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近三十年来中国财政体制方面的改革,逐渐从适应计划经济方面的财政体制变成了适应市场经济的相关体制框架,其具体的演进逻辑主要表现为趋理化的相关变革理念,同时还有渐进式的有关变革方式以及市场化的有关变革路径。其公共财政体系所具有的基本框架必须要进行深化预算制度上的改革,并且还要促进财政的民主化、法制化以及透明化建设。
[关键词]财政体制改革;演进逻辑;公共财政框架
中国在财政体制方面的变革,体现了通过地方财政部门进行推动的有关诱致性的变革,同时中央政府实施的强制性推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公共财政来说,其是妥善适应社会主义整个市场经济的相关财政管理模式,同时也是整个财政体制进行变革的目标,是促进市场经济转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一、中国财政体制在改革上的演进
就中国财政体制的有关演进来说,由于实际的研究目的不同,所以具体的分类方法也不同。比如吕炜把我国相关的财政体制演进划分成“以放促活”到“分税立制”再到“多重磨合”等三个阶段,而通常的分类标准是根据我国财政体制具体的变革特征分成传统之中的统收统支体制、分税分级相关的预算管理体制以及分灶吃饭体制等三种主要的相关体制。
自从改革开放直到今天,我国经济整体呈现出一种鲜明的有关市场化改革的形式,对于相对应的,财政体制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之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出现了一种非常明显的有关公共化的趋势,两者之间相互支持并且相互促进,逐渐成为我国能够实现“增长奇迹”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整个财政体制的演变过程来看,其一直处于改革以及调整当中,不管是由“统收统支”一直到“分灶吃饭”,或者是由“分级分税”一直到“当今的公共财政体制”,经过三十年的改革过程当中,可以说整个财政改革实际走过的是一条合理且公共的道路,对于财政体制改革来说,其终于在探索有关成功改革之路的实际进程当中渐渐的回归至公共性方面。
二、我国财政体制有关演进逻辑方面的分析
我国三十年来进行的财政体制改革可以说是走上了一条先破后立的道路,在彻底打破传统方面的财政体制之后又根据市场化改革的相关要求,构建了一个新的具有公共性的更加完整以及独立形式的财政体制。
自一九七八年之后,我国一直沿用有关“统收统支”形式的财政体制,整个中央财政在这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统揽一切,含盖所有,地方机动财力以及自主财权很小,其具体的收支基本上都是由中央财政进行确定,有人按照其实际的活动内容把它定位成“大财政”以及“生产建设财政”等。固然,我们不能就这样简单的认为这个时候的财政没有公共性。而在实际上,就算是在那个高度集中统一的相关计划经济条件之下,具体的财政支出同时也具备着一定程度的公共性,只不过和现代公共财政有关框架方面的公共性相比较来说,在高度统一的有关计划经济制度之下,逐渐形成的具体的财政公共性实际上是一种被严重扭曲的公共性,这就需要在整个改革的过程当中,对其不断的进行纠正以及完善。
从实践情况来看,将市场化当成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目标,将公共财政框架当做新时期有关财政改革的重点目标,同時也是整个社会主义市场有关经济体制作用逐渐增强以及财政改革逐渐深化的最终结果。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对于探索市场经济相关体制改革的方面,并没有主动进行公共财政有关框架的构建,但是在具体的改革探索以及突破当中逐渐体现出了对于财政公共性方面的改革趋势,这也说明了,切实实现财政公共性是促使改革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
二、公共财政体系有关框架的具体构建模式
(一)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
对于公共财政体系相关框架的构建必须要做到深化改革,对现有制度实际的内容进行完善,其中包括规范政府在竞争领域实际运行之中的干预、对于财政预算的相关制度改革进行深化、合理的调整整个财政支出结构。实际上,规范政府在竞争领域具体经济运行中所作出的干预,是能够极大的促进政府职能进行转变以及完善整个市场经济的相关过程,是切实实施公共财政建设的根本前提;有关深化预算方面的制度改革含盖着许多内容,是整个公共财政建设工作的关键核心,其主要有公用经费使用、部门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项目库管理、政府采购以及政府收支分类的相关改革等等。对于预算管理方面的改革是从一九九八年开始全面推进,并且取得了非常喜人的成绩,构建了有关公共财政建设方面的基础。当今正在推进的有关政府收支分类方面的改革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对于财政支出的具体结构进行调整是向民生领域投入更多的资源。
(二)对重点内容进行推进
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需要重点推进的相关内容包括主体功能区方面的财政框架、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方面的财政框架以及省管县方面的财政框架。这三项有关内容都是在近几年以来出现的新的操作政策以及执政理念。对于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均等化来说,必须要通过相关的财政保障,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的区域提供大致相同的有关基本公共服务;在主体功能区方面的政策是把全部地区划分成四个类型,对于生态环境方面的保护将变成禁止开发区以及限制开发区的首要任务与目标,对于政策的推进必须要得到财政方面的大力支撑;相关的省管县是凭借缩减行政层级,强化县级财政的根本实力,促进“三农”的发展。
(三)切实保证财政运行
保障财政运行的具体内容,包括财政民主化、财政法制化以及财政透明化。这三方面能够有效的规范财政方面的行为方式以及保障财政能够健康运行,是整个公共财政建设之中的重要方面。所谓的财政法制化就是把一切财政行为全部都纳入到相关的法制框架之中,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受到个人方面的干预,从而使“人治”转变成“法治”;所谓的财政民主化就是使广大人民群众都可以参与到相关的财政运行之中,从而对财政支出结构以及财政预算等提出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切实参与到决策之中;所谓的财政透明化就是将具体的财政运行(其中涉及到国家机密的部分除外)彻底暴露在人们的视角之下,从而使财政运行变成“玻璃钱柜”,使所有的人民群众都能够明确的知道财政之中的钱究竟是怎样花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财政体制的有关改革仍将保持着逐渐前进的改革性质,但是目前已经进入到了加速改革的相关阶段。有关财政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证明了中国改革即将进入全新的阶段。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有关改革的整体形势来看,相关的财政体制改革方面还需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一蹴而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从当今阶段开始,有关财政体制方面的改革将进入到加速阶段。
参考文献
[1]高培勇.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定位、思路及框架构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08);106.
[2]刘继同.中国特色公共财政制度框架建设与构建福利化和谐社会[J].学习与实践,2013,(01);118.
[3]贾康,张鹏,程瑜.60年来中国财政发展历程与若干重要节点[J].改革,2012,(10);98.
[关键词]财政体制改革;演进逻辑;公共财政框架
中国在财政体制方面的变革,体现了通过地方财政部门进行推动的有关诱致性的变革,同时中央政府实施的强制性推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公共财政来说,其是妥善适应社会主义整个市场经济的相关财政管理模式,同时也是整个财政体制进行变革的目标,是促进市场经济转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一、中国财政体制在改革上的演进
就中国财政体制的有关演进来说,由于实际的研究目的不同,所以具体的分类方法也不同。比如吕炜把我国相关的财政体制演进划分成“以放促活”到“分税立制”再到“多重磨合”等三个阶段,而通常的分类标准是根据我国财政体制具体的变革特征分成传统之中的统收统支体制、分税分级相关的预算管理体制以及分灶吃饭体制等三种主要的相关体制。
自从改革开放直到今天,我国经济整体呈现出一种鲜明的有关市场化改革的形式,对于相对应的,财政体制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之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出现了一种非常明显的有关公共化的趋势,两者之间相互支持并且相互促进,逐渐成为我国能够实现“增长奇迹”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整个财政体制的演变过程来看,其一直处于改革以及调整当中,不管是由“统收统支”一直到“分灶吃饭”,或者是由“分级分税”一直到“当今的公共财政体制”,经过三十年的改革过程当中,可以说整个财政改革实际走过的是一条合理且公共的道路,对于财政体制改革来说,其终于在探索有关成功改革之路的实际进程当中渐渐的回归至公共性方面。
二、我国财政体制有关演进逻辑方面的分析
我国三十年来进行的财政体制改革可以说是走上了一条先破后立的道路,在彻底打破传统方面的财政体制之后又根据市场化改革的相关要求,构建了一个新的具有公共性的更加完整以及独立形式的财政体制。
自一九七八年之后,我国一直沿用有关“统收统支”形式的财政体制,整个中央财政在这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统揽一切,含盖所有,地方机动财力以及自主财权很小,其具体的收支基本上都是由中央财政进行确定,有人按照其实际的活动内容把它定位成“大财政”以及“生产建设财政”等。固然,我们不能就这样简单的认为这个时候的财政没有公共性。而在实际上,就算是在那个高度集中统一的相关计划经济条件之下,具体的财政支出同时也具备着一定程度的公共性,只不过和现代公共财政有关框架方面的公共性相比较来说,在高度统一的有关计划经济制度之下,逐渐形成的具体的财政公共性实际上是一种被严重扭曲的公共性,这就需要在整个改革的过程当中,对其不断的进行纠正以及完善。
从实践情况来看,将市场化当成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目标,将公共财政框架当做新时期有关财政改革的重点目标,同時也是整个社会主义市场有关经济体制作用逐渐增强以及财政改革逐渐深化的最终结果。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对于探索市场经济相关体制改革的方面,并没有主动进行公共财政有关框架的构建,但是在具体的改革探索以及突破当中逐渐体现出了对于财政公共性方面的改革趋势,这也说明了,切实实现财政公共性是促使改革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
二、公共财政体系有关框架的具体构建模式
(一)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
对于公共财政体系相关框架的构建必须要做到深化改革,对现有制度实际的内容进行完善,其中包括规范政府在竞争领域实际运行之中的干预、对于财政预算的相关制度改革进行深化、合理的调整整个财政支出结构。实际上,规范政府在竞争领域具体经济运行中所作出的干预,是能够极大的促进政府职能进行转变以及完善整个市场经济的相关过程,是切实实施公共财政建设的根本前提;有关深化预算方面的制度改革含盖着许多内容,是整个公共财政建设工作的关键核心,其主要有公用经费使用、部门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项目库管理、政府采购以及政府收支分类的相关改革等等。对于预算管理方面的改革是从一九九八年开始全面推进,并且取得了非常喜人的成绩,构建了有关公共财政建设方面的基础。当今正在推进的有关政府收支分类方面的改革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对于财政支出的具体结构进行调整是向民生领域投入更多的资源。
(二)对重点内容进行推进
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需要重点推进的相关内容包括主体功能区方面的财政框架、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方面的财政框架以及省管县方面的财政框架。这三项有关内容都是在近几年以来出现的新的操作政策以及执政理念。对于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均等化来说,必须要通过相关的财政保障,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的区域提供大致相同的有关基本公共服务;在主体功能区方面的政策是把全部地区划分成四个类型,对于生态环境方面的保护将变成禁止开发区以及限制开发区的首要任务与目标,对于政策的推进必须要得到财政方面的大力支撑;相关的省管县是凭借缩减行政层级,强化县级财政的根本实力,促进“三农”的发展。
(三)切实保证财政运行
保障财政运行的具体内容,包括财政民主化、财政法制化以及财政透明化。这三方面能够有效的规范财政方面的行为方式以及保障财政能够健康运行,是整个公共财政建设之中的重要方面。所谓的财政法制化就是把一切财政行为全部都纳入到相关的法制框架之中,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受到个人方面的干预,从而使“人治”转变成“法治”;所谓的财政民主化就是使广大人民群众都可以参与到相关的财政运行之中,从而对财政支出结构以及财政预算等提出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切实参与到决策之中;所谓的财政透明化就是将具体的财政运行(其中涉及到国家机密的部分除外)彻底暴露在人们的视角之下,从而使财政运行变成“玻璃钱柜”,使所有的人民群众都能够明确的知道财政之中的钱究竟是怎样花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财政体制的有关改革仍将保持着逐渐前进的改革性质,但是目前已经进入到了加速改革的相关阶段。有关财政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证明了中国改革即将进入全新的阶段。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有关改革的整体形势来看,相关的财政体制改革方面还需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一蹴而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从当今阶段开始,有关财政体制方面的改革将进入到加速阶段。
参考文献
[1]高培勇.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定位、思路及框架构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08);106.
[2]刘继同.中国特色公共财政制度框架建设与构建福利化和谐社会[J].学习与实践,2013,(01);118.
[3]贾康,张鹏,程瑜.60年来中国财政发展历程与若干重要节点[J].改革,2012,(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