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课程开发,又叫学校中心课程规划或学校中心课程革新,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国家出现的一种课程開发策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全球性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渐突出。而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的主线。而且做为中学必修科目之一的地理学科,还紧紧围绕着地球构造、地天关系、区域分布、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等许多与人类和地球息息相关的领域进行学习和研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及其复杂地理地貌上,区域性特征比较明显。因此,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发校本地理课程,加强广大中学生的本地区地理知识的教育和地理修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理学科校本研究,应本着以下原则展开:
一、趣味性原则
地理学科在中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依然是地位不高,时间上还要受到其他基础科目或者其他人为因素的挤压,在中考等应试教育习惯的影响之下,学生和一部分领导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的现象依然严重。所以地理老师必须从其他角度出发,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如趣味性设计,让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是地理课生存的关键,也是校本教材开发的目的所在。因而激发兴趣应当是校本教材编写和内容选择时必须认真考虑的关键原则。例如,我在讲述讲述西欧国家时,简单介绍“只有一棵树”的国家——冰岛共和国;讲述泰国首都曼谷时,让学生知道它是世界上名字最长的首都,全称若译成汉字共有四十一个字;讲述非洲热带草原上的树木——波巴布树时,可介绍“绿面包树”的来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进行进一步学习,水到渠成。
二、可操作性原则
教材和教具是为学生的拓展学习提供方向指导,因而必须要考虑在教师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可操作性和易操作性。在我们的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可利用条件来设计活动课,自制教具,参观工厂等一系列活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才能够真正为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
三、创新性原则
考虑到地理学科综合性的增强和社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要求增强的实际需要,课程开设应当在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多做文章,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应当在活动的设计上突破学校的界限,朝综合性方面创新,使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养成综合考虑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的知识解释地理现象和解决地理问题。在问题的提出和选择上尽量考虑到新颖性,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很有帮助。
(一)立足课本资源,让课程更贴近所学内容。
目前学生的知识来源离不开书本,但是书本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又是不足够的,因为课本的知识不可能将一个问题讲得太深入,或者有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应用于实践中。也正因为这样,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立足于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同时也是对所学内容的一个扩充。
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都是源于课本,而又有别于课本知识的;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探讨。例如城乡规划,教科书的内容主要是讲述了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城市地域类型的分布等。在学生对此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深入补充一些城乡规划的原则和过程等,让学生了解到该过程后再开展调查本镇城乡规划的情况,最后让学生尝试设计自己心中理想的家乡规划。这样的课程设计,既运用了学生现有的知识,又使学生对此知识点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了解。
(二)立足生活题材,让学以致用。
任何的知识只有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问题才是有用的知识。我们的学生往往是学了却不会运用,不会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去解析生活中的问题,解决我们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可以缓解这个问题的出现。
(三)借助教学资源,让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学校开设校本课程有很好的设备资源,如多媒体教室,白板教室,地理教学仪器配备,为校本地理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譬如2010年1月,在我们当地出现日环食现象,学生从器材室借来天文望远镜纷纷观察,并饶有兴致地拍下照片。此行动激发了很多学生对探索宇宙的兴趣以及对宇宙的好奇心,因此开设这样的课程也是顺应学生的要求的。
(四)结合时事热点,开发校本课程。
时事问题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时事热点还是一个中考命题的热点。因此作为学生群体,对时事的关心程度不比其他人群低。学生对时事热点的了解往往是来自网络、报纸,而对于这些报道的内容,因此往往是停留在知道的基础上,要他们进一步解析或者是提出意见、见解就显得困难了;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对时事的了解不够深入、全面。开展与时事有关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也有一定的帮助。
例如,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一个值得所有人思考、关注的问题。借此通过开展街头宣传,校内演讲比赛等形式说明气候变暖的成因,危害,增强人们环保意识,呼吁同学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五)重视学生兴趣,让校本课程更具活力。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选修该课程学生的多少则从另一方面反映该课程的成功程度。对于学生来说,对课程本身的兴趣是决定其选课的重要原因。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心理学认为只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开设地理校本课程的时候,应该注意学生兴趣与知识的结合,务求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对于浩瀚宇宙,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而我们课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可以通过开设校本课程来弥补。那么这样的课程老师应该设计那些内容呢?我们可以先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宇宙的那些部分有兴趣,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兴趣、分重点地设计课程的相关内容。
当然,关于地理学科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我们仅仅是刚刚起步,还有相当多地值得研究和摸索的问题,随着新的教育理论不断涌现,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应当义不容辞地投身到这场课程改革的洪流中,使我们的校本课程研究日臻完善。
地理学科校本研究,应本着以下原则展开:
一、趣味性原则
地理学科在中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依然是地位不高,时间上还要受到其他基础科目或者其他人为因素的挤压,在中考等应试教育习惯的影响之下,学生和一部分领导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的现象依然严重。所以地理老师必须从其他角度出发,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如趣味性设计,让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是地理课生存的关键,也是校本教材开发的目的所在。因而激发兴趣应当是校本教材编写和内容选择时必须认真考虑的关键原则。例如,我在讲述讲述西欧国家时,简单介绍“只有一棵树”的国家——冰岛共和国;讲述泰国首都曼谷时,让学生知道它是世界上名字最长的首都,全称若译成汉字共有四十一个字;讲述非洲热带草原上的树木——波巴布树时,可介绍“绿面包树”的来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进行进一步学习,水到渠成。
二、可操作性原则
教材和教具是为学生的拓展学习提供方向指导,因而必须要考虑在教师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可操作性和易操作性。在我们的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可利用条件来设计活动课,自制教具,参观工厂等一系列活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才能够真正为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
三、创新性原则
考虑到地理学科综合性的增强和社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要求增强的实际需要,课程开设应当在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多做文章,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应当在活动的设计上突破学校的界限,朝综合性方面创新,使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养成综合考虑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的知识解释地理现象和解决地理问题。在问题的提出和选择上尽量考虑到新颖性,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很有帮助。
(一)立足课本资源,让课程更贴近所学内容。
目前学生的知识来源离不开书本,但是书本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又是不足够的,因为课本的知识不可能将一个问题讲得太深入,或者有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应用于实践中。也正因为这样,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立足于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同时也是对所学内容的一个扩充。
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都是源于课本,而又有别于课本知识的;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探讨。例如城乡规划,教科书的内容主要是讲述了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城市地域类型的分布等。在学生对此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深入补充一些城乡规划的原则和过程等,让学生了解到该过程后再开展调查本镇城乡规划的情况,最后让学生尝试设计自己心中理想的家乡规划。这样的课程设计,既运用了学生现有的知识,又使学生对此知识点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了解。
(二)立足生活题材,让学以致用。
任何的知识只有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问题才是有用的知识。我们的学生往往是学了却不会运用,不会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去解析生活中的问题,解决我们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可以缓解这个问题的出现。
(三)借助教学资源,让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学校开设校本课程有很好的设备资源,如多媒体教室,白板教室,地理教学仪器配备,为校本地理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譬如2010年1月,在我们当地出现日环食现象,学生从器材室借来天文望远镜纷纷观察,并饶有兴致地拍下照片。此行动激发了很多学生对探索宇宙的兴趣以及对宇宙的好奇心,因此开设这样的课程也是顺应学生的要求的。
(四)结合时事热点,开发校本课程。
时事问题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时事热点还是一个中考命题的热点。因此作为学生群体,对时事的关心程度不比其他人群低。学生对时事热点的了解往往是来自网络、报纸,而对于这些报道的内容,因此往往是停留在知道的基础上,要他们进一步解析或者是提出意见、见解就显得困难了;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对时事的了解不够深入、全面。开展与时事有关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也有一定的帮助。
例如,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一个值得所有人思考、关注的问题。借此通过开展街头宣传,校内演讲比赛等形式说明气候变暖的成因,危害,增强人们环保意识,呼吁同学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五)重视学生兴趣,让校本课程更具活力。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选修该课程学生的多少则从另一方面反映该课程的成功程度。对于学生来说,对课程本身的兴趣是决定其选课的重要原因。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心理学认为只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开设地理校本课程的时候,应该注意学生兴趣与知识的结合,务求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对于浩瀚宇宙,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而我们课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可以通过开设校本课程来弥补。那么这样的课程老师应该设计那些内容呢?我们可以先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宇宙的那些部分有兴趣,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兴趣、分重点地设计课程的相关内容。
当然,关于地理学科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我们仅仅是刚刚起步,还有相当多地值得研究和摸索的问题,随着新的教育理论不断涌现,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应当义不容辞地投身到这场课程改革的洪流中,使我们的校本课程研究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