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辅导教师也好,班主任也好,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发展性辅导时,不仅要“目中有课”,而且要做到“目中有人”。
我给高一学生上的第一堂心理辅导课的主题是“花季雨季——我爱我自己”,旨在让学生通过这堂活动课知道什么是自我意识,懂得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并且能在此基础上从自我评价和外界评价中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体验正确的自我意识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活动环节中有一个内容“你了解你的同学吗”是这样的:“请在刚发下来的白纸中以‘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的句型写四句介绍自己性格、特点、爱好的话,尽量写出自己有别于他人的特点来,并在纸的后面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来相互竞赛,由我读纸条,各小组同学来猜这张纸条是谁写的,每猜出一个得100分,哪个小组得分最多就赢了。”
学生们都很有兴趣,写得很认真,也确实写出了自己的个性。有的学生写到:“我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我是一个很注意自己形象的人,我是一个恋家的人,我是一个喜怒哀乐挂在脸上的人。”有的学生写到:“我是一个富有哲理的人,我是一个被同学认为‘深沉老练、世故圆滑’的人,而其实我是一个很纯洁、很幼稚、很没有心计的可爱女孩。”我抽取了其中一部分,学生们都猜得津津有味、饶有兴致,看得出他们在思考,他们在比较,他们在从这个活动中认识同学、了解同学。
但我发现有一张纸条是这样写的:“我是一个很郁闷的人,我是一个没有朋友的人,我是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我是一个很想哭的人。”我没有念这张纸条,因为怕在学生中产生消极影响,但我马上意识到课后一定要找这位学生谈谈心。
“萍英,最近学习成绩还好吗?”我问。
“还好。”
“那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吗?可以跟心理老师说说吗?”
“觉得自己交不到朋友,很难过。”萍英有点儿想哭的冲动。
“你写自己是个不喜欢自己的人,为什么不喜欢自己呢?”
“我没有优点,人又内向,不会说话,同学都不喜欢我。”
“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怎么要求同学去喜欢你呢?我们只有先喜欢自己,别人才会来喜欢我们啊!你说有道理吗?”
“嗯,我有点儿明白了,可我怎么才能喜欢自己呢?”
看到萍英说有点儿明白,我很高兴:“你刚才讲到的缺点别人会有吗?”
“别人也有,我同桌也很内向,但她很开心,我不知道为什么。”
“内向和外向是一个人的个性问题,并不能说前者就是不好的,是缺点,后者就是好的,是优点。内向的女孩子肯定很文静、聪明、懂事、沉稳、意志力强、有耐心,你看,这些不都是你的优点吗?”
“是啊,我的确是这样的。”萍英有点儿领悟了。
“你已经发现自己的优点了吧,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连十个手指都会有长短,更何况我们人呢。所以我们要包容自己的缺点、悦纳自己、多鼓励自己、欣赏自己。”
“哦,我明白了。有时候朋友找我吃饭,打羽毛球,我觉得自己很差,配不上和她们在一起玩,就拒绝了她们,其实心里是很想和她们在一起的。”
“所以,你看,你只要敞开心扉去和她们交朋友,你肯定会是很受欢迎的。”
“是啊,我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
看着萍英微笑、满意离去的身影,我想我的课上到这里才算真正上完。
后 记
心理辅导课承担着许多任务,如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让学生了解、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使学生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等。它有着发展性、预防性和矫正性三大功能,而发展性功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功能。心理辅导课面向全体学生、以正面教育为主,能够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功能,满足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塑造学生的良好性格,完善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正是本着这样一种原则,当在课堂上出现其他问题时,如个别学生捣乱、个别学生较自卑、个别有“早恋”倾向……都需要心理辅导老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在课后一一给予个别辅导,使他们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如果在这堂课中萍英的问题没有被我发现,或者即使被我发现了,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找她谈心,这都会给萍英带来难以设想的后果。心理辅导课就是提供了这么一个平台,让心理老师去发现问题、发现学生,也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信任心理辅导老师,从而走近心理辅导老师。由此可见,上好一堂心理辅导课,不仅要看课堂,更要看课外。
专家点评
吴老师的成功之处不在于这堂心理辅导课活动设计有多么新颖,而在于她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从现场的信息反馈中,敏锐地发现了某些特别需要我们加以引导和帮助的学生,并在班级团体辅导活动结束之后,立即跟进个别辅导,将发展性、预防性辅导与补救性、矫正性辅导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吴老师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应该归功于一种理念、一种意识。我们辅导教师也好,班主任也好,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发展性辅导时,不仅要“目中有课”,而且要做到“目中有人”。无论是个别辅导,还是团体辅导,说到底都要因人而异,说到底都是个性化的。因此,绝不能上完活动课就了事,而应该像吴老师那样保持一种敏锐的觉察力,将课堂上的班级团体辅导延伸到课后,有针对性地去处理好一些团体活动中无暇顾及的个性化的问题。如果真能如是,那么,学校心理辅导活动课就一定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点评者:钟志农,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县鲁迅中学)
编辑/于 洪
我给高一学生上的第一堂心理辅导课的主题是“花季雨季——我爱我自己”,旨在让学生通过这堂活动课知道什么是自我意识,懂得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并且能在此基础上从自我评价和外界评价中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体验正确的自我意识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活动环节中有一个内容“你了解你的同学吗”是这样的:“请在刚发下来的白纸中以‘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的句型写四句介绍自己性格、特点、爱好的话,尽量写出自己有别于他人的特点来,并在纸的后面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来相互竞赛,由我读纸条,各小组同学来猜这张纸条是谁写的,每猜出一个得100分,哪个小组得分最多就赢了。”
学生们都很有兴趣,写得很认真,也确实写出了自己的个性。有的学生写到:“我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我是一个很注意自己形象的人,我是一个恋家的人,我是一个喜怒哀乐挂在脸上的人。”有的学生写到:“我是一个富有哲理的人,我是一个被同学认为‘深沉老练、世故圆滑’的人,而其实我是一个很纯洁、很幼稚、很没有心计的可爱女孩。”我抽取了其中一部分,学生们都猜得津津有味、饶有兴致,看得出他们在思考,他们在比较,他们在从这个活动中认识同学、了解同学。
但我发现有一张纸条是这样写的:“我是一个很郁闷的人,我是一个没有朋友的人,我是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我是一个很想哭的人。”我没有念这张纸条,因为怕在学生中产生消极影响,但我马上意识到课后一定要找这位学生谈谈心。
“萍英,最近学习成绩还好吗?”我问。
“还好。”
“那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吗?可以跟心理老师说说吗?”
“觉得自己交不到朋友,很难过。”萍英有点儿想哭的冲动。
“你写自己是个不喜欢自己的人,为什么不喜欢自己呢?”
“我没有优点,人又内向,不会说话,同学都不喜欢我。”
“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怎么要求同学去喜欢你呢?我们只有先喜欢自己,别人才会来喜欢我们啊!你说有道理吗?”
“嗯,我有点儿明白了,可我怎么才能喜欢自己呢?”
看到萍英说有点儿明白,我很高兴:“你刚才讲到的缺点别人会有吗?”
“别人也有,我同桌也很内向,但她很开心,我不知道为什么。”
“内向和外向是一个人的个性问题,并不能说前者就是不好的,是缺点,后者就是好的,是优点。内向的女孩子肯定很文静、聪明、懂事、沉稳、意志力强、有耐心,你看,这些不都是你的优点吗?”
“是啊,我的确是这样的。”萍英有点儿领悟了。
“你已经发现自己的优点了吧,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连十个手指都会有长短,更何况我们人呢。所以我们要包容自己的缺点、悦纳自己、多鼓励自己、欣赏自己。”
“哦,我明白了。有时候朋友找我吃饭,打羽毛球,我觉得自己很差,配不上和她们在一起玩,就拒绝了她们,其实心里是很想和她们在一起的。”
“所以,你看,你只要敞开心扉去和她们交朋友,你肯定会是很受欢迎的。”
“是啊,我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
看着萍英微笑、满意离去的身影,我想我的课上到这里才算真正上完。
后 记
心理辅导课承担着许多任务,如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让学生了解、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使学生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等。它有着发展性、预防性和矫正性三大功能,而发展性功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功能。心理辅导课面向全体学生、以正面教育为主,能够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功能,满足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塑造学生的良好性格,完善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正是本着这样一种原则,当在课堂上出现其他问题时,如个别学生捣乱、个别学生较自卑、个别有“早恋”倾向……都需要心理辅导老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在课后一一给予个别辅导,使他们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如果在这堂课中萍英的问题没有被我发现,或者即使被我发现了,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找她谈心,这都会给萍英带来难以设想的后果。心理辅导课就是提供了这么一个平台,让心理老师去发现问题、发现学生,也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信任心理辅导老师,从而走近心理辅导老师。由此可见,上好一堂心理辅导课,不仅要看课堂,更要看课外。
专家点评
吴老师的成功之处不在于这堂心理辅导课活动设计有多么新颖,而在于她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从现场的信息反馈中,敏锐地发现了某些特别需要我们加以引导和帮助的学生,并在班级团体辅导活动结束之后,立即跟进个别辅导,将发展性、预防性辅导与补救性、矫正性辅导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吴老师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应该归功于一种理念、一种意识。我们辅导教师也好,班主任也好,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发展性辅导时,不仅要“目中有课”,而且要做到“目中有人”。无论是个别辅导,还是团体辅导,说到底都要因人而异,说到底都是个性化的。因此,绝不能上完活动课就了事,而应该像吴老师那样保持一种敏锐的觉察力,将课堂上的班级团体辅导延伸到课后,有针对性地去处理好一些团体活动中无暇顾及的个性化的问题。如果真能如是,那么,学校心理辅导活动课就一定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点评者:钟志农,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县鲁迅中学)
编辑/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