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的当代,让孩子们会计算、会解题、会证明,已经不再是数学学习的全部,这就要求了现在的教师对于数学学科的教学要进一步反思,教师应当去教什么内容,怎样去教,运用了什么样的数学思想方法,更重要的知道是我们的数学课堂是要给孩子们留下什么东西。教师对于数学的理解与实践,有助于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落实课改精神,改变教与学的方式,那么,这就需要师生共同感受数学的育人价值,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提高反思能力,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在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整体构建,从而提升儿童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学科育人 育人价值 新基础教育 学科素养
叶澜老先生说过,学科育人价值是学校教育育人价值的基础性构成。基础教育不能丢学科教学,学科是最基础的、有组织的、浓缩的人类文化精华。外面再闹、再糊涂,我们都不要忘记学科教学的重要性。数学是研究客观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有关于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一向也没有精准的定义,但是现在新基础教育中,研究育人目标关注的核心构成,对于学科育人价值叶澜老先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新基础教育”指的是全面育人。“育人价值”所指有五:第一个是培养积极主动、健康发展的人生态度。第二,个体人格的养成与公民素养的自觉健全。第三,基础学习力的养成和自主拓展性学习需求与能力的培养。这里涉及学习潜力、发展潜力的开发展潜力的开发。第四,独立思考、批判性发现和创造性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第五,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培养融入和改变身边世界的能力,与人为善、热爱生活和生命的人生态度,以自觉创作并可能拥有幸福人生。
教师在探究数学学科育人价值时,需要我们多阅读专业类书籍,以寻求理论支撑和课例的帮助,进而将每一节常态课不只传授基本学科知识,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润物细无声的将育人价值传播给学生,也许孩子们不会立刻成绩突飞猛进,但是这是教师在学生的心中埋下了一颗数学的种子,让他们在日后学习数学或者长大成人以后都受益匪浅。平时我就经常阅读吴亚萍教授的《“新基础教育”数学改革指导纲要》一书,对自己的帮助颇深,最近更是有幸拜读了叶澜老先生今年在常州舉行的新基础交流大会上的发言报告,报告中叶澜老先生也反复突出教学改革中要突出育人价值,那么如何在课堂中传播数学育人价值,提升儿童数学素养,就成为了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深思的问题,我也时常思考这个问题,以下就是本人一些简单的想法,供大家讨论研究:
一、深入对教材内容的挖掘
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基本都是通过歌、游戏等活动来获得知识,并且这些知识都比较简单和易懂,这符合儿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到了小学阶段,尤其是中高年段,孩子们逐渐成熟,身心都开始进入了一个飞跃的状态。有的老师发现课堂上孩子们的关注度变低了,积极性下降了,究其原因会认为是教材上的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了。是不是书本上的知识真的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需求了呢?还是我们挖掘知识的程度不够深入?或者是我们没有看到编排者的良苦用心?所以我认为现在我们把数学学科育人价值认识的狭窄化了,所谓狭窄化,就是对数学学科教育的价值认识停留在教学数学知识上,这和学科本位有相似的地方,都是把学科凌驾于教育之上,凌驾于人之上,学科成为中心,成为目的。书上的知识的确很重要,它确实是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基础性內容,但数学对学生的育人价值不应停留在此,更不能把学生当作是为学习这些知识而存在的。如果把数学和其他学科孤立起来,那么学生学到的所有知识都是单个的,在遇到问题时能想到的办法也是独立的存在,这明显不符合现在社会所提倡的“和谐”两个字。教师们需要的是将数学课本先读厚,探究每一道题目的意义,需要在本节课培养学生什么素养,然后再将课本读薄,用简单清晰的方法方式传递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的素养,给学生课后不知留下了冷冰冰的知识点,更多的是怎么学习数学知识,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等等,真正做到育人的课堂。
二、重心下移,放手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的教师们对一些有价值的内容不去放手让孩子经历学习的过程,总是生拉硬拽着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其实也不全是教师们不愿意充分挖掘,而是实在是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在仅有的40分钟里能够把既定的教学任务完或已经是很多年轻教师的奋斗目标,更何况要让他们门分时间去思考教材里另外一层的育人价值。可是孩子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人,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不同学习方法,应试教育越来越不被家庭和社会认可,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所在,要把数学的育人价值展现在课堂之中,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数学学习的过程,将课堂还给他们,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爱上数学。
三、收放自如,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自主成长
新基础数学教学中,十分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放收,更是有吴亚萍教授提出过教学的“三放三收”理论,目的都是都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实践,感悟逼近数学的本质,那么教学《什么是面积》一课中,吴教授让我们给予学生充足的学具,放下去让学生充分的感受面积与周长的不同,以及用不同大小的小正方形去铺满大的图形,教师只需顺势引导收上来,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中既比较大的图形大小,又突出同一单位的必要性,为学习面积单位做铺垫使学生经历“感悟—比较—归纳—抽象”的概念构建过程,那么在日后教学《什么是体积》中,也可以用相似的教学流程,让学生自己用1平方厘米的字片叠成1立方厘米,深刻感悟从点到线,线动变面,面动成体,真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在教学中弘扬数学史以及中华文化,展现数学价值
人类在创造数学这千百年来,很够创造过程流传至今,数学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工具,没有数学人们如何全面的认识世界。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难看到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数学,因为数学作为事物和关系组成的数形及其变换,已无处不在地渗透在世界之中,同时又似乎无形地隐藏其中。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体现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有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就可以提供学生独特的观察视角,去进一步发现认识,原来自己就生活在数学的世界中。这就需要教师们在教学时揭露隐藏在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故事,能够提供学生主动实践数学思想方法的机会,让学生真正的感受数学思维的力量,逐渐形成这样的思维方式,并将这种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的加以运用,以此达到数学的育人价值。
概括地说,数学的育人价值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的掌握,更为重要的是既要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和数学素养,又要帮助学生学会抽象的符号表内和提高数学语言表达的水平;既要助学生建立猜发规和判断选择的自觉意识,更要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和研究的心态,建构起一种唯有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才有可能经历、体验和形成的思维方式,从而实现数学教学与学生生命成长的双向转化和双向建构,全面提升儿童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学科育人 育人价值 新基础教育 学科素养
叶澜老先生说过,学科育人价值是学校教育育人价值的基础性构成。基础教育不能丢学科教学,学科是最基础的、有组织的、浓缩的人类文化精华。外面再闹、再糊涂,我们都不要忘记学科教学的重要性。数学是研究客观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有关于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一向也没有精准的定义,但是现在新基础教育中,研究育人目标关注的核心构成,对于学科育人价值叶澜老先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新基础教育”指的是全面育人。“育人价值”所指有五:第一个是培养积极主动、健康发展的人生态度。第二,个体人格的养成与公民素养的自觉健全。第三,基础学习力的养成和自主拓展性学习需求与能力的培养。这里涉及学习潜力、发展潜力的开发展潜力的开发。第四,独立思考、批判性发现和创造性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第五,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培养融入和改变身边世界的能力,与人为善、热爱生活和生命的人生态度,以自觉创作并可能拥有幸福人生。
教师在探究数学学科育人价值时,需要我们多阅读专业类书籍,以寻求理论支撑和课例的帮助,进而将每一节常态课不只传授基本学科知识,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润物细无声的将育人价值传播给学生,也许孩子们不会立刻成绩突飞猛进,但是这是教师在学生的心中埋下了一颗数学的种子,让他们在日后学习数学或者长大成人以后都受益匪浅。平时我就经常阅读吴亚萍教授的《“新基础教育”数学改革指导纲要》一书,对自己的帮助颇深,最近更是有幸拜读了叶澜老先生今年在常州舉行的新基础交流大会上的发言报告,报告中叶澜老先生也反复突出教学改革中要突出育人价值,那么如何在课堂中传播数学育人价值,提升儿童数学素养,就成为了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深思的问题,我也时常思考这个问题,以下就是本人一些简单的想法,供大家讨论研究:
一、深入对教材内容的挖掘
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基本都是通过歌、游戏等活动来获得知识,并且这些知识都比较简单和易懂,这符合儿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到了小学阶段,尤其是中高年段,孩子们逐渐成熟,身心都开始进入了一个飞跃的状态。有的老师发现课堂上孩子们的关注度变低了,积极性下降了,究其原因会认为是教材上的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了。是不是书本上的知识真的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需求了呢?还是我们挖掘知识的程度不够深入?或者是我们没有看到编排者的良苦用心?所以我认为现在我们把数学学科育人价值认识的狭窄化了,所谓狭窄化,就是对数学学科教育的价值认识停留在教学数学知识上,这和学科本位有相似的地方,都是把学科凌驾于教育之上,凌驾于人之上,学科成为中心,成为目的。书上的知识的确很重要,它确实是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基础性內容,但数学对学生的育人价值不应停留在此,更不能把学生当作是为学习这些知识而存在的。如果把数学和其他学科孤立起来,那么学生学到的所有知识都是单个的,在遇到问题时能想到的办法也是独立的存在,这明显不符合现在社会所提倡的“和谐”两个字。教师们需要的是将数学课本先读厚,探究每一道题目的意义,需要在本节课培养学生什么素养,然后再将课本读薄,用简单清晰的方法方式传递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的素养,给学生课后不知留下了冷冰冰的知识点,更多的是怎么学习数学知识,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等等,真正做到育人的课堂。
二、重心下移,放手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的教师们对一些有价值的内容不去放手让孩子经历学习的过程,总是生拉硬拽着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其实也不全是教师们不愿意充分挖掘,而是实在是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在仅有的40分钟里能够把既定的教学任务完或已经是很多年轻教师的奋斗目标,更何况要让他们门分时间去思考教材里另外一层的育人价值。可是孩子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人,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不同学习方法,应试教育越来越不被家庭和社会认可,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所在,要把数学的育人价值展现在课堂之中,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数学学习的过程,将课堂还给他们,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爱上数学。
三、收放自如,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自主成长
新基础数学教学中,十分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放收,更是有吴亚萍教授提出过教学的“三放三收”理论,目的都是都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实践,感悟逼近数学的本质,那么教学《什么是面积》一课中,吴教授让我们给予学生充足的学具,放下去让学生充分的感受面积与周长的不同,以及用不同大小的小正方形去铺满大的图形,教师只需顺势引导收上来,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中既比较大的图形大小,又突出同一单位的必要性,为学习面积单位做铺垫使学生经历“感悟—比较—归纳—抽象”的概念构建过程,那么在日后教学《什么是体积》中,也可以用相似的教学流程,让学生自己用1平方厘米的字片叠成1立方厘米,深刻感悟从点到线,线动变面,面动成体,真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在教学中弘扬数学史以及中华文化,展现数学价值
人类在创造数学这千百年来,很够创造过程流传至今,数学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工具,没有数学人们如何全面的认识世界。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难看到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数学,因为数学作为事物和关系组成的数形及其变换,已无处不在地渗透在世界之中,同时又似乎无形地隐藏其中。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体现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有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就可以提供学生独特的观察视角,去进一步发现认识,原来自己就生活在数学的世界中。这就需要教师们在教学时揭露隐藏在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故事,能够提供学生主动实践数学思想方法的机会,让学生真正的感受数学思维的力量,逐渐形成这样的思维方式,并将这种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的加以运用,以此达到数学的育人价值。
概括地说,数学的育人价值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的掌握,更为重要的是既要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和数学素养,又要帮助学生学会抽象的符号表内和提高数学语言表达的水平;既要助学生建立猜发规和判断选择的自觉意识,更要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和研究的心态,建构起一种唯有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才有可能经历、体验和形成的思维方式,从而实现数学教学与学生生命成长的双向转化和双向建构,全面提升儿童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