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和克服“学生听懂了课,做不出习题”现象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b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常常听到学生反映“听懂了课,但做不出题”.这种现象在我们农村中学还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而我们的教师往往把这归结为学生没有真正听懂课,是“似懂非懂”或“不懂装懂”,因此就必然做不出习题.对于这个结论我有不同的认识.
  根据我自己的数学教学的实践,以及多年来对一些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我发现学生做不出习题的原因,似懂非懂有之,不懂装懂也有之,但大多数情况确实是听懂了课,而做不出来习题.这一现象在初中高年级尤为突出,在课程的复习阶段也较突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双基差(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课本(或本章节)中所学的知识与前面的旧知识联系不大,学生也能听懂,但是习题中又涉及到一些本来没有掌握的旧知识,因此就做不出来习题.或者学生在做题时思考方向虽然正确,但由于基本技能差表达不出来,因而也做不出来习题.
  二、数学学科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课堂上讲了定理、公式、法则或例题,而往往在习题中出现学生没有见过的新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模仿例题,而是需要学生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并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才能解决.教师对于学生的认识过程了解不到位,对于习题的难度认识不足,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能力,习题与例题比较,跳跃幅度较大,学生根本就跳不上去,这样就造成了“听懂了课,做不出习题”的现象.
  三、有些教师教学思想还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些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能力的培养,认为在课堂上让学生去参与、去探索、去思考会影响教学进度,完不成教学内容,其结果使学生的智力得不到应有的开发,能力得不到有意识的培养.有的教师还认为只要学生熟记公式、定理、法则,记住题型就能学好数学.其结果是学生双基虽然较好,但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一遇到没见过的题目就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四、学生缺乏勇于探索的精神
  我在教学中也多次遇到这种情况:布置作业以后,有的同学把习题看一遍,就开始做了,有的没思考出来就不再做努力了,但这些学生在老师的逼迫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正确地完成.不少学生不完全是做不出来数学题,而是知难而退,不去探索和专研.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克服“听懂了课,做不出习题”的现象,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狠抓双基.没有较好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能力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教学中要切实抓好双基,并根据学生的情况“查漏补缺”.
  2.转变教学思想,改革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下工夫.从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一般来说,双基好的学生并不一定具有明显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种数学上必不可少的能力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训练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和获得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习惯.
  3.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了解学生的学法,学习数学时的心理过程和状态.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应要求过高,否则就会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扼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妨碍学生智力的发展.其结果是:欲速则不达.
  4.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去探索,养成边思考,边动手的习惯.在教学中,我曾搞过这样的实验,讲课时讲得特别细,害怕学生听不懂,每个细小的步骤,每个可能出现的问题我都事先讲到,但学生做习题时反而不顺利,有时还做不出来题.相反,我在讲课时只讲要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去看、议、评,然后再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对于一些例题采取少讲、甚至不讲,而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上评议例题的解题过程,有无其他的解法?在解这一问题中容易出现什么错误?等等.其结果是学生思想紧张,学生动起来了,做作业就感到轻松了.
  5.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刻苦钻研的精神.我在教学中结合课本的内容不仅介绍一些名人刻苦钻研数学的故事,而且还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成就感”,因为在求解任何问题中,都会有点滴的发现,而这发现就是通过努力和钻研所取得的,要使学生对这种胜利有成就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体会到了钻研数学的乐趣,并享受到发现和胜利的喜悦.这样学生就会尽力去探索和钻研习题,而不是知难而退.
  由于我对数学教学中“学生听懂了课,做不出习题”现象有了以上的认识,在教学中为消除这一现象做了努力,我所带的班级的数学成绩在中考中就凸现出来了,因此,我认为认识和克服这一现象,对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很有益处的.
其他文献
中国“十一五”规划中的教育改革进行以来,数学新课标提出了“以培养人的能力”为核心的数学教学新目标,数学新课标倡导“以学生自主构建、师生合作互动、促进全面发展”的数学教学模式.数学新课标强调“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角”而是“导演”,教师的作用是“主导”而不是“主宰”,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或再创造的过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是
摘要 酸浆属植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组织培养技术可以保存优良性状并提高繁殖效率,从而成为酸浆属植物快速繁殖的一条重要途径。本研究从酸浆属植物组织培养中外植体选择、消毒灭菌、培养环境、植物生长调节剂、试管苗移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总结了酸浆属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相关成果,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酸浆属;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Q949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  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一、理解和尊重  理解和尊重是数学课堂“心育”教学中教师的最基本态度特质.教师以自己特有的教学经验进行判断,从而利用黑板上课无法完成的课件进行教学,实现了自己的预想.  1.采取倾
摘要 为筛选出适宜黄淮海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和生产安全的玉米新品种,2019年开展了玉米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玉米品种产量范围为9 490.5~14 281.5 kg/hm2,增产幅度为-20.34%~19.87%。其中,增产幅度高于10%的品种有4个,分别是新单61(19.87%)、强盛288(12.45%)、咸科858(10.73%)、垦丰101(10.07%);新单61、垦丰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当今化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创新思维,提高求异思维的能力,培养思维的新颖性,通过实验教学,全面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一、运用科学设问,提高求异思维  的能力  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科学而巧妙地设问,有目的地、经常地训练学生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与逆向思维
叶圣陶说:“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叶老的这句话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有很大的启发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现在的学生具有自学能力差、依赖性强、自以为是、耍小聪明、不肯动脑筋、懒等特点,使教师在提高课堂效益方面大为头痛.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提高课堂效益呢?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
摘要 本文结合新工科的内涵及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对内蒙古科技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传统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找出不合理的因素,实现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以期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能够科学的分析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多元化、创新性人才。  关键词 新工科;风景园林;课程体系;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8-0
当今,我们正处于高科技时代,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时代赋予我们教师一项神圣的职责,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汲取知识,对知识及时更新换代的能力.    一、学生学习物理的现状及障碍    对于普通学校的高中生,当前在物理学习上较大的问题是学习方法问题.看来这是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的“新”,就是要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获取知识的好场所,使学生在其中学得“新”,在“新”中学,会“新”学,会“新”用.    一、要使学生唤起“新”意识,想创新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想创造.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
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领着两个年幼的儿子,以替别人放羊来维持生计.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这时,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上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处.  牧羊人的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往哪里飞?”  牧羊人说:“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  他的大兒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们也能像大雁一样能飞起来就好了!那我就要飞得比大雁还要高,去天堂,去看看妈妈是不是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