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常常听到学生反映“听懂了课,但做不出题”.这种现象在我们农村中学还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而我们的教师往往把这归结为学生没有真正听懂课,是“似懂非懂”或“不懂装懂”,因此就必然做不出习题.对于这个结论我有不同的认识.
根据我自己的数学教学的实践,以及多年来对一些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我发现学生做不出习题的原因,似懂非懂有之,不懂装懂也有之,但大多数情况确实是听懂了课,而做不出来习题.这一现象在初中高年级尤为突出,在课程的复习阶段也较突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双基差(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课本(或本章节)中所学的知识与前面的旧知识联系不大,学生也能听懂,但是习题中又涉及到一些本来没有掌握的旧知识,因此就做不出来习题.或者学生在做题时思考方向虽然正确,但由于基本技能差表达不出来,因而也做不出来习题.
二、数学学科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课堂上讲了定理、公式、法则或例题,而往往在习题中出现学生没有见过的新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模仿例题,而是需要学生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并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才能解决.教师对于学生的认识过程了解不到位,对于习题的难度认识不足,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能力,习题与例题比较,跳跃幅度较大,学生根本就跳不上去,这样就造成了“听懂了课,做不出习题”的现象.
三、有些教师教学思想还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些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能力的培养,认为在课堂上让学生去参与、去探索、去思考会影响教学进度,完不成教学内容,其结果使学生的智力得不到应有的开发,能力得不到有意识的培养.有的教师还认为只要学生熟记公式、定理、法则,记住题型就能学好数学.其结果是学生双基虽然较好,但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一遇到没见过的题目就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四、学生缺乏勇于探索的精神
我在教学中也多次遇到这种情况:布置作业以后,有的同学把习题看一遍,就开始做了,有的没思考出来就不再做努力了,但这些学生在老师的逼迫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正确地完成.不少学生不完全是做不出来数学题,而是知难而退,不去探索和专研.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克服“听懂了课,做不出习题”的现象,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狠抓双基.没有较好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能力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教学中要切实抓好双基,并根据学生的情况“查漏补缺”.
2.转变教学思想,改革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下工夫.从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一般来说,双基好的学生并不一定具有明显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种数学上必不可少的能力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训练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和获得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习惯.
3.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了解学生的学法,学习数学时的心理过程和状态.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应要求过高,否则就会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扼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妨碍学生智力的发展.其结果是:欲速则不达.
4.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去探索,养成边思考,边动手的习惯.在教学中,我曾搞过这样的实验,讲课时讲得特别细,害怕学生听不懂,每个细小的步骤,每个可能出现的问题我都事先讲到,但学生做习题时反而不顺利,有时还做不出来题.相反,我在讲课时只讲要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去看、议、评,然后再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对于一些例题采取少讲、甚至不讲,而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上评议例题的解题过程,有无其他的解法?在解这一问题中容易出现什么错误?等等.其结果是学生思想紧张,学生动起来了,做作业就感到轻松了.
5.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刻苦钻研的精神.我在教学中结合课本的内容不仅介绍一些名人刻苦钻研数学的故事,而且还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成就感”,因为在求解任何问题中,都会有点滴的发现,而这发现就是通过努力和钻研所取得的,要使学生对这种胜利有成就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体会到了钻研数学的乐趣,并享受到发现和胜利的喜悦.这样学生就会尽力去探索和钻研习题,而不是知难而退.
由于我对数学教学中“学生听懂了课,做不出习题”现象有了以上的认识,在教学中为消除这一现象做了努力,我所带的班级的数学成绩在中考中就凸现出来了,因此,我认为认识和克服这一现象,对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很有益处的.
根据我自己的数学教学的实践,以及多年来对一些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我发现学生做不出习题的原因,似懂非懂有之,不懂装懂也有之,但大多数情况确实是听懂了课,而做不出来习题.这一现象在初中高年级尤为突出,在课程的复习阶段也较突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双基差(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课本(或本章节)中所学的知识与前面的旧知识联系不大,学生也能听懂,但是习题中又涉及到一些本来没有掌握的旧知识,因此就做不出来习题.或者学生在做题时思考方向虽然正确,但由于基本技能差表达不出来,因而也做不出来习题.
二、数学学科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课堂上讲了定理、公式、法则或例题,而往往在习题中出现学生没有见过的新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模仿例题,而是需要学生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并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才能解决.教师对于学生的认识过程了解不到位,对于习题的难度认识不足,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能力,习题与例题比较,跳跃幅度较大,学生根本就跳不上去,这样就造成了“听懂了课,做不出习题”的现象.
三、有些教师教学思想还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些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能力的培养,认为在课堂上让学生去参与、去探索、去思考会影响教学进度,完不成教学内容,其结果使学生的智力得不到应有的开发,能力得不到有意识的培养.有的教师还认为只要学生熟记公式、定理、法则,记住题型就能学好数学.其结果是学生双基虽然较好,但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一遇到没见过的题目就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四、学生缺乏勇于探索的精神
我在教学中也多次遇到这种情况:布置作业以后,有的同学把习题看一遍,就开始做了,有的没思考出来就不再做努力了,但这些学生在老师的逼迫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正确地完成.不少学生不完全是做不出来数学题,而是知难而退,不去探索和专研.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克服“听懂了课,做不出习题”的现象,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狠抓双基.没有较好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能力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教学中要切实抓好双基,并根据学生的情况“查漏补缺”.
2.转变教学思想,改革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下工夫.从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一般来说,双基好的学生并不一定具有明显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种数学上必不可少的能力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训练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和获得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习惯.
3.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了解学生的学法,学习数学时的心理过程和状态.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应要求过高,否则就会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扼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妨碍学生智力的发展.其结果是:欲速则不达.
4.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去探索,养成边思考,边动手的习惯.在教学中,我曾搞过这样的实验,讲课时讲得特别细,害怕学生听不懂,每个细小的步骤,每个可能出现的问题我都事先讲到,但学生做习题时反而不顺利,有时还做不出来题.相反,我在讲课时只讲要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去看、议、评,然后再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对于一些例题采取少讲、甚至不讲,而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上评议例题的解题过程,有无其他的解法?在解这一问题中容易出现什么错误?等等.其结果是学生思想紧张,学生动起来了,做作业就感到轻松了.
5.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刻苦钻研的精神.我在教学中结合课本的内容不仅介绍一些名人刻苦钻研数学的故事,而且还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成就感”,因为在求解任何问题中,都会有点滴的发现,而这发现就是通过努力和钻研所取得的,要使学生对这种胜利有成就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体会到了钻研数学的乐趣,并享受到发现和胜利的喜悦.这样学生就会尽力去探索和钻研习题,而不是知难而退.
由于我对数学教学中“学生听懂了课,做不出习题”现象有了以上的认识,在教学中为消除这一现象做了努力,我所带的班级的数学成绩在中考中就凸现出来了,因此,我认为认识和克服这一现象,对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很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