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归纳法之我见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ya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归纳法在中学数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对中学数学学习有很大帮助,本文就在学习数学归纳法的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及怎样学好数学归纳法,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以帮助同学们更加科学的认识和应用数学归纳法。
  【关键词】数学归纳法;命题;递推
  数学归纳法在中学数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一些数学命题的证明中是一种重要方法,对于很多呈现规律性的命题,一般都可以采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在运用数学归纳法的过程中,很多同学经常对数学归纳法存在一些疑惑:一方面是它的方法本质不容易掌握,另一方面是归纳证明的步骤有时很难切入。一般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命题时,必须包括两个基本程序:
  第一:证明当取第一个值时命题成立;
  第二:假设当取第个值时命题成立,证明当取第个值时命题也成立。
  这两个步骤证明完毕,即可判定定此命题对成立。这里的第一步是论证命题的基础;第二步是证明过程的核心,称为归纳步骤,第二步是证明命题的正确性是否能否从特殊情况推广到一般情况的依据。这两个证明步骤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缺少哪一步都会使得证明不完整。如果只有基础步骤而没有归纳步骤,那就失去了一般性,从而使得论断的普遍性是不可靠的相反,假如只有归纳的步骤而没有基础步骤,则使得归纳中的假设步骤就会失去了依据,也会使归纳步骤的证明失去意义,即使归纳步骤得到证明,证明的结果也失去了可靠的依据,所以还是不能证明原命题的正确正确性。刚接触数学归纳法的同学对于证明的过程和步骤往往会缺少深刻的理解,只是照搬书中和老师所教的方法,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总感觉不知为何如此,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为这种方法只是流于形式,证和不证好像没什么不同,这种思想是进一步学好其他数学知识的的绊脚石,同学们只有认清原理,理解方法的本质,才能学好用好数学归纳法,才能有信心学好其他数学知识。
  下面我们深入分析同学们在学习中所产生的疑惑。一种疑惑是:对基础步骤中只须证明时命题成立感到不可理解,认为应多证明几个自然数,才会呈现规律性。这种想法反映了对基础步骤的证明目的没有本质的理解。实际上,证明时命题成立,就说明命题有了递推的基础,待归纳步骤得证后,就可判定命题对一切自然数都成立另一种疑惑是:对归纳步骤中的归纳假设感到迷惑,认为时命题的成立既然是假设的,那么即使证出时命题成立,似乎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产生这一疑惑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把基础步骤和归纳步骤结合起来考察;二是对归纳步骤的证明目的认识模糊。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究竟是否允许假设当时命题成立?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明确的含义这里的是任意的,所有能够使命题成立的自然数都可以作为而且,这样的是存在的。由基础步骤可知,当时命题成立,所以至少自然数就是一个例子。由此可见,归纳假设初始的实际根据,在基础步骤中是已经证明了的。证明归纳步骤的目的,则在于确立递推的根据,使命题得以按基础步骤所提供的初始根据,逐个进行递推,从而得出命题对一切自然数都成立的结论。第三种疑惑是:既然归纳假设中的是任意的,那么将代以,马上便可推得为任意自然数时命题成立了,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时间去证明归纳步骤呢?这种想法是由于对的任意性理解不正确而造成的。的任意性,只在作归纳假设时可以任意,既假设以后,在推导时命题成立的时候它便只能固定而不能在任意取值。事实上,和永远是两个不同的自然数,是那些使命题成立的自然数集合(记作)中的任一个,而是的后继数,所以从证到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用数学归纳法解题时,两个步骤是缺一不可的。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关键在归纳步骤,而归纳步骤的关键,又在于合理应用归纳假设因此,熟悉归纳步骤的证明思路是十分必要的。在我们所学习的内容中,采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命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能直接运用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这类问题时,通常在归纳假设的两边同加(或同减)某项,通过适当变换完成证明,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在中学的课本中是比较常见的,不能直接应用归纳假设来证明的这类命题解题时,一般可以考虑利用其它數学知识,建立某命题与所证明命题的联系,间接得以证明。对于这种类型题目在中学数学的学习中,特别是在高考大题中的出现概率是比较高的。
  上面我们对数学归纳法进行了剖析,同学们可以结合实例,认真体会数学归纳法的解题思路。数学归纳法在数学学习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尤其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运用很广的,同时它也是近年来中学数学高考中的一个比较热的考点,因此,进一步的学好数学归纳法,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从而更加灵活运用数学归纳法可以对中学数学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为我们提高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绍学.数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92-97.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是学生在小学学习过程中的基础性科目,对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更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更能使小学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呈现生活常态化。本文通过论述探究教学模式的内涵,对其设计原则进行分析,以对基础认知过程分析的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与应用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认知过程分析
期刊
【摘 要】本篇文章主要是分析了再小学教学方法中如何通过各类途径和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使得学生能更好的是哦用逻辑思维来更全面的思考问题,用更加有效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主动思考,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带来的乐趣,更好的学习数学。  【关键词】逻辑思维;教学理念;小学教学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完善,教师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着重学生的创
期刊
【摘 要】高中数学学习具有很大的难度,若我们不将自己的解题能力提高,那么就会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项基础学科,数学既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且其学习水平也会直接对其它科目的學习造成影响。作为一名高中生,我分析了自己及同学在数学科目学习中影响解题能力的主要因素,并对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自我培养的有效策略展开了探讨,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  经过一
期刊
【摘 要】有效教学是教育界持续讨论的永恒话题,在教学策略探索方面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本文重点从学习方式转变、师生关系沟通、数学实际应用和学习情境创设四个部分探讨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期为广大一线教员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有效教学;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兴趣;创设情境  有效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必要手段,是完成教学工作的理论支撑。小学数学教育处于学生思维教育的初始阶段,
期刊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体检渐渐成为许多人每年的必选项。但是,很多人体检的时候,从最基本的抽血到胸片、CT等影像学检查,一整套做下来却偏偏把胃肠镜检查给“遗忘”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我们会巧妙“避开”胃肠镜检查?其一是我们抗拒这种痛苦且有“暴露性”的检查;其二便是我们认为其他检查可以代替胃肠镜检查;其三是我们认为自己的身体好,不需要进行关于胃肠道的检查。但实际上胃肠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
压力大时怎么办?国家卫生健康委曾建议大家掌握“5125”健康生活理念,即每天给自己留5分钟发呆时间;每天运动1小时、掌握1项运动技巧和加入1个运动社群;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吃25种以上食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减压方式,不同国家的人民基于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也有他们各自独特的减压方式,能为生活带来轻松。  我国东北人民喜欢围坐在一起唠嗑,远在欧洲西南部的西班牙人爱唠嗑的程度不亚于我国东北人
【摘 要】信息化技术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普及与应用,不仅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创新,同时还极大幅度的提升了数学教学工作的效率及效果。对于学生来讲,数学的抽象性思维被信息化技术更为直观的分解,进而使得学生可以自由自在的徜徉在數学的海洋之中。本文则对小学数学中有关信息化的创新型教学进行了深入探究,希望为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奉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信息化;小学数学;研究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
期刊
【摘 要】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发展,促使小学教师发展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保障教学效果。而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提出,能有效拉近数学课堂与小学生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探讨问题的兴趣,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研究  生活化教学是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期刊
【摘 要】在高中阶段不管是理科或是文科,仅是依靠死记硬背是没办法将其知识结构理解消化的。特别是生物这门学科,相较于其它学科更为复杂难懂一些,作为学生要想这门学科的成绩得以有效提升,除了努力用功之外,还应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但,实际情况却是,当前不少高中生都对生物这门课程的学习感到手足无措。对此,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学习经验,总结了几点有效的高中生物学习方法,以期能为其他高中生的生物学习起到一定参考价
期刊
【摘 要】目前情景教学模式逐步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当中得到推广和应用,但是以往一段时间当中,情景教学模式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笔者依据实际工作经验及相关文献资料的记载,针对情景的类型进行分析,并提出情景教学模式优化调整措施,希望可以在日后相关工作人员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起到一定借鉴性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景教学;模式;应用  一、问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