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在翻译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_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多种翻译策略中,长期以来翻译界对归化异化一直争论不休。本文主要通过实例分析探讨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在词语、句子以及语篇三个层面的运用及作用,旨在增强译者对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理解,以便在今后的翻译实践中更加灵活地运用。
  关键词 :翻译策略;归化异化;作用
  1、 关于归化与异化
  施莱尔马赫曾说过:“翻译的方法不外乎两种:要么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要么尽可能不打扰读者,让作者向读者靠拢。”(Schleiermacher 1992:149)他所说的两种方法颇近似于我们所说的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在翻译研究领域,早在上世 纪30年代,鲁迅先生就已经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方式:“动笔之前,就先得解决一个问题:竭力使它归化、还是尽力保存洋气呢?.......只求易懂,不如创作,或者改作,将事改为中国事,人也化为中国人。如果还是翻译,那末,首先的目的,就是博览外国的作品......和旅行外国,是很相像的:它必须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洋气......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但这保存,却又常常和易懂相矛盾:看不惯了......我是不主张削鼻剜眼的,所以有些地方,仍然宁可译得不顺口。”(鲁迅 1984: 299-303)
  而在韦努蒂看来,所谓“归化”,就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一种透明的流畅的风格,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目标语读者对外国文本的陌生感。而所谓“异化”则是指译者在翻译时保留原作的异质性以故意破坏目标语的规范。应该指出韦努蒂是从文化、意识形态等大背景的视角出发提出指两个概念的。
  笔者认为,作为两种翻译策略,归化讲求的是照顾目的语读者的感受,用地道的汉语将源语清晰地呈现出来,译文完全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以便更好地理解原文;而异化则偏重保留源语的情调和思想,译作要尽可能保存洋气,有利于让目的语读者充分感知源语文化。在翻译实践中,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和社会的需求,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译者往往会因为文本类型、作者意图、目的语读者的习惯、源语文化等方面的因素而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以求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2、 归化与异化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钱钟书先生认为翻译的根本任务有两条: 一是“不因为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 二是“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钱钟书1985:79)。异化和归化是两个相辅相成的翻译方法,任何人想在翻译上取得成功,都应学会熟练地使用这两种方法。译文要充分传达原作的“原貌”,就不能不走异化的途徑;而要像原作一样通顺,译文也不能完全舍弃归化的译法。翻译中使用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对于读者理解感知异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不管是对短词语还是对长语篇,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运用都随处可见,下面从词语、句子以及语篇这三个层面阐述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运用及其作用。
  2.1、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在词语层面
  文章是由语言构成的,积词成句,缀句成段,阻断成章。词是组成句子、段落和文章的基本单位,也是表达观念想法的语言基础。因此,译者在进行词语翻译时,要选择合理恰当的翻译策略,谨慎遣词用字,准确传达原文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帮助读者感知源语。
  例(1)That is the best part of beauty, which a picture cannot express.
  译文(1) :美之极致,非图画所能表。(王佐良译)
  译文(2) :优雅之态乃美之极致,非丹青妙笔所能绘之。( 曹明伦译)
  针对“picture”一词,译文(1)译为“图画”,文笔虽稍有平淡,却简单准确地译出了源语的含义,通俗易懂地道出了美并非用图画能绘之,这便是极致美,这种翻译手法使读者一看便懂。而译文(2)的“妙笔丹青”则文采飞扬,将简单的“picture”一词用汉式古风文韵将其源语的意境优雅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两个译文分别采用了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其所展现出来的意境也各有妙处。
  例(2)”I’ll teach you how to kiss a girl!” “No,” said Sute, “I’ve graduate.”
  译文(1)“我来教你怎呢同姑娘亲吻!”——“不,”舒特说,“我已毕业了。”
  译文(2)“我来教你怎么同姑娘亲吻!”——“不,”舒特说,“我早已出师了。
  “graduate”一词着实道出了Sute 那種骄傲自得、自信满满的怡然神态,译文(1)将其译成“毕业”,“毕业”指的是学生在学校或训练班修业期满或达到规定要求并通过审核,结束在校学习,因此译文1简单准确,直截了当;译文(2)则译为“出师”,“出师”是指期满学成,完成从师学艺,可以自立门户了,是地道的中国汉语表达,然而不管将“graduate”异化成“毕业”还是归化成“出师”,都能向目的语读者完美呈现Sute 说这句话时所流露的那种自信自得的个人情感。
  2.2、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在句子层面的运用及其作用
  在汉语和英语中,句子都是用于交际的基本语言单位。其特点是能够独立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能独立完成语言的交际任务。英语和汉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不论是句子构成还是其蕴含的文化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英语重语法结构,汉语重语义;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因此在句子翻译的过程中,恰当使用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有利于读者体会两种语言句式结构及逻辑顺序的差异,正确理解源语含义,体会源语文化。
  例(3) ......as I knew she was anxious to get home, and, between fire, food, and pickpockets, could never be considered at her ease for half-an-hour in London.......   译文(1):......因为我知道她急于回家,并且,介居于火、食品、扒手中间,她在伦敦不能有半点钟的安心,.......(董秋斯译)
  译文(2):......因为我知道她急于回到家里,同时,又怕房子着火,又嫌吃的东西,又怕遇见扒手,她在伦敦,连半点钟的功夫都难说能把一颗心放下,.......(张谷若译)
  此句结构较为零散,句子较长,信息量大,对于此句的翻译,译文(1)完全按照源语句式来译,虽读起来稍有拗口,却保留了英语句子风格,有利于读者感知源语语言的逻辑顺序;而译文(2)则突破了原文的句法束缚,用汉语的逻辑思维方式将源语含义准确再现,使译文通俗易懂,读起来更为顺口。可见异化的翻译策略重在保留异域风格而归化则倾向迎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例(4):Among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the King.
  译文(1):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译文(2):盲人国里,独眼为王。
  此译例为谚语翻译。谚语是以最简短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显著的文化特色。因此谚语翻译往往是以文化交流为目的的。在此译例中,译文(1)在正确理解源语文本语义的基础上,将其译成中国谚语,用一种语言将另一种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哲理呈现出来,别有风趣,也利于中国读者的理解;而译文(2)则直接翻译,采用四字结构,较为简洁,同时也保留了源语的文化特色,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因此对于谚语的翻译,归化侧重强调本国文化的重要性,而异化则注重保留异域情调,帮助读者了解异域文化。
  2.3、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在语篇层面
  语篇由一个个词、句或段落组成,但却不是语句的机械叠加,而是一种有机的、动态的组合。因此语篇的翻译过程较之词语或句子要更为复杂,考虑的因素更多,比如语境、语义的衔接与连贯等。对于如何将源语中的整体意思和情感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有的译者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也有的采用了异化的方法。当然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译文所呈現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例(5)…… her valleys, teeming with wild fertility; her tremendous cataracts, thundering in their solitudes; her boundless plains, waving with spontaneous verdure; her broad deep rivers, rolling in solemn silence to the ocean; ……no, never need an American look beyond his own country for the sublime and beautiful of natural scenery. (The Author’s Account of Himself, Washington Irving)
  译文(1):……那粗犷而富饶盈衍的峡岸溪谷;那雷鸣喧闹于阒寂之中的巨大飞瀑急湍;那绿色葱茏、好风阵阵的无际平原;那庄严静谧、滚滚入海的深广江流;……——不,在自然景观的壮丽方面,美国人从不需要舍本土而远求。(高健译)
  译文(2):……她那绵延不绝的群山,巍峨挺立,苍翠欲滴;她那沟壑纵横的山谷,草木茂盛,鸟兽欢腾;她那飞流湍急的大瀑布,雷鸣于阒寂之中;她那一望无际的平原,绿草茵茵,随风起伏;她那水深面阔的河流,庄严静谧,滔滔流入大海;……——的确,美丽又壮观的自然景色在美国应有尽有,美国人永远也用不着舍近求远,去国外寻觅这一切。(李明译)
  就整体风格而言,译文(1)气势雄厚,译文句式基本同原文句式相似,没做太大调整,力图贴近原作移植原作风格;而译文(2)意境柔美,摆脱了原作形式上的束缚,文字生动贴切,表达方式更加符合汉语读者的阅读习惯,使汉语读者也能像英语读者那样产生同样的情愫和联想。对于“wild fertility”一词的翻译,译文(1)译为“粗犷而富饶盈衍”简洁准确,符合整体译文的语言风格;而译文(2)译为“草木茂盛,鸟兽欢腾”加入了译者的联想,意境悠然。两种译文都能将读者带入郁郁葱葱、富饶美丽的山谷的意境。再看“no”一词的翻译,译文(1)直译为“不”,语气果断决然,与前文对美景气势磅礴的描述遥相呼应,能够表达出原文作者对本土自然风光的自豪感,更让读者生出一探究竟的激情;译文(2) 则译为“的确”,语气婉转温柔,语言平铺直叙不加转折,符合前文对美景营造的柔美意境,通篇的描述和语气都以“柔”字为主,有一气呵成之感。因此,对于语篇的翻译,译者会根据自己的意图、目的语读者的习惯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但是不管译文(1)的异化策略还是译文(2)的归化策略,其语言描述风格以及营造出来的意境,都能让读者体会到自然风光的美,产生一睹为快的欲望。
  因此,通过从词语、句子以及語篇三个层面探讨归化异化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我们可以看出归化异化并没有优劣之分,归化有归化的妙处,异化有异化的情调,在正确解读源语的前提下能让读者产生不同的体会,各有特色。
  结语
  劳伦斯·韦努蒂指出在受多种因素决定的翻译活动中,译者对异域语言与文化的态度与理解以及对本土文化价值的认识与立场是决定翻译方法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心态和译者本人的文化立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译者对翻译策略的制定,不管译者基于何种文化立场,采取哪种翻译策略,只要以满足读者和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根据文本类型、作者意图、目的语读者习惯、源语文化等方面的因素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归化时不改变原作风味,异化时不妨碍译作通顺易懂,注意分寸,拿捏得当,方能成就一篇上乘译作。
  参考文献:
  [1]蔡荣寿,朱要霞.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程.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 2009.
  [2]陈刚,翻译学入门.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李明,翻译批评与赏析.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4]刘敬国,何刚强. 翻译通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5]孙致礼,翻译的异化与归化[J]. 山东外语教学, 2001.
  [6]王秉钦,文化翻译学.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7]许均,翻译概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要】:只有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对历史课感兴趣,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进一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本文根据学校学生的学情,试从质问设疑、直观教学、创设情境、课外留题四个方面来阐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关键词】:历史;学习兴趣;培养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
期刊
【摘要】:更好的将中国元素应用到设计作品当中  【关键词】:中国元素;软实力;包容性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攀升,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强国的地位日益凸显;随着国家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实施,如建设“一带一路”使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作为新兴文创设计产业,更是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座桥梁和纽带。  设计语言中融入中国元素是中国软实力的体现。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越来越显示出他独特的魅力,他给设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儿童的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从教育的角度来说,素质教育就是要从培养人的健康身心、良好品格、丰富知识和全面能力等方面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个人能力。由于钢琴教育可以提升兒童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和促近儿童的智力发展,因此成为提高儿童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钢琴教育;儿童素质;途径  一.钢琴教育对儿童智力因素的影响  荷兰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说
期刊
【摘要】:时下,网购平台淘宝网的兴起催生了所谓的“淘宝体”(即,亲),很快便刮起了一阵“亲”分,其显著特点就是买卖双方在从未谋面的情况下,却互相以“亲”或者“亲爱的”这样亲切的称呼来称呼对方。本文收集了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中文语料库中关于“亲”的语料,并进行转写、分析与总结。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以关联理论为理论框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关联理论下“亲”一字在
期刊
【摘要】:古筝曲《莲花谣》是王建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此曲的主要旋律来自于浙江绍兴的一种地方曲艺“莲花落”。在乐曲中,将“莲花落”这种曲调加以修改、变形,描绘出了一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妙画卷。全曲包括引子在内共有五个部分,按照其整体曲式结构的布局,具有唐代大曲的结构特征。本文将从《莲花谣》的创作背景及特点着手,重点对《莲花谣》的音乐内容、演奏的技术技巧以及演奏中的情感表达进行分析,帮
期刊
【摘要】: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高中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它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整个高中教学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探究性学习成为教育工作的重點。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就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体现。为了使高中生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高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意义;策略  1
期刊
【摘要】: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高中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欣赏作为一种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也就在教学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在日常学习中积累知识,利用针对式欣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成为真正能听得懂音乐的人,做音乐的“主人”。  【关键词】:音乐素养;音乐欣赏;音乐教育;欣赏教学;高中音乐  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多年来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与改进,但
期刊
我国教育改革明确提出了当前基础教育一个紧迫的任务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所谓素质教育,应强调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个性的生动活泼,应强调教育精力投入与产出的最优化,即:低耗,高效。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毫无疑问,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关键:老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养者。因此,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发挥良好的育人作用,没有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是根
期刊
【摘要】:社会地位低贱的鼓乐班艺人多是乐户的后代,由于社会和历史原因他们及其后人多以鼓吹乐为生,代代“世袭”使其家族从艺史悠久。然而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生存的要求、生活的需要,很多原本“普通百姓”身份的人亦加入鼓乐班这个“贱业”中,形成一个新生鼓乐班群体。本文即以山东邹城汪计金鼓乐班为例,对新生的汪家鼓乐班形成及发展做一个概括性的观照。这一乐人群体在诸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社会时代特征,新的社会地位、新
期刊
【摘要】:奥尔夫在音乐教学中无时无刻不在鼓励和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天性以及想象能力。他尊重他们提出的不同寻常的问题,并且肯定他们想法的价值,使其潜在智慧、能力得到自由的发展。在奥尔夫音乐教学过程中,创造力的培养是被奥尔夫视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创造心理学;兴趣心理;机能主义心理学  奥尔夫是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每个孩子都具有音乐感受力和表达音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