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模具制造工艺学”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分析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优化教材内容,借助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以典型零件加工为项目编制工艺卡片、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优化考核方式激励学生学习等举措,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模具制造工艺学;教学改革;工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4)24-0021-02
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展要以此为中心,培养高技能人才,适应社会的需求。“模具制造工艺学”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的知识目标是讲授模具制造技术的特性,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特种加工、模具其它制造技术及模具装配工艺等内容,技能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模具零件加工工艺编制与模具装配工艺编制的技能。[1]该课程具有内容繁杂、知识覆盖面宽、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等特点,教学过程有一定难度。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该门课程在教学中的不足,并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材内容不完全符合教学需要
课程所选教材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机电类规划教材,该教材内容充实,与实践结合紧密,但是,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书中介绍的有些模具加工方法陈旧;特种加工部分内容很多,但学校开设有特种加工独立的课程;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编制部分内容繁杂,较难掌握。
(二)部分模具加工设备缺乏,理论教学抽象
学校的模具加工设备有普通机加工、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线切割、电火花等,而本课程需要学习仿形机床、深孔钻加工机床、成型磨削机床、坐标镗削机床、坐标磨削机床、超声波抛光仪和快速成型机等加工方法,因此,部分设备的缺乏,造成了教学的理论化,学生感到抽象难懂,加之采取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效果显然不理想。学生听课时缺乏兴趣,在工艺编制中不会合理运用。
(三)编制工艺卡片易雷同
编制模具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卡片是本门课程的重点,教学过程中采取给学生布置项目的方法,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编制工艺卡片。从完成情况来看,学生对模具零部件的加工方法选择不够合理,作业有雷同。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模具零件加工要求的理解不透彻,对模具加工方法的适用情况及特点掌握不好。因此,教学改革中要将这部分内容作为重点和难点。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
针对教学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举措。整个教学改革设计以基于工作过程为中心,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选取典型案例作为项目进行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常用模具加工方法,具备编制模具零部件工艺卡片的能力。
(一)优化教材内容
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对于特种加工部分,因为后面有专门的课程介绍,在这门课中不详细讲解,只介绍特种加工在模具制造中的适用情况;对于典型零件加工工艺分析部分,因内容繁杂,可以根据实际工作情况,选择典型零部件作为项目进行教学。
(二)借助网络教学资源
“模具制造工艺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将零件的各种加工方法表述清楚。而很多模具加工设备又没有实物,教师讲起来很抽象,学生也难以理解。这种情况下,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下载加工视频,使整个过程可视化,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加工的原理、方法及适用情况。像仿形加工、成型砂轮磨削、坐标镗削、坐标磨削、高速加工、快速成型制模技术、超声波抛光和模具装配等,都可以在网络上下载视频,丰富教学内容。[2]
(三)以加工典型零件为项目,基于工作过程编制工艺卡片
“模具制造工艺学”教学内容的选取应结合高职学生特点,按照模具制造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基于企业模具工作过程,结合本课程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考虑模具结构和零件加工特点,进行项目分解优化和整合。以模具加工项目为导向,综合利用机械加工、数控加工、特种加工、模具装配技术等知识,根据模具的加工要求采用合适的加工方法,编制模具加工工艺规程。[3]具体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教学安排上采取分组的方式进行,如项目二将学生分为3个组,挑选典型的轴套类零件导柱、导套、浇口套3个,每组分配1个,小组内部进行分析讨论,经过查阅资料和教师的指导,最后得到零件的合理加工工艺。这种分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他们在项目工作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够较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
在进行表1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内容学习后,开展一次综合性项目学习以作为强化。布置任务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套中等复杂程度的模具,每人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零件(如轴类、套类、型腔、型芯等),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工作:(1)测绘零件(画出零件图);(2)编制该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卡。这种综合性强化练习能够提升学生编制模具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卡片的能力,有助于发挥其个人的创造力。
三、优化考核方式
在“模具制造工艺学”教学中采用学习过程、项目评定、试卷考试三项综合考核,对学生进行全程评价。基本思路为:学习过程由出勤、课堂表现给成绩,项目评定根据项目完成情况给成绩,试卷考试给卷面成绩;然后,根据各部分的重要性给出加权分数,得出学生该门课程的综合考核成绩。这种考核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监督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从而激励学生认真学习。
总之,通过“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将具体工作任务贯穿于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借助网络视频资源、加工设备、真实模具等,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更好地适应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荣珍.模具行业人才需求浅析[J].职业技术,2011(1):75-76.
[2]孙凤勤.模具制造工艺与设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甄瑞麟.模具制造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盛艳]
关键词:高职;模具制造工艺学;教学改革;工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4)24-0021-02
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展要以此为中心,培养高技能人才,适应社会的需求。“模具制造工艺学”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的知识目标是讲授模具制造技术的特性,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特种加工、模具其它制造技术及模具装配工艺等内容,技能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模具零件加工工艺编制与模具装配工艺编制的技能。[1]该课程具有内容繁杂、知识覆盖面宽、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等特点,教学过程有一定难度。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该门课程在教学中的不足,并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材内容不完全符合教学需要
课程所选教材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机电类规划教材,该教材内容充实,与实践结合紧密,但是,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书中介绍的有些模具加工方法陈旧;特种加工部分内容很多,但学校开设有特种加工独立的课程;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编制部分内容繁杂,较难掌握。
(二)部分模具加工设备缺乏,理论教学抽象
学校的模具加工设备有普通机加工、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线切割、电火花等,而本课程需要学习仿形机床、深孔钻加工机床、成型磨削机床、坐标镗削机床、坐标磨削机床、超声波抛光仪和快速成型机等加工方法,因此,部分设备的缺乏,造成了教学的理论化,学生感到抽象难懂,加之采取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效果显然不理想。学生听课时缺乏兴趣,在工艺编制中不会合理运用。
(三)编制工艺卡片易雷同
编制模具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卡片是本门课程的重点,教学过程中采取给学生布置项目的方法,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编制工艺卡片。从完成情况来看,学生对模具零部件的加工方法选择不够合理,作业有雷同。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模具零件加工要求的理解不透彻,对模具加工方法的适用情况及特点掌握不好。因此,教学改革中要将这部分内容作为重点和难点。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
针对教学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举措。整个教学改革设计以基于工作过程为中心,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选取典型案例作为项目进行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常用模具加工方法,具备编制模具零部件工艺卡片的能力。
(一)优化教材内容
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对于特种加工部分,因为后面有专门的课程介绍,在这门课中不详细讲解,只介绍特种加工在模具制造中的适用情况;对于典型零件加工工艺分析部分,因内容繁杂,可以根据实际工作情况,选择典型零部件作为项目进行教学。
(二)借助网络教学资源
“模具制造工艺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将零件的各种加工方法表述清楚。而很多模具加工设备又没有实物,教师讲起来很抽象,学生也难以理解。这种情况下,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下载加工视频,使整个过程可视化,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加工的原理、方法及适用情况。像仿形加工、成型砂轮磨削、坐标镗削、坐标磨削、高速加工、快速成型制模技术、超声波抛光和模具装配等,都可以在网络上下载视频,丰富教学内容。[2]
(三)以加工典型零件为项目,基于工作过程编制工艺卡片
“模具制造工艺学”教学内容的选取应结合高职学生特点,按照模具制造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基于企业模具工作过程,结合本课程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考虑模具结构和零件加工特点,进行项目分解优化和整合。以模具加工项目为导向,综合利用机械加工、数控加工、特种加工、模具装配技术等知识,根据模具的加工要求采用合适的加工方法,编制模具加工工艺规程。[3]具体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教学安排上采取分组的方式进行,如项目二将学生分为3个组,挑选典型的轴套类零件导柱、导套、浇口套3个,每组分配1个,小组内部进行分析讨论,经过查阅资料和教师的指导,最后得到零件的合理加工工艺。这种分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他们在项目工作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够较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
在进行表1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内容学习后,开展一次综合性项目学习以作为强化。布置任务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套中等复杂程度的模具,每人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零件(如轴类、套类、型腔、型芯等),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工作:(1)测绘零件(画出零件图);(2)编制该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卡。这种综合性强化练习能够提升学生编制模具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卡片的能力,有助于发挥其个人的创造力。
三、优化考核方式
在“模具制造工艺学”教学中采用学习过程、项目评定、试卷考试三项综合考核,对学生进行全程评价。基本思路为:学习过程由出勤、课堂表现给成绩,项目评定根据项目完成情况给成绩,试卷考试给卷面成绩;然后,根据各部分的重要性给出加权分数,得出学生该门课程的综合考核成绩。这种考核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监督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从而激励学生认真学习。
总之,通过“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将具体工作任务贯穿于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借助网络视频资源、加工设备、真实模具等,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更好地适应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荣珍.模具行业人才需求浅析[J].职业技术,2011(1):75-76.
[2]孙凤勤.模具制造工艺与设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甄瑞麟.模具制造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盛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