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微骨折及关节清理术后修复的组织学及MR定量对比分析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fr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与关节清理术对比,研究微骨折治疗关节剥脱性骨关节炎 (OCD) 的有效性,探讨MR检查结果对应的组织学基础,指导临床更好地应用MR检查结果进行OCD术后的随访。

新西兰大耳兔27只,按照随机区组法分成3组,各9只,分别于3、5、7周取材,选单侧膝关节制作OCD模型,6只行微骨折术 (微骨折组),3只关节清理作为对照 (关节清理组) 。于术后3、5、7周分别行MR扫描,成像序列主要为3D双回波稳态序列 (3D-DESS) 、T2-mapping,计算修复厚度指数和T2指数、绘制T 2-mapping;截取手术部位制作组织学切片,包括HE染色、Masson染色,采用O'driscoll改良法进行组织学半定量评分。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修复的组织学及MR表现,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微骨折组和关节清理组在各相同时间点的组织学及MR表现。

结果

微骨折组和关节清理组术后修复厚度指数逐渐增加 (F值分别为33.940、28.841,P值<0.05),T 2指数逐渐减低 (F值分别为80.183、206.206,P值<0.05),O'driscoll评分逐渐增高 (F值分别为29.867、17.167,P值<0.05) 。各个时间点,微骨折组厚度指数均大于关节清理组 (3周时分别为0.743±0.048和0.624±0.013,t=4.077;5周时分别为0.813±0.031和0.734±0.015,t=4.107;7周时分别为0.972±0.064和0.777±0.039,t=4.782;P值均<0.05),7周时,微骨折组基本完全填充,关节清理组未完全填充。微骨折组3周时的T2指数低于关节清理组 (分别为1.338±0.043和1.510±0.009,t=6.583,P<0.05),5周和7周时的T2指数大于关节清理组 (5周时分别为1.284±0.097和1.116±0.068,t=2.663;7周时分别为0.916±0.036和0.843±0.016,t=3.283;P值均<0.05) 。微骨折组各个时间点O'driscoll评分均高于关节清理组 (3周时分别为7.167±0.753和4.667±0.577,t=5.000;5周时分别为9.833±1.169和7.667±0.577,t=2.960;7周时分别为11.167±0.753和8.333±1.155,t=4.520;P值均<0.05) 。微骨折组以纤维软骨修复,逐渐成熟,生成的胶原纤维增多、分布均匀;关节清理组最终以纤维瘢痕修复。

结论

OCD微骨折术后修复厚度和组织构成均优于关节清理;MR 3D-DESS、T 2-mapping能分别反映OCD术后修复组织的厚度、组织构成,能有效评估修复情况,对临床OCD术后的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与临床激素联合治疗婴幼儿卡梅现象的疗效,并分析其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6例卡梅现象患儿,入院后临床先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7~ 10 d后在全身麻醉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临床继续行激素治疗2周,观察血小板计数并进行疗效评价。肿瘤面积缩小未达50%者,对残余部分给予局部硬化剂治疗3~ 4个疗程。局部治疗在透视监视下完
期刊
目的探讨巨淋巴结增生症 (CD) 患者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并行CT检查的22例CD患者资料,并将CT影像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其CT表现特点。结果临床分型局限型18例,包括胸部5例、腹膜后8例、盆腔及腹股沟5例;弥漫型4例。18例局限型CD病理分型均为透明血管型,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平扫CT值为 (45±16) HU,边缘清晰,内部可见斑点状、分叉状钙化及
期刊
目的观察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术中和术后1个月内脑血管并发症,并分析其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6月30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Wingspan支架成形术的术中及术后1个月内脑血管并发症情况,包括术中至出院时发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脑梗死、脑出血和死亡。患者中男178例、女128例,年龄26~ 80岁、平均 (59±11) 岁。病变位于大脑中动脉水平段
期刊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肺动脉成像 (DE-CTPA) 联合间接下肢静脉造影 (CTV) 在诊断静脉栓塞症 (VTE) 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9例下肢水肿且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 (PE) 患者行DE-CTPA联合CTV检查。所有患者于CT检查前1~ 2 d均已行下肢深静脉超声 (US) 检查。由2名放射专家分别对DE-CTPA和DEPI进行5级评分,并行Kappa一致性分析,同时对CTV和US诊断下肢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甲状腺间变癌的CT表现,评价CT在明确甲状腺间变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甲状腺间变癌的临床及CT资料,女7例、男3例;发病年龄25~ 78岁,中位年龄为61岁;均采用MSCT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0例中8例为单侧病灶,其中2例病灶较大侵及峡部;2例病灶累及双侧甲状腺。肿瘤最大径为2.9~ 12.8 cm,平均 (4.5±1.4) cm;病灶边缘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