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笔者结合自身在平时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点滴体会,发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多元评价的确具有高效、高质等特点。现从评价的目标、评价的语言、评价的时机、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方式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见解。
一、领会课标,多维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首先,教师要全面领会数学课程目标,知道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这四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更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如,“××同学听课很专注”,“你的观察力非常敏锐”,“××小组的合作意识非常强”,“××同学的板书真漂亮”,等等。从不同角度观察、评价学生,努力帮助学生寻找和发现自身的闪光点,使其尽情施展自身的才华,充分张扬其个性。
二、丰富语言,艺术评价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平时要注意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反思如何用恰当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艺术评价?一些呆板、僵硬的惯用词语如“对”、“好”、“很好”等对学生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仔细观察、静心倾听学生活动和反馈信息,弄清每位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关键点做出适当、及时且富有启发性的评价,并在评价过程中给予委婉的暗示或巧妙的点拨。如,“做大题时,有时后面小题无思路,不妨回头看下前一小题”,“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请你仔细审题,还能发现隐含条件吗?”,等等。
课堂评价语言除口头语言外,还有体态语言、符号语言、物化语言等。不论用哪种语言都要讲究自然得体,要具有导向性和灵活性,不能千篇一律。如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安抚的动作,一个竖起的拇指等都能向学生传递教师的肯定和赞许。也可以对优秀的作业打一个红红的五角星,给表现突出的小组画一个笑脸等无声的语言都是一种有效的评价,往往都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多种语言形式的结合不仅使表达更清晰、更生动,而且融入了自身的情感,让评价更具感召力和亲和力,使学生倍感温馨。
三、把握时机,适时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把握恰当时机,适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若学生的发言很精彩,就立刻给予肯定评价;若是主动发言答错了,也不能埋怨,相反要给予相应的暗示或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感到失落,不会产生消极情绪,也才能优化课堂学习效果。当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若遇到学生回答错误或一时答不上来,则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自由思维空间,不必急于判断,而要合理运用延时评价。通过延时评价,可以给学生提供互相交流和个体思维纠偏的机会。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悱愤状态,此时教师再给予巧妙的点拨与引导,无疑是“一语道破天机”,使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四、营造氛围,互动评价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自由、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评价。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出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生长的适宜气候和土壤。同时,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使课堂评价不再是教师的特权,学生充当了评价的主角。另外,在评价中充分释放了学生的激情,通过师评、自评、生评相结合,在相互补充调整中,数学解题思路趋于清晰,数学解题思想得到内化,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
五、因材施教,分层评价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目标,让不同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的评价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加压,防止滋生骄傲情绪,使之趋于完美;对于暂时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努力寻找和发掘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如在课堂检测中,可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优等生两类题都做,其他学生只做必做题,两类学生所做题的总分值相等。这样的分层评价让不同的学生都能看到希望,承认了个体差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提高自身驾驭评价的能力,充分发挥评价导向和激励功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提高他自信心和专注度。特别是对于高中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应从多方面入手,如学习态度、综合能力、优势学科等方面做出整体评价,认可他们的所有优点,并积极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开展相互评价,共同学习,促进所有学生全面提高,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领会课标,多维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首先,教师要全面领会数学课程目标,知道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这四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更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如,“××同学听课很专注”,“你的观察力非常敏锐”,“××小组的合作意识非常强”,“××同学的板书真漂亮”,等等。从不同角度观察、评价学生,努力帮助学生寻找和发现自身的闪光点,使其尽情施展自身的才华,充分张扬其个性。
二、丰富语言,艺术评价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平时要注意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反思如何用恰当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艺术评价?一些呆板、僵硬的惯用词语如“对”、“好”、“很好”等对学生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仔细观察、静心倾听学生活动和反馈信息,弄清每位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关键点做出适当、及时且富有启发性的评价,并在评价过程中给予委婉的暗示或巧妙的点拨。如,“做大题时,有时后面小题无思路,不妨回头看下前一小题”,“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请你仔细审题,还能发现隐含条件吗?”,等等。
课堂评价语言除口头语言外,还有体态语言、符号语言、物化语言等。不论用哪种语言都要讲究自然得体,要具有导向性和灵活性,不能千篇一律。如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安抚的动作,一个竖起的拇指等都能向学生传递教师的肯定和赞许。也可以对优秀的作业打一个红红的五角星,给表现突出的小组画一个笑脸等无声的语言都是一种有效的评价,往往都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多种语言形式的结合不仅使表达更清晰、更生动,而且融入了自身的情感,让评价更具感召力和亲和力,使学生倍感温馨。
三、把握时机,适时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把握恰当时机,适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若学生的发言很精彩,就立刻给予肯定评价;若是主动发言答错了,也不能埋怨,相反要给予相应的暗示或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感到失落,不会产生消极情绪,也才能优化课堂学习效果。当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若遇到学生回答错误或一时答不上来,则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自由思维空间,不必急于判断,而要合理运用延时评价。通过延时评价,可以给学生提供互相交流和个体思维纠偏的机会。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悱愤状态,此时教师再给予巧妙的点拨与引导,无疑是“一语道破天机”,使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四、营造氛围,互动评价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自由、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评价。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出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生长的适宜气候和土壤。同时,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使课堂评价不再是教师的特权,学生充当了评价的主角。另外,在评价中充分释放了学生的激情,通过师评、自评、生评相结合,在相互补充调整中,数学解题思路趋于清晰,数学解题思想得到内化,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
五、因材施教,分层评价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目标,让不同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的评价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加压,防止滋生骄傲情绪,使之趋于完美;对于暂时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努力寻找和发掘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如在课堂检测中,可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优等生两类题都做,其他学生只做必做题,两类学生所做题的总分值相等。这样的分层评价让不同的学生都能看到希望,承认了个体差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提高自身驾驭评价的能力,充分发挥评价导向和激励功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提高他自信心和专注度。特别是对于高中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应从多方面入手,如学习态度、综合能力、优势学科等方面做出整体评价,认可他们的所有优点,并积极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开展相互评价,共同学习,促进所有学生全面提高,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