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 女,27岁.因间断关节肿痛4年半,咳嗽发热3d,于2010年9月来院就诊.入院时血常规示白细胞7.7×109/L,中性粒细胞0.115,淋巴细胞0.625,单核细胞0.260,血红蛋白97 g/L,血小板34 × 109/L.骨髓细胞学: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偶见.原粒细胞占0.240,早幼粒细胞占0.045,原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共占0.285,原单细胞占0.145,幼单细胞占0.170.原
【机 构】
:
200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200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200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200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 女,27岁.因间断关节肿痛4年半,咳嗽发热3d,于2010年9月来院就诊.入院时血常规示白细胞7.7×109/L,中性粒细胞0.115,淋巴细胞0.625,单核细胞0.260,血红蛋白97 g/L,血小板34 × 109/L.骨髓细胞学: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偶见.原粒细胞占0.240,早幼粒细胞占0.045,原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共占0.285,原单细胞占0.145,幼单细胞占0.170.原幼单核细胞共占0.315.
关键词:红斑狼疮;系统性;白血病;髓样;急性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白细胞清除术联合细胞毒药物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高白细胞血症的疗效.[方法] 使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对7例初诊APL高白细胞血症患者(WBC≥80× 109/L)进行白细胞清除,同时应用细胞毒药物(羟基脲或阿糖胞苷)及三氧化二砷进行治疗.[结果] 经白细胞清除术和化疗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106.46±26.49)×109/L
[目的] 提高对不典型慢性髓系白血病( aCML)的认识.[方法] 结合2例aCML患者临床资料同时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该类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结果] 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殊,主要表现为与贫血、血小板减少相关的症状,典型特征为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阴性.具有骨髓和髓外增殖特征,伴有明显的病态造血,对治疗反应差,生存期短.[结论]aCML是一类临床上少见的骨髓增生异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 As2O3)治疗成年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疗效.[方法] 对25例成年CML患者采用As2O3进行治疗.其中初治18例,复治7例.[结果] 25例中获骨髓完全缓解9例(36%),部分缓解12例(48%),未缓解4例(16%),总缓解率(有效率)为84%.不良反应主要有水肿、皮疹、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为一过性的氨基转移酶升高.[结论]As2O3为治疗CML的一
102例接受放化疗的癌症病人随机进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的病人接受意象和催眠训练.采用情绪和生活质量问卷,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两次测查(治疗前和治疗后).干预组患者治疗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HSCT)后髓外复发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 分析l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M2)及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行allo-HSCT后髓外复发的临床、实验室特征,并结合文献分析白血病allo-HSCT后髓外复发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及临床转归.[结果] 白血病allo-HSCT后髓外复发部位不一,髓外复发后绝大多数
航空公司面对淡季,如何使我们的劳动有效,转化成效益,提升经营品质,这对我们驾驭市场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实施提前营销,来投放对路的产品,加快市场反应速度,
文章深入分析提高企业员工忠诚度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从员工自身、企业因素和外部因素三个角度阐述了员工忠诚的驱动因素,探索我国企业培养和提升企业员工忠诚度的有效路
[目的] 评价初发急性白血病化疗前后骨髓白血病细胞数下降的预后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骨髓白血病细胞数资料,比较持续缓解组(9例)、复发组(6例)、未缓解组(8例)和早期死亡组(6例)化疗前白血病细胞数、诱导化疗后的白血病细胞数和总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持续缓解组、复发组、未缓解组和早期死亡组化疗前的骨髓白血病细胞数分别为81.50%、84.75%、70.7
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是把握旅客的个性心理特点,满足其心理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不同气质性格,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旅行目的、不同旅行状况的旅客心理需求各不相同,服
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管内皮受损,体内存在凝血与纤溶异常,而造成其凝血功能障碍,可能表现为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发生率约l0% ~40%,多出现于疾病的早期、化疗或合并感染之后,临床上可无明显的症状及体征,且常规的凝血指标也很难检测到这种高凝状态.因此动态监测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含量可为临床凝血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