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有效教学的思想已深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知识学习的主要学科之一,对学生的思维建设、计算能力、探究心理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在部分地区的教学中,教师受限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主体存在把控不强的现象,常出现“老师教学生学”的情况,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得不到提升。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有效性研究
数学是一门具有逻辑性、推理性的基础学科。小学教育阶段是打牢学生数学基础、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黄金期”,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状态存在“学不会”“不想学”等现象,不仅影响学生的基础发展,还对课堂的授课质量造成阻碍。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使用不当、组织策略运用错误而产生的。因此,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从导入生活化案例、引用信息化手段、组织问题化环节三个方面对此进行策略分析。
一、导入生活化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当中,将生活中的案例事件导入到课堂当中,将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质量。同时,生活案例和数学知识的有机结合,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将生活案例导入其中,以学生所熟悉的事件引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新知的探索欲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此达到有效教学的课堂效果。
例如:在“图形的运动“的教学中,本节主要讲轴对称图形,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我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事物引入本节内容。首先,我向学生展示多幅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如行驶方向、警示标志、红十字标志等;然后,引导学生对其展开想象,找出其中的联系性,学生看到丰富的图片后都积极的展开联想,“老师,他们都能对折,两边一样。”“真棒,那你们还能举出几个生活中相关的事物吗?”“窗户、黑板。”通过生活案例的引导,可以有效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并主动展开思考,提升课堂学习的质量。
二、引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手段已广泛运用于课堂活动中,不仅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此外,正处于儿童阶段的小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影响较大,而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灵活引用信息化手段,丰富学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增强。同时,信息化手段还可以将枯燥难懂的概念公式变得简单明了,更易于学生的知识理解。
例如: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考虑到这是对物体四面进行观察的内容,但学生年龄尚小,对空间思维能力存在不足。因此,我利用多媒体投影基础,将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对比,制作成电子课件供学生观看。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小问题供学生理解回答。学生看到直观的课件图形后,都积极踊跃的举手回答,纷纷说出了正确答案,课堂的学习氛围高涨。这时,我再将本节的剩下内容导入其中,学生听的津津有味。通过多媒体的灵活运用,不仅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增强,还对课堂的环境构设起到帮助。
三、组织问题化环节,巩固学生课堂基础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起到检验效果,还对学生的理解基础起到巩固提升的作用。同时,将问题进行有效延伸,还能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能力,起到发散思维的效果。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灵活设置问题环节,合理把控提问内容,保证学生的思维质量。此外,教师还应注意问题的难度和广度,避免超纲、超限等现象。
例如:在“四则运算”中,考虑到学生已初步掌握加減乘除的运算概念和计算要领,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质量,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我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设置以下问题:
1、计算题
23+44×3= 33-12÷2= 82+42÷2-34=
2、比大小
65×2-44( )55+33÷3
76+23-12( )66÷2
3、应用题
在桌子的果篮中,有20个苹果、12个香蕉、30个橘子,鸭梨的数量是香蕉的2倍,橘子的数量是橙子的3倍,请问鸭梨和橙子的总个数是多少?
通过课堂问题的有效设置,不但加深学生的理解基础,还能提升学生对四则公式的运算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被“点燃”,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还帮助学生在思维的理解和公式的运用中得到综合性的能力提升。此外,问题环节的有效设置,可以让教师更为直观的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为下一步的教学计划或安排做出调整,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希望广大教师,从学生的基础出发,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法,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庹琚.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J].南北桥,2019(1):123-123.
[2]梁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方法漫谈[J].科学咨询,2019(13):137-137.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有效性研究
数学是一门具有逻辑性、推理性的基础学科。小学教育阶段是打牢学生数学基础、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黄金期”,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状态存在“学不会”“不想学”等现象,不仅影响学生的基础发展,还对课堂的授课质量造成阻碍。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使用不当、组织策略运用错误而产生的。因此,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从导入生活化案例、引用信息化手段、组织问题化环节三个方面对此进行策略分析。
一、导入生活化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当中,将生活中的案例事件导入到课堂当中,将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质量。同时,生活案例和数学知识的有机结合,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将生活案例导入其中,以学生所熟悉的事件引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新知的探索欲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此达到有效教学的课堂效果。
例如:在“图形的运动“的教学中,本节主要讲轴对称图形,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我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事物引入本节内容。首先,我向学生展示多幅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如行驶方向、警示标志、红十字标志等;然后,引导学生对其展开想象,找出其中的联系性,学生看到丰富的图片后都积极的展开联想,“老师,他们都能对折,两边一样。”“真棒,那你们还能举出几个生活中相关的事物吗?”“窗户、黑板。”通过生活案例的引导,可以有效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并主动展开思考,提升课堂学习的质量。
二、引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手段已广泛运用于课堂活动中,不仅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此外,正处于儿童阶段的小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影响较大,而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灵活引用信息化手段,丰富学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增强。同时,信息化手段还可以将枯燥难懂的概念公式变得简单明了,更易于学生的知识理解。
例如: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考虑到这是对物体四面进行观察的内容,但学生年龄尚小,对空间思维能力存在不足。因此,我利用多媒体投影基础,将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对比,制作成电子课件供学生观看。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小问题供学生理解回答。学生看到直观的课件图形后,都积极踊跃的举手回答,纷纷说出了正确答案,课堂的学习氛围高涨。这时,我再将本节的剩下内容导入其中,学生听的津津有味。通过多媒体的灵活运用,不仅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增强,还对课堂的环境构设起到帮助。
三、组织问题化环节,巩固学生课堂基础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起到检验效果,还对学生的理解基础起到巩固提升的作用。同时,将问题进行有效延伸,还能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能力,起到发散思维的效果。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灵活设置问题环节,合理把控提问内容,保证学生的思维质量。此外,教师还应注意问题的难度和广度,避免超纲、超限等现象。
例如:在“四则运算”中,考虑到学生已初步掌握加減乘除的运算概念和计算要领,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质量,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我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设置以下问题:
1、计算题
23+44×3= 33-12÷2= 82+42÷2-34=
2、比大小
65×2-44( )55+33÷3
76+23-12( )66÷2
3、应用题
在桌子的果篮中,有20个苹果、12个香蕉、30个橘子,鸭梨的数量是香蕉的2倍,橘子的数量是橙子的3倍,请问鸭梨和橙子的总个数是多少?
通过课堂问题的有效设置,不但加深学生的理解基础,还能提升学生对四则公式的运算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被“点燃”,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还帮助学生在思维的理解和公式的运用中得到综合性的能力提升。此外,问题环节的有效设置,可以让教师更为直观的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为下一步的教学计划或安排做出调整,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希望广大教师,从学生的基础出发,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法,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庹琚.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J].南北桥,2019(1):123-123.
[2]梁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方法漫谈[J].科学咨询,2019(13):13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