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行动研究: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行动研究”是近年来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以行动改变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方法。它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对听力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提高听力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作者针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听力差这一现实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通过对行动研究过程的分析,针对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听力水平这一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 行动研究 听力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
  
  一、引言
  
  (国家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2005年教育部公布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最新改革方案,根据该方案听力权重从20%增加到35%,由此可见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和大学生听力能力的重要性。目前高校英语教学中听力课受到了广泛重视,然而,教学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上好听力课,全面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从在自我反思的教学模式下发展起来的行动研究方法中受到了一定的启发。
  
  二、教学行动研究的理论与过程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也称“教学行为研究”、“自我探索(self-reflective enquiry)”、“课堂调查研究(classroom investigation)”,一般是指教师对自己或他人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观察、思考和研究,并从中获取知识,增进对各种教学现象的理解,从而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自我反思、循环往复的探索性活动。教学行动研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分析、反思等环节。它来源于教学,又服务于教学。
  其大致过程是:1.发现教学中的一个问题;2.设想一个解决的办法;3.在教学中实施这个办法; 4.调查并收集数据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估;5.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教学问题,最终达到教师与教学同步发展的目的。
  
  三、大学英语听力水平提高的行动研究过程
  
  (一)发现问题并指出问题存在的原因
  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低下已经成为不争的现实,“聋哑英语”已成为众矢之的。要扭转这种被动局面,首先应该对“聋哑英语”现象进行客观而实事求是的分析,进而正确地总结教训,端正方向。一般说来,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因素多种多样。对此,笔者进行了下面的问卷调查:
  请根据您个人实际状况来回答下列问题。该部分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请您在读完每项叙述后,在每题之后的选项上,选出最符合您情况的选项。如题目下方所标示的(1)总是(2)常常(3)有时候(4)很少(5)从来没有。作答时,请根据您学习英语的经验来诚实回答,本问卷仅供学术研究使用。
  1.当我在听时,很难去辨别我认识的单词。
  2.不熟悉的单词会干扰我的听力理解力。
  3.我发现很难去听懂大部分的对话内容,因为我第一次听。
  4.我会用过去拥有的相关对话内容的知识去听懂内容。
  5.当我在听时,很难的句法结构会干扰我的英语听力理解力。
  6.当我在听时,虽然我懂大部分的单字,但是还是很难懂对话的内容。
  7.我听每个关于对话内容的细节,去获得内容的主旨。
  8.在听力练习前提供相关内容讯息,有助于改善我的英语听力理解力。
  9.我发现很难从对话内容的标题,去预测说话者接下来要说什么。
  10.我很难去写听力对话内容的摘要。
  11.我很难去回答听力对话的问题,是因为我没有做笔记。
  12.录音带里的说话者说太快时,我很难听懂。
  13.当录音带里的说话者使用不同的口音,我很难听懂。
  14.对话内容的声音听不清楚,来自不好的教室情况和外界的噪音,都会干扰我的英语听力理解力。
  15.图片、图表和影像的视觉辅助,可以帮助我听懂对话内容。
  16.听不懂对话内容,使我感到紧张和担心。
  17.我很难听懂对我来说不感兴趣的对话内容。
  18.当我在听对话内容时,我无法专心。
  以下部分是开放式问题,请根据前述所有问题中找出你的答案,并用打字方式呈现,答案越详细越好,谢谢提供意见!
  19.根据上述问题,请至少写出三种重要因素有助于你的英语听力理解力。
  20.根据上述问题,请至少写出三种重要因素阻碍你的英语听力理解力。
  笔者通过对本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二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影响学生听力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听者因素与听力文本因素。(刘龙根,2008:27)听者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听者的背景知识(以及对听力文本涉及话题熟悉程度)、听者记忆力、注意力、听力目的、情感状态,以及对所听材料或讲话者的兴趣、态度,等等。文本因素主要是指:音韵特征(重音、语调、连读变音)、语速(迟疑、停顿)、词汇、句法、文本类型与长度、冗余信息等因素对听力理解的影响。
  (二)对策与行动研究的制定与实施
  基于以上学生听力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笔者采取了以下的对策。
  首先,从教学指导思想上重视听力教学。
  笔者所在的曲阜师范大学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一般采用的是“4 1”模式,即每周四节精读课加上1节听力课。很明显听力课的时间远远不够。为此,我们大学英语教学部在每天下午学生下课之后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学校电台统一播放听力资料,以加大学生听力的训练力度。同时,笔者经常劝说学生一定要重视英语听力的练习,课余时间一定要多听外台如BBC或是VOA的节目以弥补课程设置上的缺陷。
  其次,在教材的选用方面注重时效性、真实性、多样化。
  我们学校大学英语教学一律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从网上寻找教学资料运用到教学上去。例如笔者在讲授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第二单元“Charlie Chaplin”这篇课文时,通过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到了卓别林主演的比较有名的电影。如:“Modern Times”、“The Tramp”、“The Gold Rush”。通过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生动地向学生呈现了这位伟大艺术家的经典作品,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又如在四川5.12大地震时,我们又增加了地震知识的讲解。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六单元A部分 How to Prepare for Earthquakes我们提前学习了本篇文章。结合5.12大地震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地震的相关知识,以及地震中避险自救常识。
  再次,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外语听力教学课堂设计单调,气氛沉闷,通常采用“听录音材料—对练习答案—再听录音材料”的模式,这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朱忠焰,2000;刘国忠,2000;叶慧瑛,2002),教师在语音实验室扮演“听力磁带播放者”和“练习答案发布者”的角色,而学生成了“被动的信息接收者”。
  听力课上,笔者在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同时增加了新的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听力技能、策略的训练。听力技能的获得是积累的过程。就听力交际而言,理解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猜测、预期、推断、想象技能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记忆的过程。换言之,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就是由这些技能所组成。教授学习策略是叫学生如何提高学生听力的重要方面。听力课上我们经常采用dictation,spot dictation,summary writing,blank filling等形式。通过spot dictation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捕捉重要信息、对细节的留意能力。通过summary writing 锻炼学生对主旨把握能力。通过dictation可以培养短时记忆能力。如听写下面一句话:Don’t forget that the doctors and lawyers wanting a change from their careers also come here to learn.许多学生是这样写的:Don’t forget that the doctors and lawyers...also come here to learn.怎样解决两头记得清、中间记不住的问题呢?用人为的“降_升_降”记忆模式代替本能的“升一降一升”模式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所谓“降一升一降”记忆模式就是针对信息段的中间部分容易忘记的特点,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其中间部分,忽略开头和结尾部分。反复练习结果表明,中间部分的记忆增大,而首、尾部分的记忆也并未减少,因为对首尾的记忆是本能的。
  
  四、行动研究后的反思
  
  (一)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学期末的考试中,笔者欣喜地发现学生听力部分的得分有了明显的提高。笔者所在的学校期末听力部分一般是30分,学生大部分可以拿到18到23分的学生可以占到70%,较之以往的64%有了提高。这说明笔者采取的训练方式是有效的。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学生也说:行动研究这种方法很好,它改变了课堂上语言点的单一传授,增加了听力技能和策略的训练。
  (二)本人的心得
  首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必须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在外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师生关系有不同的教学效果。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张其志,2000):(1)真实(realness)或真诚(genuiness)或表里如一(congruence)。(2)奖赏(reward),也称接受或是认可。(3)移情性理解(emphatic understanding)。一般说来,大学英语教师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都比较重视,而对师生关系中的情感因素却重视不够。从某种意义上说,师生间的情感状态是关系到能否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行动研究的手段要尽可能丰富活动研究的计划设计要合理。
  通过问卷、教学日志、访谈、观察、分析试卷等多种手段,虽然增加了工作的难度,但可以使我们对学生的状况有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加强了对教学过程各个方面的理解和思考。活动计划的设计是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计划方案必须为解决问题而设置,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个体差异。(兰彩玉、苏燕、赵秀杰,2007:386)
  再次,高等师范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行动研究。
  师范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部培养对象主要是未来的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学的不断改革对师范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应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或者说课堂教学研究能力。科研意识和水平将对今后的中学教学与研究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师范生往往只重视教学技能的培养,忽视科研创新能力。行动研究作为一种切合外语师范生未来工作需要的学术研究方式,值得我们关注、实施和推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行动研究提高自身科研创新能力和作为职业教师的自我发展、自我更新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是facilitaror(促进者),即化难为易者。我们必须从教学的主体——学生的角度出发,为他们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尽可能地“化难为易”,搞好大学英语听力和其他方面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
  [2]刘龙根,胡开宝.影响外语听力理解的若干因素再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5).
  [3]朱忠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与方法初探[J].外语界,2001,(2).
  [4]刘国忠.对听力教学模式的思索[J].外语电化教学,2000,(4).
  [5]叶慧瑛.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改革新探[J].外语电化教学,2002,(4).
  [6]张其志.罗杰斯创造性教育思想简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0,(4):17.
  [7]兰彩玉,苏燕,赵秀杰.行动研究在大学英语翻译能力培养中的运用,2007,(4).
其他文献
摘要: 根据2006年12月颁布的《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新一轮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实用为主,够用为度”,这一新的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本文在简单介绍建构主义主要观点的基础上解析这一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并对它的实施和应对当前的高职高专教学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建构主义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一、引言
宣江平是一位很有书画艺术悟性的山水画家.作为黄山的“土著”画家,他从小就生活在让人神往的黄山“仙境”中.家乡那秀丽的山水、古朴的民风、悠久的民俗文化的滋养,让他很早
期刊
摘要: 经济全球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培养“语言 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已是当今社会颇在眉睫的问题。电子信息作为信息时代的前沿学科,更是担负着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责,提高工科类学生的英语水平势在必行。本文从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入手,从教学—课程论、认知科学、知识—技能—规范等视角对电子信息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作出了多视角的剖析,旨在拟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2018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方案,提出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具体任务是,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
期刊
我国加入WTO后,体育服务贸易领域必须对外开放,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间体育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市场对体育英语人才的需求正在日长夜大,重大国际赛事、外援教练、外援队员、跨国集团都在“抢夺”相关人才。近年来,许多国际赛事在我国举办,特别是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将这一世界体育盛事带入我国。这些国际性比赛需要很多既懂体育比赛规则,又掌握了英语的组织管理人员、译员、联络员和各种工作人员。但目前体育英
摘要: 合作学习为高职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本文探讨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方式运用过程中合作学习小组构建的方法,分析了合作学习小组构成的基本要素和方法,也分析了学生在形成合作小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教师在构建合作学习小组过程中的一些指导作用。  关键词: 高职 英语教学 合作学习小组    目前,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感到大部分学生不能主动地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教师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