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状物散文以刻画“物”为主,但又不能脱离“人”;心里想的是人,眼中看的却是物。处处赋予“物”以人的形象不行,因为“物”毕竟不是人,照着人写物,必不像“物”,但脱离人写物,又难以立意抒情。因此,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写好这种散文的关键。很多成功的作品告诉我们,“若即若离,相济相成”是处理好状物散文中“物”与“人”关系的一种技巧。下面试以《百年广玉兰》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百年广玉兰
王建平
①在上海华东医院的后花园里,生长着两株根深叶茂的百年广玉兰。
②当我第一次看到眼前这两株闻名于世令人心驰神往的广玉兰时,便被它壮丽雄伟的英姿所征服,更被它那独有的神奇魅力所震慑。据一位上海的朋友介绍说,广玉兰树姿美,花儿香,是北美著名园林风景树。
③坐落在这个境地的小花园可谓是闹市中的一方静隅,黄金地带的一块翡翠宝地,也可以把它说成是调整生命韵律节奏,使人栖息静养的一方乐园。在这方圆不到几千米的小花园里,不但有松、柏等北方植物,还有棕树、竹子、芭蕉等许多热带植物。它们各显身姿,各自占据着那属于自己的一块空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自然的风景画卷。那两株广玉兰以它磅礴的气势盖压群芳,怡然夺目。它有着米余粗的胸径,蜿蜒盘曲的枝干,相互交错,回峰辗转,在郁郁苍苍中更增添了几分凝重。举目望去,高大的树冠呈卵状圆锥形,婆娑纷披的枝叶铺展开来,茂密而又光亮的叶片在阳光下熠熠耀眼,占据了十几米方圆的空间,可与毗邻的二十余米高的山木树一竞高低。残留在它根部的厚厚一层腐叶,足足能装满两辆卡车,它们像守护神一样忠实地依附于主人身旁,直到化为春泥。
④春深时节,广玉兰更显出勃发英姿,争春斗艳。当它满枝头绽放出硕大洁白的花朵的时候,更是仪态万方,让人青睐。这个时节,上海的夏天便悄然而至了。
⑤美妙而神奇的广玉兰就是在这特定的环境里,倾诉它独有的情怀,虽然没有人专门到这里光顾它、欣赏它,但在它的生命中同样赋予了浓厚的意味。外面的世界是那样的喧嚣,上海的发展每天都有惊人之处,这一切都见证在它的眼底。面对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它依然是那样沉寂,没有因此而拔枝错节,没有显出一丝的浮躁,小小的花园使它温和而平静,培育了它超凡脱俗的品格。这是我初识广玉兰时瞬间的真切感受,也是在闲暇时偶然对它的思索。片刻的思索中,我不禁想起了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说过的一句话:“在思索的瞬间,我们才真正地活着,思索是生命中唯一敏锐的瞬间。”
⑥每天到这里的多数都是求医诊病和休整调养的耄耋之人,他们每天在这里散步、读报、聊天或打太极拳,似乎这里是个巨大的天然磁场。有的老人像孩童一样依偎着它,有的席地而坐,或干脆躺在草坪上,借着它茂密的枝叶遮住阳光,惬意地小憩,尽享大自然带来的轻松和无限快意。
⑦经历百年风雨的广玉兰在这独有的空间里显得是那样妩媚。虽然它在闹市中求得一片寂静,可在僻静中它又不愿求得孤独,面对来来往往的人们,它又显出无限的温情和缠绵的春意。虽然在它的身边,很少有孩童缠腰绕膝地嬉戏,但从闪着莹光的枝叶中不难看出它的童心;虽然很少有青年人依偎在它身边倾吐细语,但在那微风轻拂的树影里不难看出它对大自然、对人类生活依依的爱恋。到这里来的都是一些打发时光的人,一些渴望生机的人,忘掉烦恼的人,望着它而唤起遐想并对明天充满信心的人,可以看出,它也有着一颗凡心。
⑧透过它的高大奇伟,令人联想到它的灿烂与辉煌,凝神于它的沉稳庄重,令人想到古人那句“宁静致远”的深深意境。
⑨如今,文学泰斗巴金老人就住在华东医院南楼。只有广玉兰在这里能够与老人倾心细语,两位“伟丈夫”打破园林的寂寞,与世纪对话,共诉衷肠。
(选自2003年5月《散文百家》)
从题目上看,“百年广玉兰”明显地属状物散文,读完全文就会发现,本文借物喻人,所写的两株“百年广玉兰”明显地象征着文化泰斗巴金老人。但是,文章并没有脱离“树”的形象而牵强地往人身上拉,而是尊重“树”本身的特点,着力刻画了这两棵广玉兰的独特形象,而对文章主旨的表现则是在行文的过程当中适时点化,逐步渗透出来的。
比如,文章前四段几乎不露痕迹,除了写树生长的静美环境之外,就是客观地刻画它们的形象:树身庞大、树冠苍郁、花朵硕大洁白,从春到夏,繁茂葱茏、花香四溢。但到第5自然段就渐渐显露了树的“神韵”,使之有了一些“人气”:“面对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它依然是那样沉寂,没有因此而拔枝错节,没有显出一丝的浮躁,小小的花园使它温和而平静,培育了它超凡脱俗的品格。”这表面上是在写树,可有谁看不出来是在喻人呢?但刚刚露出点儿痕迹,文章的第6自然段又赶紧闪开了,似乎作者生怕说破了“天机”似的。不过第7自然段又处处往“人”的品行上生发,比如从写广玉兰的外表的“妩媚”,到写它们的“温情”,“缠绵春意”,最后道出了它们的“童心”、“爱恋”和“凡心”,这样,就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由对树的观赏转到了对人的感受,而紧接着的第8自然段的描写,又用“高大奇伟”、“灿烂辉煌”、“沉稳庄重”、“宁静致远”四个词半物半人地描写一番,使读者的感觉在物与人之间徘徊。直至文末点出巴金老人,我们才豁然开朗了。树与人既相对,又融合。全文一路写来,物与人似断实连,相济相成,既让人感受到树的生动形象美,更可以领略到人的精神气度美,达到了状物散文的最佳境界。
百年广玉兰
王建平
①在上海华东医院的后花园里,生长着两株根深叶茂的百年广玉兰。
②当我第一次看到眼前这两株闻名于世令人心驰神往的广玉兰时,便被它壮丽雄伟的英姿所征服,更被它那独有的神奇魅力所震慑。据一位上海的朋友介绍说,广玉兰树姿美,花儿香,是北美著名园林风景树。
③坐落在这个境地的小花园可谓是闹市中的一方静隅,黄金地带的一块翡翠宝地,也可以把它说成是调整生命韵律节奏,使人栖息静养的一方乐园。在这方圆不到几千米的小花园里,不但有松、柏等北方植物,还有棕树、竹子、芭蕉等许多热带植物。它们各显身姿,各自占据着那属于自己的一块空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自然的风景画卷。那两株广玉兰以它磅礴的气势盖压群芳,怡然夺目。它有着米余粗的胸径,蜿蜒盘曲的枝干,相互交错,回峰辗转,在郁郁苍苍中更增添了几分凝重。举目望去,高大的树冠呈卵状圆锥形,婆娑纷披的枝叶铺展开来,茂密而又光亮的叶片在阳光下熠熠耀眼,占据了十几米方圆的空间,可与毗邻的二十余米高的山木树一竞高低。残留在它根部的厚厚一层腐叶,足足能装满两辆卡车,它们像守护神一样忠实地依附于主人身旁,直到化为春泥。
④春深时节,广玉兰更显出勃发英姿,争春斗艳。当它满枝头绽放出硕大洁白的花朵的时候,更是仪态万方,让人青睐。这个时节,上海的夏天便悄然而至了。
⑤美妙而神奇的广玉兰就是在这特定的环境里,倾诉它独有的情怀,虽然没有人专门到这里光顾它、欣赏它,但在它的生命中同样赋予了浓厚的意味。外面的世界是那样的喧嚣,上海的发展每天都有惊人之处,这一切都见证在它的眼底。面对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它依然是那样沉寂,没有因此而拔枝错节,没有显出一丝的浮躁,小小的花园使它温和而平静,培育了它超凡脱俗的品格。这是我初识广玉兰时瞬间的真切感受,也是在闲暇时偶然对它的思索。片刻的思索中,我不禁想起了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说过的一句话:“在思索的瞬间,我们才真正地活着,思索是生命中唯一敏锐的瞬间。”
⑥每天到这里的多数都是求医诊病和休整调养的耄耋之人,他们每天在这里散步、读报、聊天或打太极拳,似乎这里是个巨大的天然磁场。有的老人像孩童一样依偎着它,有的席地而坐,或干脆躺在草坪上,借着它茂密的枝叶遮住阳光,惬意地小憩,尽享大自然带来的轻松和无限快意。
⑦经历百年风雨的广玉兰在这独有的空间里显得是那样妩媚。虽然它在闹市中求得一片寂静,可在僻静中它又不愿求得孤独,面对来来往往的人们,它又显出无限的温情和缠绵的春意。虽然在它的身边,很少有孩童缠腰绕膝地嬉戏,但从闪着莹光的枝叶中不难看出它的童心;虽然很少有青年人依偎在它身边倾吐细语,但在那微风轻拂的树影里不难看出它对大自然、对人类生活依依的爱恋。到这里来的都是一些打发时光的人,一些渴望生机的人,忘掉烦恼的人,望着它而唤起遐想并对明天充满信心的人,可以看出,它也有着一颗凡心。
⑧透过它的高大奇伟,令人联想到它的灿烂与辉煌,凝神于它的沉稳庄重,令人想到古人那句“宁静致远”的深深意境。
⑨如今,文学泰斗巴金老人就住在华东医院南楼。只有广玉兰在这里能够与老人倾心细语,两位“伟丈夫”打破园林的寂寞,与世纪对话,共诉衷肠。
(选自2003年5月《散文百家》)
从题目上看,“百年广玉兰”明显地属状物散文,读完全文就会发现,本文借物喻人,所写的两株“百年广玉兰”明显地象征着文化泰斗巴金老人。但是,文章并没有脱离“树”的形象而牵强地往人身上拉,而是尊重“树”本身的特点,着力刻画了这两棵广玉兰的独特形象,而对文章主旨的表现则是在行文的过程当中适时点化,逐步渗透出来的。
比如,文章前四段几乎不露痕迹,除了写树生长的静美环境之外,就是客观地刻画它们的形象:树身庞大、树冠苍郁、花朵硕大洁白,从春到夏,繁茂葱茏、花香四溢。但到第5自然段就渐渐显露了树的“神韵”,使之有了一些“人气”:“面对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它依然是那样沉寂,没有因此而拔枝错节,没有显出一丝的浮躁,小小的花园使它温和而平静,培育了它超凡脱俗的品格。”这表面上是在写树,可有谁看不出来是在喻人呢?但刚刚露出点儿痕迹,文章的第6自然段又赶紧闪开了,似乎作者生怕说破了“天机”似的。不过第7自然段又处处往“人”的品行上生发,比如从写广玉兰的外表的“妩媚”,到写它们的“温情”,“缠绵春意”,最后道出了它们的“童心”、“爱恋”和“凡心”,这样,就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由对树的观赏转到了对人的感受,而紧接着的第8自然段的描写,又用“高大奇伟”、“灿烂辉煌”、“沉稳庄重”、“宁静致远”四个词半物半人地描写一番,使读者的感觉在物与人之间徘徊。直至文末点出巴金老人,我们才豁然开朗了。树与人既相对,又融合。全文一路写来,物与人似断实连,相济相成,既让人感受到树的生动形象美,更可以领略到人的精神气度美,达到了状物散文的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