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案例融入通识类语言应用课程的实践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fz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讲述了在“显性教育+隐性教育”原则指导下,将思政案例融入语言应用类课程的教学研究实践,包括:开发设计思政元素外显、学科知识内化、师生互动充分的思政教学案例的思路与方法;将思政案例高效融入通识类外语语言应用技能型课程教学全过程的实现途径;设计实用性强、趣味性高、思政元素有效融入的各种“项目”和“任务”以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以“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为原则、“TSCA-师生协作共评”为重要评价手段构建多元、动态的课程评价体系,保障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探索了思政案例高效融入通识类语言应用课程的实践途径、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措施、保障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对课程思政在通识类语言课程中的融合进行了有益探索,也为其他通识类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了经验。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思政案例教学;通识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1)36-0176-02
   一、外语教育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大学外语的教学不仅是语言技能的训练,还是学生接触西方世界观、价值观、意识形态的主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以中国学人的立场分析、判断中外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差别,对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社会文化现象作出客观、正确的评判,提高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所有这些都应以价值观引领为抓手,培养中国认同,塑造中国自信,强化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水平。
   就外语教育而言,我们接触的是西方意识形态和主流话语,是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反映。作为外语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意识地进行思想过滤,鉴别语言意识形态、甄别文化价值取向。外语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帮助学生甄别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客观、准确地做出评判,提高学生明辨是非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强化中国立场、提升中国自信、传播中国声音。
   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当今世界,大学外语教育在促进中国文化传承与传播、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科学与社会的进步以及加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英语公众演说之道”课程介绍
   “英语公众演说之道”是西安理工大学面向本校全体非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的大学英语四级后续语言技能提升拓展课程,属于通识类课程的范畴。本课程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演讲的艺术》第十版(中国版)为基本参考教材,引入西方口语传播学的理念,从人类传播的目的出发,把传播作为双向沟通的互动过程进行研究,将沟通过程中的语言艺术、说服力、协商、解决冲突和意义共享等内容作为教学重点;教学内容涵盖演讲的布局谋篇、演讲语言的改进、演讲技巧训练、演讲中听众心理的分析、视觉辅助工具的使用、演讲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提升等等;目的是提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培养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三、“英语公众演说之道”中的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一)以“显性教育+隐性教育”为原则开发思政案例
   本课程教学团队结合“英语公众演说之道”课程的知识点特征,开发了一系列“可复制性强、思政元素外显、学科知识内化、师生互动充分”的思政案例,开展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践,努力推动和促进学科知识与思政元素间的不断转化,以实现“思政元素外显+学科知识内化”的教学目标,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基础。以下是我们开展思政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第一,引入实证热点,强化中国立场,做好中国主流价值观引领。例如,在讲到第六章“Supporting Your Ideas”时,课前以美国FOX电视台主持人Tracy与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主持人刘欣之间的辩论视频为学习资料,让学生在熟悉相关词语和表达的基础上分析两位主持人的基本观点和各自所持有的论据,课中分小组陈述各自对两位主持人演讲的说服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分析,评析在选取和使用“supporting materials”中的优点及不足,激励学生深入思考如果他们是刘欣,会如何选取和组织自己的“sup-porting materials”,怎样能够利用已有的supporting materials来提升自己演讲的可信度、说服力、传播力。课后,以“为华为正名”为主题发布小组任务,各小组分别从华为自身科技实力、华为在海外为当地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以及欧美抵制华为的原因等角度制作演讲微视频,上传至班级QQ群,全体师生依据演讲评分表从演讲可信度、说服力、传播力方面点评所有作品,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学生的自主、深度学习,提高其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强化其中国立场,引领中国主流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力。
   第二,中西方文化对比分析,培养文化思辨能力,开阔国际视野,树立文化自信。在讲到第九章“Improve Your Language”的时候,第一步,课前在雨课堂中通过听力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学习B站里“后浪”的英文演讲视频,使学生熟悉相关常用表达,打好语言基础。第二步,在课中深入分析“后浪(rising wave)”英文文本的修辞手法,讨论该修辞手法对演讲效果的影响;随后分小组分别分析奥巴马在开学季为全美中学生所作的电视演讲文本以及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文本,小组汇报他们认为最为有效的三个修辞手法,并分析比较三个演讲文本在修辞手法上的异同,深刻体会修辞的力量,同时体会中西方修辞手法的异同以及中西方对青年一代的不同希冀,分析造成这些不同的深层次原因。第三步,发布课后小组任务,以“后浪(rising wave)”为题目,为在读的高三学弟、学妹准备演讲,激励其奋发向前,并于第二次课时进行课堂展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全程注意引领学生客观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思辨能力,开阔国际视野,树立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三,巧用网络资源和经典案例,激发深入思考,强化思辨能力,培养求实、严谨的科学精神。例如,在讲到“Supporting Your Ideas”章节中statistics(数据)和example(例子)的重要性时,以“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中国脱贫成效)为主题,首先,让学生分小组在网络中搜寻有关中国脱贫成效的各类资料(以数字和例子为主),讨论并筛选可信度高、说服力强的数字和例子,思考以何种组织方式才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各自的演讲效果,提高各自演讲的传播力。其次,赏析CGTN录制的中国脱贫的纪录片选段,探讨视频中对所使用的数字和例子的处理方式,使学生明了正确、高效使用数据和例子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客观的良好品质。又如,在讲到“Beautiful Organization”的章节时,让学生学习乔布斯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引导学生分析乔布斯组织讲稿的方式,激发學生思考乔布斯所提到的三个故事的顺序是否可以颠倒,每个小故事的内部事件是否存在逻辑关系,为什么存在此种逻辑关系等,使学生明了严谨的逻辑、清晰的结构对提升演讲传播力、说服力和影响力的巨大帮助,训练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和清晰表达能力。
   (二)以趣味性强、实用性高、思政元素融入的任务提高课程思政的质量
   近年来盛行于欧美的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通过选择、构建教学任务,创造有交际意义的真实语境,使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英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和提升英语交流和沟通能力。遵循“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强调高质量的语言交际能力,重视语言的准确性、流利性、复杂性,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被广泛采用。以实用性强、趣味性高、思政元素融入为特点的各种任务设计,既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又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情感、道德和价值观,通过组内合作、组间互评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全方位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在本课程教学项目中教学团队尝试了如下几种方式,如个人配音视频练习,演讲提纲和演讲稿撰写及互评,演讲PPT的设计、制作、改良及互评,课堂内小组演讲展示,课堂外小组演讲短视频制作等。综上,根据课后的学生课堂满意度调查问卷显示,几乎所有学生都高度评价本课程所涉及的各种任务,认为这些任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满意度,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英语语言的交际能力和交际效果,并且大幅提升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
   (三)以多元、动态的评价体系保证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科学、健全的评价体系会最大限度地保障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深化知识内化并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本课程坚持以“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为方法,以“TSCA—师生协作共评”为主要手段构建多元、动态的评价体系。一方面借助“雨课堂”这一智慧教学工具详细记录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数据,作为动态评价的依据;另一方面结合本课程特点分别在学期初、期中、期末进行三次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课堂项目展示,依据“TSCA—师生协作共评”方式完成师生共评,给出各小组得分并计入期末总评分数,以此作为动态评价的另一考查内容,配合期末笔试的终结性评价方式,确保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升的同时切实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润物无声”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总之,“可复制性强、思政元素外显、学科知识内化、师生互动充分”的思政案例应用于以信息化智慧教学工具为辅助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以实用性强、趣味性高、思政元素巧妙融入的教学任务设置,多元动态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完成思政育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冯梅,曹辉,李晓辉.以思政案例为载体的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20(Z3):37-39.
   [2]杨婧.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20(4):5,27-31.
   [3]代正利.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探索[J].上海翻译,2020(6):61-65.
   [4]杨金才.外语教育“课程思政”之我见[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0(4):48-51.
   [5]郭琳.高校语言应用类通识课程教学创新与研究:以语言交际艺术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20(12):123-125.
  ◎编辑 郭小琴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我国大力推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细胞、分子与基因课程的教师也积极探索了推进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然而,在细胞、分子与基因实验课程的教学当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通过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实验课程教学的效果,而且可以推动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探索细胞、分子与基因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是非常必要的。着重研究了推动细胞、分子与基因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以期为高校
[摘 要] 清末年间,风雨飘摇,内忧外患,边疆危急,幸得同治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驻守边疆。左文襄公对西北地区进行了一次颇具规模的经济建设与开发,具体措施有振兴农牧、屯田实边,广兴水利、治理河渠,发展工业、创办洋务,植树造林、绿化城镇。这一系列举措顺应历史潮流,发展了西北经济。而今天下安定,民殷国富,山河锦绣,然身处承平盛世也应不忘明心,以左公开发西北经验为鉴才能愈发富强。  [关 键
[摘 要] 医学中基础性的实验性学科是生理学,对于生理学教学来说,生理学实验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学生用生理学实验进行实际操作可以对动物实验的技术进行熟练的掌握,还可以用实验对理论课程中所学的知识进行验证,深化学生对理论的印象。虚拟仿真技术能对真实世界中的环境以及事物进行逼真的模拟,这和以前的实验相比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由于高校实验和理论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把虚拟仿真的实验性教学运用到
[摘 要] 立足当前军事训练领域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运行实际,对美国、德国、俄罗斯军事院校生长军官教育训练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外军生长军官人才培养特点规律,为我军生长军官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生长军官;教育;外军  [中图分类号] E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196-02   2018年
[摘 要]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大学校园是现代信息技术最密集的应用场所之一。辅导员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高校学生提供相关的服务是值得探索与思考的。以最新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促进“以学生为中心”工作机制的形成,这无疑促进了辅导员工作的信息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并加快了和谐校园建设的步伐。从信息技术应用于大学辅导员工作的现状出发,讨论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特点以及
[摘 要]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9个城市,其风能资源丰富,海上风电发展潜力巨大。“十二五”规划实行以来,越来越多的海上风力发电场在珠三角地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水鸟资源,是数百万迁徙水鸟的“中转站”。海上风电会给鸟类迁徙从不同方面带来威胁和影响,在开发风能资源的同时,不能忽视珠三角地区水鸟多样性的保护。分析了珠三角地区风电
[摘 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逐渐增多,医学诊疗思维及医学模式产生了重大转变,全科医学应运而生。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全面推进,高等医学院校及三甲医院对全科医学的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全科医学自从国外引入已有40余年,从传统的临床医学演变,经过不断的摸索学习,我国全科医学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全国的全科医学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分工日趋细化,技术岗位人员的能力和技术培养越发重要,职业教育愈加受到国家各级教育管理机构的高度重视。初、中、高各层次职业教育院校都在不断尝试和探索职业教育改革。作为职业教育院校教学的核心载体,课程内容的改革一直在探索和变化中,但是从课程体系设计、目标定位和内容选取等角度来看,课程内容改革仍然存在不少典型问题,为此需要对课程体系内容如何与岗位适用性和职业发展性相匹
[摘 要] 基于心理学视角论述农村小学低年级后进生教育及转化对策,后进生因各种原因造成学习和智力发展的落后,教师要因人而异,采取不同教育策略,付出更多关爱,以积极心态和科学方法促成后进生的转化。  [关 键 词] 心理学;农村小学;低年级;后进生;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188
[摘 要] 创新创业课设置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医学院校是高等医学人才培养的摇篮。从创新创业课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及创新创业课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角度,探讨课程思政在创新创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教学;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