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夏蝉躁宫柳,朱漆新宫墙。
我是沿着那高耸威严的红墙寻至天安门的。
漆色的鲜艳显出它还未受风雨的洗礼。手触着墙壁一路滑过,夏日虽烈,指尖犹凉。感受着那微有凹凸的墙面,我多么想把它那所有华美的装饰一层层刮下,直露出里面那被岁月与泪水、战火与阴谋所浸黄了的、蒙灰了的、熏黑了的——砖坯。
猝不及防,天安门,闯进了视线。
多么雄伟的建筑。
我仰头,日光流动在仿佛无尘的琉璃瓦上,如此晃眼。
二
好像没走几步,就看完了前三殿,到了乾清宫。
我还算熟练地挤到人群前,从唯一敞开的一对雕花木门往里看。
好昏暗。
黄缎裹着的龙椅隐约在大殿深处,缠金龙的红木柱子接着殿顶的雕梁画栋,绘满祥瑞福光的油彩被年复一年的黑暗侵蚀得暗淡无光,殿顶中央的藻井嵌得很深——那里面必是雕了九龙的——向四周延伸出无限的晦暗。
空空荡荡的。好冷冽的气息。
当它还未被岁月之河淹没时,它又岂会是这个样子?
当那几案上堆满奏折,群臣俯首于阶下之时;当层叠的烛灯光照大殿,檀香浮舞于檐角之时;当权力如洪流自藻井而出威慑四方,地上有“黑金”之称的地砖在无声的移挪下被磨得光滑可鉴之时……它,又岂会是,这个样子?
前朝如梦,红尘行走,已成过客。
轻笑一声,我逆流挤出人群。
三
本是满怀着好奇憧憬而至,抬步跨过两道门槛,入了坤宁宫时,环顾,还是忍不住深深地叹息了一声。
踏上西边的抄手游廊,厢房的门都已封死,窗拆换成玻璃板,昔日的深闺成了万人窥探的橱窗。
毕竟是女子憩息的地方,少了正殿的肃杀之气,多了一丝六宫特有的奢艳。绸幔丝帷半遮半掩,檀木桌椅、古玩珍奇不一而足。
我在一株“金枝玉叶”前驻足。
珐琅瓷盆托着珠玉之土,盘曲着金银之枝,枝尖玛瑙花开、翡翠叶衬。仿盆栽的雅致,显财力的威慑,灼灼其华,妖妖其姿。只可惜,落满了尘。
奢靡如何,华贵又如何?纵使金步摇玉花钿,佩环叮当;纵使芙蓉面柳叶眉,倾国倾城,又如何?珠玉易老,红颜易逝,凌然于时光海之上的,唯有塞外的幽幽琵琶语与长生殿的窃窃私语声罢了。
四
自御花园而出时,忍不住回顾。双眼终又捕捉不到什么,只好踏出宫门。竟已把故宫游毕。
又绕回长安街上,再看故宫,桂殿兰宫,层台耸翠,金碧辉煌,数百年来,不知承载了多少渴望的目光。
啊,毕竟已是过去!我将视线移向街对面的现代建筑群——新的政治中心已确立六十余载,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展翅腾飞。
那人心呢?新了吗?
十里长安街川流不息恍若银河,繁华王府井名牌林立令人目不暇接,什刹海通宵的灯红酒绿惹得一池粉荷彻夜难眠,名利的暗涌受欲望的驱使绵延千年生生不息。
可是,行走在红尘中的人们啊,又有多少人明白,有时自己所不择手段、梦寐以求的,不过是那金枝玉叶上的浮尘一粒!
【点评】
这是一篇典型的移步换景的游记,但作者并不把重心放在对故宫风物的描写上,而是把笔触深入到自己的心灵深处,着力写自己游故宫的感受和感悟。在这里,“游”只是一个引子,“感”才是重点,作者把“感”融汇于“景”的描写之中,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
(指导教师 唐江云)
夏蝉躁宫柳,朱漆新宫墙。
我是沿着那高耸威严的红墙寻至天安门的。
漆色的鲜艳显出它还未受风雨的洗礼。手触着墙壁一路滑过,夏日虽烈,指尖犹凉。感受着那微有凹凸的墙面,我多么想把它那所有华美的装饰一层层刮下,直露出里面那被岁月与泪水、战火与阴谋所浸黄了的、蒙灰了的、熏黑了的——砖坯。
猝不及防,天安门,闯进了视线。
多么雄伟的建筑。
我仰头,日光流动在仿佛无尘的琉璃瓦上,如此晃眼。
二
好像没走几步,就看完了前三殿,到了乾清宫。
我还算熟练地挤到人群前,从唯一敞开的一对雕花木门往里看。
好昏暗。
黄缎裹着的龙椅隐约在大殿深处,缠金龙的红木柱子接着殿顶的雕梁画栋,绘满祥瑞福光的油彩被年复一年的黑暗侵蚀得暗淡无光,殿顶中央的藻井嵌得很深——那里面必是雕了九龙的——向四周延伸出无限的晦暗。
空空荡荡的。好冷冽的气息。
当它还未被岁月之河淹没时,它又岂会是这个样子?
当那几案上堆满奏折,群臣俯首于阶下之时;当层叠的烛灯光照大殿,檀香浮舞于檐角之时;当权力如洪流自藻井而出威慑四方,地上有“黑金”之称的地砖在无声的移挪下被磨得光滑可鉴之时……它,又岂会是,这个样子?
前朝如梦,红尘行走,已成过客。
轻笑一声,我逆流挤出人群。
三
本是满怀着好奇憧憬而至,抬步跨过两道门槛,入了坤宁宫时,环顾,还是忍不住深深地叹息了一声。
踏上西边的抄手游廊,厢房的门都已封死,窗拆换成玻璃板,昔日的深闺成了万人窥探的橱窗。
毕竟是女子憩息的地方,少了正殿的肃杀之气,多了一丝六宫特有的奢艳。绸幔丝帷半遮半掩,檀木桌椅、古玩珍奇不一而足。
我在一株“金枝玉叶”前驻足。
珐琅瓷盆托着珠玉之土,盘曲着金银之枝,枝尖玛瑙花开、翡翠叶衬。仿盆栽的雅致,显财力的威慑,灼灼其华,妖妖其姿。只可惜,落满了尘。
奢靡如何,华贵又如何?纵使金步摇玉花钿,佩环叮当;纵使芙蓉面柳叶眉,倾国倾城,又如何?珠玉易老,红颜易逝,凌然于时光海之上的,唯有塞外的幽幽琵琶语与长生殿的窃窃私语声罢了。
四
自御花园而出时,忍不住回顾。双眼终又捕捉不到什么,只好踏出宫门。竟已把故宫游毕。
又绕回长安街上,再看故宫,桂殿兰宫,层台耸翠,金碧辉煌,数百年来,不知承载了多少渴望的目光。
啊,毕竟已是过去!我将视线移向街对面的现代建筑群——新的政治中心已确立六十余载,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展翅腾飞。
那人心呢?新了吗?
十里长安街川流不息恍若银河,繁华王府井名牌林立令人目不暇接,什刹海通宵的灯红酒绿惹得一池粉荷彻夜难眠,名利的暗涌受欲望的驱使绵延千年生生不息。
可是,行走在红尘中的人们啊,又有多少人明白,有时自己所不择手段、梦寐以求的,不过是那金枝玉叶上的浮尘一粒!
【点评】
这是一篇典型的移步换景的游记,但作者并不把重心放在对故宫风物的描写上,而是把笔触深入到自己的心灵深处,着力写自己游故宫的感受和感悟。在这里,“游”只是一个引子,“感”才是重点,作者把“感”融汇于“景”的描写之中,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
(指导教师 唐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