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来源于生活,当前数学教育更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亲身体会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析和应用,这进一步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學中要实施生活化教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在农村地区任教的那几年里,由于传统教育方式和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我发现大多数同仁在工作中,还是以传授书本知识的为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有意无意间,仍然力求答案的统一和唯一。小学生过早地接受这种思想,一味地埋没在“题海”中,每天面对着生硬的数字符号和数学公式,忽略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时间久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大大降低了。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要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走进我们的生活。在生活中去感知数学的美和重要。
2.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可行性
当前小学数学教材与以往的有很大区别,它更注重与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的亲身体验相关联。新课标也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环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从他们提供的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验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数学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1)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数学学习是一种符号化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经验相结合的一种学习过程。因此数学的学习如果只是一味的教授书本知识,就会相当的枯燥乏味,既然数学学习强调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我们就不能切断这两者的关联。小学生学习数学就是一种思维活动。
例如《认识人民币》中,教材设定一个商场的场景,让小学生身临其境的去购买一些物品,这是一种生活体验,因为孩子们对去超市买东西的体验还是比较丰富的。通过置身于教材情境之中,小朋友再去思考:“练习本1元,我付10角可以吗?”就显得尤为简单和轻松。因此只有强调生活化,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
数学家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的精彩描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认知水平,他们对生活中的问题更感兴趣。数学教学生活化,会让小学生更加喜欢学习数学。
(2)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的要求。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当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数学的应用性也越来越强。如教材中就有涉及到银行利息,股票行情,出租车计费等问题的习题。这些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例如:《认识角》这部分内容中,在讲解直角时,教材是先呈现了小朋友常接触的直角三角尺,纸工袋还有小闹钟的指针,然后从这些书的物品当中抽象出直角,让学生更能直观地去感知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能较为轻易地从身边找到“角”。
本课时的练习中,借助于一张纸,通过不同的折法,让学生在这张纸上找到大小不同的“角”,通过亲自动手,来得出:角的大小和角的开口大小有关。这种知识的获得是亲身体验出来的,这种知识更深刻。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善于利用生活化的眼光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努力将书本中的一些知识更生活化,这样更方便学生去理解和记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另外,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需要有这种意识,还要留意在日常教学中,要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更加的生活化,生活化的语言,更能吸引和打动学生,让她们有更多的热情去投入学习。总的来数,数学教师应该力争把枯燥的书本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生活体验教给学生。数学来源于生活,就应该再把它带回生活中去,只有将数学生活化,才能为学生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在解决书本问题时非常顺利,但在遇到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却出现看不懂题目,不知从何下笔,束手无策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学习与生活脱节,不能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所学不能所用,最后不知学为何用。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一定措施:
1.创设生活情景,发现数学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教学时可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这样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拉近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演示三个小动物骑着不同形状轮胎(圆形、方形、椭圆形)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请同学们猜想谁能拿第一,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适时提问:“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就比较平稳,而且跑得最快呢?”这样的追问,让学生难以用学过的知识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我就此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的特征,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这样鲜活的生活化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探索数学问题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认知水平,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使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想、交流、推理、验证等数学活动。
3.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巩固、应用新知
数学知识不能只停留在背诵、记忆概念上,还要通过练习,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吸收,以达到牢固、灵活掌握所学知识并熟练应用的目的。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在农村地区任教的那几年里,由于传统教育方式和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我发现大多数同仁在工作中,还是以传授书本知识的为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有意无意间,仍然力求答案的统一和唯一。小学生过早地接受这种思想,一味地埋没在“题海”中,每天面对着生硬的数字符号和数学公式,忽略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时间久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大大降低了。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要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走进我们的生活。在生活中去感知数学的美和重要。
2.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可行性
当前小学数学教材与以往的有很大区别,它更注重与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的亲身体验相关联。新课标也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环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从他们提供的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验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数学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1)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数学学习是一种符号化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经验相结合的一种学习过程。因此数学的学习如果只是一味的教授书本知识,就会相当的枯燥乏味,既然数学学习强调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我们就不能切断这两者的关联。小学生学习数学就是一种思维活动。
例如《认识人民币》中,教材设定一个商场的场景,让小学生身临其境的去购买一些物品,这是一种生活体验,因为孩子们对去超市买东西的体验还是比较丰富的。通过置身于教材情境之中,小朋友再去思考:“练习本1元,我付10角可以吗?”就显得尤为简单和轻松。因此只有强调生活化,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
数学家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的精彩描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认知水平,他们对生活中的问题更感兴趣。数学教学生活化,会让小学生更加喜欢学习数学。
(2)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的要求。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当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数学的应用性也越来越强。如教材中就有涉及到银行利息,股票行情,出租车计费等问题的习题。这些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例如:《认识角》这部分内容中,在讲解直角时,教材是先呈现了小朋友常接触的直角三角尺,纸工袋还有小闹钟的指针,然后从这些书的物品当中抽象出直角,让学生更能直观地去感知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能较为轻易地从身边找到“角”。
本课时的练习中,借助于一张纸,通过不同的折法,让学生在这张纸上找到大小不同的“角”,通过亲自动手,来得出:角的大小和角的开口大小有关。这种知识的获得是亲身体验出来的,这种知识更深刻。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善于利用生活化的眼光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努力将书本中的一些知识更生活化,这样更方便学生去理解和记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另外,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需要有这种意识,还要留意在日常教学中,要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更加的生活化,生活化的语言,更能吸引和打动学生,让她们有更多的热情去投入学习。总的来数,数学教师应该力争把枯燥的书本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生活体验教给学生。数学来源于生活,就应该再把它带回生活中去,只有将数学生活化,才能为学生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在解决书本问题时非常顺利,但在遇到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却出现看不懂题目,不知从何下笔,束手无策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学习与生活脱节,不能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所学不能所用,最后不知学为何用。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一定措施:
1.创设生活情景,发现数学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教学时可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这样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拉近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演示三个小动物骑着不同形状轮胎(圆形、方形、椭圆形)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请同学们猜想谁能拿第一,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适时提问:“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就比较平稳,而且跑得最快呢?”这样的追问,让学生难以用学过的知识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我就此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的特征,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这样鲜活的生活化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探索数学问题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认知水平,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切入点,使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想、交流、推理、验证等数学活动。
3.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巩固、应用新知
数学知识不能只停留在背诵、记忆概念上,还要通过练习,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吸收,以达到牢固、灵活掌握所学知识并熟练应用的目的。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