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要善于设计教学,精选教学内容,合理设置问题,留给学生思考空间,正确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灵活处理课堂,以达高效。
关键词:高效课堂 灵活处理 新课程
中学高效课堂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考,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完成教学目标。实现高效应是每位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如何实现,笔者结合几年来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及教学反思谈谈以下点点体会:
一、精选教学内容,灵活处理课堂教学
适当的教学内容是高效语文课堂的基础。这就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实际情况,主动驾驭教材,灵活地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调整,选取有语文价值的知识展示给学生。
比如,笔者在执教余秋雨的《听听那冷雨》时,觉得这篇文章教学点甚多,全部分析,耗时长不说,主要是学生不易把握住重点,或许只能人云亦云,感觉文章好,真正获得的却甚少。于是大胆取舍,只从文章语言分析入手,带领学生感知文章语言的句法、修辞带来的“有声、有味、有色”,意象选择的“有情”。在具体教学时,学生经过点拨体会具体的语言魅力后,能实实在在的学到作文技巧,从而产生提高自己文采的强烈欲望。之后教师再及时点拨,学生讨论理解,便能深入领悟文章的思想情感。这样的教学远比一股脑全盘学习却难以吸收来得实在、有效。可见,课堂的高效需要教师睿智大胆地取舍教学内容,并灵活地处理课堂教学。
二、巧提问题,让提问不再是无用多余
语文教师是否拥有良好的问题设置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教师能否胜任的重要标志。在语文教学中,如果随性而问,容易造成课堂教学高耗低效。因此,教师课前必须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把握好文本的重难点和学习方法,提出便于学生掌握且有思维深度的问题,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可适当点拨,以求有效。一般来说,语文课堂设置问题要注意以下方面:
1.提问要紧紧围绕文本,能启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例如教《沁园春·长沙》时,可提问:假如你是导演,你如何安排镜头拍摄本词的景致,表达词人的情感氛围?这样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牵引力,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意象,促使学生驰骋思绪,提升表现欲,积极品读诗句展开思考。
2.提问要选对切入口,牵一发而动全身
笔者在教杨绛的《老王》时,师生抓住了文章关键的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然后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学习讨论:“幸运者、不幸者分别是指谁,他们的幸运与不幸怎么体现,如何评价,为何愧怍”。通过这个关键语句的提问和讨论,学生能全面把握课文,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操。问题设置,选对切入口,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简化教学过程,理清文脉,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
三、善留空间,让活动不再是一种形式
语文新课标强调“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颇受欢迎。毋庸置疑,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打破过去师生交流的二维模式,建立了一个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的三维模式。但适用情况要因地制宜。笔者认为,一定要留给学生自我品读、思考的空间,讨论的问题必须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然后加入集体协助,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优点。
另外,有些教师认为既然改革,那就要彻底转变。因此忽视了传统课堂中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认为字音、字形以及文言文的逐句翻译都是些小儿科,只强调合作、探究。事实上,语文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那么字、词、句等基础知识这些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也是必需的。试想,如果学生基础知识都不会,文言文句子都读不懂,教师却一味要求合作、探究,这不是要盖空中楼阁吗?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自己读、写、译,在此基础上结合先进的教育模式培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
四、活用电教,让新方式不是花拳绣腿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多媒体、网络等技术已走进课堂。课堂信息化使教学更直观,更形象。但也需注意,多媒体是语文教学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喧宾夺主。笔者曾听过一堂《听听那冷雨》,光幻灯片就有二十张,图片让人大饱眼福,但可惜少了该有的朗诵品读,使语文课在图片和声音的花哨中失去了本色。相反,笔者也听过一堂公开课《长亭送别》。教者先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优势,在课前播放音乐《送别》,渲染氛围。之后更多地带动学生朗读,进入文本阅读。在整体感知后,选取与曲牌片段相符的画面播放,再次营造氛围。进行人物分析时,又在屏幕上展示了专家的一篇文章评论,使研究更深入,阅读更直观。因为教学主要还是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用各种形式的朗读来感知、体验,学生有自我参与过程,颇有收获。自始至终,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为教学锦上添花,这才是高效的语文课。
新课程的实施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为语文课堂教学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好教师就是高效课堂的火车头,教师要有真正提高学生水平的责任感,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树立务实、高效教学的理念,充分发挥智力,合理设计教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实现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平潮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组
关键词:高效课堂 灵活处理 新课程
中学高效课堂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考,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完成教学目标。实现高效应是每位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如何实现,笔者结合几年来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及教学反思谈谈以下点点体会:
一、精选教学内容,灵活处理课堂教学
适当的教学内容是高效语文课堂的基础。这就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实际情况,主动驾驭教材,灵活地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调整,选取有语文价值的知识展示给学生。
比如,笔者在执教余秋雨的《听听那冷雨》时,觉得这篇文章教学点甚多,全部分析,耗时长不说,主要是学生不易把握住重点,或许只能人云亦云,感觉文章好,真正获得的却甚少。于是大胆取舍,只从文章语言分析入手,带领学生感知文章语言的句法、修辞带来的“有声、有味、有色”,意象选择的“有情”。在具体教学时,学生经过点拨体会具体的语言魅力后,能实实在在的学到作文技巧,从而产生提高自己文采的强烈欲望。之后教师再及时点拨,学生讨论理解,便能深入领悟文章的思想情感。这样的教学远比一股脑全盘学习却难以吸收来得实在、有效。可见,课堂的高效需要教师睿智大胆地取舍教学内容,并灵活地处理课堂教学。
二、巧提问题,让提问不再是无用多余
语文教师是否拥有良好的问题设置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教师能否胜任的重要标志。在语文教学中,如果随性而问,容易造成课堂教学高耗低效。因此,教师课前必须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把握好文本的重难点和学习方法,提出便于学生掌握且有思维深度的问题,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可适当点拨,以求有效。一般来说,语文课堂设置问题要注意以下方面:
1.提问要紧紧围绕文本,能启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例如教《沁园春·长沙》时,可提问:假如你是导演,你如何安排镜头拍摄本词的景致,表达词人的情感氛围?这样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牵引力,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意象,促使学生驰骋思绪,提升表现欲,积极品读诗句展开思考。
2.提问要选对切入口,牵一发而动全身
笔者在教杨绛的《老王》时,师生抓住了文章关键的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然后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学习讨论:“幸运者、不幸者分别是指谁,他们的幸运与不幸怎么体现,如何评价,为何愧怍”。通过这个关键语句的提问和讨论,学生能全面把握课文,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操。问题设置,选对切入口,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简化教学过程,理清文脉,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
三、善留空间,让活动不再是一种形式
语文新课标强调“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颇受欢迎。毋庸置疑,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打破过去师生交流的二维模式,建立了一个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的三维模式。但适用情况要因地制宜。笔者认为,一定要留给学生自我品读、思考的空间,讨论的问题必须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然后加入集体协助,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优点。
另外,有些教师认为既然改革,那就要彻底转变。因此忽视了传统课堂中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认为字音、字形以及文言文的逐句翻译都是些小儿科,只强调合作、探究。事实上,语文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那么字、词、句等基础知识这些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也是必需的。试想,如果学生基础知识都不会,文言文句子都读不懂,教师却一味要求合作、探究,这不是要盖空中楼阁吗?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自己读、写、译,在此基础上结合先进的教育模式培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
四、活用电教,让新方式不是花拳绣腿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多媒体、网络等技术已走进课堂。课堂信息化使教学更直观,更形象。但也需注意,多媒体是语文教学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喧宾夺主。笔者曾听过一堂《听听那冷雨》,光幻灯片就有二十张,图片让人大饱眼福,但可惜少了该有的朗诵品读,使语文课在图片和声音的花哨中失去了本色。相反,笔者也听过一堂公开课《长亭送别》。教者先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优势,在课前播放音乐《送别》,渲染氛围。之后更多地带动学生朗读,进入文本阅读。在整体感知后,选取与曲牌片段相符的画面播放,再次营造氛围。进行人物分析时,又在屏幕上展示了专家的一篇文章评论,使研究更深入,阅读更直观。因为教学主要还是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用各种形式的朗读来感知、体验,学生有自我参与过程,颇有收获。自始至终,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为教学锦上添花,这才是高效的语文课。
新课程的实施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为语文课堂教学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好教师就是高效课堂的火车头,教师要有真正提高学生水平的责任感,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树立务实、高效教学的理念,充分发挥智力,合理设计教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实现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平潮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