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农村掀起了一股出门打工的热潮,年轻力壮的劳动力都纷纷离家外出务工了,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在家“独守空房”。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疼爱及理性的教育,不少学生出现了一定的心理问题,其主要表现为:
一、虚荣、攀比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越来越容易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想要什么,家长就买什么,有求必应。物质欲望的逐步膨胀,使孩子渐渐地产生了爱慕虚荣、相互攀比的心理。有的学生过生日,竟然在饭店请客,一顿饭花去1000多元;校园里经常晃动着身穿名牌运动服、运动鞋的学生的身影;在食堂附近,只咬了几口的馒头,吃了一半就倒掉的剩菜、剩饭随处可见……家长的溺爱、纵容,是导致孩子产生虚荣、攀比心理的罪魁祸首,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班主任应该运用一些典型事例来教育学生,比如:周恩来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勤俭节约;雷锋同志艰苦朴素的事例等等。面对消费型社会的现实,我们要教会孩子科学地支配金钱,引导孩子学会合理消费、适度消费。让孩子懂得如何理财,把钱使在刀刃上,同时懂得把剩下的钱储蓄起来。学校可与家长互动,开展“当一日小管家”、“当一名家庭小会计”等活动,使之在活动中培养科学的消费观念。
二、孤僻、自卑
现在大多数学生的父母双双外出务工,他们大多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庭,与子女交流甚少。抚养、教育子女的任务落到了老人肩上,使农村产生了大批“留守儿童”。然而,老人们只注重孩子生活方面的照顾,而缺少心理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流,使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爱;这类学生普遍性格内向,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很希望和父母通电话,也很喜欢在网络上寻求乐趣——孩子长期生活在孤独、压抑的家庭氛围中,容易产生孤僻、自卑的心理倾向。作为班主任,应多关注此类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们交流、沟通,多给他们关爱,使他们从心理上不再感到孤独、寂寞,时时处处感受到父母般的亲情和家庭般的温暖。
三、脆弱、经受不住挫折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受老人宠爱了。老人把他们视为掌上明珠,家务活不让他们干,衣服不让他们洗,对他们真是百般呵护,万般疼爱,生怕孩子受到一丁点委屈。比如有些学生将换下来的脏衣服塞在床底下,周末再打包回去给老人洗。每年新生入学时的军训,都会有个别学生吃不消,更多的则是因为心理上承受不住军训带来的疲劳而“临阵脱逃”。也有个别家长因心疼孩子,竟然打电话到学校帮孩子请假,为孩子“护驾”,真是荒谬!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爱应该爱得有度、爱得合理,不能因为爱而使孩子迷失方向,误入歧途。记得有位世界著名的心理卫生专家说过:“有十分幸福的童年,常有不幸的成年。”教师、班主任应该为学生多创造些锻炼的机会,放手让他们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从小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有时还要有意识地给他们创造些“逆境”,使他们在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以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他们坚强的心理素质,以有利于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站稳脚跟。
四、逆反、抗拒
目前,有些家长的教育方法仍过于专制、粗暴,孩子犯了错误不是惩罚,就是打骂。长此以往,孩子不但不能接受,还会产生逆反、抗拒的心理。有的还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绝路。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犯一些错误。作为班主任,不可空口说教。如果这样,学生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我们可利用一次主题班会,一次集体活动,一节音乐课等等,来激起学生的道德情感,使他们形成健康的道德意识,真正学会做人。
当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需要我们教师的细心、耐心、爱心;施教时还要讲究方法,多给学生一些诚挚的关爱,使他们能更阳光、更快乐、更健康地成长。
(责编 雷 艳)
一、虚荣、攀比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越来越容易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想要什么,家长就买什么,有求必应。物质欲望的逐步膨胀,使孩子渐渐地产生了爱慕虚荣、相互攀比的心理。有的学生过生日,竟然在饭店请客,一顿饭花去1000多元;校园里经常晃动着身穿名牌运动服、运动鞋的学生的身影;在食堂附近,只咬了几口的馒头,吃了一半就倒掉的剩菜、剩饭随处可见……家长的溺爱、纵容,是导致孩子产生虚荣、攀比心理的罪魁祸首,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班主任应该运用一些典型事例来教育学生,比如:周恩来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勤俭节约;雷锋同志艰苦朴素的事例等等。面对消费型社会的现实,我们要教会孩子科学地支配金钱,引导孩子学会合理消费、适度消费。让孩子懂得如何理财,把钱使在刀刃上,同时懂得把剩下的钱储蓄起来。学校可与家长互动,开展“当一日小管家”、“当一名家庭小会计”等活动,使之在活动中培养科学的消费观念。
二、孤僻、自卑
现在大多数学生的父母双双外出务工,他们大多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庭,与子女交流甚少。抚养、教育子女的任务落到了老人肩上,使农村产生了大批“留守儿童”。然而,老人们只注重孩子生活方面的照顾,而缺少心理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流,使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爱;这类学生普遍性格内向,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很希望和父母通电话,也很喜欢在网络上寻求乐趣——孩子长期生活在孤独、压抑的家庭氛围中,容易产生孤僻、自卑的心理倾向。作为班主任,应多关注此类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们交流、沟通,多给他们关爱,使他们从心理上不再感到孤独、寂寞,时时处处感受到父母般的亲情和家庭般的温暖。
三、脆弱、经受不住挫折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受老人宠爱了。老人把他们视为掌上明珠,家务活不让他们干,衣服不让他们洗,对他们真是百般呵护,万般疼爱,生怕孩子受到一丁点委屈。比如有些学生将换下来的脏衣服塞在床底下,周末再打包回去给老人洗。每年新生入学时的军训,都会有个别学生吃不消,更多的则是因为心理上承受不住军训带来的疲劳而“临阵脱逃”。也有个别家长因心疼孩子,竟然打电话到学校帮孩子请假,为孩子“护驾”,真是荒谬!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爱应该爱得有度、爱得合理,不能因为爱而使孩子迷失方向,误入歧途。记得有位世界著名的心理卫生专家说过:“有十分幸福的童年,常有不幸的成年。”教师、班主任应该为学生多创造些锻炼的机会,放手让他们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从小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有时还要有意识地给他们创造些“逆境”,使他们在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以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他们坚强的心理素质,以有利于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站稳脚跟。
四、逆反、抗拒
目前,有些家长的教育方法仍过于专制、粗暴,孩子犯了错误不是惩罚,就是打骂。长此以往,孩子不但不能接受,还会产生逆反、抗拒的心理。有的还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绝路。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犯一些错误。作为班主任,不可空口说教。如果这样,学生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我们可利用一次主题班会,一次集体活动,一节音乐课等等,来激起学生的道德情感,使他们形成健康的道德意识,真正学会做人。
当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需要我们教师的细心、耐心、爱心;施教时还要讲究方法,多给学生一些诚挚的关爱,使他们能更阳光、更快乐、更健康地成长。
(责编 雷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