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改变“体育弱院”的现实,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立足群众体育,大力开展、推进学院的学生体育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院从找准着力点、打造品牌活动、提高竞技水平等方面开展体育工作,给全校师生带来了深刻的启示。研究分析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学生体育工作的案例,对辅导员做好学生体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学生体育;群众体育;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一、案例简介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曾经一度被全校师生贴上“体育弱院”的标签,人文学院的学子给外人的感觉都是文文气气、弱不禁风的。在校级各项学生体育赛事上,人文学院也鲜有佳绩。人文学院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在一年一度的校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团体总分排名一度处在倒数位置。学生士气普遍低落,主动报名参加运动会的学生非常少,个别项目甚至存在凑不齐参赛选手的现象。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的学生体育工作亟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学院通过立足群众体育,大力倡导运动风尚,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比赛的积极性,争取在校级学生体育赛事中有所斩获。
二、解决方案
为了摘掉人文学院“体育弱院”的标签,人文学院学工组从实际出发,专门制定了一个改变人文学院学生体育状况的长期计划,以培养体育人口、建设体育强院为目标,并从各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自笔者来到人文学院担任辅导员起,就一直负责学院的学生体育工作,亲自参与了此项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并见证了人文学院体育的崛起。经过数年的努力,人文学院的学子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体育成绩,“体育强院”的目标也基本实现。笔者分析、总结人文学院的学生体育工作,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深入调研,找准着力点
要想实现改变人文学院学子被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状况的目标,我们就要找准着力点,充分調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我们一方面与学院的体育骨干和学生干部座谈,了解学院的体育现状和开展、组织体育活动的难点,听取各方的工作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指导学院体育部开展了人文学子参与体育锻炼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约74%)有参加体育运动的需求和兴趣,但缺乏引导,与学院培养体育人口的标准差距很大。经过深入的调研、分析,我们决定立足群众体育活动,以此为着力点,逐步引导、培养学生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群众体育,打造品牌活动
2012年起,人文学院以“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学院有体育特色”的健康人文理念,全方位推进学院学生体育工作,打造富有人文特色的“运动文化”。为响应团中央“三走”活动的号召,学院鼓励学生离开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常态化地参加体育锻炼,并为此搭建了各类群众体育的活动平台。院学生会牵头成立了横跨系别、年级、本硕博的各类体育兴趣小组,包括跳绳、长跑、爬山、排球、台球等11个项目。研究生在每年11月举办秋季活动月,活动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每年都吸引数百名学生积极参与。本科生方面,2012年学院首次开展了“班班总动员、人人强体魄”的班级体育对抗赛,全院本科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了接力跑和跳绳的团体比赛,在激发学生运动热情的同时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2013年,学院开展全校本科生首创的“人文吉尼斯”活动,寓乐于动,用“创造你的人文吉尼斯纪录”的方式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体育嘉年华”中来。至今,“人文吉尼斯”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深受学生的喜爱。2015年,我们还启动了“晨跑叫醒梦想活动”,争取让每一名人文学子养成一个让自己终身受益的运动习惯,叫醒自己、叫醒未来、叫醒梦想。学院积极申报校学生公寓文化“开放式”项目,并给予相关配套资金,在学生宿舍园区内设立了全校第一家健身房。
(三)科学训练,提高竞技水平
学院不仅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感受体育活动的魅力和带来的乐趣,也要鼓励他们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提高竞技水平,在赛场上取得佳绩,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才能实现“体育强院”的目标。我们在体育兴趣小组的基础上,发掘、选拔人才,组建学院的体育运动队,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邀请专业人士指导,这种方式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而且能教授他们运动安全知识,使他们健康运动,避免运动伤害,更好地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每年的校运会备战,我们都会组建专门的科学训练小组,聘请国家级运动员作为学院的校运会教练,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而且大大增强了学生参与日常训练的积极性,鼓舞了大家备战校运会的士气。
(四)榜样力量,激发健身热潮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院探索出了树学生典型、发挥榜样力量,由点带面,营造全院健身氛围的工作模式。历届校运会,我们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运动员,他们不是体育特长生或特招生,并没有过人的运动天赋,但凭着对体育运动的喜爱,靠着科学的训练,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成为学院的体育达人。这些优秀的学生运动员,被同学们称为“黄金一代”。他们一方面彰显榜样的力量,在赛场上勇拔头筹,为学院赢得荣誉;另一方面,将实战经验传授给每一位参赛者,认真做好学院体育事业的“传帮带”工作。在他们的带动下,体育兴趣小组和运动队活动频繁,参赛运动员热情高涨,体育运动风气日渐浓厚,越来越多的新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纷纷表示要传承人文体育的光荣传统。
(五)跟踪反馈,持之以恒,形成传统
做好学生体育工作,不能光靠一时的热情,取得了一点成绩便止步不前,学院必须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和目标,必须注重活动开展的效果反馈,跟踪调研,不断改进,才能最终取得满意的结果。每届校运会结束后,我们都会认真做好总结与表彰工作,承上启下,为下一届校运会积累经验、储备人才。从2012年起,笔者每年都对学院的校运会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了解我们的优势和不足,扬长补短。四年下来,人文学院学生体育的综合实力稳步提高,男生和女生的得分比例日趋平衡,径赛和田赛的得分比例也进入到一个较合理的区间,学院牢牢占据着校运会本研团体总分前八的位置。学院下属的各支运动队,专门安排了一名经理人,负责以项目方式争取经费,协助队长安排训练和比赛等,并加强对运动队的管理和活动反馈。学院体育部还自主设计了人文体育的LOGO,强化学院的运动文化氛围。如今,学院的学生体育活动贯穿了整个学年,让运动融入人文学子的日常学习生活。 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人文学院已是学校体育竞技场上一支重要的力量。自2012年起,学院本科生实现了校运会团体总分从第九、第七、第五到第四的三连跳,研究生稳居前五,两度跃居前三,学院本研团体总分也领跑第二集团军。在其他校级体育竞赛上,如排球、足球、羽毛球、武术等,人文学院学子也是八强的常客。学院连续三年获评校学生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多名学生入选校级运动队,代表学校出战各项体育竞赛。在2016年的学校体育工作大会上,学院获评体育工作先进单位,1名教师和2名学生获评体育先进个人。近年,人文学院学子的体质也有了显著提高,在2016年的环校跑比赛中,学院共有160多名学生参加,有4名男生和1名女生进入了校前20名。此外,学院本科生还曾于2013年圆满地完成了教育部对厦门大学学生的体质测试任务。
三、案例思考与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加强体育锻炼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同时,体育不仅仅是一种运动,还是一种教育手段、一种精神载体。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大学,重视学生体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厦门大學不仅在2016年1月召开了校体育工作大会,而且随后印发了《厦门大学关于加强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是促进学校回归育人本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自觉地、经常地参加体育锻炼,既能够有效地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又能起到排解压力、抵抗抑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保持身心健康。通过对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学生体育工作案例的分析与思考,我们从中可以归纳出对于做好学生体育工作具有借鉴意义的四个方面。
(一)促使学生转变观念,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和积极性,要求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做好调研与摸底工作,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化选择,而不是一味地组织人数众多的大规模体育活动。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分类组建小型化、自主化的体育运动团队,并加以引导和支持,使学生自发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潜移默化中促使他们完成观念的转变,把“要我运动”变为“我要运动”。
(二)建立完善的奖励与表彰制度,树立先进典型
对于在体育活动中表现积极、成绩优异的团队和个人,必须从学院层面予以肯定和表彰,不仅要有精神上的激励,还要有物质上的奖励,比如,提供一些运动器材、划拨一些活动经费等,用真金白银来支持和鼓励为学院体育事业做出贡献的先进团队与个人。同时,学院要运用网络新媒体对先进团队与个人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树立先进典型,扩大影Ⅱ向力,起到引导和示范的作用,比如,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曾在学院官方微信上推出“黄金一代”专访栏目,讲述他们与人文体育结缘的故事,反响热烈。
(三)创新升级品牌体育活动,增强吸引力和趣味性
我们在整合资源、打造品牌体育活动的同时,也应做到与时俱进,在保留一些传统项目的前提下,根据当前社会的流行趋势,适时地对品牌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与改进,做到不断创新、不断升级,确保其拥有强大的吸引力,寓乐于动,让参与其中的学生体会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的“人文吉尼斯”活动和研究生的秋季活动月,每年都会有所创新,比如,学院增加了目前较为流行的撕名牌游戏,受到了众多学生的喜爱。
(四)长抓不懈,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
做好学生体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急于一时,要制定符合实际的长期规划和目标,要立足群众体育,夯实基础,在工作中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加强创新,提高效率,最终经过数年持之以恒的辛勤耕耘,才有了现在的收获。与此同时,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也是坚持不懈地做好学生体育工作的关键。除常规性的组织群众体育活动、报道先进事迹、举办表彰大会外,我们还应大力宣传、倡导体育文化,比如,举办体育诗歌节、体育电影赏析、体育摄影展等,引导学生将体育看作一种文化,在体育运动中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增进身心健康。
关键词:学生体育;群众体育;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一、案例简介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曾经一度被全校师生贴上“体育弱院”的标签,人文学院的学子给外人的感觉都是文文气气、弱不禁风的。在校级各项学生体育赛事上,人文学院也鲜有佳绩。人文学院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在一年一度的校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团体总分排名一度处在倒数位置。学生士气普遍低落,主动报名参加运动会的学生非常少,个别项目甚至存在凑不齐参赛选手的现象。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的学生体育工作亟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学院通过立足群众体育,大力倡导运动风尚,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比赛的积极性,争取在校级学生体育赛事中有所斩获。
二、解决方案
为了摘掉人文学院“体育弱院”的标签,人文学院学工组从实际出发,专门制定了一个改变人文学院学生体育状况的长期计划,以培养体育人口、建设体育强院为目标,并从各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自笔者来到人文学院担任辅导员起,就一直负责学院的学生体育工作,亲自参与了此项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并见证了人文学院体育的崛起。经过数年的努力,人文学院的学子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体育成绩,“体育强院”的目标也基本实现。笔者分析、总结人文学院的学生体育工作,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深入调研,找准着力点
要想实现改变人文学院学子被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状况的目标,我们就要找准着力点,充分調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我们一方面与学院的体育骨干和学生干部座谈,了解学院的体育现状和开展、组织体育活动的难点,听取各方的工作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指导学院体育部开展了人文学子参与体育锻炼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约74%)有参加体育运动的需求和兴趣,但缺乏引导,与学院培养体育人口的标准差距很大。经过深入的调研、分析,我们决定立足群众体育活动,以此为着力点,逐步引导、培养学生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群众体育,打造品牌活动
2012年起,人文学院以“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学院有体育特色”的健康人文理念,全方位推进学院学生体育工作,打造富有人文特色的“运动文化”。为响应团中央“三走”活动的号召,学院鼓励学生离开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常态化地参加体育锻炼,并为此搭建了各类群众体育的活动平台。院学生会牵头成立了横跨系别、年级、本硕博的各类体育兴趣小组,包括跳绳、长跑、爬山、排球、台球等11个项目。研究生在每年11月举办秋季活动月,活动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每年都吸引数百名学生积极参与。本科生方面,2012年学院首次开展了“班班总动员、人人强体魄”的班级体育对抗赛,全院本科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了接力跑和跳绳的团体比赛,在激发学生运动热情的同时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2013年,学院开展全校本科生首创的“人文吉尼斯”活动,寓乐于动,用“创造你的人文吉尼斯纪录”的方式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体育嘉年华”中来。至今,“人文吉尼斯”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深受学生的喜爱。2015年,我们还启动了“晨跑叫醒梦想活动”,争取让每一名人文学子养成一个让自己终身受益的运动习惯,叫醒自己、叫醒未来、叫醒梦想。学院积极申报校学生公寓文化“开放式”项目,并给予相关配套资金,在学生宿舍园区内设立了全校第一家健身房。
(三)科学训练,提高竞技水平
学院不仅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感受体育活动的魅力和带来的乐趣,也要鼓励他们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提高竞技水平,在赛场上取得佳绩,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才能实现“体育强院”的目标。我们在体育兴趣小组的基础上,发掘、选拔人才,组建学院的体育运动队,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邀请专业人士指导,这种方式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而且能教授他们运动安全知识,使他们健康运动,避免运动伤害,更好地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每年的校运会备战,我们都会组建专门的科学训练小组,聘请国家级运动员作为学院的校运会教练,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而且大大增强了学生参与日常训练的积极性,鼓舞了大家备战校运会的士气。
(四)榜样力量,激发健身热潮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院探索出了树学生典型、发挥榜样力量,由点带面,营造全院健身氛围的工作模式。历届校运会,我们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运动员,他们不是体育特长生或特招生,并没有过人的运动天赋,但凭着对体育运动的喜爱,靠着科学的训练,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成为学院的体育达人。这些优秀的学生运动员,被同学们称为“黄金一代”。他们一方面彰显榜样的力量,在赛场上勇拔头筹,为学院赢得荣誉;另一方面,将实战经验传授给每一位参赛者,认真做好学院体育事业的“传帮带”工作。在他们的带动下,体育兴趣小组和运动队活动频繁,参赛运动员热情高涨,体育运动风气日渐浓厚,越来越多的新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纷纷表示要传承人文体育的光荣传统。
(五)跟踪反馈,持之以恒,形成传统
做好学生体育工作,不能光靠一时的热情,取得了一点成绩便止步不前,学院必须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和目标,必须注重活动开展的效果反馈,跟踪调研,不断改进,才能最终取得满意的结果。每届校运会结束后,我们都会认真做好总结与表彰工作,承上启下,为下一届校运会积累经验、储备人才。从2012年起,笔者每年都对学院的校运会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了解我们的优势和不足,扬长补短。四年下来,人文学院学生体育的综合实力稳步提高,男生和女生的得分比例日趋平衡,径赛和田赛的得分比例也进入到一个较合理的区间,学院牢牢占据着校运会本研团体总分前八的位置。学院下属的各支运动队,专门安排了一名经理人,负责以项目方式争取经费,协助队长安排训练和比赛等,并加强对运动队的管理和活动反馈。学院体育部还自主设计了人文体育的LOGO,强化学院的运动文化氛围。如今,学院的学生体育活动贯穿了整个学年,让运动融入人文学子的日常学习生活。 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人文学院已是学校体育竞技场上一支重要的力量。自2012年起,学院本科生实现了校运会团体总分从第九、第七、第五到第四的三连跳,研究生稳居前五,两度跃居前三,学院本研团体总分也领跑第二集团军。在其他校级体育竞赛上,如排球、足球、羽毛球、武术等,人文学院学子也是八强的常客。学院连续三年获评校学生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多名学生入选校级运动队,代表学校出战各项体育竞赛。在2016年的学校体育工作大会上,学院获评体育工作先进单位,1名教师和2名学生获评体育先进个人。近年,人文学院学子的体质也有了显著提高,在2016年的环校跑比赛中,学院共有160多名学生参加,有4名男生和1名女生进入了校前20名。此外,学院本科生还曾于2013年圆满地完成了教育部对厦门大学学生的体质测试任务。
三、案例思考与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加强体育锻炼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同时,体育不仅仅是一种运动,还是一种教育手段、一种精神载体。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大学,重视学生体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厦门大學不仅在2016年1月召开了校体育工作大会,而且随后印发了《厦门大学关于加强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是促进学校回归育人本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自觉地、经常地参加体育锻炼,既能够有效地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又能起到排解压力、抵抗抑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保持身心健康。通过对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学生体育工作案例的分析与思考,我们从中可以归纳出对于做好学生体育工作具有借鉴意义的四个方面。
(一)促使学生转变观念,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和积极性,要求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做好调研与摸底工作,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化选择,而不是一味地组织人数众多的大规模体育活动。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分类组建小型化、自主化的体育运动团队,并加以引导和支持,使学生自发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潜移默化中促使他们完成观念的转变,把“要我运动”变为“我要运动”。
(二)建立完善的奖励与表彰制度,树立先进典型
对于在体育活动中表现积极、成绩优异的团队和个人,必须从学院层面予以肯定和表彰,不仅要有精神上的激励,还要有物质上的奖励,比如,提供一些运动器材、划拨一些活动经费等,用真金白银来支持和鼓励为学院体育事业做出贡献的先进团队与个人。同时,学院要运用网络新媒体对先进团队与个人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树立先进典型,扩大影Ⅱ向力,起到引导和示范的作用,比如,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曾在学院官方微信上推出“黄金一代”专访栏目,讲述他们与人文体育结缘的故事,反响热烈。
(三)创新升级品牌体育活动,增强吸引力和趣味性
我们在整合资源、打造品牌体育活动的同时,也应做到与时俱进,在保留一些传统项目的前提下,根据当前社会的流行趋势,适时地对品牌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与改进,做到不断创新、不断升级,确保其拥有强大的吸引力,寓乐于动,让参与其中的学生体会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的“人文吉尼斯”活动和研究生的秋季活动月,每年都会有所创新,比如,学院增加了目前较为流行的撕名牌游戏,受到了众多学生的喜爱。
(四)长抓不懈,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
做好学生体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急于一时,要制定符合实际的长期规划和目标,要立足群众体育,夯实基础,在工作中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加强创新,提高效率,最终经过数年持之以恒的辛勤耕耘,才有了现在的收获。与此同时,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也是坚持不懈地做好学生体育工作的关键。除常规性的组织群众体育活动、报道先进事迹、举办表彰大会外,我们还应大力宣传、倡导体育文化,比如,举办体育诗歌节、体育电影赏析、体育摄影展等,引导学生将体育看作一种文化,在体育运动中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增进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