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实中丰盈简单中灵动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是沪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朱煜老师在全国小学语文“十大青年名师”的颁奖典礼暨观摩课活动上,对这一课例进行了展示。他以“关键词”为抓手,为我们精彩地诠释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与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教学实录】
  片段一:突出关键词,了解大意
  师:老师读的时候大家要仔细听,听一听老师强调的是哪个词。“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我强调的是哪个词?
  生:第一个。
  师: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比第二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早多少年?知道的举手。 (生答)
  师:再听。“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强调的是哪个词?
  生:发明。
  师:你知道“发明”和“发现”的不同吗?(生答)
  师:再听。“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我强调的是什么?
  生:麻醉剂。
  师:“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强调了什么?
  生:人。
  师:是谁?
  生:华佗。
  师:抓住课题中不一样的关键词来提问,能带给我们许多信息。这些问题的答案基本上通过某一个自然段就可以找出来,是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
  生: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出示,生齐读)
  (赏析:朱老师开课后通过四次朗读,分别强调“第一个”“发明”“麻醉剂”“人”四个词,快速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不同的信息,体会关键词表情达意的作用。同时以这样的方式梳理课文内容,引出相关段落,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大意。这一环节让学生清楚明白地知道,课题既清晰地点明了课文内容,又揭示了课文中心,在以后的学习中要重视对课题的理解。同时,通过辨析“发明”和“发现”的不同之处,自然进入课文,学习重要的阅读方法——抓关键词。)
  片段二:抓住关键词,理解人物
  师:那个时候动手术,病人非常痛苦,因为没有麻醉药。在这里,老师又发现一个关键词,这个关键词是“深感不安”。华佗深感不安,是因为——
  生:他没有麻醉药,动手术的人痛得连声惨叫。
  师:华佗深感不安,是因为——
  生:那时候没有麻醉药,他看到做手术的孩子痛得连声惨叫。
  师:还可以说得更流畅。华佗深感不安,是因为——
  生:华佗深感不安,是因为那时候没有麻醉药,动手术很痛,他想让病人动手术的时候不再那么痛苦。
  师:读了课文,就要把课文句子变成自己的话,掌声送给刚才发言的同学。单说“连声惨叫”太笼统了,我们都不明白,还好,第3自然段写得很明白。我们一起读第3自然段。(生齐读)
  ……
  师:请看屏幕,能这样改吗?
  (出示句子:华佗给他动手术,那小孩发出惨叫。华佗叫来几个大汉把他按住,又用绳子捆起来,才把手术做完)
  师:如果你觉得不能,就围绕“深感不安”分析原因。
  生:如果不用“撕心裂肺”,就體现不出小孩发出的惨叫有多大声。
  生:如果把“撕心裂肺”去掉的话,就体现不出小孩的痛,也体现不出华佗的深感不安。
  师:很好!这位同学联系“深感不安”来分析。
  生:如果不用“死死地”,就体现不出小孩有多么痛,也体现不出这些大汉要用怎样的力度把他按住。
  师:也体现不出华佗的——
  生:深感不安。
  师:正是由于动手术那么不容易,华佗才深感不安,因为他心系病人。他不想让自己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如此痛苦。联系上下文了解关键词,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这样的词语在课文中还有不少,比如第5自然段中就有。一起用刚才学过的方法再次朗读这个自然段。
  (创设情境,师生进行情境表演)
  (赏析:“文字不是无情物,一字一句总关情。”“深感不安”是华佗发明麻醉剂的重要原因,这个词表现了华佗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崇高医德,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朱老师不着痕迹地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围绕这个词来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在语言训练中感悟了华佗的形象,达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样的表达训练,不仅利用词语对文本进行了重组,还拓展了思维,实现了规范、创意的表达,锤炼了学生的言语思维,提升了学生言语表达的智慧,从而培养了学生对关键词的感悟能力和对文本的概括能力。)
  片段三:寻找关键词,深入课文
  师:比较一下两次手术的内容,你有什么发现?
  生:第一次手术时病人痛得乱蹦乱跳,第二次手术时病人没有这样。
  师:两个手术情况正好相反。
  ……
  师:在刚才的发言中,大家都提到了一些重要的关键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学习单。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对于第一次手术,你可以从书中摘录关键词;对于第二次手术,既可以直接摘录,也可以发挥想象自己写,但要和第一次形成对比。(生练习)
  师:请一组同学来交流,一个同学利用关键词说说第一次手术的情况,另一个同学说说第二次手术的情况。
  ……
  师:刚才我们找到很多关键词。有的关键词和上下文相关联,有的关键词和课文内容以及课文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关系。对这样的关键词,我们一定要好好琢磨,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赏析: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提炼关键词,与前面的两次抓关键词形成梯度,从给到寻,充分地体现了“由扶到放”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以填表的方式进行提炼,并抓住关键词讲述课文内容,加深对两次手术的理解,通过比较,真正发现这些关键词在表达上的作用,尤其希望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词语来感悟人物。这一环节其实体现了对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运用,建立一种新的认知,也是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进一步训练。)
  【总评】
  朱煜老师的课充满着无限的魅力,这魅力来自于教师对文本独到的、深入的解读,来自于他对《课程标准》的准确把握,来自于课堂中的设计感,凸显平实中的丰盈、简单中的灵动。
  一、精准的教学目标 ,凸显一课一得
  本节课,朱老师教学目标清晰——抓住关键词,了解内容;抓住关键词,理解人物形象;抓住关键词,深入理解课文。所有的教学点都指向一个词——关键词。教师引导学生研读课文题目,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展开阅读,这有利于把握课文的整体内容和特点;围绕“深感不安”,抓住这个词的感情色彩,感悟华佗高尚的医德……这些关键词有的和上下文相联系,有的彼此意思相反。它们往往与课文内容以及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关。朱老师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走进词语世界。因为教学目标聚焦专一,所以训练扎实、深入、有效。
  二、精到的教学过程,凸显年段特点
  三年级已经进行过抓关键词的训练,四年级如何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本节课,朱老师以段的教学为抓手,带着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前后句之间的关系,展开思维的训练。段落的教学分成了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朗诵,第二部分在语境中理解词语“深感不安”,第三部分把词语送回语境中再次朗读。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语境中理解了词意和句意之后,又设计了自己寻找关键词的环节进行训练。朱老师并没有讲前句与后句之间是因果关系,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已经明白华佗发明麻醉剂的原因,也感悟到华佗崇高的医德。这就是把概念化的教学转变成了言语实践活动。
  三、精彩的情境创设,凸显言语习得
  表演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在理解“深感不安”环节中,朱老师扮演随从,学生演华佗,还原情境,体悟词语的情感,想象词语描绘的意境。学生自觉与作者进行了心灵的交流。对话看似简单,实则是在帮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引导他们自主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这样的情境创设是有效的,也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
  (重庆市巴南区南华小学校 400054)
其他文献
在中考前的最后一节班会课上,我先是感谢学生三年的真诚相伴,我们一起学习、成长、改变;紧接着,感谢学生对我所做一切的包容、理解和尊重;最后我抖了个“包袱”,告诉他们在最后这一节课上,我要发“大红包”,让他们猜猜老师的小心思。  一开始我先真诚地向孩子们致歉,因为红包数量有限,不能每个孩子都有份,只能制定一个规则:我站在讲台上向大家抛红包,大家在不离开座位的前提下,谁捡到,就是谁的。  第一次抛,前排
一、设计理念  本单元教学设计采取将单元与课时计划合二为一的形式,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本”,采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寓趣味于教学之中”的总体设计思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动之以情,启之以悟,让学生随情境的展开而步步深入地探索、实践、反复学练,感受耐久跑活动带来的愉快,体验成功。  二、学情分析  我校水平二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有丰富的想象力,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具有直观形象思维能
关键词:首都高校;体育教师;5公里俱乐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12-0079-01  2014年11月28日,北京一扫多日的雾霾,阳光明媚,晴空万里,“首都高校体育教师5公里俱乐部”成立大会在北京林业大学召开。  随着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席杜松彭和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天全的发令枪响起,“首都高校体育教师5公里俱乐部”启动仪式的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明诗意、悟诗情。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通过补充的两首诗,与《江雪》进行对比阅读,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首诗、一节课,
好的建筑,不仅有合理的技术设计,更有一种公共精神和人文理念的注入。比如市政楼宇,最好的“风格”是平衡中正,而不是“高耸入云”。    每次经过沪上一所女子中学时,对它那充满肌肉感的大石头校门一直抱有好奇。那是用粗糙、沉重的大石头垒成的校门和围墙——一个女子中学,何须如此夸张地表达阳刚和强烈的肌肉感呢?  建筑是流动的音乐,是一门艺术,这不用我说。我想说的是,城市的建设,艺术品质是其次,先得有点“角
问:不知道别的父母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孩子不听话,爱顶嘴。遇到孩子顶嘴,我们简直一点办法也没有。就这么一个宝贝闺女,骂也骂不得,打也打不得。为此,我们很郁闷。请您为我们支招。  于海棠  答:是真的没有办法吗?不是。因为父母所用的方法在解决孩子顶嘴问题上没有奏效,所以才说没有办法。没有奏效不等于没有办法。  当孩子与父母顶嘴时,父母首先要冷静,控制住情绪。如果控制不好,跟孩子一样态度激烈,必定激化矛
相依为命祖孙俩  马先生和刘女士夫妇是四川达州人,5年前来珠海开了一家小小的川菜馆,虽然没有赚到多少钱,但总算在珠海站住了脚。正当他们准备盘下隔壁的一家山西面馆,扩大经营规模的时候,家乡传来噩耗,马先生的母亲病故,夫妻俩连忙关门歇业,回家奔丧。  处理完老人的后事,马先生和刘女士带着10岁的儿子小虎回到珠海。小虎是典型的留守儿童,从5岁起,他每年只能见爸妈一面,放暑假的时候也不能来珠海与爸妈团聚,
从娃娃抓起,通过体教结合,大力发展校园足球,是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振兴中国足球的关键所在。然而,校园足球的普及和发展除了需要有专门的场地和专业的设备等硬件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足球教练这个软件。  当一个好教练非常辛苦,尤其是基层的足球教练,他们头上没有职业俱乐部教练的荣誉和光环,也没有很高的待遇和福利,仅仅凭着自己对足球的热爱,几十年如一日,在单调刻苦的训练中,把有潜力的孩子培养成
【摘 要】解读《四季之美》时,很有必要将日本文学的“物哀美”作为文化背景。此文的最大秘妙就是情与理的错位。抓住这一点,深入文本,才能无限接近其精神内核。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是,“最美”的并不是黎明、夜晚、黄昏、早晨这四个物理时间,心與物游、心物一体时才是“最美”的时候。  【关键词】《四季之美》;文本解读;物哀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四季之美》一文选自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散文集《枕草子》。作
【摘 要】充分挖掘古诗中的民俗文化元素,将其融入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教师可以开展古诗组读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内涵比较中知晓民俗之异,在意象比较中感受民俗之趣,在炼字比较中体味民俗之妙,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提升积累、赏析、表达的能力。  【关键词】民俗文化;古诗组读;意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