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和应用数学的镜子。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数学活动,重视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培养,依托数学活动,不断完善和优化学生数学活动经验,让数学活动成为滋养学生的沃土。
[关键词]数学活动 实践经验 思考经验 解题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084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数学活动,笔者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培养,让学生经历各种数学活动,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感知、感悟,汲取、积淀数学活动经验。
一、经历深入观察、操作,积累实践经验
数学活动是实践经验的源泉,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并开展好实践性数学活动,引领学生在活动中实践、体验。观察与操作是获取数学信息、开展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观察与操作的有效性决定着学习的质效。我教授学生“整体把握、关注局部”的观察方法,形成“有序观察、细致入微”的观察策略,引导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学会科学地观察与操作。
例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时,在出示了一长方体饮料盒后,先让学生整体观察并说说饮料盒的形状,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饮料盒的各部分——前面、右面和上面,说说每个面各有些什么?各是什么形状?在给出“先整体后部分”的观察原则后,我又组织他们动手操作,拿出自己的文具盒、字典等物品,摆放好后进行观察,最后,让学生用四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按照要求摆一摆、看一看,逐步巩固和内化观察方法。学生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的观察经验和操作经验,为今后观察和操作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个人假如不脚踏实地去做,那么所希望的一切就会落空。”实践是获得成功的路径,更是经验生长的沃土,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结构性的观察和操作材料,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经历中习得知识,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
二、经历深刻猜想、推理,积淀思考经验
洛克威尔说过:“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猜想与推理是一种思维过程,它们都是创造的源泉。数学学习少不了猜想与推理活动,猜想是数学创新的翅膀,猜想是不知其真假的一种数学叙述,是一种科学而理性的假设,猜想一旦经过有条理的严谨推理证明便成为定理。我们不能扭曲猜想的意义和价值,猜想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一种科学的幻想,是一种奇思妙想。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激发学生猜想的意识,又要引导学生明晰猜想的要求与方法。
例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升和毫升”时,在组织学生认识了升和毫升两个容量概念后,给学生设计了一道巩固性习题:“把1瓶1升的饮料倒进一次性纸杯,看看能倒满几杯。估计一杯水大约多少毫升。”我边说边展示实物,让学生猜猜一猜大约可以倒满几个纸杯。“一共可以倒满50杯。”一个学生抢先回答,他的猜测显然毫无依据。于是,我指出:“数学猜想可不是胡说八道,而要经过思考,对问题作出较为合理的预测,大家可要三思而后说。比如我们在猜想倒满几杯时要经过对饮料瓶的容量与一次性纸杯的容量进行细致的观察、比较和分析,然后作出猜测。”经过我的启发,学生给出了较为合理的猜想:“从纸杯的大小和1升饮料瓶的容量来看,大约可以倒满5~6个纸杯。”
学会数学地思考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组织好学生的猜想和推理活动,让他们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学会数学思维,学会猜想,学会推理,积累经验。
三、经历深切探究、解题,积储解题经验
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丰富的解题经验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法宝,将让学生受用终生。解题经验的获得来自于解题活动,在解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梳理总结,在大量的实训中进行题型结构的类比、解题方法的迁移,帮助学生掌握多元的解题策略,学会举一反三。
例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环的面积”时,在给出一道习题“有一个直径10米的圆形花坛,在它的周围铺上一条3米宽的小道,这条小道的面积有多大?”后,我没有指导学生解题,而是让他们独立自主地探究。学生认真审题,联系例题仔细分析,发现该题虽然与例题相比有所变动,但是总的思路和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都要求圆环的面积,所以用圆环面积计算方法来解决,只不过先要计算出内圆半径和外圆半径,而外圆半径则是用内圆半径加上路宽。经过深入细致地剖析,学生终于成功解答了题目。此时,我立即组织学生回顾解题过程,梳理总结出解题的技巧,积累解题的经验。
数学活动是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与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更是孕育数学学习经验的温床,让我们依托数学活动,不断完善和优化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责编 童 夏)
[关键词]数学活动 实践经验 思考经验 解题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084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数学活动,笔者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培养,让学生经历各种数学活动,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感知、感悟,汲取、积淀数学活动经验。
一、经历深入观察、操作,积累实践经验
数学活动是实践经验的源泉,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并开展好实践性数学活动,引领学生在活动中实践、体验。观察与操作是获取数学信息、开展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观察与操作的有效性决定着学习的质效。我教授学生“整体把握、关注局部”的观察方法,形成“有序观察、细致入微”的观察策略,引导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学会科学地观察与操作。
例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时,在出示了一长方体饮料盒后,先让学生整体观察并说说饮料盒的形状,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饮料盒的各部分——前面、右面和上面,说说每个面各有些什么?各是什么形状?在给出“先整体后部分”的观察原则后,我又组织他们动手操作,拿出自己的文具盒、字典等物品,摆放好后进行观察,最后,让学生用四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按照要求摆一摆、看一看,逐步巩固和内化观察方法。学生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的观察经验和操作经验,为今后观察和操作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个人假如不脚踏实地去做,那么所希望的一切就会落空。”实践是获得成功的路径,更是经验生长的沃土,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结构性的观察和操作材料,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经历中习得知识,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
二、经历深刻猜想、推理,积淀思考经验
洛克威尔说过:“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猜想与推理是一种思维过程,它们都是创造的源泉。数学学习少不了猜想与推理活动,猜想是数学创新的翅膀,猜想是不知其真假的一种数学叙述,是一种科学而理性的假设,猜想一旦经过有条理的严谨推理证明便成为定理。我们不能扭曲猜想的意义和价值,猜想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一种科学的幻想,是一种奇思妙想。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激发学生猜想的意识,又要引导学生明晰猜想的要求与方法。
例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升和毫升”时,在组织学生认识了升和毫升两个容量概念后,给学生设计了一道巩固性习题:“把1瓶1升的饮料倒进一次性纸杯,看看能倒满几杯。估计一杯水大约多少毫升。”我边说边展示实物,让学生猜猜一猜大约可以倒满几个纸杯。“一共可以倒满50杯。”一个学生抢先回答,他的猜测显然毫无依据。于是,我指出:“数学猜想可不是胡说八道,而要经过思考,对问题作出较为合理的预测,大家可要三思而后说。比如我们在猜想倒满几杯时要经过对饮料瓶的容量与一次性纸杯的容量进行细致的观察、比较和分析,然后作出猜测。”经过我的启发,学生给出了较为合理的猜想:“从纸杯的大小和1升饮料瓶的容量来看,大约可以倒满5~6个纸杯。”
学会数学地思考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组织好学生的猜想和推理活动,让他们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学会数学思维,学会猜想,学会推理,积累经验。
三、经历深切探究、解题,积储解题经验
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丰富的解题经验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法宝,将让学生受用终生。解题经验的获得来自于解题活动,在解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梳理总结,在大量的实训中进行题型结构的类比、解题方法的迁移,帮助学生掌握多元的解题策略,学会举一反三。
例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环的面积”时,在给出一道习题“有一个直径10米的圆形花坛,在它的周围铺上一条3米宽的小道,这条小道的面积有多大?”后,我没有指导学生解题,而是让他们独立自主地探究。学生认真审题,联系例题仔细分析,发现该题虽然与例题相比有所变动,但是总的思路和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都要求圆环的面积,所以用圆环面积计算方法来解决,只不过先要计算出内圆半径和外圆半径,而外圆半径则是用内圆半径加上路宽。经过深入细致地剖析,学生终于成功解答了题目。此时,我立即组织学生回顾解题过程,梳理总结出解题的技巧,积累解题的经验。
数学活动是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与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更是孕育数学学习经验的温床,让我们依托数学活动,不断完善和优化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责编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