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校财局管”的新理解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97165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 “校财局管”财务管理体制是在“校财乡管”财务管理体制弊端迭出的情况下产生的,它适应了“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的要求,克服了原有财务管理体制缺点,有着自身的许多优点。
  [关键词] “校财局管”;“校财乡管”;新理解
  [作者简介]何龙安(1977—),男,硕士,江西蓝天学院教师;马红坤(1972—),男,硕士,江西蓝天学院教师。(江西南昌330098)
  
  一、“校财局管”提出的背景
  
  农村税费改革之后,确定了“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这一管理体制使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始终没有找到与这一教育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或财务)管理体制。在200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发布,即新机制实施以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主要采取的方法是“校财乡管”,这种财务管理体制是在旧的“以乡镇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下产生的,与“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相违背,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1、学校经费控制主体缺失,乱支出现象严重
  “校财乡管”的经费管理办法由学校和乡镇共同执行。学校设报账员,由报账员统一向乡镇财务机构报账,乡镇财务机构受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负责所属学校的会计核算工作,学校的财务由各学校校长审批。而所谓的“上级主管部门”,其实就是当地乡镇政府,所以只要校长和当地政府领导关系“好”,就可以随心所欲、毫无节制的使用教育经费。教育经费支出的无计划性和无预算性,造成了支出的过滥过乱:一是吃喝招待费过多。乡镇干部下村检查往往在中小学校定点就餐,他们很少交纳伙食费,学校也常常利用请吃请喝与地方干部拉关系;二是乱送礼现象严重。中小学校长为了保持与乡镇领导、村领导的“密切关系”,每年春节、中秋节、教师节等节日,都要给他们送礼送“红包”;三是乱发福利奖金。逢年过节,学校就想方设法给教职员工发点福利;四是胡乱购物。乱购乱订复习资料、参考资料、作业本和教具等,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验收”,耗费大量资金,购买了大量的一时难以利用的幻灯机、录像机、电视机和电脑等。这些乱支乱用现象,造成了农村中小学经费支出的“无底洞”。
  2、乱收费现象严重,票据管理也极其混乱
  乱收费表现:一是超标准收费。主要是在学杂费、班费、实验费、资料费、电教费和代办费等方面超出标准。二是巧立名目收费。乱收照相费、考试费、档案费等。三是重复收费。开学时已收缴了的费用,在学期结束或中途时,又再次收取该项费用。四是搭车收费。某些学校趁开学统一收费之机,将一些学生无需交纳的费用也“一视同仁”地收取。如某些学生未在学校搭膳住宿,也被学校收缴了搭膳费或住宿费。
  票据管理混乱表现:一是无符合规范的收据。许多中小学收费不担没有开具财务部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而且开具的收款收据手续不全,有些收据既没有签字,也没有盖学校的公章。二是收费干脆不开票据。许多中小学除开学初的收费外,中途的其它收费,不管合理不合理,一概不开票。三是支出票据“白条多”。这种现象几乎各校都有,普遍存在。
  3、教育经费被侵占现象严重
  一是学杂费被大量调用。许多农村乡镇政府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不顾政策规定,大量调用中小学校的经费用于发放党政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甚至有些学校的代办费都被调用一空。二是各种摊派伸手学校。治安费、环卫费、赞助费、交通费等应有尽有。三是固定资产被占现象屡禁不绝。突出表现在学校的操场、房屋、教室常常被占用,至于课桌、砖瓦被盗现象则更为普遍。
  4、财务人员素质低下,财务处理不规范
  由于向乡镇财务机构报账的要求不高,很多农村中小学没有培养专门的会计人员,更没有获得相关会计证书,报账员或会计人员多由教师担任。会计人员不专业,使得财务管理漏洞百出,如账目不符、账目不清、核算不实等,使得学校财务管理混乱,严重影响农村中小学教育正常进行。
  旧的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体制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有悖于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也不利于新农村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在这种形势下,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推进,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体制也在发生变化。
  
  二、“校财局管”的意义和基本运作
  
  “校财局管”是一种与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制,实行的是“集中管理,分校核算”。“集中管理”就是在一个县的区域内,设置教育经费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区域内中小学的财务活动,学校只设报账员,统一向教育经费管理中心报账。“分校核算”就是各校的财务收支由各个学校核算。学校要有完善的“收支两条线”的预算编制。收入缴存专户,支出要经过“两上两下”的预算编制规定程序。
  “校财局管”的财务管理体制实行两年多来,不仅推动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顺利进行,而且在提高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等方面也起了很大作用。
  1、强化了财务监督
  实行“校财局管”后,一是对单位的资金使用增加了监督主体,由原来学校经费使用缺乏监督和控制主体,转变为学校、经费管理中心、教育局等多层次的会计监督体系。二是突破了分散核算的局限性,各学校撤消了财务室及会计出纳建制,只保留报账会计,履行报账业务,所有收支核算、账册和凭证管理都在经费管理中心,将学校统一纳入经费管理中心核算。三是实现监督前移,过去财政、审计部门对学校财务的事后监督、结果监督转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监督,程序和结果综合监督,进一步规范了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2、规范了学校的收费行为
  由县教育经费管理中心对农村中小学的经费进行集中管理,每一笔收入来源、支出去向都清清楚楚,并且在学校经费的预算编制、收入和支出管理、票据管理和报账程序上都进行了规范,从根本上有效控制学校乱收费行为。
  3、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校财局管”的实行,便于教育局及时了解各学校财务收支的实际情况,按学校各项事业开展的轻重缓急和资金需求的迫切性来安排并拨付教育资金。学校的可用闲散资金都集中在经费管理中心统一账户上,使资金的调度更加灵活性和有效性。
  4、完善了预算编制制度
  以前,学校在支出教育经费时,没有预算编制,甚至有的学校连预算编制为何物都不知道。实行“校财局管”后,必须经过“两上两下”的预算程序,这就对中小学提出了这一方面的培训要求,有利于相关人员掌握这样方面的知识。
  5、防止了腐败的滋生
  实行“校财局管”,单位原账户一律取消,经费缴存统一帐户,资金使用由原来的“暗箱操作”变为“阳光操作”,各项财务活动都置于经费管理中心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中,提高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切断“小金库”的资金来源,有效防止挪用教育资金、铺张浪费等现象的发生。
  
  三、“校财局管”执行过程中两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1、“校财局管”机制的设计,是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设立教育经费管理中心,代理区域内中小学的会计核算业务,“局”是指教育局,这使得作为县级财政部门的财政局在“校财局管”机制中缺位,造成教育局在管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时缺少同级部门的监督和制约,难免在经费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
  2、“校财局管”机制的实行,利益受损最大的是当地乡镇政府,乡镇政府以前集农村中小学财权、人事权于一身,抓教育的积极性很高,现在一下子变得“一无所有”,不仅积极性一落千丈,还难免会给当地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设置障碍。由于学校在安全、饮食、卫生、交通、校舍维修和政府采购等方面,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因此如何化解矛盾,转变当地政府的观念,使之自觉地为当地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服务,也是“校财局管”机制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方正松.对农村中小学经费实行“校财局管”的分析[J].科学创业月刊,2007,(6).
  [2]吕爱萍.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及改进对策[J].会计之友,2004,(11).
  [责任编辑:徐永祥]
其他文献
结合工作经验及网络商用和建设中的研究心得,对软交换网络组织和建设时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实际组网的建议和意见.
结合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新能源专业,从高职院校科研定位入手.论述了高职院校教师通过科研项目,可以熟悉行业发展前沿与人才需求状况,促进项目化教学,从而合理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财务共享中心是集团公司进行财务集中管控和实现财务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通过对国电科环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背景、过程和运营效果进行分析,可为其他集团公司开展财务共
现代企业的两权分离导致了代理问题的产生。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其特殊的双层代理关系及缺少长期激励约束机制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股权激励
月球着陆器在月面进行高温工况着陆时,已展开的太阳翼须承受着陆冲击载荷,若基板损坏,则电能供给将减少或丧失,影响探测任务的顺利进行。为了对高温着陆工况下太阳翼基板的强
据有关方面统计,军队近年来发生的泄密事件中,属于过失泄密性质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需要我们每个军人引起高度重视。军人过失泄密的成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一)“与己无关”
安福县位于江西中部偏西,是个水库移民大县,有大中型水库移民直补人口3544户,13848人,分布在19个乡镇及7个农林垦企业,涉及浙江、湖南、四川、重庆、湖北及本省40座水库。
[提 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大代表兼职制度已不太适应我国的人大制度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因此,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推行人大代表的专职化,是促进我国人大制度改革的一条尝试途径推行人大代表专职化有利于我国同先进国家的议会制度相接轨,有利于充分发挥人大的功能,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可以通过立法培训专任监督等途径来实现人大代表的专职化  [关键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兼职制;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