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黑龙江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eraig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选取136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产妇用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8例。观察组采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差异。结果表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凝血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于产后出血患者具有较好
其他文献
基因检测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路径。通过对各类肿瘤基因组的研究和对病理现象的分析,整合实验数据,并进行基因技术检测,制定出个性化的肿瘤用药方案,以免疫检查点为切入点的抑制剂可以改善肿瘤患者的机体情况,比对肿瘤患者治疗时的抗体情况,肯定肿瘤患者晚期治疗效果。基因的多态性、肿瘤细胞的突变负荷、微卫星不稳定结构等在临床中被用于基因检测分析,提高了肿瘤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以及治疗自信心。
以盘锦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实践与思考.从治理结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师资专业化和促进学生发展五个方面论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的关键要素,提出了高职院校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路径与策略,以期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和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及激励作用的全方位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探讨了国考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风建设策略.分析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情,体现在学生基础弱、阅历浅、考试通过率低.提出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风建设策略,应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开展家校合作,进而提升学生的幼师职业素养,促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业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对新时代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探析.从心理问题成因、心理问题特征、心理问题类型这几方面展开讨论.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既不要忽视,也不要大惊小怪,需要系统性应对;既要社会关注,又要学校教育,更要个体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探索和矫正.
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论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职业道德素养、职业技能素养、职业意识素养、职业风格素养与职业行为素养.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应建立校企合作模式,改进完善课程体系,鼓励学生开展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满足企业和岗位的需求,提升学生对于自身职业的认可度,进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分析护理干预对盆腔炎患者的应用效果。选取98例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并依据我院自制的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盆腔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其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分析对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效果。选取102例脑梗塞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采用Fugl-Meyer和Barthel评分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偏瘫肢体患者经过康复训练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出现偏瘫的脑梗塞患者开展肢体康复训练后,患者
为促进走向长壁采煤法在急倾斜煤层中的应用,提升采煤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分析了23采矿区2341工作面的具体情况,结合急倾斜煤层工作面特点,运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开展采煤工作。实践表明,此方法采煤效果良好,特别是在支护方式、支架方式、支柱防倒方面优势突出。将走向长壁采煤法应用于急倾斜煤层中能够产生积极作用,可有效解决传统煤矿开采工作中不合格产品较多、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对幼小衔接教育的课程开发与应用进行探究.立足于幼小衔接教育的社会意义,分析了幼小衔接教育课程中的问题及原因,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提出了幼小衔接教育课程的开发应用对策,旨在让儿童可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与节奏,促进儿童终身教育的形成.
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效果,为缓解和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供科学的护理方法。选取9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中,预见性护理可尽快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