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发现·匠心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末,一部名为《但是还有书籍》的纪录片在B站播出,该纪录片一经播出就引起书友、网友热议,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胡歌为这部纪录片的配音,还因为纪录片拍摄的内容反映了我们的现实生活,引起共鸣。该纪录片播出后,B站评分9.8、豆瓣评分9.2,截至目前,播放量已经超过800万。
  《但是还有书籍》的题名来自于波兰诗人米沃什的一首同名诗歌(杨德友译)[1],诗歌里写道:
  即使书页被撕扯,或者文字被呼啸的火焰舔光。
  书籍比我们持久,我们纤弱的体温
  会和记忆一起冷却、消散、寂灭。
  我常想象已经没有我的大地,
  一如既往,没有损失,依然是大戏台,
  女人的时装,挂露珠的丁香花,山谷的歌声。
  但是书籍将会竖立在书架,有幸诞生,
  来源于人,也源于崇高与光明。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以外,还拥有无数个平行世界。我们希望以这个片子,记录这个时代形形色色的爱书人,捕捉和书有关的那些精彩故事,向编舟者致敬,为爱书人点赞。”总导演罗颖鸾在导演手记中写道。[2]这就是阅读带给爱书人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爱书人不同的精彩故事。“编辑、译者,一群隐身于书背后的人,他们穿梭于字里行间,钻研着逗号句号的学问,他们以敏锐的眼光,探寻文学的矿脉,他们以细微琐碎的工作,搭建起跨越语言的桥梁,摆渡于作者和读者之间,编织着航行于浩瀚文海中的思想之舟。”这是胡歌在《书海编舟记》的开始配的旁白,道出了出版人为作者与读者搭建桥梁的细致入微的工作,《书海编舟记》是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的第一集,展现了做书人的情怀,对从事出版工作者具有极大的启示。
  一、坚持是成为优秀出版人的基础
  成为一名优秀的出版人,坚持是最重要的品质,它需要时间的打磨,为优秀的出版人提供不断的积累。优秀的作品也需要时间的考量,在出版长河中经受读者的考验。中华书局学术著作出版中心主任俞国林说:“编辑这个行业呢,时间和质量是成正比的,时间投入越长,可能质量越高,时间投入越短,质量可能就不能有所保证了。”俞国林在古籍整理中成绩卓越,编辑出版多部精品力作,他的成功与坚持成正比。坚持做自己喜欢的编辑工作,最终会得到作者、读者的认可和喜欢。
  从纪录片中我们了解到“中华书局的编辑,在古籍整理和学术著作上,一般一个书稿,投入的时间会很长,我们是要花很长时间,解决这些问题,所以编辑坐得住,这是第一位的。在被称为‘板凳一坐,一辈子冷’的古籍整理编辑岗位上,俞国林已经工作了18个年头。靠着十几年如一日的努力,他主持并整理了十多种国家级古籍整理项目,策划出版了陈寅恪、顾颉刚、陈梦家、容庚等近现代学人的书籍。”中华书局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出版社之一,特别是在古籍出版方面。俞国林在中华书局工作了18年,这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值得尊敬的,俞国林策划出版的陈寅恪、顾颉刚、陈梦家、容庚等近现代学人的书籍在学界和读者中影响都非常大,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对中华学术遗产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俞国林策划的图书中,《鄭天挺西南联大日记》的出版可谓历经周折,前后经历了13年。从俞国林发现郑天挺日记到出版,在这十多年中,他每年都会去拜访郑克晟先生,终于在2017年,郑天挺后人同意出版这本日记。俞国林拿到日记后,立即组织团队,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打磨,他们对日记手稿进行了释读与考订,以及七八遍的校对,终于在2018年1月推出。《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是从1938年1月1日记载到1946年7月14日,日记字数70万字~80万字,内容非常丰富。这本日记不仅仅是郑天挺先生个人的日记、个人的生命发展史,还是西南联大历史的见证。《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出版后得到学术界和读者的热烈欢迎,被多家媒体列入读书排行榜。我们从俞国林策划出版《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的事例中,看到了俞国林坚毅的精神品格、追求学术精品的出版精神,他的努力和付出,也得到了学界和读者的认可,是编辑学界的榜样,出版人的楷模。
  无论做什么职业,坚持做一件事,久久为功,必将有所成就。对于编辑这个职业,更是这样,投入的时间、投入的精力,对一部书稿、对一篇文章进行精耕细作,将问题一一化解,将编辑的作品做成精品,将作品最完美的一面呈现给作者。好的出版工作者都是不断追求精品的出版,希望通过努力为人类的知识大厦添砖加瓦,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二、发现好作品让出版工作更有成就感
  朱岳是后浪文学部主编、小说家、“豆瓣秃顶会会长”,他一直坚守着文化阵地,从一字一句地校阅,到挖掘优秀作品,他们的工作琐碎繁杂,却意义非凡。这是纪录片中对朱岳的描述,同时也道出了朱岳作为优秀编辑不断挖掘优秀作品的特质。纪录片集中介绍了朱岳是如何发掘《寂寞的游戏》这部作品的,这部作品获得了2007年“新京报·腾讯年度十大好书”、豆瓣2017年度读书榜单中国文学(小说类)TOP1等多个奖项。朱岳认为,这样好的作品,应该被更多的人知道。《寂寞的游戏》是袁哲生创作的一部小说,袁哲生被张大春誉为“撑起21世纪中国台湾小说江山的两位作家之一”“擅长以孩童般纯真的双眼,去不断捕捉人类的孤独、生存困境与潜藏人们心底的沉郁情感”。好的作品,不仅需要编辑的认可,还需要读者的喜欢,更需要编辑不断地去挖掘、去推广,坚持做下来,不忘初心,必有所得。当朱岳编辑的《寂寞的游戏》获得读者的认可、媒体的推荐,获得各大好书评奖时,相信这个时候是编辑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最高的时刻。
  在朱岳看来,“对我最大的激励,还是发现好作品。如果我发现一个《百年孤独》,那我觉得,我做编辑这个职业也值了。”他希望通过发现和推广优秀的华语文学作品,抵抗文学和语言的劣化;通过发掘和培养更多新人作家,为本土文学输送新鲜血液和更为多元的力量。令人感动的是,去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后,后浪作为获奖作家奥尔加·托卡丘克的国内出版方,一时风头无两,被戏称为“最大赢家”,而朱岳当晚也在豆瓣发了一条动态,但他第一时间说的却是“有了钱可以多做点原创新人作品”,我们都知道,做纯文学的书,尤其是文学新人的作品,是一件费力不讨好、困难重重的事,而朱岳这种身负使命感、心系文学未来的精神,在这个一切向KPI看齐的时代,显得尤为难能可贵。正如朱岳所说:“不能利用人性的弱点去赚钱,而应该去认识、弥补和克服这些弱点,这才是我们的天职所在。”[3]朱岳的工作经历给出版工作者很大的启示,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出版人,就要知道身上的责任,在做出版工作过程中不断发现好的作品,培养有创造力的新人,让更多优秀的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   作为一名编辑,具有敏锐的目光是非常重要的,要不断的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这种能力。在俞国林看来,成为一名好编辑,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甘于坐冷板凳的耐心,还必须具备敏锐的眼光。《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就是俞国林在阅读何炳棣先生《读史阅世六十年》时,看到其中有一页是关于郑天挺的日记,他的心情非常激动,认为郑先生在西南联大时期的日记可能保存,于是给郑先生的儿子郑克晟打了电话进行联系,郑克晟说他父亲的日记基本都保留着,这才有了后边《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的出版。俞国林介绍说:“有很多重量级的书稿,都是我在读书过程中,哪怕别人的一个注脚,别人的一句话提到,我就去寻找这个背后的故事,寻找这个书稿在哪里,被我发现、挖掘出来的书稿还不少。”这对从事编辑工作的人来说是多么宝贵的经验,我们要善于在不同信息中发现有价值的出版信息,进行策划,这样会让我们的出版工作更有成就感。
  在《但是还有书籍》纪录片拍摄过程中,也有这样的传奇经历,他们为能够将纪录片制作得更加专业、更加完美,购入了上百本相关书籍进行学习,补充相关知识。就像俞国林在一页书中发现郑天挺的日记一样,他们也会从一些书和文章中找到好的题材和线索,比如通过藏书家陈晓维的书话集《好书之徒》中一篇叫《薄英,充和,桃花鱼》的文章,发掘了第三集中美国艺术家薄英设计和制作《桃花鱼》的故事。[4]在《好书之徒》中,里头讲到张充和在美国的一个徒弟薄英为她的书做设计,后来薄英也成了该纪录片中的一位人物,借此探讨纸质书之美这样的一个话题。[5]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培养编辑“发现”的目光,是非常重要的出版素养,发现好的作品,出版好的作品,它会使出版工作更加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三、优秀的作者和作品是出版业发展的基石
  在《书海编舟记》中讲述了《百年孤独》的中文翻译者范晔的故事。范晔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最受欢迎的教师之一,也是马尔克斯首次授权中国出版《百年孤独》的译者。范晔认为翻译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文学翻译的同时也是一种艰难的快乐,一种无可替代的快乐。范晔从读书到工作,一直坚持西语的学习、研究和翻译工作,十几年如一日,他在工作中不断获得机遇和成就感,具有这样优秀潜质的作者正是出版业不断寻找的。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范晔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翻译机遇。自1982年马尔克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便掀起了一股“马尔克斯热”,市面上先后出现过十几种未经授权的《百年孤独》中译本,2010年正在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孔子学院担任中方院长的范晔,收到了一封邀请他翻译《百年孤独》的邮件,这是马尔克斯首次授权中国出版《百年孤独》,在多位翻译比稿中,范晔胜出,成为《百年孤独》的翻译者。2011年6月,范晔花了11个月翻译的《百年孤独》面世。在这段翻译时光中,范晔不仅对《百年孤独》各种研究论著、翻译书稿进行了系统研究,还对马尔克斯的作品进行阅读,希望能够做到更好的翻译。《百年孤独》出版后一度占据畅销书榜首位,成为现象级畅销书。范晔的成功与他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他优秀的才华才让《百年孤独》在出版后获得极大成功。
  范晔通过他的坚持和努力,不断进行翻译创作,对待不同的作品,范晔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在这些年的翻译中,他灵活地游走于克塔萨尔的轻盈幽默、波拉尼奥的狂野和颗粒感、塞尔努达的沉郁与节制之间。范晔是翻译工作者的一个缩影,他展现了一名翻译者所具有的素养,同时也展示了作为一名优秀作者应该具有的品格。他坚持自己喜欢的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作为出版工作者,就是要寻找这样的作者,因為他们会为读者提供更加丰盛的精神食粮。优秀的作者总是对自己的作品不断精耕细作,将作品完美的一面展现给读者,追求精品永远是出版工作者的目标。对于出版工作来说,寻找到优秀的作者和作品是最重要的,优秀的作者和作品是出版业宝贵的资源,是出版业发展的基石。
  在《书海编舟记》上线三天后,《寂寞的游戏》在后浪淘宝店就卖出700多本,当当网上断货,到现在为止已经加印了两次共16000本;而《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也一度断货,截至2020年1月底已经卖了1000多册。很多网友甚至把这部纪录片称为“大型种草机”。[6]《但是还有书籍》总导演罗颖鸾的导演手记让我们看到在媒体融合时代,出版业可以有更好的未来。作为出版人,要坚持做好本职工作,发现更多优秀的作者和作品,用匠心对待每一部作品,出版更多的精品力作,为读者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
  参考文献:
  [1]曾于里:《
其他文献
2017年1月20日,由加拿大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的影片《降临》在国内上映。影片改编自华裔科幻作家特德·姜(Ted Chiang,中文名:姜峯楠)的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导演维伦纽瓦凭借其独特的执导风格,带给观众一次异样的科幻体验。影片《降临》讲述了某天地球上突然出现了12个“蛋壳”状的不明飞行物,为尽快明确这些外星人七肢桶的来意,美国军方找到了语言学家路易斯(艾米·亚当斯饰演)和物理学家伊恩
香港电影在中国电影观众的记忆之中,总带着流光般逝去的美好与温暖余韵。在这之中,警匪片向来是香港电影题材的常青树,诸如《无间道》《喋血双雄》等更是记忆中挥抹不去的经典之作。笔者认为,这类以香港特定的时代为背景,以港式枪战而闻名的作品,足以成为香港电影的典型代表。然则,随着历史的变迁,电影中那熟悉的香港却逐渐远离了,这多少有点像曾经英俊的少年郎终究成了遭遇中年危机的大叔,既感到无奈又只好接受。从这个角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Apichatpong Weeras- ethakul,下称“阿彼察邦”)是泰国著名导演,1970年出生于泰国曼谷,并于2010年凭借《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电影自诞生伊始,就与各种交通工具有着“不解之缘”,电影史上最早的几部电影中就出现了火车,比如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著名的《火车进站》(1895)和乔治·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1902)。而之
[摘要]动画形态构成是动画专业的基础课,涵盖传统设计学科三大构成的内容,又针对动画领域的学习特点,强调三维空间性和时间性。传统设计领域中的三大构成所研究的点、线、面、空间也是动画形态构成的研究课题,但是在动画领域学习构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于动画形象、空间布局、时间流向的控制。  [关键词]动画形态 元素 构成法则时间性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4.
近些年,由于我国大力倡导文化交流、文明对话等外交活动。使得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成为了热点话题,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电视媒体领域内对自己的国家进行宣传,由此可见各国对国家形象的重视。“任何社会中的大众传媒都未曾停止过制造她的国家话语”。一个国家的形象如同一个品牌的广告,要在国际上保持大国形象,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声誉。而电视纪录片则是宣传国家形象的最好媒介,它取材真实,有很强的权威性,能够客观的展现出国家
《为国而歌》(青山,2019)和《音乐家》(西尔扎提·亚合甫,2019)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映的两部主旋律电影。《为国而歌》由王雷、古力娜扎主演。该片讲述了人民音乐家聂耳(王雷饰)青年时代的成长经历,从昆明到上海的音乐自觉之路,以及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故事。《音乐家》由胡军、别里克·艾特占诺夫主演。该片讲述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胡军饰)到苏联为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配乐,但因苏德战争爆发被迫
2011年由柯震东和陈妍希主演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在内地大受追捧,继而青春主题类电影如《致青春》《栀子花开》《匆匆那年》等纷纷上映,国产青春电影迅速成为继国产喜剧电影、爱情电影、恐怖电影之后的第四大类型的电影,虽然这类型的电影非常多,但就影片的质量而言,其水准较为欠佳。观众在观影之后发现此类电影情节大同小异,充满着各种斗争、怀孕、流产等,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久而久之对这类型的电影再也没有观
崔树强 1973年生于江苏镇江。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博士生,西南大学文学院书法专业副教授。主要著作有《崔树强书学论集》《黑白之间:中国书法审美文化》等。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书法的历史和理论,中国书法美学与哲学等。    林散之先生是当代一位典型的传统型艺术家,诗书画俱能,自称诗第一、画第二、书第三,但却以书法成就享誉当代,被日本书家青山杉雨誉为“草圣遗法在此翁”。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对当代的启示
香港本土电影《黄金花》是一部现实主义女性题材的电影,以普世、接地气的写实主义手法,将电影中细节、生活化的语言,真实自然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表现了每天照顾自闭症加中度智障儿子生活的中年女人黄金花在面对丈夫出轨、生活重压时的纠结和痛苦。影片斩获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毛舜筠)和最佳新演员(凌文龙)奖项,以及2017年香港电影导演会年度大奖最佳女主角(毛舜筠)。影片于2018年4月9日—5月6日
电影的根本是文化,文化是电影的根性灵魂,同时,文化更是电影经济发展输入输出制衡的根本。勿庸讳言,相对于中国式经济奇迹,中国文化软实力尤其是中国电影的文化输出明显能量不足。这种不足有其历史文化等诸多客观原因,并严重影响了中国整个文化的外向型发展。目前的中国电影文化,只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潮流词汇的一段中国电影的发展札记。中国电影的未来必将在有意识的先期制衡下,为后期文化优势建立与发展打造出强势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