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驱动式教学的中职“药理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究

来源 :现代盐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86491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来看,构建信息化教学已然成为主流趋势。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带动教学活动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转型,是高等院校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对于中职“药理学”教学而言,实现信息化教学设计,在当前教育环境下需要予以重视。以项目驱动式教学为载体,对“药理学”课程实现信息化教学设计,将项目驱动式教学和信息化教学融为一体,可以推动“药理学”教学进入全新局面。首先阐述项目驱动式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的内涵,其次阐述基于项目驱动实现“药理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要点,最后提出相应的措施,希望能够给中职“药理学”专业教师提供
其他文献
世界人口迅速增长,但地球上的土地资源有限,贫瘠的土地一般难以种出很好的蔬菜。但是,运用物联网技术分析植物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环境因子,可以设计出一套基于多光谱连续可调的植物物联网配置系统,可以实现一些常见的蔬菜培植。通过封闭培植实验,验证该系统是否可以在不依赖土地的同时,满足极端环境下一定的蔬菜供应和植物培植需求,缩短种植周期,提高农业种植效率。
辊压机是化工企业开展工作的一项重要设备,其是否能够平稳运行,不仅关系着产品品质,还影响着各个零件的使用寿命。导致辊压机在运行中出现振动现象的因素有很多,只有深入其中,找寻解决方法,才能提升辊压机的工作效率,保证产品品质。基于此,探寻了导致辊压机产生振动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处理方法。
在煤矿的转型升级过程中,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在新时代背景下,基于智能化煤矿生产现场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及对应的岗位职业技能要求,以职业能力递进过程为主线,将信息化、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列入教学内容,重构基于“智能+”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可以较好地解决当前高职院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不能完全满足煤矿智能开采人才需求的问题。
“生物化学”课程是高职五年制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本身比较抽象,相对于其他课程难度较大。为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可借助信息化、网络化的手段开发网络学习空间,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首先对产教融合理念的内涵作出细致的剖析与探讨,其次研究基于产教融合理念开展职业院校生物专业教学的意义,最后根据该项工作的着力点提出相应的策略,希望可以为我国职业院校生物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贡献绵薄之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以慕课为主,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已有不少文献报道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案例,但是任何教学模式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调查伊犁师范大学“分析化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提出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推广与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议。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从近代的工业革命到当代的“芯”球大战,科技在社会历史的进程中一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科技的竞争归根究底是科技人才的竞争,科技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让学生树立科技意识,认识到科技与现代社会生活的深度融合。就现代科技融入初中物理教学过程进行了研究,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总结了北师大版初中物理教材和近5年中考试卷中现代科技的知识点分布情况,分析了影响现代科技融入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的因素,就如何将现代科技更好地融入物理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些建议。
为分析群锚效应下预应力锚索的轴力变化,通过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通过改变锚索的水平间距分别进行试验得出:当水平间距为1.0 m时,受群锚效应影响,锚索轴力最大损失率可达17.1%,而1.5~2.0 m是锚索施工时较为合理的水平间距。
为应对市场需求变化,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2.0 Mt a加氢裂化装置于2019年换采用由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国产精制剂RN-410B和RHC-133B。装置运行初期结果表明:在尾油收率为35.87%的情况下,喷气燃料收率为35.94%;与上周期相比,在相近转化深度下,喷气燃料收率增加13.05百分点,喷气燃料烟点为29.9 mm,尾油BMCI为8.3,实现了多产喷气燃料和优质尾油的预期目标。通过降低尾油切割初馏点的方式,将尾油收率提高至44.4%,尾油BMCI为11.8,企业增效显著。此外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将Ni分别负载在USY,ZSM-5,SBA-15,Al2O3载体上制备Ni质量分数为17%的负载型镍基催化剂,分别用X射线衍射、N 2吸附-脱附、H2程序升温还原以及NH3程序升温脱附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在氢气压力为4 MPa、反应温度为120℃、不同反应时间下催化1,4-丁炔二醇(BYD)加氢制1,4-丁烯二醇(BED)的加氢性能。结果表明:在基于不同载体的催化剂作用下,BYD转化率存在较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