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发生公共事件后,政府必须客观、及时、全面、准确的将信息发布出去,并在抢占公共事件主动话语权,对社会舆论进行有力、正确引导,此为稳定公众情绪、快速平息事态的关键。我国在近些年所发生的公共事件特点是多发易发、波及面广、后果严重,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公众生命及财产安全,对我国政治社会稳定与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所以,进一步提升政府在公共事件中的舆论管理能力,是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课题。
关键词:政府 公共事件 舆论管理
社会中,公共事件具有广泛关注性、紧迫性、破坏性以及连锁反应性等特征,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安定与发展,其舆论价值与新闻价值极高,极易成为公众与媒体关注的焦点。政府作为一个重要的危机管理主体,怎样在处理公共事件中形成正确的舆论管理,是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课题。
1、公共事件中政府舆论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1、公共事件信息发布缺乏充分性、及时性以及准确性
1.1.1、掩盖事实真相
发生公共事件后,很多政府会担心群众无法承受,也担心媒体添乱,而对事件处置危机极为不利,考虑到对社会稳定与和谐所产生的影响,不敢将事件真相公布出来。
1.1.2、封锁事件信息
在发生公共事件后,很多地方政府为了顾及政府形象,担心公共事件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会封锁散播公共事件信息的渠道,而这种做法的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还有些政府抱有侥幸心理,在发生公共事件后,认为只要不公开、不告知,就不会被外界知晓。然而,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手机、互联网、人际交往以及媒体等传播方式,构成多元化、立体化公共事件信息交互机制,所以,政府若想封锁事件信息,可以说是异想天开。
1.1.3、信息发布滞后
短时间内,发生公共事件的原因通常难以查清,所以,一些区域政府就会以“有待核实事件原因”为由,规定媒体延后信息报道事件,错失信息报道的最佳时机。
1.2、交流与沟通机制缺乏完善性、健全性以及通畅性
1.2.1、政府主动与新闻媒体交流与沟通的意识较弱
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特别是群众公共事件来说,因为其本身具有破坏性、突发性以及群体性等特征,事件处理过程中,需要政府和公众做有效、及时以及科学的沟通,以消除或者减少公民对政府的怀疑与误解。但是,很多政府在和媒体沟通时,因为自主沟通与交流意识的缺乏,导致在发生公共事件后,通常政府会忙于解决事件危机,利用媒体主动公布事件起因的机会却比较少,造成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误解。
1.2.2、政府对新闻媒体行政化控制过于严重
在政府与党严格管理下,使得新闻媒体逐渐形成很多行为准则,具体内容包括以正面报道、坚持党性原则为主、对国际影响与社会效果有所顾虑等。很多媒体人员呈现这样一种思维模式,即:未经上级批准不敢报道公共事件,该现象严重侵害了群众信息知情权,对信息发布效率也产生一定影响。
2、政府在公共事件中的舆论管理措施及建议
2.1、进一步加强公共事件信息发布工作
政府在公共事件面前,一定要充分意识到媒体发布信息的重要性,积极构建畅通、有效、权威以及快捷的信息沟通与发布渠道,并将政府负责、开放、诚信的形象展现在群众面前。
2.1.1、构建健全的新闻发言人机制
首先,进一步提升新闻发言人素质。部门与政府以新闻发言人为其信息公布的喉舌,同时也是地方政府联系公众与媒体的重要桥梁。新闻发言人在处理公共事件时,一定要具有高度新闻政治敏感性与坚定的政治立场,严格遵循讲党性、讲大局的原则,以全面维护群众利益与政府形象。
其次,将新闻发言人本身所具有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新闻发言人一定要及时获取真实的信息,对公共事件信息予以准确、及时的发布。在处理公共事件时,一定要告知媒体与公众,以尽量取得群众的支持与理解,避免群众出现过激行为。
2.1.2、严格遵循发布公共事件的原则
在发布公共事件信息时,不仅要考量质,而且还要把握度,不仅要快,而且还要稳。
首先,及时发布信息。在发生公共事件后,最恐怖的并非新闻工作人员抢新闻,是担心记者所发布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一旦有公共事件发生,地方政府必须及时获取信息,并第一时间掌握公共事件发生的原因与影响公布于众。
其次,准确发布信息。新闻媒体始终倾向于报道重大事件,因此最终政府一定要提供精准的事件信息,避免媒体借机炒作。在发生公共事件后,各地政府要避免淡化或者掩盖问题,应该巧用信息发布技巧,在全面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将群众与记者关注的信息公布出来。
2.2、健全与完善护理互联网在公共事件中的引导监控机制
2.2.1、进一步提升政府对网络舆论管理的关注度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迅猛发展,将信息传播的时空与等级障碍打破,尤其是博客、个人网站、QQ、微博以及微信等互联网聊天工具,逐渐成为群众了解与掌握的大众媒体,到目前为止,互联网的影响力已大于传统媒体与平面媒体,该现象直接造成我国舆论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郭美美事件、杭州飙车案等,均由于形成互联网舆论而备受社会关注,其影响极为恶劣,互联网舆论本身所具有的放大效应、聚集效应以及合力效应,带给政府舆论管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互联网舆论所围绕的主要是干部腐败、社会风气、民生保障以及司法审判等问题,而且严重影响到社会安定。如果政府可以及时掌握公共事件动态,对网民情绪进行合理梳理,尽可能的消除或者减少负面舆论的影响,那么就能够有效、快捷、稳妥的解决公共事件。
2.2.2、加强互联网舆论管理监测预警
首先,做好互联网舆论检测管理。在公共事件发生后,政府应该将互联网视为掌握事件进展的重要阵地与了解民众心声与态度的关键渠道,通过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构建新闻信息舆情搜集体系,还大面积扩散互联网舆论前,应该第一时间发现倾向性与苗头性信息,密切关注可能导致公共事件恶化且波及面比较广的舆情信息,保证政府能够及时掌控事态信息;其次,做好互联网舆论管理研判。建议通过一周研判、每日通报、重大新闻专题研判、月底分析等形式,对互联网重大事件进行及时研究与动态跟踪,准确、及时掌握公共事件发展动态;其次,培养专业化网络人才。构建危机事件谈判专家、网络舆情分析师、网络舆论引导员及心理干预专家等团队,对其进行教育与培训。并对互联网预警监测设备予以健全与完善,对互联网监测软件进行开发与利用,正确甄别互联网信息,及时查封、屏蔽与清楚,以此提升政府准确判断新闻事件动向、主动获知情报的水平与能力。
3、结语
政府在公共事件中的舆论管理,具有非常高的挑战性与敏感度,并逐渐成为对危机情况下政府能力进行进行验的试金石。正确的舆论管理机制,利国利民,错误的舆论管理机制,误国误民。新兴媒体的普及,使得政府更难掌控在处理公共事件时的公众舆论。在发生公共事件后,政府必须客观、及时、全面、准确的将信息发布出去,并在抢占公共事件主动话语权,对社会舆论进行有力、正确引导,此为稳定公众情绪、快速平息事态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姜巍.微博时代政府舆论管理创新研究[J].今传媒,2012(11):154-155.
[2]李婷婷.网络公共事件中政府舆论引导的策略研究[J].采写编,2013(01):126-127.
[3]孙健.网络舆论对政府公共决策的影响及优化路向——以突发性公共事件为基本视角[J].西北师大学报,2014(04):195-196.
[4]李尚.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网络舆论引导策略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1(02):148-149.
关键词:政府 公共事件 舆论管理
社会中,公共事件具有广泛关注性、紧迫性、破坏性以及连锁反应性等特征,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安定与发展,其舆论价值与新闻价值极高,极易成为公众与媒体关注的焦点。政府作为一个重要的危机管理主体,怎样在处理公共事件中形成正确的舆论管理,是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课题。
1、公共事件中政府舆论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1、公共事件信息发布缺乏充分性、及时性以及准确性
1.1.1、掩盖事实真相
发生公共事件后,很多政府会担心群众无法承受,也担心媒体添乱,而对事件处置危机极为不利,考虑到对社会稳定与和谐所产生的影响,不敢将事件真相公布出来。
1.1.2、封锁事件信息
在发生公共事件后,很多地方政府为了顾及政府形象,担心公共事件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会封锁散播公共事件信息的渠道,而这种做法的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还有些政府抱有侥幸心理,在发生公共事件后,认为只要不公开、不告知,就不会被外界知晓。然而,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手机、互联网、人际交往以及媒体等传播方式,构成多元化、立体化公共事件信息交互机制,所以,政府若想封锁事件信息,可以说是异想天开。
1.1.3、信息发布滞后
短时间内,发生公共事件的原因通常难以查清,所以,一些区域政府就会以“有待核实事件原因”为由,规定媒体延后信息报道事件,错失信息报道的最佳时机。
1.2、交流与沟通机制缺乏完善性、健全性以及通畅性
1.2.1、政府主动与新闻媒体交流与沟通的意识较弱
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特别是群众公共事件来说,因为其本身具有破坏性、突发性以及群体性等特征,事件处理过程中,需要政府和公众做有效、及时以及科学的沟通,以消除或者减少公民对政府的怀疑与误解。但是,很多政府在和媒体沟通时,因为自主沟通与交流意识的缺乏,导致在发生公共事件后,通常政府会忙于解决事件危机,利用媒体主动公布事件起因的机会却比较少,造成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误解。
1.2.2、政府对新闻媒体行政化控制过于严重
在政府与党严格管理下,使得新闻媒体逐渐形成很多行为准则,具体内容包括以正面报道、坚持党性原则为主、对国际影响与社会效果有所顾虑等。很多媒体人员呈现这样一种思维模式,即:未经上级批准不敢报道公共事件,该现象严重侵害了群众信息知情权,对信息发布效率也产生一定影响。
2、政府在公共事件中的舆论管理措施及建议
2.1、进一步加强公共事件信息发布工作
政府在公共事件面前,一定要充分意识到媒体发布信息的重要性,积极构建畅通、有效、权威以及快捷的信息沟通与发布渠道,并将政府负责、开放、诚信的形象展现在群众面前。
2.1.1、构建健全的新闻发言人机制
首先,进一步提升新闻发言人素质。部门与政府以新闻发言人为其信息公布的喉舌,同时也是地方政府联系公众与媒体的重要桥梁。新闻发言人在处理公共事件时,一定要具有高度新闻政治敏感性与坚定的政治立场,严格遵循讲党性、讲大局的原则,以全面维护群众利益与政府形象。
其次,将新闻发言人本身所具有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新闻发言人一定要及时获取真实的信息,对公共事件信息予以准确、及时的发布。在处理公共事件时,一定要告知媒体与公众,以尽量取得群众的支持与理解,避免群众出现过激行为。
2.1.2、严格遵循发布公共事件的原则
在发布公共事件信息时,不仅要考量质,而且还要把握度,不仅要快,而且还要稳。
首先,及时发布信息。在发生公共事件后,最恐怖的并非新闻工作人员抢新闻,是担心记者所发布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一旦有公共事件发生,地方政府必须及时获取信息,并第一时间掌握公共事件发生的原因与影响公布于众。
其次,准确发布信息。新闻媒体始终倾向于报道重大事件,因此最终政府一定要提供精准的事件信息,避免媒体借机炒作。在发生公共事件后,各地政府要避免淡化或者掩盖问题,应该巧用信息发布技巧,在全面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将群众与记者关注的信息公布出来。
2.2、健全与完善护理互联网在公共事件中的引导监控机制
2.2.1、进一步提升政府对网络舆论管理的关注度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迅猛发展,将信息传播的时空与等级障碍打破,尤其是博客、个人网站、QQ、微博以及微信等互联网聊天工具,逐渐成为群众了解与掌握的大众媒体,到目前为止,互联网的影响力已大于传统媒体与平面媒体,该现象直接造成我国舆论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郭美美事件、杭州飙车案等,均由于形成互联网舆论而备受社会关注,其影响极为恶劣,互联网舆论本身所具有的放大效应、聚集效应以及合力效应,带给政府舆论管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互联网舆论所围绕的主要是干部腐败、社会风气、民生保障以及司法审判等问题,而且严重影响到社会安定。如果政府可以及时掌握公共事件动态,对网民情绪进行合理梳理,尽可能的消除或者减少负面舆论的影响,那么就能够有效、快捷、稳妥的解决公共事件。
2.2.2、加强互联网舆论管理监测预警
首先,做好互联网舆论检测管理。在公共事件发生后,政府应该将互联网视为掌握事件进展的重要阵地与了解民众心声与态度的关键渠道,通过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构建新闻信息舆情搜集体系,还大面积扩散互联网舆论前,应该第一时间发现倾向性与苗头性信息,密切关注可能导致公共事件恶化且波及面比较广的舆情信息,保证政府能够及时掌控事态信息;其次,做好互联网舆论管理研判。建议通过一周研判、每日通报、重大新闻专题研判、月底分析等形式,对互联网重大事件进行及时研究与动态跟踪,准确、及时掌握公共事件发展动态;其次,培养专业化网络人才。构建危机事件谈判专家、网络舆情分析师、网络舆论引导员及心理干预专家等团队,对其进行教育与培训。并对互联网预警监测设备予以健全与完善,对互联网监测软件进行开发与利用,正确甄别互联网信息,及时查封、屏蔽与清楚,以此提升政府准确判断新闻事件动向、主动获知情报的水平与能力。
3、结语
政府在公共事件中的舆论管理,具有非常高的挑战性与敏感度,并逐渐成为对危机情况下政府能力进行进行验的试金石。正确的舆论管理机制,利国利民,错误的舆论管理机制,误国误民。新兴媒体的普及,使得政府更难掌控在处理公共事件时的公众舆论。在发生公共事件后,政府必须客观、及时、全面、准确的将信息发布出去,并在抢占公共事件主动话语权,对社会舆论进行有力、正确引导,此为稳定公众情绪、快速平息事态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姜巍.微博时代政府舆论管理创新研究[J].今传媒,2012(11):154-155.
[2]李婷婷.网络公共事件中政府舆论引导的策略研究[J].采写编,2013(01):126-127.
[3]孙健.网络舆论对政府公共决策的影响及优化路向——以突发性公共事件为基本视角[J].西北师大学报,2014(04):195-196.
[4]李尚.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网络舆论引导策略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1(02):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