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大江保卫战》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课文记叙的是1998年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震撼人心。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拟借助多媒体和朗读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激情中记住这次奋战,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阅读赏析,理解和感悟含义较为深刻的字、词、句,从不同侧面体会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
一、了解险况,情随心动
1.出示:“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
①播放当年长江流域洪水肆虐的场面,再齐读。
②出示地图,介绍长江、荆江、武汉、九江等地理位置。
③思考讨论:万一大江决堤会造成什么后果?
出示资料: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人口密集,工矿企业林立,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是我国工农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由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地面高度普遍低于高洪水位数米至10余米,完全依靠两岸3000余公里的干堤,30000余公里的支堤抵挡洪水,洪涝灾害威胁频繁严重。
④一连3个“!”说明了什么?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当时的情景?能把这种危急的情况读出来吗?
2.出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①你从中读出了什么?(重点抓住“日夜兼程”读出解放军官兵心系灾区、心急如焚的心情。)
②小结:是啊,此时此刻,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胜利!所以,再读——“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设计意图:由于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学生相关资料的链接,学生对“危害”的程度有了清楚的认识,因此,学生的感悟更深刻,朗读更容易到位。】
二、走近英雄,情动辞发
1.自由读课文2—5小节,用一双慧眼去看看有哪些感人的场面?
2.再读这几节课文,选择一个场面划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再以小组为单位,细读所划之处进行品味,想一想说一说:这是一群( )的人民子弟兵。
学生交流:
救援神速: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
乐观:“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奋不顾身:
①“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
②“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③课文还举了一个事例说明战士们奋不顾身,真是“轻伤不下火线”,把这个事例找出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黄晓文连长的典型事迹正好是一个有力的补充,不仅是内容的补充,也是情感的补充。在交流了这个事例后,原有的认识更加“有血有肉”,形象地体验到了人民子弟兵那种大无畏的精神。】
小结:为了制服洪魔,人民子弟兵们献出的何止是鲜血,更有他们年轻的生命!
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
①“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
“飞向”能换成“驶向”吗?为什么?他们的冲锋舟仅仅来到了漂动的树梢、灭顶的房屋、摇摇欲坠的电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所以说——出示:
②“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读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小结:同学们,其实用心读课文时,读一句话,就能体会到一颗心,读一句话,更能体会到一片情。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能折射人民子弟兵“救援神速、奋不顾身、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等英雄本色的重点词句,通过抠词抠句“潜心会文”,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近英雄,从而使那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场面,那一个个高大的形象在学生的品味交流中显现出来。】
三、回顾整体,激情飞扬
1.同学们,刚才我们回到了1998年的夏天,一起亲身感受了那场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和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一场特殊的战斗——(齐读课题)大江保卫战。
这是一场( )的大江保卫战呢?(气壮山河、惊心动魄、震撼人心、扣人心弦、惊天动地……)
2.文中有一个词告诉我们这的确是一场扣人心弦的激战,一场惊心动魄的苦战——“鏖战”;有一句对联就是对这场鏖战最好的概括——“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请齐读这句对联,再次感受官兵们英勇抢险的感人场面,让这次战斗响彻云霄,回荡在天地之间。
3.当我们展开记录1998年抗洪救灾的长幅画卷时:
这个令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的夏季能忘记吗?读: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一个个英勇乐观的人民子弟兵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战场上,铸造和捍卫着共和国军人的荣誉,谱写了一曲感天地、泣鬼神的抗洪之歌。这样的子弟兵,你们会忘记吗,人民会忘记吗,祖国会忘记吗?读: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他们,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他们,永远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读: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4.有一首歌《为了谁》,唱的就是这群可歌可泣的抗洪英雄,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永远记住这群英雄。(播放《为了谁》,师生齐唱。)
【设计意图:由于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不断积蓄情感的过程,因此,课文接近尾声时,师生的情感如决堤的洪水一触即发。教师应充分抓住成熟的时机,将渗透于语言文字之中的精神进行升华、内化,因而要巧妙地引导师生将喷薄而出的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责编韦淑红)
《大江保卫战》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课文记叙的是1998年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震撼人心。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拟借助多媒体和朗读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激情中记住这次奋战,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阅读赏析,理解和感悟含义较为深刻的字、词、句,从不同侧面体会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
一、了解险况,情随心动
1.出示:“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
①播放当年长江流域洪水肆虐的场面,再齐读。
②出示地图,介绍长江、荆江、武汉、九江等地理位置。
③思考讨论:万一大江决堤会造成什么后果?
出示资料: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人口密集,工矿企业林立,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是我国工农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由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地面高度普遍低于高洪水位数米至10余米,完全依靠两岸3000余公里的干堤,30000余公里的支堤抵挡洪水,洪涝灾害威胁频繁严重。
④一连3个“!”说明了什么?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当时的情景?能把这种危急的情况读出来吗?
2.出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①你从中读出了什么?(重点抓住“日夜兼程”读出解放军官兵心系灾区、心急如焚的心情。)
②小结:是啊,此时此刻,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胜利!所以,再读——“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设计意图:由于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学生相关资料的链接,学生对“危害”的程度有了清楚的认识,因此,学生的感悟更深刻,朗读更容易到位。】
二、走近英雄,情动辞发
1.自由读课文2—5小节,用一双慧眼去看看有哪些感人的场面?
2.再读这几节课文,选择一个场面划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再以小组为单位,细读所划之处进行品味,想一想说一说:这是一群( )的人民子弟兵。
学生交流:
救援神速: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
乐观:“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奋不顾身:
①“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
②“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③课文还举了一个事例说明战士们奋不顾身,真是“轻伤不下火线”,把这个事例找出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黄晓文连长的典型事迹正好是一个有力的补充,不仅是内容的补充,也是情感的补充。在交流了这个事例后,原有的认识更加“有血有肉”,形象地体验到了人民子弟兵那种大无畏的精神。】
小结:为了制服洪魔,人民子弟兵们献出的何止是鲜血,更有他们年轻的生命!
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
①“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
“飞向”能换成“驶向”吗?为什么?他们的冲锋舟仅仅来到了漂动的树梢、灭顶的房屋、摇摇欲坠的电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所以说——出示:
②“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读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小结:同学们,其实用心读课文时,读一句话,就能体会到一颗心,读一句话,更能体会到一片情。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能折射人民子弟兵“救援神速、奋不顾身、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等英雄本色的重点词句,通过抠词抠句“潜心会文”,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近英雄,从而使那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场面,那一个个高大的形象在学生的品味交流中显现出来。】
三、回顾整体,激情飞扬
1.同学们,刚才我们回到了1998年的夏天,一起亲身感受了那场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和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一场特殊的战斗——(齐读课题)大江保卫战。
这是一场( )的大江保卫战呢?(气壮山河、惊心动魄、震撼人心、扣人心弦、惊天动地……)
2.文中有一个词告诉我们这的确是一场扣人心弦的激战,一场惊心动魄的苦战——“鏖战”;有一句对联就是对这场鏖战最好的概括——“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请齐读这句对联,再次感受官兵们英勇抢险的感人场面,让这次战斗响彻云霄,回荡在天地之间。
3.当我们展开记录1998年抗洪救灾的长幅画卷时:
这个令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的夏季能忘记吗?读: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一个个英勇乐观的人民子弟兵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战场上,铸造和捍卫着共和国军人的荣誉,谱写了一曲感天地、泣鬼神的抗洪之歌。这样的子弟兵,你们会忘记吗,人民会忘记吗,祖国会忘记吗?读: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他们,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他们,永远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读: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4.有一首歌《为了谁》,唱的就是这群可歌可泣的抗洪英雄,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永远记住这群英雄。(播放《为了谁》,师生齐唱。)
【设计意图:由于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不断积蓄情感的过程,因此,课文接近尾声时,师生的情感如决堤的洪水一触即发。教师应充分抓住成熟的时机,将渗透于语言文字之中的精神进行升华、内化,因而要巧妙地引导师生将喷薄而出的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责编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