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历史正剧《汉武大帝》《贞观长歌》《大秦帝国》等的热播,我国对历史正剧字幕翻译的需求日益增大,而字幕翻译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外观众对中国历史剧的接受与认可。笔者以自己对《大秦帝国》的字幕翻译为例,用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指导翻译实践,并将翻译过程中的难点列出,为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尤金·奈达 动态对等理论 字幕翻译 《大秦帝国》
一、引言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和深入,电视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已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之一。在这方面,英国以影视剧方式传播历史文化的做法值得中国借鉴。近年来,《都铎王朝》《梅林传奇》《黑爵士》等一批反映英国历史的电视剧走出英国,在得到观众一致好评的同时,向世界展示了英国的民族文化。历史正剧传播民族文化,内有需求,外有借鉴,应该成为当今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大秦帝国》根据作家孙皓辉的同名历史小说改编,它基于历史,艺术虚构较少。它在国内的播出改变了当今国内某些历史电视剧肆意歪曲历史的局面,向广大观众还原了历史的真貌。因此,为更好地向世界传输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历史电视剧《大秦帝国》的字幕翻译是非常必要的。
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尤金·奈达指出,“动态对等”就是指“译语读者与源语读者的心理反应要极为相似”。尤金·奈达认为:“所谓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达到语义对等,其次是达到文本对等。”尤金·奈达的所谓“动态对等”,追求的是语义与风格的对等,尽量贴近原文。因此,要求在语法结构和用词方面做相应的调整和转换,从而使译文更加符合译入语的语法和用词习惯;要自然、畅达,使译文读者轻松自如地读懂和领会译文,并且尽可能地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同样的阅读体验。
本文是笔者在翻译实践基础上对字幕翻译的一些见解,以《大秦帝国》的前三集字幕翻译为例,从“汉语文化负载词、文言文句式、字幕措辞”三方面进行分析,为其他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参考。
(一)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大秦帝国》系历史正剧,剧中出现了大量汉语文化负载词,这些词语有些现在还在使用,有些已消失在汉语发展的历史上。缺乏特定的汉语语境,对这些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就相当困难,而对那些已经停用的汉语负载词的翻译则更是棘手。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强调语义与风格的对等,符合历史正剧对字幕的要求。《大秦帝国》描述上层统治者的政治斗争,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中要注意源语的文体正式性与文化寄寓性。
(1)秦国何去何从
What path to take
这个疑问 不仅秦国朝野
had been puzzling not only the court and the commonalty of Qin,
天下诸国也都在拭目以待
but people of other vassal states.
“朝野”一词的翻译是难点,如何将“朝野”的概念阐述清楚,并符合字幕翻译简洁明了的特点,值得译者思考。实际上,要想精准地翻译“朝野”一词,首先要弄清楚这一词语的汉语词义。《辞海》将“朝野”阐释为“朝廷与民间”,这就要求对“朝野”一词的翻译遵循语义对等。而“the court and the commonalty”就精准地再现了“朝野”一词的语义,且对应得十分工整贴切。“拭目以待”是汉语成语,对这一成语的翻译更需要技巧。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这里的“拭目以待”其实在传达“困惑”义,“puzzling”一词的运用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源语的意思。而如果在这里生搬硬套,将“拭目以待”按其字面义给出翻译,势必会影响语义的表达。
(2)惭愧惭愧啊
Being flattered. Thanks.
“惭愧”一词中国特色浓厚,倘若按照汉语本义进行翻译,则会让译入语读者感到莫名其妙,这就要求翻译不能拘泥于其本义。“being flattered”一词则考虑到译入语读者的思维习惯,抓住了译入语读者的特定文化背景,更加符合译入语的语法和语言习惯,使译文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相同的感受。
(3)大典之时我王执牛耳切莫错矣
Make sure that my king will hold the plate at the ceremony.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执牛耳”这一典故为我国人所熟知,但外国人不知道这一典故,会感觉晦涩难懂。这就要求在对这一词语进行翻译时,要将这一典故换成他们熟知的词语。
诸如此类的例子,笔者在翻译的时候遇到很多,在此仅以这三处为例,不再赘述。由此可见,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能够很好地根据字幕翻译的特点处理各项矛盾,使译入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相同的感受。
(二)对文言文句式的翻译
《大秦帝国》记述的历史追溯到公元前,这一特点决定了其文言文句式居多。文言文的翻译处理起来非常特殊:一方面,译者需要精准地传达源语的意思并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另一方面,译者还要注意到译文必须简洁明了,一语中的。另外,文言文句式的特殊性也要求译者尽可能选择最贴近的对等语,对等语即意义、色彩、形式上最大程度地接近一致的词语来传达源语的意思。
(4)彼其之子美如玉 殊异乎公族
There lives the woman I care. A worthy one without compare.
彼其之子美如玉 美如玉
She is above the nobles there.
英语中没有“美如玉”的说法,换成“a worthy one without compare”的说法则有力地传达出“彼其之子”的“美”。这一变换使英国人形象地感觉到“彼其之子”的“美”。“殊异乎公族”一句更是文言味十足,将其翻成“above the nobles there”则很生动地刻画出这个“彼其之子”的过人之处。 (5)相王之事乘兴而去 败兴而归
The coronation turned out to be an unhappy experience.
“乘兴而去,败兴而归”这个典故的存在也让这句话成为一个文化负载句,但这句话要传达的意思与这个典故本身没有多大联系,所以笔者将这个例子放到这里。相反,这句话作为文言句式,翻成英文时具有一定难度。笔者在处理这句话时,并没有严格按照源语意思来进行翻译,而是用另外一种表达方式来传达与原文相近的意思。
(6)公子虔有太傅之职 振臂一挥朝野必应
Ying Qian is the teacher of the ruler and has personal charisma in the court.
手握秦公剑 又有调兵之权如果起事
He has the sword and controls the army. If he revolts,
不费吹灰之力
things would be much easier.
“personal charisma in the court”可以作为“振臂一挥朝野必应”的对等词,“things would be much easier”对应“不费吹灰之力”,向英语读者传达相同意思。这里的两处对等词性不同,仅指意义上的对等。虽然如此,但它们词语色彩上都为褒义,读来琅琅上口,意思一目了然。
文言句式不同于现代汉语,文言句式的难度亦加大了翻译的难度,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倡导让译入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同样的感受,在字幕翻译中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可以被视为指导字幕翻译的总体原则。
(三)对字幕措辞的翻译处理
字幕翻译先驱——张春柏于1998年在《上海翻译》发表《影视翻译初探》一文,提出影视翻译的特点,即语言的即时性和影视语言的大众性。影视字幕是瞬间即逝的,传达信息短小精悍,这就必然要求字幕翻译简洁明了。影视字幕面向大众,这就要求影视字幕必须通俗化,不能出现太过深奥的专业术语。这恰与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旨在达到的效果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字幕翻译的这一特点是其他领域的翻译——诸如文学翻译、商务翻译、法律翻译所不具备的。
(7)恭贺君上!恭贺君上,恭贺君上!
Congratulations!Your Highness!
源语中出现了三次“恭贺君上”,但译文只出现了一次。一方面这是由字幕翻译的简洁性决定的,若英语翻译出现三次,则会让人感觉内容拖沓累赘,没有存在的必要;另一方面,这与英语语言读者的语言习惯也发生冲突,故笔者将原本出现三次的词语缩减成出现一次,这就做到了奈达“语义与风格”的对等。
(8)魏大人小声点儿
Mr. Wei,Ssh.
笔者将“小声点儿”形象地表达为拟声词“Ssh”,这一古今中外都不陌生的拟声词让译文表现得既不啰嗦,也不死板,将人物语言与动作有效地统一起来,符合字幕翻译对字数的要求与限制。
(9)好俊的身法 来将何人
Marvelous skill. Who are you?
你爷爷嬴华
Damn you. I am Ying Hua.
汉语中的咒骂语如果直接翻成英语,会让译入语读者困惑不解,而用英语通俗语“damn you”来表示,既符合字幕翻译短小通俗的原则,又能让译入语读者清楚地理解原文的意思。源语中的一句话,翻成英语时成为了两句短小的话,但这两句话的承接符合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
作为传播和交流活动的纽带,字幕翻译有其语言和文化方面的独特性。从理论上说,字幕翻译包含三个密不可分的基本要素:语际信息的传递,语篇的简化和浓缩,以及口语转换为书面语。由于时空的制约,字幕译者常常要采用缩减的翻译策略,因此有人将字幕翻译称为“缩减式翻译”或“受制约的翻译”。这些都契合尤金·奈达不重“形式”而重“反应”的动态对等理论。好的字幕翻译即如尤金·奈达所言“衡量译文的标准是译文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反应程度相当于源语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反应程度”。综上可知,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对字幕翻译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鉴于此,笔者在尤金·奈达动态对等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对大型历史正剧《大秦帝国之纵横》的前三集汉语字幕进行翻译,以观众反应为核心,立足语言本身,并针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字幕翻译时应该遵循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希望能给汉语字幕翻译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车乐格尔.字幕翻译综述[J].语言研究,2011,(7).
[2]方开瑞.动态对等理论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J].外语教学,
1998,(4).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巩淑娟.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的字幕翻译
[D].沈阳: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常琼 陈文安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
关键词:尤金·奈达 动态对等理论 字幕翻译 《大秦帝国》
一、引言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和深入,电视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已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之一。在这方面,英国以影视剧方式传播历史文化的做法值得中国借鉴。近年来,《都铎王朝》《梅林传奇》《黑爵士》等一批反映英国历史的电视剧走出英国,在得到观众一致好评的同时,向世界展示了英国的民族文化。历史正剧传播民族文化,内有需求,外有借鉴,应该成为当今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大秦帝国》根据作家孙皓辉的同名历史小说改编,它基于历史,艺术虚构较少。它在国内的播出改变了当今国内某些历史电视剧肆意歪曲历史的局面,向广大观众还原了历史的真貌。因此,为更好地向世界传输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历史电视剧《大秦帝国》的字幕翻译是非常必要的。
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尤金·奈达指出,“动态对等”就是指“译语读者与源语读者的心理反应要极为相似”。尤金·奈达认为:“所谓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达到语义对等,其次是达到文本对等。”尤金·奈达的所谓“动态对等”,追求的是语义与风格的对等,尽量贴近原文。因此,要求在语法结构和用词方面做相应的调整和转换,从而使译文更加符合译入语的语法和用词习惯;要自然、畅达,使译文读者轻松自如地读懂和领会译文,并且尽可能地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同样的阅读体验。
本文是笔者在翻译实践基础上对字幕翻译的一些见解,以《大秦帝国》的前三集字幕翻译为例,从“汉语文化负载词、文言文句式、字幕措辞”三方面进行分析,为其他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参考。
(一)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大秦帝国》系历史正剧,剧中出现了大量汉语文化负载词,这些词语有些现在还在使用,有些已消失在汉语发展的历史上。缺乏特定的汉语语境,对这些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就相当困难,而对那些已经停用的汉语负载词的翻译则更是棘手。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强调语义与风格的对等,符合历史正剧对字幕的要求。《大秦帝国》描述上层统治者的政治斗争,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中要注意源语的文体正式性与文化寄寓性。
(1)秦国何去何从
What path to take
这个疑问 不仅秦国朝野
had been puzzling not only the court and the commonalty of Qin,
天下诸国也都在拭目以待
but people of other vassal states.
“朝野”一词的翻译是难点,如何将“朝野”的概念阐述清楚,并符合字幕翻译简洁明了的特点,值得译者思考。实际上,要想精准地翻译“朝野”一词,首先要弄清楚这一词语的汉语词义。《辞海》将“朝野”阐释为“朝廷与民间”,这就要求对“朝野”一词的翻译遵循语义对等。而“the court and the commonalty”就精准地再现了“朝野”一词的语义,且对应得十分工整贴切。“拭目以待”是汉语成语,对这一成语的翻译更需要技巧。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这里的“拭目以待”其实在传达“困惑”义,“puzzling”一词的运用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源语的意思。而如果在这里生搬硬套,将“拭目以待”按其字面义给出翻译,势必会影响语义的表达。
(2)惭愧惭愧啊
Being flattered. Thanks.
“惭愧”一词中国特色浓厚,倘若按照汉语本义进行翻译,则会让译入语读者感到莫名其妙,这就要求翻译不能拘泥于其本义。“being flattered”一词则考虑到译入语读者的思维习惯,抓住了译入语读者的特定文化背景,更加符合译入语的语法和语言习惯,使译文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相同的感受。
(3)大典之时我王执牛耳切莫错矣
Make sure that my king will hold the plate at the ceremony.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执牛耳”这一典故为我国人所熟知,但外国人不知道这一典故,会感觉晦涩难懂。这就要求在对这一词语进行翻译时,要将这一典故换成他们熟知的词语。
诸如此类的例子,笔者在翻译的时候遇到很多,在此仅以这三处为例,不再赘述。由此可见,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能够很好地根据字幕翻译的特点处理各项矛盾,使译入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相同的感受。
(二)对文言文句式的翻译
《大秦帝国》记述的历史追溯到公元前,这一特点决定了其文言文句式居多。文言文的翻译处理起来非常特殊:一方面,译者需要精准地传达源语的意思并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另一方面,译者还要注意到译文必须简洁明了,一语中的。另外,文言文句式的特殊性也要求译者尽可能选择最贴近的对等语,对等语即意义、色彩、形式上最大程度地接近一致的词语来传达源语的意思。
(4)彼其之子美如玉 殊异乎公族
There lives the woman I care. A worthy one without compare.
彼其之子美如玉 美如玉
She is above the nobles there.
英语中没有“美如玉”的说法,换成“a worthy one without compare”的说法则有力地传达出“彼其之子”的“美”。这一变换使英国人形象地感觉到“彼其之子”的“美”。“殊异乎公族”一句更是文言味十足,将其翻成“above the nobles there”则很生动地刻画出这个“彼其之子”的过人之处。 (5)相王之事乘兴而去 败兴而归
The coronation turned out to be an unhappy experience.
“乘兴而去,败兴而归”这个典故的存在也让这句话成为一个文化负载句,但这句话要传达的意思与这个典故本身没有多大联系,所以笔者将这个例子放到这里。相反,这句话作为文言句式,翻成英文时具有一定难度。笔者在处理这句话时,并没有严格按照源语意思来进行翻译,而是用另外一种表达方式来传达与原文相近的意思。
(6)公子虔有太傅之职 振臂一挥朝野必应
Ying Qian is the teacher of the ruler and has personal charisma in the court.
手握秦公剑 又有调兵之权如果起事
He has the sword and controls the army. If he revolts,
不费吹灰之力
things would be much easier.
“personal charisma in the court”可以作为“振臂一挥朝野必应”的对等词,“things would be much easier”对应“不费吹灰之力”,向英语读者传达相同意思。这里的两处对等词性不同,仅指意义上的对等。虽然如此,但它们词语色彩上都为褒义,读来琅琅上口,意思一目了然。
文言句式不同于现代汉语,文言句式的难度亦加大了翻译的难度,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倡导让译入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同样的感受,在字幕翻译中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可以被视为指导字幕翻译的总体原则。
(三)对字幕措辞的翻译处理
字幕翻译先驱——张春柏于1998年在《上海翻译》发表《影视翻译初探》一文,提出影视翻译的特点,即语言的即时性和影视语言的大众性。影视字幕是瞬间即逝的,传达信息短小精悍,这就必然要求字幕翻译简洁明了。影视字幕面向大众,这就要求影视字幕必须通俗化,不能出现太过深奥的专业术语。这恰与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旨在达到的效果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字幕翻译的这一特点是其他领域的翻译——诸如文学翻译、商务翻译、法律翻译所不具备的。
(7)恭贺君上!恭贺君上,恭贺君上!
Congratulations!Your Highness!
源语中出现了三次“恭贺君上”,但译文只出现了一次。一方面这是由字幕翻译的简洁性决定的,若英语翻译出现三次,则会让人感觉内容拖沓累赘,没有存在的必要;另一方面,这与英语语言读者的语言习惯也发生冲突,故笔者将原本出现三次的词语缩减成出现一次,这就做到了奈达“语义与风格”的对等。
(8)魏大人小声点儿
Mr. Wei,Ssh.
笔者将“小声点儿”形象地表达为拟声词“Ssh”,这一古今中外都不陌生的拟声词让译文表现得既不啰嗦,也不死板,将人物语言与动作有效地统一起来,符合字幕翻译对字数的要求与限制。
(9)好俊的身法 来将何人
Marvelous skill. Who are you?
你爷爷嬴华
Damn you. I am Ying Hua.
汉语中的咒骂语如果直接翻成英语,会让译入语读者困惑不解,而用英语通俗语“damn you”来表示,既符合字幕翻译短小通俗的原则,又能让译入语读者清楚地理解原文的意思。源语中的一句话,翻成英语时成为了两句短小的话,但这两句话的承接符合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
作为传播和交流活动的纽带,字幕翻译有其语言和文化方面的独特性。从理论上说,字幕翻译包含三个密不可分的基本要素:语际信息的传递,语篇的简化和浓缩,以及口语转换为书面语。由于时空的制约,字幕译者常常要采用缩减的翻译策略,因此有人将字幕翻译称为“缩减式翻译”或“受制约的翻译”。这些都契合尤金·奈达不重“形式”而重“反应”的动态对等理论。好的字幕翻译即如尤金·奈达所言“衡量译文的标准是译文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反应程度相当于源语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反应程度”。综上可知,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对字幕翻译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鉴于此,笔者在尤金·奈达动态对等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对大型历史正剧《大秦帝国之纵横》的前三集汉语字幕进行翻译,以观众反应为核心,立足语言本身,并针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字幕翻译时应该遵循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希望能给汉语字幕翻译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车乐格尔.字幕翻译综述[J].语言研究,2011,(7).
[2]方开瑞.动态对等理论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J].外语教学,
1998,(4).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巩淑娟.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的字幕翻译
[D].沈阳: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常琼 陈文安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