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变革,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国已经连续几年出现“技工荒”的现象,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人员;一方面是存在大量不符合要求的技术人员找不到合适工作。化解该难题的方式之一就是在技工学校推行工学一体化教学。本文通过梳理工学一体化的发展情况,指出技工学校在职业教育和教学模式中的定位,并以电气专业为例详细阐述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立起工学一体化的评价体系,最后对工学一体化如何推行给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 教学模式 电气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127-02
1 工学一体化的发展
我国在1991年由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出“提倡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随后前教育部长周济提出“坚持工学结合……”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在各职业院校推广。工学一体化是工学结合的延生与发展,工学一体化是指专业理论教育与技能教学融为一体,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让学生能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尽早掌握相关的技术与理论知识,具备较强动手能力。教师、课程、实习是工学一体化教育的几个关键,教师承担着课程教育和工作实习教育的双重任务,课程与实习的结合,相辅相成,互为一体,才能将工学一体化的作用发挥出来。工学一体化教育模式以逐渐被各职业教育学校接受,也将更大范围地推广至各职业技术学校。
2 技工学校教学模式定位
从本世纪初,我国沿海地区就出现技工供不应求的现象,高级技工更是稀资源。特别是近几年,技术工人不足的现象以及越来越严重,高级技工的工资更是比一般的白领还要高得多,说明社会上对技工工人的需求处于极度旺盛的阶段。相对普通中高等院校,高职院校,技工学校有属于自己的优势,比如学生可塑性强,工作踏实,用人单位满意度高。技工学校应充分抓住这点,定位属于技工教育的教学模式。技工学校要以职业活动为向导,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突出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衔接,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把课堂与工作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正式参加工作,走上技工道路的时候,就进行实际操作。同时,学校要把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摆在重要为位置,为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技工学校还要为学生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念和科学的职业规划,使得技工学校毕业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定位。
3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分析—— 以电气专业为例
推进工学一体化首先要明确教学的原则,主要为: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和能力实训;以学生为主体,项目为载体,将理论实践结合一体化。首先,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和能力实训。只有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技能才能被接受,学校针对产业中需要的技术设立专业、课程、师资力量。将符合社会要求的职业活动引入课堂,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坚持能力实训。其次,明确学生为主体,项目为载体,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生是工学一体化教学的核心,一切围绕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能力等。同时,工学结合学习要以项目的形式进行,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就需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并提高。
4 电气专业技术人才应具备的条件
电气已经广泛应用于当今社会的各个角落,包括机械、冶金、电力、化工、材料、环保等行业。根据调查发现,企业最需要的电气技术人才应该具有高超的专业能力,优秀的学习能力,良好的社会基本能力。高超的专业能力体现在对各项电子、电气、机械等都有较好地理解。优秀的学习能力包括善于理解各种工作方法与指示;对新技术、新设备、新电气、新系统的学习领悟能力高;能够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与方法等。良好的社会能力包括思想品德端正,有较高的团队意识,对公司、工作认同度高、敬业;能妥善处理好各种人际管理;拥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较强的进取心。
5 通过工学一体化培养人才的课程方案
针对社会需求而确定培养人才的方向是科学、合理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复合社会要求的专业性人才。通过实习工作与教学的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社会能力的途径之一。
按照国家规定,技工学校的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工学一体化课程。按照此要求,设置工学一体化课程时需要在高层次的企业技术专家、管理人员、实践专家的指导下,将工作任务转化为一体化课程。本文通过结合电气专业的实际情况,试着给出一定的建议。
课程设置:
前期以培养学生的基础为中心,该阶段以奠定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为主,以简单的电子、电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要求学生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同时掌握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等基本的职业能力,是实现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关键。通过行为的引导,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接触照明、电子等基本线路的安装与检修,使学生在工作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在前期初级阶段,可通过老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形式,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等,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
中期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为核心,工学结合在该阶段表现得最为突出,按照工作过程知识和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性,由简单到复杂,并按照工作过程业务环节的时间先后顺序,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完成渐次复杂的工作任务,逐步提高学生独立“获取与利用信息、决策与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价”的能力,不仅强化了专业能力,而且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等社会能力不断增强,分析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法能力得以提升。老师指导的成分在渐趋减少,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在逐步加强。老师即是课程专业老师,又是熟悉电气、机械的专业工程师(或熟练技工),“双师制”也是工学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期,以项目为载体,在项目任务中,增加综合能力考评,对综合能力不足的学生给予专门教学,以增强学生综合能力。 后期课程则以学生自我发展为主,学校要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条件,让学生能真正进入工厂、企业中去,了解企业、工厂的实际运作,成为企业的一部分,感受真实的工作状态,也可以警醒学生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学习,提升学生的紧迫感。学校同时也给予学生一定的辅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后期高级阶段,学生的综合能力要体现在“顶岗实习”中,通过企业去影响学生的各项能力,既要给予压力、又要正确引导。在后期,体现了学校专业与企业的岗位、教育过程与生产工作工程,学习要求与工作要求,职业教育与终生学习对接。
6 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技术人才不同于普通中高院校培养的知识型人才,不能简单地通过考试、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来衡量学生的成绩。需要建立一套复合技术人才的评价体系,为工学一体化教学设立评价依据。评价需综合考察学生的社会能力、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以专业能力为重点考察对象,社会能力和学习能力为必须通过项。(见表1)
注:本表只简单对学生三大能力(学习、社会、专业)为目标进行考核,实际中学校要因地制宜,按照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进行有针对地修改。
该体系以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动手能力为导向,学生的创造性、动手性、实际工作能力占据较重比例的,符合“以专业能力为重点考察对象”的要求,同时不能忽略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设计四个必须通过项,旨在培训学生的社会能力,为其树立正确的观念。
7 推进工学一体化的建议
7.1 加强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老师作为技工学校的核心资源,是学校能否达成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关键。在工学一体化的模式下,教师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桥梁,更是为技术人才指明方向的明灯。“双师型”教师是指老师同时兼任专职教课老师与中高级技师,只有“双师型”教师队伍壮大,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软条件。技工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联合培养教师的方式,来使得“双师型”教师队伍更加深厚。
7.2 加强校企合作,深化顶岗实习方式
顶岗实习是推进工学一体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主要标准是岗位技能要求能顶岗、企业实行准员工管理、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得到一定的工作报酬、校企共同评价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等。在本文所建立的评价体系中,实习评价占据25%的份额,同时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同给予评价,就是为了要深化顶岗实习方式。学校不断拓展更多的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多顶岗实习的机会,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是实现工学一体化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 孟玉茹,钱孟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新途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26):182-183.
[2] 邢贵宁.工学结合模式下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5).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 教学模式 电气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127-02
1 工学一体化的发展
我国在1991年由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出“提倡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随后前教育部长周济提出“坚持工学结合……”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在各职业院校推广。工学一体化是工学结合的延生与发展,工学一体化是指专业理论教育与技能教学融为一体,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让学生能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尽早掌握相关的技术与理论知识,具备较强动手能力。教师、课程、实习是工学一体化教育的几个关键,教师承担着课程教育和工作实习教育的双重任务,课程与实习的结合,相辅相成,互为一体,才能将工学一体化的作用发挥出来。工学一体化教育模式以逐渐被各职业教育学校接受,也将更大范围地推广至各职业技术学校。
2 技工学校教学模式定位
从本世纪初,我国沿海地区就出现技工供不应求的现象,高级技工更是稀资源。特别是近几年,技术工人不足的现象以及越来越严重,高级技工的工资更是比一般的白领还要高得多,说明社会上对技工工人的需求处于极度旺盛的阶段。相对普通中高等院校,高职院校,技工学校有属于自己的优势,比如学生可塑性强,工作踏实,用人单位满意度高。技工学校应充分抓住这点,定位属于技工教育的教学模式。技工学校要以职业活动为向导,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突出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衔接,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把课堂与工作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正式参加工作,走上技工道路的时候,就进行实际操作。同时,学校要把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摆在重要为位置,为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技工学校还要为学生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念和科学的职业规划,使得技工学校毕业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定位。
3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分析—— 以电气专业为例
推进工学一体化首先要明确教学的原则,主要为: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和能力实训;以学生为主体,项目为载体,将理论实践结合一体化。首先,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和能力实训。只有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技能才能被接受,学校针对产业中需要的技术设立专业、课程、师资力量。将符合社会要求的职业活动引入课堂,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坚持能力实训。其次,明确学生为主体,项目为载体,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生是工学一体化教学的核心,一切围绕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能力等。同时,工学结合学习要以项目的形式进行,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就需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并提高。
4 电气专业技术人才应具备的条件
电气已经广泛应用于当今社会的各个角落,包括机械、冶金、电力、化工、材料、环保等行业。根据调查发现,企业最需要的电气技术人才应该具有高超的专业能力,优秀的学习能力,良好的社会基本能力。高超的专业能力体现在对各项电子、电气、机械等都有较好地理解。优秀的学习能力包括善于理解各种工作方法与指示;对新技术、新设备、新电气、新系统的学习领悟能力高;能够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与方法等。良好的社会能力包括思想品德端正,有较高的团队意识,对公司、工作认同度高、敬业;能妥善处理好各种人际管理;拥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较强的进取心。
5 通过工学一体化培养人才的课程方案
针对社会需求而确定培养人才的方向是科学、合理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复合社会要求的专业性人才。通过实习工作与教学的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社会能力的途径之一。
按照国家规定,技工学校的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工学一体化课程。按照此要求,设置工学一体化课程时需要在高层次的企业技术专家、管理人员、实践专家的指导下,将工作任务转化为一体化课程。本文通过结合电气专业的实际情况,试着给出一定的建议。
课程设置:
前期以培养学生的基础为中心,该阶段以奠定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为主,以简单的电子、电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要求学生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同时掌握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等基本的职业能力,是实现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关键。通过行为的引导,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接触照明、电子等基本线路的安装与检修,使学生在工作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在前期初级阶段,可通过老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形式,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等,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
中期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为核心,工学结合在该阶段表现得最为突出,按照工作过程知识和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性,由简单到复杂,并按照工作过程业务环节的时间先后顺序,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完成渐次复杂的工作任务,逐步提高学生独立“获取与利用信息、决策与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价”的能力,不仅强化了专业能力,而且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等社会能力不断增强,分析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法能力得以提升。老师指导的成分在渐趋减少,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在逐步加强。老师即是课程专业老师,又是熟悉电气、机械的专业工程师(或熟练技工),“双师制”也是工学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期,以项目为载体,在项目任务中,增加综合能力考评,对综合能力不足的学生给予专门教学,以增强学生综合能力。 后期课程则以学生自我发展为主,学校要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条件,让学生能真正进入工厂、企业中去,了解企业、工厂的实际运作,成为企业的一部分,感受真实的工作状态,也可以警醒学生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学习,提升学生的紧迫感。学校同时也给予学生一定的辅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后期高级阶段,学生的综合能力要体现在“顶岗实习”中,通过企业去影响学生的各项能力,既要给予压力、又要正确引导。在后期,体现了学校专业与企业的岗位、教育过程与生产工作工程,学习要求与工作要求,职业教育与终生学习对接。
6 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技术人才不同于普通中高院校培养的知识型人才,不能简单地通过考试、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来衡量学生的成绩。需要建立一套复合技术人才的评价体系,为工学一体化教学设立评价依据。评价需综合考察学生的社会能力、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以专业能力为重点考察对象,社会能力和学习能力为必须通过项。(见表1)
注:本表只简单对学生三大能力(学习、社会、专业)为目标进行考核,实际中学校要因地制宜,按照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进行有针对地修改。
该体系以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动手能力为导向,学生的创造性、动手性、实际工作能力占据较重比例的,符合“以专业能力为重点考察对象”的要求,同时不能忽略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设计四个必须通过项,旨在培训学生的社会能力,为其树立正确的观念。
7 推进工学一体化的建议
7.1 加强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老师作为技工学校的核心资源,是学校能否达成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关键。在工学一体化的模式下,教师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桥梁,更是为技术人才指明方向的明灯。“双师型”教师是指老师同时兼任专职教课老师与中高级技师,只有“双师型”教师队伍壮大,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软条件。技工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联合培养教师的方式,来使得“双师型”教师队伍更加深厚。
7.2 加强校企合作,深化顶岗实习方式
顶岗实习是推进工学一体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主要标准是岗位技能要求能顶岗、企业实行准员工管理、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得到一定的工作报酬、校企共同评价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等。在本文所建立的评价体系中,实习评价占据25%的份额,同时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同给予评价,就是为了要深化顶岗实习方式。学校不断拓展更多的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多顶岗实习的机会,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是实现工学一体化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 孟玉茹,钱孟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新途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26):182-183.
[2] 邢贵宁.工学结合模式下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