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高校“95后”大学生,具有鲜明的思想行为特征,这就需要高校学生工作者不断更新工作思路,使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本文南京师范大学学生为例,分析了高校“95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新特征,指出了影响“95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强“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策
【Abstract】 Growing up in the context of a new era "after 95" college students, Having thought behavior characteristic. This requires college students workers constantly update the working train of thought, mak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more in line with the thinking and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In this paper, the students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after 95" College Students' ideas and behaviors, and pointed out the influence of the main factors to "after 95"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put forward the main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after 95".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after 95;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countermeasure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任务、内容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已开始全面进入“95后”时代,纵观和反思该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经历,不难发觉高校“95后”大学生较以往更具有鲜明的思想行为特征。他们没有经历过历史、政治上的动荡以及过大的经济波动,从出生开始生活环境便相对优越。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这样的成长环境里,有相当一部分人比“85后、95前”大学生来说,更显得有些孤僻、独立和脆弱,行为个性也更加突显。因此,与时俱进,不断更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成为当下高校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
1 高校“95后”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新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研究人的思想行为活动的规律,科学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变化的规律,掌握其思维模式和行为特点,是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前提。以南京师范大学在校学生为例,随着“95后”大学生开始逐渐占领校园,通过与他们密切接触、谈话、观察、问卷调查等形式,我们发现“95后”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新特征:
1.1个性张扬,自我为中心突出
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共享化的普及,“95后”大学生获取信息更加快捷,知识面更加丰富,他们因此认为自己比别人甚至老师知道得多,对自己的人生表现出的自信远超过他们的前辈,往往对家长的批评指正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屑和厌倦,盲目认为自己懂得最多,事实上遇事却常常不只所错。其次,“95后”独生子女一代“以自我为中心”的痕迹也较明显,重视个人利益,社会责任意识略显弱化。在为人处事方面,“95后”表现出很高的自我性,不少学生缺乏“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处事原则,尽管他们知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但却时常呈现出“个人主义”色彩,虽然他们渴望思想上的独立,但实际在生活中对家长和老师仍然有较强的依赖性[1]。
1.2目光较远,功利性行为明显
由于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大,信息越来越透明,“95后”大学生主观上对现实社会了解得较清楚,他们普遍自进入大学开始就能意识到当下就业形势的严峻,内心清楚自己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划未来和人生发展方向[2]。然而在具体实际行动上,他们普遍却又表现出无助和迷茫,并不能脚踏实地,逐步前行。其次,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利益关系的复杂多变,让他们更加趋于“务实”,认为应该坚持做自己喜欢和乐意去做的事情,幻想着“立竿見影,一步登天”。因此,“95后”大学生对于大学开设的专业课程,自认为对将来就业有用的就重视,没用的就不闻不问,甚至于旷课、挂科。对评奖评优以及组织发展等对个人发展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的,成为了最受学生重视的活动,功利性行为表现明显。
其中:A——大学期间入党有利于个人仕途发展,对今后找工作有好处;
B——凡是对将来自己找工作有用的活动就参加,没用的不管不顾;
C——金钱在生活中所占的位置非常重要,不愁钱多,就怕钱少;
D——从内心而言,我信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
E——我要是有3天没有上网,我似乎就感觉很不自在;
F——我的日常人际交往主要靠电话、短信和QQ等方式; G——大学生活里,我追求的主要是自由和独立,希望以自己的方式行事;
H——我认为自己心态很开放,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I——我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现在很迷茫,不知道该如何努力;
J——当生活中遭遇挫折时,常常会给我自己心里留下阴影。
1.3思维创新,心理承受能力弱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信息获取量的增多,“95后”大学生见多识广,由于接触社会活动的渠道多,他们思维活跃,创新能力较强,热衷于接受来自社会的新鲜事物,乐于“标新立异”,但在辨别和审视此类事物“好与坏”的标准上,还相当缺乏理性思维。其次,由于“95后”没有经历过太大的风浪,缺乏经受挫折的经验,致使他们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遇到问题及困难时往往不知所措,缺乏独立思考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善于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方渠道,胆怯与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导致在竞争的洪流中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当下“95后”大学生中有较多学生常常不具备成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心理调适能力脆弱。
1.4熟悉网络,沉迷于虚拟世界
对于出生在互联网时代的他们,也更善于运用网络。如今“95后”大学生的电子产品“装备”内,便携式笔记本电脑、高档智能手机等已十分普遍,“QQ、微信、微博、淘宝网、人人网……”成了他们每天必拜访的“常客”,尤其是随着手机上网的快捷便利,利用网络聊天和通讯的工具甚至成了他们与外部世界交流的重要工具,微博留言、QQ签名等也成了他们表达每日心情“晴雨表”。然而“95后”的一代从小承受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刚刚离开父母的他们,往往有一种“解放”的感觉,容易放松自己,常常经受不住网络的诱惑,自我控制力较差,上网成瘾,尤其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中,最终导致厌学茫然。因此,网络对于高校“95后”的大学生来说,可谓是一把“双刃剑”。
2 影响“95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主要因素
“95后”大学生的身心特质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代人,既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是因为受到了自身家庭环境、社会教育体制的影响,同时也是源于信息时代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2.1时代背景的影响
“95后”大学生成长在我国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我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社会“大环境”所带来的竞争意识、法制精神、权利观念等对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少“95后”大学生也时常关注“物价上涨、食品卫生、房价过高、就业形势”等等给他们带来的浮躁和不安。随着我国文化市场的逐步放开和西方文化的渗透,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以及社会上不良之风也随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在校大学生的价值观,使得“95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一定程度上带上了功利、利己、享乐及投机取巧的色彩。
2.2家庭环境的影响
“95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尤其在城镇户口大学生中比例更高。他们在“6+1”的家庭(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长大,习惯了过多地关注自我,习惯了从家庭和向社会索取。他们是在长辈的精心呵护与社会关爱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没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砺,因此,其性格的养成很容易造成以自我为中心,个体意识较强。然而,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都抱有过高的期望,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压力,家长对孩子过于期待、过于照顾、过于干涉,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问题,而他们在物质生活方面来得容易,结果造成了物质生活“营养过剩”,心理需求“营养不良”,心理脆弱,叛逆性较强[3]。
2.3教育体制的影响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普及和高考的逐步改革,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材编排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青年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95后”的大学生创新性高,思维活跃,学校的教育更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教育须以启发、引导为主,而不是一味的灌输知识。尽管全社会“素质教育”的呼声早已唱响,事实上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中学初等教育或多或少的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问题,高等教育制度自身的相关改革问题都直接影响着“95后”大学生的成长。尽管“95后”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得更加的多样和丰富,但在专业学习上,不少“95后”大学生仍过于依赖于老师传统意义上的传道解惑,不善于会脱离课本,多去查阅资料,缺乏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2.4网络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的普及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校园网络也日益进入当代大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显著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一方面,网络成为“95后”大学生迅捷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获取知识的平台,且他们能够娴熟地运用网络上网聊天、游戏、视频等。另一方面形形色色、良莠不齐的资讯令“95后”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应接不暇,而“95后”大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对很多事物缺乏全面、辩证的辨别能力,因而导致了他们价值观上的冲突和紊乱。此外,在个人在情感、心理上一旦遇到挫折,網络往往成了他们唯一愿意表达和发泄的渠道。
3 加强“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与时代发展、社会变化密切联系的,需要与时俱进。思想教育工作者作为教育管理的“主导者”,只有从多方面对“95后”大学生做客观分析,清楚的把握他们的思想状况,不断更新教育管理理念,才能适应“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的挑战和要求。为此,我们进一步从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对高校从事学生工作的学院党委副书记、一线辅导员、班主任进行了访谈及问卷调查。
从调查结果来看,更新教育引导理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网络引导教育、创新思想教育机制等措施成为当下“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普遍关注的热点。 3.1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好教育引导工作[4]
不断提高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和实效性的关键是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科学性,这就需要不断革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确定“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95后”大学生鲜明的思想行为特征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者迫切考验,传统的思想政治观念、方式方法及形式内容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与要求[5]。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坚持“以生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从深刻理解“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出发,在思想教育工作上,由片面强调整齐划一向包容个性化转化,在教育模式上,由单向灌输向双向沟通转化,在教育重点上,由过于理想化的宏观目标向宏观目标与人的自身需要相结合转化,尽可能的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不断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3.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健全心理和人格
针对部分“95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功利欲望心强烈、心理素质偏弱、耐挫力差的问题的现状,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开展党团知识教育、榜样示范教育、感恩教育、志愿服务等活动,使其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培养社会责任感,学会社会担当[6]。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抓手,增强教育方式的生动性,多联系“95后”大学生成长的客观实际,结合重大历史事件,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勤勉奋斗的精神。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更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平时注意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教训,提高心理咨询专业技能,开展心理测试等有效方法,多方面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把心理咨询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7]。
3.3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提升网络引导有效性
网络具有形象性、时效性、互动性、以及网络资源的丰富性等优势,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渠道。针对“95后”普遍热衷网络的特点,教育工作者要牢固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学生工作网、校园生活网、就业指导网等主题教育网站,为广大学生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及时更新和丰富此类网站的内容,引导大学生身心向健康方向发展。一线工作的辅导员也可以通过开通个人博客(微博)、QQ空间(群)、校内网、手机报等形式,利用网络增进与学生的广泛交流,引导其接受咨询,使学生产生认同感、消除教育者和学生间的隔阂。针对“游戏成瘾”的问题学生,变“堵”为“疏”,引导“适度游戏”,逐步解决[8]。同时,还要大力开展网络法制教育,着力提高大学生遵守网络规则的法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网民,积极采取防范措施,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监管,将网络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3.4构建新型大学生创新思想教育机制,搭建教育工作新平台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根据学生思想行为呈现的新特征,以与时俱进的眼光来思考、设计这一工作,通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完善各项教育管理制度,拓宽实施途径,健全工作长效机制,形成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点一线”及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育人环境优势,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的育人功能。此外,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为他们搭建教导、传授、说服、批评、控制的平台,还应激励学生、启发学生、尊重学生、聆听学生、爱护学生,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律、自信、自强的“五自”优良品格,为其搭建自我认识、自我适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挑战、自我超越的新平台,增强他们接受考验、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实现人格的独立,以及独立学习、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挑战的优良品質[9]。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开展对“95后”大学生的科学化调研,这也是群众路线的大学实践。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各自的特点,“95后”大学生本身没有好坏,“95后”却是充满活力、富有朝气的一代,“95后”大学生更是被寄予期望、肩负祖国使命的新一代。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管理素质,改进教育管理理念,以生为本,积极引导和帮助“95后”大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戴长澜.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公布[N].中国青年报,11-12.
[2]首份90后大学生调查报告:他们没那么可怕[N].中国青年报,2008.11.
[3]周章领.浅谈“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途径[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09.
[4]高静夷.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大学生管理的影响[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4.
[5]李玲.试论“90后”大学生与高校德育途径[J].新学术,2008(03).
[6]莫玉华,李颖.“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论[J].消费导刊,2008(04).
[7]李科.自我管理在90后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文化,2008(03).
[8]傅园洁.基于“95后”大学生的特点谈辅导员工作方式转变[J].管理工程师,2014(02).
[9]徐腾飞.新时期95后大学生思想形成的认同机制探究[J].时代教育,2013(05).
【关键词】 “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策
【Abstract】 Growing up in the context of a new era "after 95" college students, Having thought behavior characteristic. This requires college students workers constantly update the working train of thought, mak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more in line with the thinking and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In this paper, the students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after 95" College Students' ideas and behaviors, and pointed out the influence of the main factors to "after 95"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put forward the main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after 95".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after 95;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countermeasure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任务、内容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已开始全面进入“95后”时代,纵观和反思该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经历,不难发觉高校“95后”大学生较以往更具有鲜明的思想行为特征。他们没有经历过历史、政治上的动荡以及过大的经济波动,从出生开始生活环境便相对优越。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这样的成长环境里,有相当一部分人比“85后、95前”大学生来说,更显得有些孤僻、独立和脆弱,行为个性也更加突显。因此,与时俱进,不断更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成为当下高校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
1 高校“95后”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新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研究人的思想行为活动的规律,科学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变化的规律,掌握其思维模式和行为特点,是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前提。以南京师范大学在校学生为例,随着“95后”大学生开始逐渐占领校园,通过与他们密切接触、谈话、观察、问卷调查等形式,我们发现“95后”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新特征:
1.1个性张扬,自我为中心突出
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共享化的普及,“95后”大学生获取信息更加快捷,知识面更加丰富,他们因此认为自己比别人甚至老师知道得多,对自己的人生表现出的自信远超过他们的前辈,往往对家长的批评指正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屑和厌倦,盲目认为自己懂得最多,事实上遇事却常常不只所错。其次,“95后”独生子女一代“以自我为中心”的痕迹也较明显,重视个人利益,社会责任意识略显弱化。在为人处事方面,“95后”表现出很高的自我性,不少学生缺乏“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处事原则,尽管他们知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但却时常呈现出“个人主义”色彩,虽然他们渴望思想上的独立,但实际在生活中对家长和老师仍然有较强的依赖性[1]。
1.2目光较远,功利性行为明显
由于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大,信息越来越透明,“95后”大学生主观上对现实社会了解得较清楚,他们普遍自进入大学开始就能意识到当下就业形势的严峻,内心清楚自己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划未来和人生发展方向[2]。然而在具体实际行动上,他们普遍却又表现出无助和迷茫,并不能脚踏实地,逐步前行。其次,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利益关系的复杂多变,让他们更加趋于“务实”,认为应该坚持做自己喜欢和乐意去做的事情,幻想着“立竿見影,一步登天”。因此,“95后”大学生对于大学开设的专业课程,自认为对将来就业有用的就重视,没用的就不闻不问,甚至于旷课、挂科。对评奖评优以及组织发展等对个人发展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的,成为了最受学生重视的活动,功利性行为表现明显。
其中:A——大学期间入党有利于个人仕途发展,对今后找工作有好处;
B——凡是对将来自己找工作有用的活动就参加,没用的不管不顾;
C——金钱在生活中所占的位置非常重要,不愁钱多,就怕钱少;
D——从内心而言,我信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
E——我要是有3天没有上网,我似乎就感觉很不自在;
F——我的日常人际交往主要靠电话、短信和QQ等方式; G——大学生活里,我追求的主要是自由和独立,希望以自己的方式行事;
H——我认为自己心态很开放,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I——我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现在很迷茫,不知道该如何努力;
J——当生活中遭遇挫折时,常常会给我自己心里留下阴影。
1.3思维创新,心理承受能力弱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信息获取量的增多,“95后”大学生见多识广,由于接触社会活动的渠道多,他们思维活跃,创新能力较强,热衷于接受来自社会的新鲜事物,乐于“标新立异”,但在辨别和审视此类事物“好与坏”的标准上,还相当缺乏理性思维。其次,由于“95后”没有经历过太大的风浪,缺乏经受挫折的经验,致使他们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遇到问题及困难时往往不知所措,缺乏独立思考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善于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方渠道,胆怯与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导致在竞争的洪流中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当下“95后”大学生中有较多学生常常不具备成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心理调适能力脆弱。
1.4熟悉网络,沉迷于虚拟世界
对于出生在互联网时代的他们,也更善于运用网络。如今“95后”大学生的电子产品“装备”内,便携式笔记本电脑、高档智能手机等已十分普遍,“QQ、微信、微博、淘宝网、人人网……”成了他们每天必拜访的“常客”,尤其是随着手机上网的快捷便利,利用网络聊天和通讯的工具甚至成了他们与外部世界交流的重要工具,微博留言、QQ签名等也成了他们表达每日心情“晴雨表”。然而“95后”的一代从小承受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刚刚离开父母的他们,往往有一种“解放”的感觉,容易放松自己,常常经受不住网络的诱惑,自我控制力较差,上网成瘾,尤其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中,最终导致厌学茫然。因此,网络对于高校“95后”的大学生来说,可谓是一把“双刃剑”。
2 影响“95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主要因素
“95后”大学生的身心特质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代人,既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是因为受到了自身家庭环境、社会教育体制的影响,同时也是源于信息时代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2.1时代背景的影响
“95后”大学生成长在我国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我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社会“大环境”所带来的竞争意识、法制精神、权利观念等对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少“95后”大学生也时常关注“物价上涨、食品卫生、房价过高、就业形势”等等给他们带来的浮躁和不安。随着我国文化市场的逐步放开和西方文化的渗透,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以及社会上不良之风也随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在校大学生的价值观,使得“95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一定程度上带上了功利、利己、享乐及投机取巧的色彩。
2.2家庭环境的影响
“95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尤其在城镇户口大学生中比例更高。他们在“6+1”的家庭(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长大,习惯了过多地关注自我,习惯了从家庭和向社会索取。他们是在长辈的精心呵护与社会关爱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没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砺,因此,其性格的养成很容易造成以自我为中心,个体意识较强。然而,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都抱有过高的期望,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压力,家长对孩子过于期待、过于照顾、过于干涉,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问题,而他们在物质生活方面来得容易,结果造成了物质生活“营养过剩”,心理需求“营养不良”,心理脆弱,叛逆性较强[3]。
2.3教育体制的影响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普及和高考的逐步改革,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材编排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青年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95后”的大学生创新性高,思维活跃,学校的教育更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教育须以启发、引导为主,而不是一味的灌输知识。尽管全社会“素质教育”的呼声早已唱响,事实上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中学初等教育或多或少的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问题,高等教育制度自身的相关改革问题都直接影响着“95后”大学生的成长。尽管“95后”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得更加的多样和丰富,但在专业学习上,不少“95后”大学生仍过于依赖于老师传统意义上的传道解惑,不善于会脱离课本,多去查阅资料,缺乏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2.4网络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的普及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校园网络也日益进入当代大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显著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一方面,网络成为“95后”大学生迅捷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获取知识的平台,且他们能够娴熟地运用网络上网聊天、游戏、视频等。另一方面形形色色、良莠不齐的资讯令“95后”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应接不暇,而“95后”大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对很多事物缺乏全面、辩证的辨别能力,因而导致了他们价值观上的冲突和紊乱。此外,在个人在情感、心理上一旦遇到挫折,網络往往成了他们唯一愿意表达和发泄的渠道。
3 加强“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与时代发展、社会变化密切联系的,需要与时俱进。思想教育工作者作为教育管理的“主导者”,只有从多方面对“95后”大学生做客观分析,清楚的把握他们的思想状况,不断更新教育管理理念,才能适应“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的挑战和要求。为此,我们进一步从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对高校从事学生工作的学院党委副书记、一线辅导员、班主任进行了访谈及问卷调查。
从调查结果来看,更新教育引导理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网络引导教育、创新思想教育机制等措施成为当下“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普遍关注的热点。 3.1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好教育引导工作[4]
不断提高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和实效性的关键是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科学性,这就需要不断革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确定“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95后”大学生鲜明的思想行为特征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者迫切考验,传统的思想政治观念、方式方法及形式内容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与要求[5]。因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坚持“以生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从深刻理解“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出发,在思想教育工作上,由片面强调整齐划一向包容个性化转化,在教育模式上,由单向灌输向双向沟通转化,在教育重点上,由过于理想化的宏观目标向宏观目标与人的自身需要相结合转化,尽可能的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不断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3.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健全心理和人格
针对部分“95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功利欲望心强烈、心理素质偏弱、耐挫力差的问题的现状,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开展党团知识教育、榜样示范教育、感恩教育、志愿服务等活动,使其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培养社会责任感,学会社会担当[6]。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抓手,增强教育方式的生动性,多联系“95后”大学生成长的客观实际,结合重大历史事件,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勤勉奋斗的精神。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更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平时注意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教训,提高心理咨询专业技能,开展心理测试等有效方法,多方面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把心理咨询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7]。
3.3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提升网络引导有效性
网络具有形象性、时效性、互动性、以及网络资源的丰富性等优势,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渠道。针对“95后”普遍热衷网络的特点,教育工作者要牢固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学生工作网、校园生活网、就业指导网等主题教育网站,为广大学生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及时更新和丰富此类网站的内容,引导大学生身心向健康方向发展。一线工作的辅导员也可以通过开通个人博客(微博)、QQ空间(群)、校内网、手机报等形式,利用网络增进与学生的广泛交流,引导其接受咨询,使学生产生认同感、消除教育者和学生间的隔阂。针对“游戏成瘾”的问题学生,变“堵”为“疏”,引导“适度游戏”,逐步解决[8]。同时,还要大力开展网络法制教育,着力提高大学生遵守网络规则的法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网民,积极采取防范措施,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监管,将网络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3.4构建新型大学生创新思想教育机制,搭建教育工作新平台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根据学生思想行为呈现的新特征,以与时俱进的眼光来思考、设计这一工作,通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完善各项教育管理制度,拓宽实施途径,健全工作长效机制,形成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点一线”及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育人环境优势,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的育人功能。此外,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为他们搭建教导、传授、说服、批评、控制的平台,还应激励学生、启发学生、尊重学生、聆听学生、爱护学生,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律、自信、自强的“五自”优良品格,为其搭建自我认识、自我适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挑战、自我超越的新平台,增强他们接受考验、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实现人格的独立,以及独立学习、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挑战的优良品質[9]。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开展对“95后”大学生的科学化调研,这也是群众路线的大学实践。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各自的特点,“95后”大学生本身没有好坏,“95后”却是充满活力、富有朝气的一代,“95后”大学生更是被寄予期望、肩负祖国使命的新一代。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管理素质,改进教育管理理念,以生为本,积极引导和帮助“95后”大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戴长澜.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公布[N].中国青年报,11-12.
[2]首份90后大学生调查报告:他们没那么可怕[N].中国青年报,2008.11.
[3]周章领.浅谈“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途径[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09.
[4]高静夷.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大学生管理的影响[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4.
[5]李玲.试论“90后”大学生与高校德育途径[J].新学术,2008(03).
[6]莫玉华,李颖.“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论[J].消费导刊,2008(04).
[7]李科.自我管理在90后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文化,2008(03).
[8]傅园洁.基于“95后”大学生的特点谈辅导员工作方式转变[J].管理工程师,2014(02).
[9]徐腾飞.新时期95后大学生思想形成的认同机制探究[J].时代教育,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