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中国传统译论丰厚遗产的重新发现和整理,是建设中国特色翻译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佛经翻译史上的主要翻译家之一鸠摩罗什开启了佛经翻译的一个新时代,具有里程碑意义.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中国传统译论丰厚遗产的重新发现和整理,是建设中国特色翻译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佛经翻译史上的主要翻译家之一鸠摩罗什开启了佛经翻译的一个新时代,具有里程碑意义.其翻译话语可概括称为“圆通论”.作为翻译范畴,“圆通”主要涵盖属于翻译文本间关系的概念系统和文体修辞以及属于翻译主体间关系的翻译伦理等二级范畴.作为翻译理论,“圆通论”是一个指涉概念系统、文体修辞和翻译伦理等问题的小型翻译理论系统.这一诠释结论,不但说明鸠摩罗什在中国翻译理论史上占有比过去所认为的更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可为当下中国特色翻译理论的构建和中国翻译学派的发展添砖加瓦.
其他文献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政府及社会多方力量的助推下,德国通过开放主动的人才准入战略、高瞻远瞩的国际化战略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奖励战略
翻译需要解决三个问题——理解、表达、变通,但大多数翻译实践报告仅涉及表达问题,强调语言层面的转换,比如词类转换、长难句翻译、中英文衔接手段差异等;少数涉及对原文的变
为了剖析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疏离感之间的路径关系,本研究采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问卷和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对1066名农民工随迁子
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对外翻译出版事业是我党国际传播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党和国家对外交流工作的需要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始终有两条主线延续至今,即对外介绍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经验的政治类出版物和对外介绍中国传统与当代文明的文化类出版物。本文以我国对外翻译出版领域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外文局为例,分析新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物的内容重点及其发展变化,对党领导下的对外翻译出版事业做一个简要回顾。
为了呈现新时代中小学师生关系的现实图景,本研究从亲密、平淡和冲突三个维度,选取全国1669名中小学教师开展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新时代师生关系以和谐为主,总体上是亲密
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熊十力指出,事物变化处于“翕”(遮蔽实相)与“辟”(拓显本真)两种态势的辩证关系之中.然而当代西方译学却偏拘于翕,陷入翕辟失衡的格局,因而强于知识、弱
翻译理论经过“作者、文本、读者、解构、文化、生态”等阶段后亦已出现“认知”转向。笔者(2014)尝试将国外的“认知语言学(CL)”本土化为“体认语言学(ECL)”,据此“认知翻译学”就可顺理成章地修补为“体认翻译学”,以能进一步打通翻译学与马列主义、语言学、语言哲学、后现代哲学(含体验哲学)、认知科学等理论之间的通道。本文简述该本土化新兴跨学科的理论基础,尝试描述其权宜性定义,重点解读了其中最重要的关键词“体认”。可用“体”来解释翻译中的“同”和“模仿”,用“认”来解释翻译中的“异”和“创造”,这既可为翻
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翻译市场化导致翻译研究出现“经济”转向,催生了翻译经济学.本文对翻译经济学的概念进行界定,通过文献分析,梳理国内外翻译经济研究现状,归纳出翻译经济
文学作品是作者声音文本化的结果,具有视听双重感官的审美价值.在文学翻译活动中,格式塔意象翻译是再造原文视听审美的重要途径,但是,现有的格式塔意象翻译研究没有明确区分
韦努蒂运用知识考古学方法系统梳理了翻译工具论与解释学模式的源流与演变.他认为,翻译是受译入语文化机制规约的一种解释行为.由于语言、文化和历史环境的差异,译文与原文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