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生脉、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老年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和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2.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生脉、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较好。
关键词 慢性肺心病 心力衰竭 生脉、银杏达莫注射液
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损伤终末阶段的一组症状群,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可引起多種并发症,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的生命,尤其在冬春季节,因气候干燥、寒冷,其发生率、复发率及病死率均较高。2007~2010年收治慢性老年性肺心病重度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采用生脉、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60例,并与西药组40例对照,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慢性老年性肺心病重度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均根据全国第2次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1997年,上海市)进行诊断。心功能分级标准:①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②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静息时无不适应,日常活动即可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③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轻于日常活动即可引起上述症状;④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有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全部患者经心电图、X线胸片等检查,除外其他心脏病引起的心功能衰竭。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6.8岁,原发慢性支气管炎40例;支气管哮喘6例;肺结核4例;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8.4岁,原发慢性支气管炎32例;支气管哮喘6例;肺结核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心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休息,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强心、利尿,限盐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心律失常等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扩张血管(小剂量卡托普利,12.5mg/次,2次/日),2周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生脉注射液20~60ml+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250ml;5%葡萄糖250ml+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静滴,2周1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紫绀消失或明显减轻,水肿消失,咳嗽、咳痰、气喘、呼吸困难、肺部啰音明显减少或消失,心功能改善Ⅰ~Ⅱ级以上;②有效:上述症状及体征减轻,心功能改善Ⅰ~Ⅱ级;③无效:上述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心功能无改善或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总有效率=显效+效率。
结 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60例中,显效21例(35.0%),有效35例(58.33%),无效4例(6.67%),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40例中,显效4例(10%),有效25例(62.5%),无效11例(27.5%),总有效率7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讨 论
老年慢性肺心病心衰主要是长期肺动脉高压所致右心室功能衰竭,常伴有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肺细小动脉痉挛,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液黏滞度增高,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等互为因果构成恶性循环,使肺动脉高压和心衰难以纠正,并有紫绀,颈静脉怒张等临床表现。酚妥拉明是α受体阻滞剂,以扩张小动脉为主,兼有扩张小静脉及降低肺动脉压力,减轻心脏前后负荷。ACEI通过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扩张静脉,从而保护心肌,改善心功能,通过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使醛固酮分泌减少,减轻水钠潴留,减少心肌耗氧,逆转心肌重塑,是目前治疗心力衰竭的理想药物之一,鉴于ACEI类药物对血压的影响,使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掌握好适应证。本组患者在服用卡托普利过程中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
生脉注射液由人参、麦冬、五味子提取物组成,具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之功效[1]。慢性肺心病多伴有免疫功能低下,主要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其中尤以气阴两虚最为明显,这些患者更易反复发病而加重病情。生脉注射液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机体恢复[2]。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药理作用主要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增加心肌收缩力,降低外周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提高机体抗缺氧能力,清除氧自由基,保护心肌的作用[3]。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扩张冠状动脉血管,降低血管壁通透性、改善水肿;稳定细胞膜,降低血液的黏稠度,使血流畅通;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用生脉和银杏达莫注射液,提高了心功能,改善心力衰竭症状,从而缩短了疗程,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吴浩,杨跟芩.生脉散防治心血管病的应用及研究[J].医师进修杂志,1998,21(1):52.
2 丁大植.红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6:325-327.
3 方幺祥.人参皂苷对犬冠脉血流量和血动力学的影响[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5,20(1):5-8.
关键词 慢性肺心病 心力衰竭 生脉、银杏达莫注射液
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损伤终末阶段的一组症状群,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可引起多種并发症,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的生命,尤其在冬春季节,因气候干燥、寒冷,其发生率、复发率及病死率均较高。2007~2010年收治慢性老年性肺心病重度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采用生脉、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60例,并与西药组40例对照,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慢性老年性肺心病重度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均根据全国第2次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1997年,上海市)进行诊断。心功能分级标准:①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②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静息时无不适应,日常活动即可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③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轻于日常活动即可引起上述症状;④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有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全部患者经心电图、X线胸片等检查,除外其他心脏病引起的心功能衰竭。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6.8岁,原发慢性支气管炎40例;支气管哮喘6例;肺结核4例;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8.4岁,原发慢性支气管炎32例;支气管哮喘6例;肺结核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心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休息,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强心、利尿,限盐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心律失常等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扩张血管(小剂量卡托普利,12.5mg/次,2次/日),2周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生脉注射液20~60ml+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250ml;5%葡萄糖250ml+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静滴,2周1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紫绀消失或明显减轻,水肿消失,咳嗽、咳痰、气喘、呼吸困难、肺部啰音明显减少或消失,心功能改善Ⅰ~Ⅱ级以上;②有效:上述症状及体征减轻,心功能改善Ⅰ~Ⅱ级;③无效:上述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心功能无改善或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总有效率=显效+效率。
结 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60例中,显效21例(35.0%),有效35例(58.33%),无效4例(6.67%),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40例中,显效4例(10%),有效25例(62.5%),无效11例(27.5%),总有效率7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讨 论
老年慢性肺心病心衰主要是长期肺动脉高压所致右心室功能衰竭,常伴有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肺细小动脉痉挛,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液黏滞度增高,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等互为因果构成恶性循环,使肺动脉高压和心衰难以纠正,并有紫绀,颈静脉怒张等临床表现。酚妥拉明是α受体阻滞剂,以扩张小动脉为主,兼有扩张小静脉及降低肺动脉压力,减轻心脏前后负荷。ACEI通过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扩张静脉,从而保护心肌,改善心功能,通过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使醛固酮分泌减少,减轻水钠潴留,减少心肌耗氧,逆转心肌重塑,是目前治疗心力衰竭的理想药物之一,鉴于ACEI类药物对血压的影响,使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掌握好适应证。本组患者在服用卡托普利过程中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
生脉注射液由人参、麦冬、五味子提取物组成,具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之功效[1]。慢性肺心病多伴有免疫功能低下,主要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其中尤以气阴两虚最为明显,这些患者更易反复发病而加重病情。生脉注射液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机体恢复[2]。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药理作用主要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增加心肌收缩力,降低外周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提高机体抗缺氧能力,清除氧自由基,保护心肌的作用[3]。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扩张冠状动脉血管,降低血管壁通透性、改善水肿;稳定细胞膜,降低血液的黏稠度,使血流畅通;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用生脉和银杏达莫注射液,提高了心功能,改善心力衰竭症状,从而缩短了疗程,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吴浩,杨跟芩.生脉散防治心血管病的应用及研究[J].医师进修杂志,1998,21(1):52.
2 丁大植.红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6:325-327.
3 方幺祥.人参皂苷对犬冠脉血流量和血动力学的影响[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5,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