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即若离 相济相成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i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状物散文以刻画“物”为主,但又不能脱离“人”;心里想的是人,眼中看的却是物。处处赋予“物”以人的形象不行,因为“物”毕竟不是人,照着人写物,必不像“物”,但脱离人写物,又难以立意抒情。因此,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写好这种散文的关键。很多成功的作品告诉我们,“若即若离,相济相成”是处理好状物散文中“物”与“人”关系的一种技巧。下面试以《百年广玉兰》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百年广玉兰
  王建平
  ①在上海华东医院的后花园里,生长着两株根深叶茂的百年广玉兰。
  ②当我第一次看到眼前这两株闻名于世令人心驰神往的广玉兰时,便被它壮丽雄伟的英姿所征服,更被它那独有的神奇魅力所震慑。据一位上海的朋友介绍说,广玉兰树姿美,花儿香,是北美著名园林风景树。
  ③坐落在这个境地的小花园可谓是闹市中的一方静隅,黄金地带的一块翡翠宝地,也可以把它说成是调整生命韵律节奏,使人栖息静养的一方乐园。在这方圆不到几千米的小花园里,不但有松、柏等北方植物,还有棕树、竹子、芭蕉等许多热带植物。它们各显身姿,各自占据着那属于自己的一块空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自然的风景画卷。那两株广玉兰以它磅礴的气势盖压群芳,怡然夺目。它有着米余粗的胸径,蜿蜒盘曲的枝干,相互交错,回峰辗转,在郁郁苍苍中更增添了几分凝重。举目望去,高大的树冠呈卵状圆锥形,婆娑纷披的枝叶铺展开来,茂密而又光亮的叶片在阳光下熠熠耀眼,占据了十几米方圆的空间,可与毗邻的二十余米高的山木树一竞高低。残留在它根部的厚厚一层腐叶,足足能装满两辆卡车,它们像守护神一样忠实地依附于主人身旁,直到化为春泥。
  ④春深时节,广玉兰更显出勃发英姿,争春斗艳。当它满枝头绽放出硕大洁白的花朵的时候,更是仪态万方,让人青睐。这个时节,上海的夏天便悄然而至了。
  ⑤美妙而神奇的广玉兰就是在这特定的环境里,倾诉它独有的情怀,虽然没有人专门到这里光顾它、欣赏它,但在它的生命中同样赋予了浓厚的意味。外面的世界是那样的喧嚣,上海的发展每天都有惊人之处,这一切都见证在它的眼底。面对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它依然是那样沉寂,没有因此而拔枝错节,没有显出一丝的浮躁,小小的花园使它温和而平静,培育了它超凡脱俗的品格。这是我初识广玉兰时瞬间的真切感受,也是在闲暇时偶然对它的思索。片刻的思索中,我不禁想起了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说过的一句话:“在思索的瞬间,我们才真正地活着,思索是生命中唯一敏锐的瞬间。”
  ⑥每天到这里的多数都是求医诊病和休整调养的耄耋之人,他们每天在这里散步、读报、聊天或打太极拳,似乎这里是个巨大的天然磁场。有的老人像孩童一样依偎着它,有的席地而坐,或干脆躺在草坪上,借着它茂密的枝叶遮住阳光,惬意地小憩,尽享大自然带来的轻松和无限快意。
  ⑦经历百年风雨的广玉兰在这独有的空间里显得是那样妩媚。虽然它在闹市中求得一片寂静,可在僻静中它又不愿求得孤独,面对来来往往的人们,它又显出无限的温情和缠绵的春意。虽然在它的身边,很少有孩童缠腰绕膝地嬉戏,但从闪着莹光的枝叶中不难看出它的童心;虽然很少有青年人依偎在它身边倾吐细语,但在那微风轻拂的树影里不难看出它对大自然、对人类生活依依的爱恋。到这里来的都是一些打发时光的人,一些渴望生机的人,忘掉烦恼的人,望着它而唤起遐想并对明天充满信心的人,可以看出,它也有着一颗凡心。
  ⑧透过它的高大奇伟,令人联想到它的灿烂与辉煌,凝神于它的沉稳庄重,令人想到古人那句“宁静致远”的深深意境。
   ⑨如今,文学泰斗巴金老人就住在华东医院南楼。只有广玉兰在这里能够与老人倾心细语,两位“伟丈夫”打破园林的寂寞,与世纪对话,共诉衷肠。
  (选自2003年5月《散文百家》)
  从题目上看,“百年广玉兰”明显地属状物散文,读完全文就会发现,本文借物喻人,所写的两株“百年广玉兰”明显地象征着文化泰斗巴金老人。但是,文章并没有脱离“树”的形象而牵强地往人身上拉,而是尊重“树”本身的特点,着力刻画了这两棵广玉兰的独特形象,而对文章主旨的表现则是在行文的过程当中适时点化,逐步渗透出来的。
  比如,文章前四段几乎不露痕迹,除了写树生长的静美环境之外,就是客观地刻画它们的形象:树身庞大、树冠苍郁、花朵硕大洁白,从春到夏,繁茂葱茏、花香四溢。但到第5自然段就渐渐显露了树的“神韵”,使之有了一些“人气”:“面对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它依然是那样沉寂,没有因此而拔枝错节,没有显出一丝的浮躁,小小的花园使它温和而平静,培育了它超凡脱俗的品格。”这表面上是在写树,可有谁看不出来是在喻人呢?但刚刚露出点儿痕迹,文章的第6自然段又赶紧闪开了,似乎作者生怕说破了“天机”似的。不过第7自然段又处处往“人”的品行上生发,比如从写广玉兰的外表的“妩媚”,到写它们的“温情”,“缠绵春意”,最后道出了它们的“童心”、“爱恋”和“凡心”,这样,就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由对树的观赏转到了对人的感受,而紧接着的第8自然段的描写,又用“高大奇伟”、“灿烂辉煌”、“沉稳庄重”、“宁静致远”四个词半物半人地描写一番,使读者的感觉在物与人之间徘徊。直至文末点出巴金老人,我们才豁然开朗了。树与人既相对,又融合。全文一路写来,物与人似断实连,相济相成,既让人感受到树的生动形象美,更可以领略到人的精神气度美,达到了状物散文的最佳境界。
其他文献
修辞手法的学习,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考试说明》对这个考点作了明确的要求:“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正确运用”,指明了本考点的考查目的及方式,即用修辞方法指导语言表达的实践,而不是单纯考查修辞格的辨别。因此,应当把着眼点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上,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修辞方法的使用是否得当,进而辨其优劣,准确生动地使用语言。修辞手法的考查,是近几年高考试题的一大亮点,受到命题者的普遍青睐。它的突
期刊
《黄昏》是凝重的昏黄色的油画。  选择的物象是静态的古旧的黑色马车、整饬的宫墙、小山巅的亭子,色调昏黄、古朴,构图严整、厚重。这种色调和构图,恰如其分地制造出一种惆怅和怨抑的情调,令人有一种压抑感。  但静中仍然蕴含着运动和变化。开头一句就是这样的:“马蹄声,孤独又忧郁地自远而近,洒落在沉默的街上如白色的小花朵。”本来属于听觉形象的马蹄声,巧妙地变化为视觉形象的白色小花,既透露出孤独又忧郁的情调,
期刊
云朵是天空的脚印  □佚名    对于天空来说,云朵是它的脚印,天空在村庄里走来走去,留下来的脚印挂在村庄上空。  在这个奇妙和温馨的地方,阳光永远不会热辣,因为它不忍心惊扰这样一个宁静的村庄,只是偷偷地躲在云朵的背后,好奇地瞅。那些云朵,像一只只翻飞的蝴蝶,静静地伏在村庄的上空,很安详,很甜美,很韵味……或许,在它们看来,这村庄就是一朵硕大的花儿,里面有吮吸不尽的蜜汁。有时候,飞机也来凑热闹,像
期刊
作文题目  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得抄袭。    提篮春光看妈妈  □安徽一考生    妈妈,你曾站在桥头送我。那时我幼小,不忍心回头看你;那时我懂得我将长大,只有长大了,长得跟妈妈一样大了,才知道你会是怎样的心情。我喊着,妈妈你回去吧。我没有转身,只因为你还是站在那。那是一座桥,桥下有流水,你
期刊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莽丛林间,玛雅文明湮没了;丝绸之路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
期刊
文言文阅读中有一个考点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是对考生分析、理解文意能力的综合考查。应对这一考点,训练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上。学会分析,又须从研究试题是如何“设障”(即设置与原文说法不一致的干扰项)开始。  综观2007年十八份高考试卷,命题者设置干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曲解词义    指命题者在设置干扰项时,故意对文言材料中某一词语错误地加以解释,从而导致叙述
期刊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不再需要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卖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
期刊
编者按  所谓“谬以一字类病句”是指高考病句辨析题中只因一字误用而产生语病的病句,这类病句属于“迷彩型病句”——因错误之处极其细小而不易被人觉察到,隐蔽性强,难度系数较大。因此更应在备考中引起高度注意。本人将这类病句大致分为“缺一字型”、“误一字型”、“多一字型”三种,“缺一字型病句”是由于少用一个字而导致错误,“误一字型病句”是指应该用A字却用了B字而导致错误,“多一字型病句”是指由于多用一个字
期刊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一首雅俗共赏的七律名篇,人们欣赏的目光大多在中间两联上逗留,对最后一联,则极少留意,这是很可惜的。  白居易是带着孩童般好奇的目光去游湖的,也是带着孩童般好奇的目光来写这首诗的。“几处早莺争暖树”,“争”字,自然是见孩童之所见,“几处”,就更是儿童寻春心理的反映,尤其是“谁家”的追问,就更加显得淘气可爱,哪有一点道貌岸然的刺史的影子,分明是天性好动的童子,刚刚脱开先生的束
期刊
每天早上,我洗漱完毕,第一件事便是到厨房拿一只小小的瓷碗,然后用一小小的长柄的汤匙,到一个矮矮胖胖的透明的塑料罐里掏麦片。三汤匙或六汤匙。麦片是进口的,100%。有时是澳大利亚,有时是英国。但澳大利亚和英国我都没去过,他们的麦片有什么差异,我一无所知。纯天然。不含胆固醇。即食。免煮。我每天都吃,说明我有了一种信仰。尽管我也知道,这种信仰未免有些盲目。  麦片用开水一泡,用小汤匙在碗中搅一搅,样子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