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干部“怨气”调查报告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14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查结果>>
  ■58.16%的受调查者认为干部“怨气”“重”或“较重”
  ■67%的受调查者认可“社会风气不良受干扰”是最主要的客观原因;72.5%的受调查者
   认为“心态摆不正”是最主要的主观原因
  ■76.5%以上的干部最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科学不合理;68.2%以上干部认为自己收入
   待遇低;58.35%以上的干部最怨上下级工作不协调
  ■50.23%的受调查者认为“怨气”在“天花板”干部身上表现最为明显
  ■ 83%的受调查者认为“完善干部体制机制,使德才兼备者受重用”是最应该做好的工作
  
  当前干部的心态如何,“怨气”重不重?
  
  43.15%的受调查者认为“安于现状、平平常常的占多数”,36.2%的受调查者选择了“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的占多数”
  58.16%的受调查者认为干部“怨气”“重”或“较重”
  
  “对当前干部的心态,您的总体评价?”调查结果显示,43.15%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安于现状、平平常常的占多数”,36.2%的受调查者选择了“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的占多数”,17.65%的受调查者选择了“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占多数”,另有4%的网友选择了“其他”。
  由此可见,在公众看来,干部群体中“庸官”、“怨官”占有相当的比例,仅从此调查来看,“怨官”占到三成多;而干部积极进取的一面给公众留下的印象显然不够突出,只有不足两成的公众认可干部积极进取的占多数。
  在回答“您认为当前干部‘怨气’的轻重程度如何”这一提问时,58.16%的受调查者认为干部“怨气”“重”或“较重”,其中22.54%的受调查者认为“重”,35.62%的受调查者认为“较重”;36.55%的受调查者认为“一般”,认为“轻”或“很轻”的占受调查者的5.29%。由此可见,近六成的受调查者认可干部“怨气”是比较重的。
  为什么认为干部“怨气”重呢?“说实话我们的收入并不高,跟一些企业员工都没法比,我们要过上体面点的生活一样得加倍付出。当然贪污腐败除外。”“朝九晚五的工作生活,加上因为是干部身份,就有种种特别的限制,还不如老百姓自由。”“体制太死,许多事情都要论资排辈,都要熬年头,甚至熬上了没有一定的背景和关系也是白搭。”人民论坛记者随机采访的部分干部一谈到这个话题,就列举出种种“怨”来。
  专家表示,从总体上来看,干部心态不佳,“怨气”较重,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干部心态失和表现在诸多方面,如抑郁感、焦虑感、强迫症状都较为明显,人际关系较为紧张等等,由此就“怨”这“怨”那,“怨气”丛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是一个领导干部积极工作、廉洁从政的心理基础。“怨”就容易生变,容易使人偏激甚至失去理智,而少数领导干部一步步走上违纪违法道路,往往也是从心态的蜕变开始。
  
  比照失衡下的反应:“怨官”存在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
  
  67%的受调查者认为,“社会风气不良受干扰”是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排在第一位
  72.5%的受调查者认为,“心态摆不正”是最主要的主观原因,排在第一位
  干部“怨气”的存在有其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山西省吕梁市副市长成锡锋打了个比喻,发怨犹如打喷嚏,罹患之因不外有二,一是身体虚弱,一是外感风寒,前者系主观因素,个体有点柔弱,后者系客观原因,环境有些问题。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者认为客观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社会风气不良受干扰”(占总67%),“团队不和谐受排挤”(占总43.4%),“领导心胸小受压制”(占总38.6%)。另外,33.53%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单位基础差,工作起来困难多”,28.7%的受调查者选择了“群众觉悟低,不理解不支持”,30.2%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其他”。由此可见,对客观原因的判断,公众首先归因于社会风气,其次是领导和团队方面。
  “社会风气不良受干扰”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客观原因,这反映出干部心态受外在客观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风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网友留言,30年前,官方所倡导的“为人民服务”、“向雷锋同志学习”、“艰苦奋斗”,现如今变成了社会大众流行语“为人民币服务”、“以富豪为榜样”、“不求最好,但求最贵”。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浮躁”成为了人们谈论社会风气时最常用的词。专家表示,造成30年中社会风气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大的问题或许在于“先富”过程引起的社会性的反应。 干部“怨”这“怨”那往往也是心态比照失衡下的反应。
  “团队不和谐受排挤”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教研部教授赵丰表示,这是官场“小圈子病”的具体体现。在官场一个官员或主动自觉加入一个圈子,或无意识地卷入一个派系,或纯粹是被别人当做是某某的“人”,多多少少都会被归类和贴标签。个别领导干部喜好搞“小圈子”,拉帮结派,客观上影响了干部队伍的和谐,但对个体而言,在官场要想完全置身事外,其结果很可能就是被边缘化。
  干部“怨气”存在的主观原因是什么?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者认为排在第一位的是“心态摆不正”(占总72.5%),排在第二位的是“能力不足”(占总52.5%),排在第三位的是“理想信念不坚定”(占总45%)。
  江苏省洪泽县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倪洋军认为,怨由心生,心受利使。领导干部,之所以会频生“怨气”、屡发“怨言”,归根结底还是其心态不正,而导致心态不正的根本原因又是受利益、私利的驱使。不消除干部心中的那个“利”和“私”,也就难以真正去除一些干部的“怨气”。
  “怨官之所以出现,而且为数不少,主要原因,党性修养不高,个人私心太重。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遇见难事,怨上级领导不了解情况、瞎指挥,其实质,是自己不想干,不愿干,或者干不了。”“干部有怨是能力不足的表现,也是混官的马脚外露,一味跑官要官,胜任不了就成了怨官。”人民论坛网网友表示。
  
  干部最“怨”啥,有“怨”怎么办?
  
  干部最“怨”,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科学、不公正”(占总76.5%)、“上级领导水平差,不讲民主、瞎指挥”(占总72.3%)、“收入待遇低与付出不匹配”(占总68.2%)
  四成的受调查者表示,干部有怨气,“发泄发泄也正常”
  
  干部最“怨”啥?针对干部群体的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科学、不公正”(占总76.5%)、“上级领导水平差,不讲民主、瞎指挥”(占总72.3%)、“收入待遇低与付出不匹配”(占总68.2%);另外,还有58.35%的受调查者选择了“下级执行力弱,行动力差,有令不行、有禁不止”,45.33%的受调查者选择了“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工作”,41.92%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别的单位或部门不讲协作、团结,都打自己的小算盘”, 32.86%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工作客观条件差,缺乏资金、缺乏人才”, 36.16%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其他”。
  由此可见,七成以上的干部最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科学合理,六成以上干部认为自己收入待遇低,半数以上的受调查者最怨上下级工作不协调。
  江苏省泰州市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陆彩鸣认为,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怨气”,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埋怨组织和领导求全责备、用人不公,自己怀才不遇,得不到领导赏识和组织关怀,仕途不畅,升迁无望。二是埋怨工作基础差、要求高、压力大,虽然吃了不少苦,但成绩不明显,领导不满意,甚至经常受到领导批评。三是埋怨工作节奏快、休息时间少。一些地方“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证”成了常态,正常的休息得不到保证,干部身心疲惫。四是埋怨经济收入不高,与税务、工商、金融等部门相比,工作没有少做,但党政机关干部的收入差距较大。
  您如何看待干部“怨气”?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3%的受调查者认为,“干部也是人,发泄发泄也正常”;36.42%的受调查者认为,“干部不是一般老百姓,不能乱发牢骚”。另有31.27%的受调查者表示,干部“该有的都有了,有什么好怨的”;22.83%的受调查者认为,“把怨气埋藏很深的人最可怕”。
  网友留言表示,“有些怨气,干部可以在网上或生活中抱怨一下。这不仅没坏处,反而有好处。因为问题不是他们抱怨出来的,恰恰相反,正是由于包括一部分干部在内的民众的抱怨,才暴露出原本就存在的问题。”“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不能混淆了干部‘怨气’与‘意见’的区别。对‘怨气’的衡量标准究竟是什么?不能将一些对‘潜规则’明显不满的言行和批评,也混同于‘怨气’。”
  山西省吕梁市副市长成锡锋在接受人民论坛记者采访时指出,干部有“怨”,发泄也很正常,但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当多点担当意识。当前发展进入关键时期,需要从全局上考虑来统筹兼顾;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从体制上突破以整体推进。置身的是深水,面临的是激流,诸多问题盘根错节,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剪不断,理还乱。此时,工作难度加大,牢骚怨气易生,更需领导干部高瞻远瞩,和衷共济,如此,则“为国之幸,民之福”。
  
  哪类干部“怨气”最大
  
  50.23%的受调查者认为“怨气”在“晋升无望,遭遇‘天花板’困局的干部”身上表现最为明显
  七成以上受访者认为县乡两级干部“怨气”最重
  针对“怨官”,认同“不予重用,晾到一边”的受调查者仅占10%左右
  
  “怨气”在哪类干部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在受调查者看来,三类干部“怨气”最重。选择“晋升无望,遭遇‘天花板’困局的干部”的占50.23%,认为“自命不凡、心比天高的干部”是“最怨干部”的占45.55%,选择“会‘跑’‘要’的干部”的占42.32%;而认为是“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的为35.67%,认为是“能力平平、业绩一般的干部”的,仅占25.82%。可见,“天花板”干部是公众认为最易产生“怨气”的干部,有五成的受调查者选择了此项。
  2009年第23期人民论坛“特别策划”关注“官员‘天花板’困局”,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所谓的干部“天花板”,是指在成长过程中,大多数官员在达到一定级别后,晋升空间越来越小,从而在不同阶段上遇到自身仕途的“天花板”。晋升无望,前途渺茫,特别是对有能力、有抱负的干部而言,由于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合理不科学,最易生出种种“怨”来。
  从调查结果来看,其他几类干部类别突出性不强。专家认为,一是“怨气”干部较为普遍,不同的受访者接触到的是不同的干部群体,在这些群体中都有“怨气”干部存在,所以区分度不高;二是“怨气”干部除群体特征外,受能力、性格、处事方式、行为习惯等方方面面的个人因素影响,更多地是一种个人的状态,因此较少受群体之影响,而分布较为均匀。
  人民论坛记者采访调查发现,在干部群体中,“怨气”呈现出越往基层越重的现象。七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怨气”在县乡两级干部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我们工资都常常难以足额发放,能没有怨气吗?”“我们也想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可是我们就是没有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有关系有门路的可以往上升,没有关系没有门路的做出了成绩都没有人重视。”部分基层干部表示。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吴理财教授表示,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典型的压力型体制,这种体制导致县乡两级存在较为明显的财政困局,所受的束缚也较多,加之基层问问往往错综复杂,干部能力施展不开,工作难开展自然心生怨念。
  针对“怨气”干部,上级领导该咋办?认为应该“查找‘怨气’来由,对症下药,治病救人”的占受调查者57%,认为应“改正领导工作方式方法”的占44.35%。而认为对于怨气干部应当“不予重用,晾到一边”的仅占9.8%。另外,选择“多做思想工作,讲正气,树新风”的亦占到受访者的32.57%。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对于“怨气”干部,受访者较少关注惩戒和处置措施,而更多地关注“怨气”的消解方法。专家称,公众并未过多地苛责“怨气”干部,而是期待上级领导将主要注意力放在改进工作方法、治病救人上,这首先表明公众对干部“怨气”问题的认知较为理性,明确地意识到“怨气”现象并非通过撤换、闲置某个干部就可以解决;另外,也凸显出干部选任机制和具体工作方法在公众心目中评价较低,有较大改进余地。
  
  “怨气”不断累积,主要危害在哪?应做好哪些工作?
  
  67.25%的干部认为,最大的危害在于“影响政府公信力,动摇执政基础”
  “完善干部体制机制,使德才兼备者受重用”,83%的受调查者认为这是最应该做好的工作
  
  “怨气”是一个人心理状态的反映。一个干部的“怨气”,往往会通过其心理状态表露出来,并影响其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进而影响其干事创业、创新、创优的热情和激情。
  干部“怨气”累积最大的危害在哪里?调查结果显示,67.25%的受调查者认为,最大的危害在于“影响政府公信力,动摇执政基础”,排在了第一位;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别为“累积成官场习气,影响干群关系,毒化社会风气”(占总62.15%)、“消解合力,工作难开展”(占总53.88%)。
  专家指出,干部的“怨气”,某种程度上就是责任意识淡化的表现。公务人员的使命感、责任感是政府公信力的基石,责任意识一旦弱化,必然对政府公信力造成极大的损害;而在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与民众的接触、互动过程中,干部的“怨气”情绪会体现得尤为明显,这也将严重损伤党的执政形象,影响干群关系。可见,干部“怨气”蔓延,其害确实不浅。另外,受调查者的注意力普遍集中在“怨气”干部的深层危害上,也说明“怨气”问题是当前干部选任、管理机制改革所亟需关注、亟需解决的。
  从不同群体的统计结果来看,干部群体对“怨气”累积危害的看法与网友和专家具有一定的差异,干部认为最大的危害在具体工作层面,而网友和专家却认为最大的危害将是影响到政府公信力和执政基础。
  可以说,干部作为特殊群体,“怨气”累积不仅仅是影响工作,深层危害更应重视。
  干部“怨气”怎样消解?认为排解干部“怨气”的最佳途径是“完善干部体制机制,使德才兼备者受重用”的占到受调查者的83%,可见公平公正的干部选拔机制是大家共同期待的,竞争择优也是人们心中干部选拔任用的不二法则;同时认为“加强干部学习培养,提高其境界和能力”、“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从思想上消弭‘怨气’”的均占到受调查者的三成以上,这反映出人们对干部自身素质和处理问题能力提升的期待,希望一些领导干部在遇到问题时能摆正心态、放平心绪,从自身出发,找出问题,而不是去抱怨时运、机遇或者环境。
  另外,还有30.58%的受访者认为“做好干部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其摆正心态”是排解目前干部怨这怨那的好方法。让干部有个良好的心态,在内因起作用的同时,还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清华大学何广文教授认为,应以和谐社会建设为契机,消散和疏导干部怨气。怨气是一种不和谐之音。不管抱怨者是事实有怨还是心态不正,我们都应从弘扬和谐文化,加强和谐建设入手,不让产生怨气的客观环境因素存在。
  江苏省靖江市委组织部孙立翔认为,建设消解“怨气”的外部环境,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要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杜绝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二要营造团结和谐的人际环境,谦和为人,真诚待人,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倡导干部之间纯洁质朴的人际关系;三要营造奋发进取的创争环境,形成比学超越和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四要营造人尽其才的发展环境,努力让干部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使其充分感受实现人生价值的自豪感和贡献社会的荣誉感。(执笔:人民论坛记者艾芸孙墨笛)
其他文献
《决定》公布后,“党的建设”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关键词。从1994年9月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到2009年9月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时隔15年,中央委员会再次全面研究部署党的自身建设,其重大意义不言而喻。人民论坛杂志与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邀请了相关专家对“党的执政能力”、“学习型政党”等关键词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党的建设    在党的自身建设上有很强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李民:在
期刊
编者引语:“大学之大,在于精神之大”,这种精神就是高校保持自身纯洁、高尚的灵魂。大学是孕育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圣洁殿堂,是没有喧嚣世俗的清静之地。它理应远离浮躁、功利、庸俗与低级趣味,更与炫富格格不入。但受世俗的冲击,种种炫富现象时下在高校已是屡见不鲜,强劲地刺激师生的眼球,也损伤了高校的形象,尤其是今年各地高校新生报到期间,“富二代”与“官二代”特别引人注目。炫富、娇气、烧钱、浪费、自私,這些标签
期刊
60年中国文化发展的十个融合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文化有了辉煌的发展,这种发展也可以说是曲折的发展,应该说是一种曲折、发展、再曲折、再发展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经验也有教训,但总的来说,这60年来的发展成就是辉煌的、前所未有的。我把这个辉煌概括为“十个融合”:    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的融合  60年来,各个高校、各个科研机关、各个文化单位都创办了数以千计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法律
期刊
革命是分阶段的,改革也有阶段性,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任务。我国社会建设比经济建设差了15年,加快社会建设的步伐非常重要。    我国社会建设比经济建设差了15年,加快社会建设的步伐是非常重要的    人民论坛记者:即将迎来新中国60年华诞,作为研究社会问题的资深专家,您能不能谈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建设所走的路是怎样的?  陆学艺:社会建设是一直在进行着的,但这个词是个新词,以前不叫社会建设,叫
期刊
1、对当前干部的心态,您的总体评价:  (单项)  A 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占多数  B 安于现状、平平常常的占多数  C 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的占多数  D 其他   2、您认为当前干部“怨气”的轻重程度:(单项)  A 重 B 较重 C 一般 D 轻 E 很轻  3、干部“怨气”存在的客观原因:  (不定项)  A 社会风气不良受干扰  B 团队不和谐受排挤  C 领导心胸小受压制  D 单位基
期刊
2009年是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也是大多数人最焦虑的一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经济跌宕起伏,几乎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一股强劲的金融风暴。  失业率攀升、积蓄缩水、投资失败等负面因素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出现焦虑症状,有些甚至陷入“生存恐慌”。老百姓因房价虚高买不起房而焦虑;大学毕业生为找不到工作而焦虑;公司白领因为竞争压力大而焦虑;拥有财富的私营企业主也会感到焦虑,因为政策的更改随时可以让他们上演
期刊
体制机制方面主要反映在“二线干部”和“天花板干部”    人民论坛记者:您认为当前领导干部有怨气,发牢骚的体制机制因素主要是来自哪些方面?  汪玉凯:现在官员的选拔、任用、待遇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也就是说体制机制方面有一些问题。主要反映在“二线干部”和“天花板干部”。“二线干部”的怨气主要来源于县一级官员,他们到五十岁就退二线了,造成了巨大的人才浪费。越到基层的官员,相对来讲,还是比较辛苦的,晋升
期刊
僵化的人员编制管理已经成为限制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妨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层次问题之一。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并未看到编制淡出人们的视线,尤其在机关、事业单位,人们对于编制的渴望和追捧有增无减。为此,人民论坛记者在一些事业单位、高校进行了调查。  又是一年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高峰期,很多大学毕业生,包括硕士、博士也纷纷表示:想要到机关、事业单位谋得一份职业,拥有公务员、事业编制成为他们找工作的一个
期刊
在调查采访过程中,许多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从不同角度对“怨气”问题表达了私下观点,他们反映,虽然“怨气”干部大多是因为自身心态不正,但是,许多“怨气”的产生往往也有外在因素,如单位领导方式、机制因素及制度冲突等,他们希望这些真实的声音能引起领导者的重视与思考     私下观点一  农民有怨气常常越级上访,干部有怨气往往投诉无门  因为公务员队伍的科层管理机制,上级对下级往往是命令式工作,领导往往会对
期刊
锦江是成都市中心城区之一。经过新中国成立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我们锦江区同全国一样,无论是改革发展,还是现代化建设,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可是,跟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尽管郊区农民的收入也在逐年增长,但是,无论是收入水平,还是增长幅度,都大大低于城市居民;尽管郊区农村的社会事业也已有了很大的进步,可是,其发展水平却远远落后于城区。那么,如何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