并选出相应的组长、记录员等,同时,小组角色应定期进行互换,使每位组员都能平等地参与其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加强对高中生的了解,及时给予相应的指导。例如,在学习“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中,许多高中生对清政府的腐败与不作为深表痛恨,对当时的统治者没有接受教训表示不理解。由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这一内容进行讨论,并对讨论结果进行整理。通过交流,有的小组认为清政府不作为的主要原因是封建体制下君主的权力过大,导致下层官员无法充分表达自身想法等。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给学生详细讲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与不同阶层之前的矛盾,通过这种方式使其明白封建制度的局限性,加深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所做出的应对措施的认识。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家国情怀得以培养,历史水平得以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以落实。
  结 语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促进其历史思维的培养,并为其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本文通过介绍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作用及应用原则,提出了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等教学策略,以提高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康晨炜.历史单元教学下的支架式作业运用浅谈[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8):83-84.
  孙丽华.高中历史支架式教学的三种模式[J].中学教学参考,2020(19):79.
  陈映兰.史料实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06):68.
  作者简介:李艳飞(1988.8—),女,甘肃静宁人,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基础教育。
其他文献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是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 是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的需要 , 是进一步培养高素质人 才的必然要求 , 在这一背景与目标之下 , 广大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 之中 ,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 课改与高考不配套、教师培训参差不齐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 都成 为制约新课改进程的主要障碍。如何应对并有效地消除这些障碍 , 真正快速有效地推进新课程改革成为当下亟待思考的问题。
新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有一个亮点,就是增加了“语文园地”栏目。该栏目从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涵盖“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多个栏目,它既关照了一单元内容的整合、延伸与拓展,又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带动孩子学习巩固的积极性。与以往的单元练习相比,有其突出的三大特点,那就是借助“识字加油站”,让生活识字成为孩子的探究源;坚持“日积月累”。
小学高年级教育工作繁重,它为班主任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而班主任作为班级核心,他应该具有绝对的权威和人格魅力,在教育管理工作中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班级学生学习管理效率,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本文中简单探讨了小学高年级班主任班级管理激励风格形成过程,主要分析其激励策略实施意义与风格形成具体做法。
暑假期间,学生拥有更多的休闲时间,可以在家调整状态,但在享受假期的同时,用电安全问题常被忽视,从而给其生命健康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如今,使用空调、电脑和手机等已经是学生在暑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不可忽视的是,在使用电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儿童在家不慎触电的新闻屡见不鲜。因此,家长和儿童必须了解家庭用电安全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让学生一生受用。语文教材中不仅有着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新西兰的“学习故事”作为一种叙事性评价方法,更关注真实的学习情境,倡导以儿童为中心,“相信儿童是”有能力的、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学习故事”理念深深应用于幼儿园区域游戏,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幼儿游戏。本文以“学习故事”理念为基础,结合“学习故事”实例通过对区域游戏的观察、评价与指导能力,影响着游戏质量和幼儿的学习效果。分析“学习故事”和区域游戏之间的关联,并且以“学习故事”为载体,落实幼儿区域游戏的创新分析。
思维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在其长期的学习生涯中,学生的头脑会越来越灵活,意识和技能也越来越丰富,在身心方面会取得更大的发展。数学对小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其中不乏有很多数理知识,对年纪较小的他们而言,理解起来有些许的负担。低年级数学主要让学生认识“数”的概念,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到了中高年级,教师就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擅于运用自己的数学思维进行解题。有基于此,本文针对中高年级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展开了探究。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已经在各个领域当中发挥出了积极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同样也是如此。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增加。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已经逐渐完善,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对此,本文就以此为例,详细分析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作用。
以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2-2016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回归分析研究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补助与企业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将产权性质设为调节机制,研究了不同产权性质下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民营企业获得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倒U型影响比国有企业更显著。研究结论启示政府要将补助控制在适度区间内,促进企业合理利用补助加大创新力度。
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是天津市教委直属重点校天津市实验中学与滨海新区教体局集团化办学的一所“高端起步、高位发展”的完全中学,与集团总校共享师资、共享优势教育资源。秉承“实验”精神--创新式学习,创造性工作,求真求实,思学思新,开创新实验之先河,走特色发展之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