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会“面面相觑”吗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108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幸福在哪里》中有个句子,“面面相觑”一词用得妥当吗,请教一下。该课文第10至13自然段是:
  “我为你们每个人的健康喝了三口水……”她微笑着说。
  沉默了一会儿,她补充说:“你们做了一件好事,我非常感谢你们!并代表森林,代表森林里的动物,代表森林里飞翔的小鸟,代表生长在这里的花草和其他有益的植物感谢你们。祝你们健康和长寿!再见!祝你们幸福……”
  孩子们面面相觑,高兴得跳起来。
  “你祝我们幸福,”一个孩子对她说,“但是你说说,幸福在哪里?”
  这是智慧的女儿与三个主动清理泉眼的善良孩子的对话,并由此引发了孩子们后来对幸福的实践与思考,给人启迪。这段中“面面相觑”一词的运用是否恰当呢?
  答:我觉得这里的“面面相觑”一词确实运用得不够恰当。《现代汉语词典》对“面面相觑”的解释为“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恐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百度词典亦据其出处,即明代张岱《海志》:“舟起如簸,人皆瞑眩,蒙被僵卧,懊丧此来,面面相觑而已”,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词义的基础上,补述“不知道如何是好”之意。由此可见,“面面相觑”这一形容词所修饰的主体,应处于“惊恐或无可奈何”之境。
  根据课文的表述,使孩子们面面相觑的,是智慧的女儿的言行举止。换言之,即指智慧的女儿使孩子们“惊恐或无可奈何”。但是,联系前文加以分析,三个孩子是愉快地应允智慧的女儿所提的饮水要求,且前文中对智慧的女儿的描写,无不突出了这一角色是美丽、聪慧而彬彬有礼的。可见,孩子们没有理由感到“惊恐或无可奈何”。倘若硬要在文中寻找可能使孩子面面相觑的描写,除“突然”这一表达不期而遇的意外感的词语外,便再无其他,而这,明显是无力的“伪依据”。再细读文句“孩子们面面相觑,高兴得跳起来”,倍觉拗口而自相矛盾,“惊恐或无可奈何”时,怎么又会高兴地一蹦而起呢?
  笔者认为,在原文的语境里,编者运用“面面相觑”一词所要表述的是孩子们因不理解智慧女儿的话意而你看我,我看你,不知该说些什么的画面,不想却犯“断章取义”之弊。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也选编了埃林·彼林的这一文学作品,课文中对同一画面的描写为“孩子们互相看了看。他们又快乐又激动。”对比两个版本的此处语言表达,人教版的更显准确而简明。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其他文献
1. 什么样的课文内容适合让学生通过表演来感悟?那就是承载天真、童趣、诙谐、幽默、游戏等内容。至于庄重、严肃、悲哀、壮烈等课文内容,一般不宜让学生来表演。因为孩子们不是演员,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的认知水平还不能对真善美、假丑恶真正鉴别,更无法通过表演来展现出课文中那种庄重、严肃、悲哀、壮烈等氛围或情境,有可能会造成情境单一化、固定化,反而限制了孩子们想象与体验的丰富性和个性化。  2. 明确课堂表
妇女系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如果妇女事业得不到提升,那么全社会的进步便无从谈起。对于人类可持续发展而言,如果其没有全世界妇女的积极参与,那么全球可持续发展便会成为无本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逐步推进,它着重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当前独生子女家庭多,娇生惯养现象严重,我校就针对以上情况,着重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齐抓共管,多渠道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能力  1.家校共管,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能力。  开设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增强家校联系。家长会形式多样,借助各类节目,让家长和孩子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餐饮行业也取得了飞速发展,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在校企合作中越来越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重点从企业、学校、国家三个层面来分析影响中餐烹饪与营
群众性文体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发挥教育、引导、激励促进的作用,不断增强职工的凝聚力、战斗力,陶冶职工情操和提高职工品位,而工会文体活动对于促进企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设计说明]  在学习分数时,绝大多数学生对“分率”和“用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辨别不清,思维处于混沌状态。教者适时组织上述练习,旨在通过横向、纵向等不同纬度的辨析比较,拓展思维深度,推进学生对“1”意义的理解和判断,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从而提升学生全面分析、解决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解答]  解答原题时,重点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和合理推理,进而统一认识:由于绳长不确定,第一根截去的长度就无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