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世纪,掀起了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现行课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积极推动课程改革,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必然选择。
[关键词]高中音乐 以人为本 课程改革
引言:我国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96年开始,全国统一在高中开设了艺术欣赏课,又颁布了《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从而改变了高中音乐教育长期空白的状况。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均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对高中音乐课程的理解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我国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存在的问题。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通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以及完善评价机制的多个方面来阐述的。在音乐教学中,要始终以上述原则为核心。若忽视了音乐教育自身的审美育人目标,只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忽视了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兴趣爱好,必然导致音乐课程审美性、艺术性的严重丧失,也违背了音乐课的基本理念。
二、现阶段高中音乐课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高中的音乐课程是以音乐欣赏为主要内容,而忽视了唱歌、创作、演奏、音乐与舞蹈以及音乐与戏剧等模块的学习。几个模块的教育功能与价值各有侧重,既有独立性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片面、随意的学习,都会破坏其学科学习的科学性,不能达到通过音乐教育培养人的目标,也偏离了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高中开设的音乐课均严重不足,许多学校以为高考分少,担心占了别的“重要”学科的学习时间,就以各种理由少开或者不开音乐课,开课率甚至不足50%。试想如此情形之下,如何去保证音乐课的正常教学,更别说如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了。
另外,目前许多地区的普通高中的音乐课,变成了特长班式的准专业音乐课,成了音乐高考生的高考预备班。教学内容被随意改动,音乐学习的内容完全被声乐、器乐、乐理和视唱练耳等高考音乐考试内容所代替,完全偏离了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目标,也不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及审美能力的培养。
高中音乐的教学仍以老师讲学生听、重讲授轻参与、重知识轻兴趣、重结果请过程的死板教条的教学方法为主,没有留给学生参与、创造的空间,因而完全不能实现音乐课程自身的价值与目标。
三、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紧迫性
高中音乐课,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师队伍逐渐壮大,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诸多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其作为整个基础教育中薄弱环节的性质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建设,完善科学的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已成为摆在我们高中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倡师生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我们普通高中的音乐课程要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开发他们的潜能,并使学生从中受益,尽可能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因此,我们的音乐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发展的权利,承认个性差异,欣赏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自由的学习与创造的空间,真正把音乐学习的愉悦带给每一位学生。
其次,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是沟通音乐学习与学生的桥梁,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形式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多采用探究式、问题式、游戏式、体验式等灵活的教学形式,来促进学生学习。要体现教学的民主性、平等性、互动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指导并规范学生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富有成效。
再次,我们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改革,要具有较强的开放意识,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与教学环境,丰富音乐教学的手段和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各种有利因素,使学校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形成合力与互补,从而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并加强音乐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联系,使各学科紧密配合,相互补充,互为促进,共同发展。
总之,高中音乐课程改革是一个继承传统、不断创新、扬长避短、不断完善的过程,要求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都要带着一颗真诚的心走进课堂,将微笑、激情和趣味连同音乐一起帶进课堂,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心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此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共同推进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珊. 开启宝宝的音乐盒[J]. 母婴世界 , 2006(10)
[2] 邹敏华. 一本富有新意的音乐鉴赏教材[J]. 中国音乐教育 , 2000(1)
[关键词]高中音乐 以人为本 课程改革
引言:我国高中音乐课程改革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96年开始,全国统一在高中开设了艺术欣赏课,又颁布了《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从而改变了高中音乐教育长期空白的状况。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均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对高中音乐课程的理解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我国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存在的问题。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通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以及完善评价机制的多个方面来阐述的。在音乐教学中,要始终以上述原则为核心。若忽视了音乐教育自身的审美育人目标,只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忽视了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兴趣爱好,必然导致音乐课程审美性、艺术性的严重丧失,也违背了音乐课的基本理念。
二、现阶段高中音乐课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高中的音乐课程是以音乐欣赏为主要内容,而忽视了唱歌、创作、演奏、音乐与舞蹈以及音乐与戏剧等模块的学习。几个模块的教育功能与价值各有侧重,既有独立性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片面、随意的学习,都会破坏其学科学习的科学性,不能达到通过音乐教育培养人的目标,也偏离了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高中开设的音乐课均严重不足,许多学校以为高考分少,担心占了别的“重要”学科的学习时间,就以各种理由少开或者不开音乐课,开课率甚至不足50%。试想如此情形之下,如何去保证音乐课的正常教学,更别说如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了。
另外,目前许多地区的普通高中的音乐课,变成了特长班式的准专业音乐课,成了音乐高考生的高考预备班。教学内容被随意改动,音乐学习的内容完全被声乐、器乐、乐理和视唱练耳等高考音乐考试内容所代替,完全偏离了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目标,也不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及审美能力的培养。
高中音乐的教学仍以老师讲学生听、重讲授轻参与、重知识轻兴趣、重结果请过程的死板教条的教学方法为主,没有留给学生参与、创造的空间,因而完全不能实现音乐课程自身的价值与目标。
三、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紧迫性
高中音乐课,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师队伍逐渐壮大,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诸多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其作为整个基础教育中薄弱环节的性质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建设,完善科学的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已成为摆在我们高中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倡师生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我们普通高中的音乐课程要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开发他们的潜能,并使学生从中受益,尽可能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因此,我们的音乐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发展的权利,承认个性差异,欣赏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自由的学习与创造的空间,真正把音乐学习的愉悦带给每一位学生。
其次,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是沟通音乐学习与学生的桥梁,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形式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多采用探究式、问题式、游戏式、体验式等灵活的教学形式,来促进学生学习。要体现教学的民主性、平等性、互动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指导并规范学生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富有成效。
再次,我们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改革,要具有较强的开放意识,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与教学环境,丰富音乐教学的手段和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各种有利因素,使学校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形成合力与互补,从而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并加强音乐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联系,使各学科紧密配合,相互补充,互为促进,共同发展。
总之,高中音乐课程改革是一个继承传统、不断创新、扬长避短、不断完善的过程,要求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都要带着一颗真诚的心走进课堂,将微笑、激情和趣味连同音乐一起帶进课堂,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心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此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共同推进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珊. 开启宝宝的音乐盒[J]. 母婴世界 , 2006(10)
[2] 邹敏华. 一本富有新意的音乐鉴赏教材[J]. 中国音乐教育 , 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