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权增能理论视域下老年教育转型发展探究

来源 :湖北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mallsta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老年教育发展遭遇瓶颈问题,亟待加快推进老年教育转型发展,以适应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从赋权增能视角审视和分析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现状发现,当前既存在赋权不够问题,也存在增能不足的情况,体现在公平普惠不足、主体性缺失、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实践偏差.基于此,需要从明确发展目标定位、转变发展理念方式、建立统筹推进机制、扩大资源有效供给、拓展途径方式载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调动多元主体参与等方面,推动老年教育赋权增能与转型发展.
其他文献
绿色信贷制度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在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和经济低碳转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和绿色信贷制度快速发展的视角,通过对绿色信贷制度、碳交易市场、CCER项目等方面进行政策梳理、实践应用和机理研究,给出二者可能存在的政策协同途径.在此基础上,利用2014—2019年的省级统计数据,考察绿色信贷制度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在促进低碳技术创新过程中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并对可能提高协同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绿色信贷制度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提高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并且绿色信
《尚书》是儒学之源.不仅儒家的政治理念、哲学理念、自然理念、科学理念可以从这里找到源头,儒家的美学观念也可以从这里找到源头:“数度文化”.数度关涉中国人最为看重的祥瑞文化,而祥瑞文化则直接与审美相联系,《尚书》中最重要的数是“五”以及“五行”.礼乐文化.从《尚书》的记载来看,中国的礼乐文化开始于尧舜时代.山川崇拜.《尚书》的内容大量地涉及自然山川,它的自然观中蕴含有自然审美观的潜能.德政文化.《尚书》的主题是德政,德是中国古代审美的主要源头.
移动政务服务是电子政务的重要发展方向,手机应用商店中记录了用户对于政务客户端的评分评论数据,这些是用户使用体验的主观感知和真实反馈,可以进行挖掘分析进而用于质量评价.当前学术界对政务客户端用户评论的研究还很缺乏,本研究以省级政务客户端为例,采集iOS平台和Android平台的用户评论数据,构建了信息来源质量评价模型,从渗透性、活跃度、客观性、极端性、有用性和可持续性六个维度进行测评.研究发现,用户评论是评测移动政务服务质量的有益补充,可从中获取功能需求、错误反馈、优化建议等用户反馈.各手机平台用户评论信息
为顺应贸易近代化的发展趋势,清廷在粤海关设立了广州十三行作为对外贸易主体,革新建构了具有近代化因素的外贸法律制度.清前期中西贸易法制的变革,既体现了顺应贸易近代化趋势的进步,也表露了固守传统、维护专制统治的保守.究其缘由,一是朝贡贸易法制对自由贸易的不适应使得清朝对外贸易法制遭遇困境;二是清廷需要通过构建具有近代化因素的法制顺应贸易近代化趋势;三是清廷出于维护专制统治和国防安全的需要,仍然承继了传统法制的内容.
当前,我国“违法所得是否扣除成本”呈现出刑事立法笼统、司法解释冲突、裁判混乱的乱象.关于违法所得是否应当扣除成本的争论,从根本上说是没有正确把握没收违法所得的法律性质.没收违法所得的法律性质对于划定处罚界限有重要作用.民法法系的总额说与净额说是基于法秩序统一性,并以民法不当得利制度为框架形成的违法所得计算方法;两者的差异在于不法原因给付的犯罪成本是否扣除.违法所得的没收,应当区分为犯罪人没收和第三人没收.就犯罪人没收而言,没收犯罪人的违法所得具有刑罚性质,基于刑罚预防功能,应当采纳总额说;就第三人没收而言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打击新型网络犯罪是未来五年我国司法机关的主要任务之一.当前,我国在网络恶势力团伙犯罪行为模式的司法界定和司法实践方面存在诸多偏差,主要表现在犯罪组织形态不明确,线上犯罪与线下犯罪的关联性存疑以及侵害对象认定界限模糊等问题.网络恶势力团伙犯罪中,线上犯罪是主体,线下犯罪是线上犯罪的行为延伸,且较之传统恶势力犯罪的组织体系更为松散,侵害领域较不固定,属于未完备的恶势力犯罪组织形式.
老年教育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教育,追求的教育目标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此,应从心理学视域关注老年人的认知水平、情感需求、社会参与,从而分层次构建老年教育的目标体系.可通过内容、方式、技巧的提升,实现老年教育的精准服务;通过引发兴趣、创新载体、搭建平台,实现老年教育的动态服务;通过介入角色扮演、拓宽交往方式、开发人力资源,实现老年教育的社会服务.
近代以来,在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的历史进程中,各种势力都进行了尝试,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统治等最终都宣告失败,民族振兴急需寻求新的领导力量.于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其初心使命就是为民族谋复兴.民族必须独立、富裕、强大,中华民族必须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探求民族复兴的基本价值目标.加强这些研究,对于昭示我党丰功伟绩、凝聚中华民族力量、实现中国梦等都具有积极的启示.
“积极老龄化”注重主动参与的老年生活,代表在社会支持下老年人口的健康、参与和保障达到最佳效果.在积极老龄化理念的指导下,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老年教育系列政策部署了老年教育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在内外关系的调适中体现出一定的价值逻辑、发展逻辑与实践逻辑.我国老年教育发展40多年来,逐渐呈现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效显著的大教育发展态势.但仍存在部分地区重视不够,老年教育遭遇多重困难;城乡资源分布不均,农村老年教育辐射受限等发展困境.为推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迈向“老有所为”新境界,需融入社区,扎根基层,将
“德治”与“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两种重要方式,在中国古代就被结合起来运用,这个历程即是传统意义上的“礼法合治”历史.通过对传统儒家和法家思想追本溯源,分析“礼法合治”的传统内涵及其发展历程,从中可以借鉴“礼法合治”思想的精华,这对于新时代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下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