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挖掘学生潜能,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由于地域偏僻,“见识”相对不广,信息储量少,作文写起来难度较大,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永远的目标。这需要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让学生多积累材料和写作方法,以学生为主题开展向上的评价活动,让学生热爱写作,写出好作文。
关键词:民族地区;小学生;作文教学
笔者在少数民族地区任教小学语文过程中,发现学生习作时内容缺乏个性。原因是大部分学生上学后才开始学习汉语,汉语表达起步晚、基础差,加之受到本民族语言的影响,平时交谈习惯用本民族语言,不善于用汉语表达。不良的语言环境导致学生在写作文时出现语序混乱,语句不通顺等问题。生活新鲜事物比较少、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现代教育信息相对闭塞,知识面窄作文缺乏材料。基于这些困境和现状,必须立足现实,寻找突破,走出一条适应于少数民族小学生写作提高的教学方法。
一、帮助学生打破语言障碍
不少学生用本民族表述非常通顺,用汉语口语,尤其是用书面表达则语序混乱。这是由于没有掌握汉语语法规律存在差别的结果。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和生活中都应当使用规范的汉语,杜绝日常口语带来的不利影响,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语文教师要在识字过程中给学生正音,依托教材正确发音;环境鼓励学生说汉语,训练听说能力,积累词汇,给学生讲解各种语法,纠正语法错误,并和本民族的语言进行对比教学。从简单的组词到组句,再到写一段话甚至一篇作文,日积月累,在练习的过程中把汉语化为自主的习惯。鼓励学生写要说的话,让学生感到写作如同和他人交谈一样简单,不畏惧写作。通过一系列活动,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流利地用普通话交流,为学生的书面表达打好基础。
二、从读入手,以读促写
少数民族地区因为信息较为封闭,了解的事物较少,小学生手中可供阅读的书籍是少之甚少。而写作是需要言之有物的。为了使学生增加知识面,写作文时得心应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一是利用学校图书室里,引导学生多看多记,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二是推荐好的图书目录,鼓励学生自觉到图书室阅读,学校图书室没有的书籍,尽量与家长联系,动员家长给孩子购买,并鼓励学生互相借阅,或者订阅报纸、收看电视新闻增加信息。三是引导学生对收集的词汇和句子加与理解、进行分类、灵活运用,分析作者怎样围绕中心立意谋篇的。通过琢磨咀嚼,心领神会、潜移默化作用逐步解决“怎样写”的问题。四是引导学生广读各类有益书籍,指导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力争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将一些对自己作文有用的材料摘录下来,归类整理,经常翻阅,学习作者的有利立意方法、写作方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使之变成自己的阅读储备,进而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三、开阔思维,勤写勤练
学生往往心中有好的想法,却苦于难以下笔。只有经常动笔,反复运用,不断探索,才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从不会到会,从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多读多写,对于处在写作起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鼓励学生先写好的句子,再写片段,最后形成好的文章。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使学生练笔,除了课程要求的作文练习,还有如日常所思所感的随笔,日记周记;随堂练习与课后写作结合,大作文与小作文结合。在不断的练习中保持对写作的敏感。充分收集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人和事,积累写作素材。布置的话题切合实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说他们想说的话。如少数民族特有的风情、节日活动、特别人物都和他们的生活贴近。或者组织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通过活动写作,让学生有话可说。对于小学生来说,题目要难易适中,从简单的会话开始,鼓励学生抒发真情实感。从各种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开始写出优美的句子,反复练习进而才能写出优美的文章。
四、尊重主体,挖掘亮点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改革的核心理念,作文教学必须围绕发展学生作文能力为主要目的。要发展学生的作文的能力,必须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文教学,常常是老师布置作文,学生写作文,最后老师评作文。老师的作文讲评多挑错,专挑学生不足之处,批评学生哪写得不好,或是简单的一两句评语,有的甚至只打一个钩加一点和一个分数,没有任何的评语。于是学生看到老师评语要么是批评,要么只有一个分数的,失去了写作的热情。因此,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果实,挖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用赏识的目光评价学生的作文,善于用言语鼓励。特别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用汉语写字本身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文中但凡有一个流利的句子、一处深刻的描述都值得赞赏,用鼓励的语言肯定学生的进步。只有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学生的作文,学生才能有兴趣写作。由怕写作到爱写作。但同时也要在肯定的同时适当地有分寸地指出其问题,让領悟老师的良苦用心。
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参与作文的点评和修改
传统的作文评讲是“综合评讲”老师对全班学生的作文从思想内容到写作表现形式全面的概括性讲评,分析本次作文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然后由老师范读几篇“好”的或“不好”的作文了事。这种评讲以老师唱主角,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是典型的“满堂灌”教学。或许学生的思维与想法是正确的,但在老师的“专制”下被否定,这样束缚了主体的写作个性,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其实,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果把老师的讲评上成师生的点评、辩论课,师生都来当主持人,分成小组各自评论对方的作文。或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点评、修改对方的作文,可取长补短,领悟到作文应怎样写不应怎样写,同时也起到了自我教育的作用。这样的课也就变得生动活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了。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对同学或是自己的作文给予点评,分别从写法、修辞、立意等方面说出写得好的与不好的地方,老师适时给予指导。学生彼此的学习,在这种气氛中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在开放热烈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学到了自己以前没有的写作方法,培养了个性的创造能力,更品尝到了成功的乐趣。
作文的进步不少一朝一夕的事情,多看多练,让学生在写作中体会成功感,乐于写作,加上适当的技巧,才能逐渐写出好的作文来。
关键词:民族地区;小学生;作文教学
笔者在少数民族地区任教小学语文过程中,发现学生习作时内容缺乏个性。原因是大部分学生上学后才开始学习汉语,汉语表达起步晚、基础差,加之受到本民族语言的影响,平时交谈习惯用本民族语言,不善于用汉语表达。不良的语言环境导致学生在写作文时出现语序混乱,语句不通顺等问题。生活新鲜事物比较少、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现代教育信息相对闭塞,知识面窄作文缺乏材料。基于这些困境和现状,必须立足现实,寻找突破,走出一条适应于少数民族小学生写作提高的教学方法。
一、帮助学生打破语言障碍
不少学生用本民族表述非常通顺,用汉语口语,尤其是用书面表达则语序混乱。这是由于没有掌握汉语语法规律存在差别的结果。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和生活中都应当使用规范的汉语,杜绝日常口语带来的不利影响,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语文教师要在识字过程中给学生正音,依托教材正确发音;环境鼓励学生说汉语,训练听说能力,积累词汇,给学生讲解各种语法,纠正语法错误,并和本民族的语言进行对比教学。从简单的组词到组句,再到写一段话甚至一篇作文,日积月累,在练习的过程中把汉语化为自主的习惯。鼓励学生写要说的话,让学生感到写作如同和他人交谈一样简单,不畏惧写作。通过一系列活动,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流利地用普通话交流,为学生的书面表达打好基础。
二、从读入手,以读促写
少数民族地区因为信息较为封闭,了解的事物较少,小学生手中可供阅读的书籍是少之甚少。而写作是需要言之有物的。为了使学生增加知识面,写作文时得心应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一是利用学校图书室里,引导学生多看多记,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二是推荐好的图书目录,鼓励学生自觉到图书室阅读,学校图书室没有的书籍,尽量与家长联系,动员家长给孩子购买,并鼓励学生互相借阅,或者订阅报纸、收看电视新闻增加信息。三是引导学生对收集的词汇和句子加与理解、进行分类、灵活运用,分析作者怎样围绕中心立意谋篇的。通过琢磨咀嚼,心领神会、潜移默化作用逐步解决“怎样写”的问题。四是引导学生广读各类有益书籍,指导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力争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将一些对自己作文有用的材料摘录下来,归类整理,经常翻阅,学习作者的有利立意方法、写作方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使之变成自己的阅读储备,进而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三、开阔思维,勤写勤练
学生往往心中有好的想法,却苦于难以下笔。只有经常动笔,反复运用,不断探索,才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从不会到会,从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多读多写,对于处在写作起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鼓励学生先写好的句子,再写片段,最后形成好的文章。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使学生练笔,除了课程要求的作文练习,还有如日常所思所感的随笔,日记周记;随堂练习与课后写作结合,大作文与小作文结合。在不断的练习中保持对写作的敏感。充分收集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人和事,积累写作素材。布置的话题切合实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说他们想说的话。如少数民族特有的风情、节日活动、特别人物都和他们的生活贴近。或者组织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通过活动写作,让学生有话可说。对于小学生来说,题目要难易适中,从简单的会话开始,鼓励学生抒发真情实感。从各种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开始写出优美的句子,反复练习进而才能写出优美的文章。
四、尊重主体,挖掘亮点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改革的核心理念,作文教学必须围绕发展学生作文能力为主要目的。要发展学生的作文的能力,必须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文教学,常常是老师布置作文,学生写作文,最后老师评作文。老师的作文讲评多挑错,专挑学生不足之处,批评学生哪写得不好,或是简单的一两句评语,有的甚至只打一个钩加一点和一个分数,没有任何的评语。于是学生看到老师评语要么是批评,要么只有一个分数的,失去了写作的热情。因此,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果实,挖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用赏识的目光评价学生的作文,善于用言语鼓励。特别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用汉语写字本身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文中但凡有一个流利的句子、一处深刻的描述都值得赞赏,用鼓励的语言肯定学生的进步。只有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学生的作文,学生才能有兴趣写作。由怕写作到爱写作。但同时也要在肯定的同时适当地有分寸地指出其问题,让領悟老师的良苦用心。
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参与作文的点评和修改
传统的作文评讲是“综合评讲”老师对全班学生的作文从思想内容到写作表现形式全面的概括性讲评,分析本次作文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然后由老师范读几篇“好”的或“不好”的作文了事。这种评讲以老师唱主角,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是典型的“满堂灌”教学。或许学生的思维与想法是正确的,但在老师的“专制”下被否定,这样束缚了主体的写作个性,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其实,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果把老师的讲评上成师生的点评、辩论课,师生都来当主持人,分成小组各自评论对方的作文。或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点评、修改对方的作文,可取长补短,领悟到作文应怎样写不应怎样写,同时也起到了自我教育的作用。这样的课也就变得生动活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了。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对同学或是自己的作文给予点评,分别从写法、修辞、立意等方面说出写得好的与不好的地方,老师适时给予指导。学生彼此的学习,在这种气氛中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在开放热烈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学到了自己以前没有的写作方法,培养了个性的创造能力,更品尝到了成功的乐趣。
作文的进步不少一朝一夕的事情,多看多练,让学生在写作中体会成功感,乐于写作,加上适当的技巧,才能逐渐写出好的作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