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问题,也是理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讨、去研究。下面我们结合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几条比较重要的策略。
一、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同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学生互动有效性。
例如:我在让孩子分小组学习“认识钟表”时,小组内有“教师”,有“学生”,有“记录”,还有“裁判”,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又如:在开展数学活动课“小小商店”时,孩子们相约带来了玩具、书、文具等物品,教室里开张了近十个小商店,有经理、营业员、收银员、顾客……教室里热火朝天但秩序井然。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如果不分组,如果不分角色,全班一起做这样的游戏,局面真不可想象。
二、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我在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这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建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像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数学评价的科学化。
三、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做出指导
合作学习时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数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傍观”,更不能做下一环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建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个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合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姐矛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四、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万能的,他还应与其他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跟好合作效应。应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即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己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例如:我在教学《9加几》时,当“还有多少盒饮料?”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举起来一双双小手,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说:“孩子们,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像这样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非常必要!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用的时间还不够长,在数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一直困绕着我们,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如我处理不当,如意出现优生独霸课堂的现象,学生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在如班额过大的班级,怎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带我们跟进一步的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有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有自己的动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问题,也是理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讨、去研究。下面我们结合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几条比较重要的策略。
一、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同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学生互动有效性。
例如:我在让孩子分小组学习“认识钟表”时,小组内有“教师”,有“学生”,有“记录”,还有“裁判”,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又如:在开展数学活动课“小小商店”时,孩子们相约带来了玩具、书、文具等物品,教室里开张了近十个小商店,有经理、营业员、收银员、顾客……教室里热火朝天但秩序井然。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如果不分组,如果不分角色,全班一起做这样的游戏,局面真不可想象。
二、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我在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这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建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像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数学评价的科学化。
三、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做出指导
合作学习时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数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傍观”,更不能做下一环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建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个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合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姐矛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四、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万能的,他还应与其他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跟好合作效应。应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即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己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例如:我在教学《9加几》时,当“还有多少盒饮料?”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举起来一双双小手,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说:“孩子们,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像这样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非常必要!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用的时间还不够长,在数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一直困绕着我们,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如我处理不当,如意出现优生独霸课堂的现象,学生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在如班额过大的班级,怎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带我们跟进一步的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有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有自己的动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