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塞克曾经是捷克淘金业的中心,如今成为欧盟资助下的历史保护名城。
去捷克南部,多次经过小城皮塞克(Pisek),却从没有到过市中心。自从无意中看到一张石桥的照片后,就开始对这里有了几分向往。于是,一次旅行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在皮塞克,我们推开市政府古老的门,一个身穿波希米亚民族服装的女孩已经在向我们微笑。她把我们引到二楼,楼道不算宽阔,倒有几分古朴,墙上装饰着几幅颇具民风的水粉画。身穿西服套装、佩戴着市徽的市长斯拉德克向我们迎面走来——南捷克地区的热情也随之扑面而来。
“欧元之路”
市长办公室专门陈列礼品的柜子上,摆放着一本大概有半米长的古书,斯拉德克一边翻开扉页,一边自豪地介绍说,这本书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他指着第一页,上面写着1835年。
一页页翻开,上面手写记录着在这个城市发生的重大事件:有第一间水力发电厂落成、有出自该城的越野滑雪冠军卡特琳娜在多伦多冬奥会的照片、加拿大驻捷克大使来访、捷克国内的政要来访和题词以及第一届城市电影节的会标等。
1937~1946年中间是空白,但这恰恰也是一种历史的记录。1995年那页有几张游行队伍的图片,身穿军装的人们举着美国国旗和俄罗斯国旗。二战结束的时候,美军先到达这里解放了皮塞克,然后,根据协定退到皮尔森以西,由苏军前来接管。这轻轻一翻,175年的历史变迁好像一本家庭纪念册,好像几代人低吟浅唱的回忆,就这样缓缓地关闭在书页里。
斯拉德克市长说,“我们的历史不长,所以珍惜每一点小东西。”但在我们看来,这样持久而诚实地呵护着属于本地的史志,真是令人景仰。古书的旁边,另一本与其外观一模一样、但是还没有任何字迹的新书已经等待在那里,它将从2010年开始记述。
对小城的历史和现在,斯拉德克如数家珍,他热情地带我们走上“欧元之路”。他笑着解释说:“也许没有比欧元之路更好的称呼了,一会儿你会看到重新修缮的古城,其中3/4资金来自欧盟的支持。”
最先去的是那座石桥,这座桥和著名的布拉格查理桥有几分相似。查理桥的前身犹滴桥曾经是捷克最古老的石桥,犹滴桥被洪水摧垮以后,就数建于13世纪的皮塞克石桥历史最久了,比1357年布拉格再建的查理桥早了将近一百年。因为失修,石桥两头的桥塔已被拆除,一侧河岸的引桥也截断了许多,现在桥的长度有111米,桥上竖了几座圣人雕像,也有头顶五颗金星的捷克宗教“名人”圣约翰·内波姆克。
河对岸一座挨一座崭新的彩色房子,童话般醒目地排列着,都是2002年那场洪水之后陆续修建的。说到当年的洪水,斯拉德克市长比划了拦腰的位置,“这么高的大水,把大桥彻底洗刷了一遍,有些石块被冲走,不得不补上新的”。如今,灿烂的蓝天白云之下,石桥整新如旧岿然不动。
从石桥开始,就是所谓的“欧元之路”。沿着翠绿的河岸踱步,先来到“电气博物馆”,到这里我们才知道,皮塞克是捷克第一个拥有公共照明的城市,这得益于“捷克的爱迪生”——电气工程师兼企业家夫兰基谢克·科西契克。1878年科西契克发明了避免火车相撞的装置,1881年,他发明了弧光灯,还为此和西门子公司的创始人维尔纳·西门子发生了一场专利之争,科西契克是最终的赢家。1884年,他成立了建造有轨电车管线、电站和电气设备的公司。也正是他来度假时,感觉这里的夜晚太安静,才让皮塞克的街巷点上了电灯。
市长应该是最称职的导游
三个渡河的人吸引了我们的视线。眼前的伏尔塔瓦河,一道拦水坝令河水形成美丽的落差,水流下落最急的地方修了一排木栏杆。三个人光脚踩在河岸的陡坡上,一手用绳索拽着水上的皮筏,一手拉住岸边的栏杆,沿河往低处过水坝。走到下坡处,一个人先趟水下到河里,另外两个人顺着河水的流向,慢慢放开绳索,船滑下去,被先下去的人接住。
南捷克水系丰富,过去人们出门渡船的时候,遇到浅坝,通常是用这种方法通过,现在成了一种体育游戏。市长告诉我们另外一种传统游戏——“淘金”,捷克语“皮塞克”的意思是沙子,过去这里的人们从沙中淘金谋生,现在每年都举办“淘金”比赛供大众娱乐。
站在草坪边上,斯拉德克市长指着前面的桥告诉我们,这是2006年刚刚修建的,过去曾经是吊桥。新桥建成典礼那天,城市请了三个女孩穿上盛装从桥洞下面蹦跳着穿过,桥洞下的地面上,镶嵌着一块铜制的圆盘,上面印着三只小脚印。
绕回到广场,市长指着眼前的城堡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啤酒厂旧址,地面五层,地下二层,废弃后经过讨论,决定做为城市的文化中心。资金也是向欧盟申请的,修好以后,里面已经举办了很多文化活动,频繁而丰富,每年达到3万人次的流量。3万,在我们看起来不算大数字,不过它相当于这个城市平均每个人每年都来一次。市长笑着告诉我们,城堡还有1/3没有整修好,捷克文化部长来访的时候,曾许下承诺,可这两年部长换得太快了,估计承诺也很难兑现。
广场边上几家餐馆都趁着好天气,开了临街的露天座位,几个客人正在进攻大木盘上的批萨,还有些人在吸烟、浅酌,人气颇旺,市长意犹未尽,对我们说,“那边有本地穿民族服装的姑娘陪伴野餐,这边教堂的钟塔对公众开放,不过走上去一趟还是件挺辛苦的事……”
我在想,是不是每个城市的市长都可以像他这样做一个敬业又称职的导游?一问才知道,他本来的职业是建筑工程师和市政规划专家,怪不得对城市的历史、格局、投资,甚至对每块砖每块瓦是怎么来的都讲得绘声绘色。
在小广场中央,他指着用玻璃罩起来的古迹对我们说,重修这片古广场的时候,颇费了一番功夫,因为要保护古迹,掘开地面的深度和宽度要受限制。接着市长说了一句话,正如辖区内欧赫利克城堡主人曾说过的一样:“我们的后代和我们,以及我们的祖先,有同样的权利看到我们所能看到的眼前美景。”
去捷克南部,多次经过小城皮塞克(Pisek),却从没有到过市中心。自从无意中看到一张石桥的照片后,就开始对这里有了几分向往。于是,一次旅行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在皮塞克,我们推开市政府古老的门,一个身穿波希米亚民族服装的女孩已经在向我们微笑。她把我们引到二楼,楼道不算宽阔,倒有几分古朴,墙上装饰着几幅颇具民风的水粉画。身穿西服套装、佩戴着市徽的市长斯拉德克向我们迎面走来——南捷克地区的热情也随之扑面而来。
“欧元之路”
市长办公室专门陈列礼品的柜子上,摆放着一本大概有半米长的古书,斯拉德克一边翻开扉页,一边自豪地介绍说,这本书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他指着第一页,上面写着1835年。
一页页翻开,上面手写记录着在这个城市发生的重大事件:有第一间水力发电厂落成、有出自该城的越野滑雪冠军卡特琳娜在多伦多冬奥会的照片、加拿大驻捷克大使来访、捷克国内的政要来访和题词以及第一届城市电影节的会标等。
1937~1946年中间是空白,但这恰恰也是一种历史的记录。1995年那页有几张游行队伍的图片,身穿军装的人们举着美国国旗和俄罗斯国旗。二战结束的时候,美军先到达这里解放了皮塞克,然后,根据协定退到皮尔森以西,由苏军前来接管。这轻轻一翻,175年的历史变迁好像一本家庭纪念册,好像几代人低吟浅唱的回忆,就这样缓缓地关闭在书页里。
斯拉德克市长说,“我们的历史不长,所以珍惜每一点小东西。”但在我们看来,这样持久而诚实地呵护着属于本地的史志,真是令人景仰。古书的旁边,另一本与其外观一模一样、但是还没有任何字迹的新书已经等待在那里,它将从2010年开始记述。
对小城的历史和现在,斯拉德克如数家珍,他热情地带我们走上“欧元之路”。他笑着解释说:“也许没有比欧元之路更好的称呼了,一会儿你会看到重新修缮的古城,其中3/4资金来自欧盟的支持。”
最先去的是那座石桥,这座桥和著名的布拉格查理桥有几分相似。查理桥的前身犹滴桥曾经是捷克最古老的石桥,犹滴桥被洪水摧垮以后,就数建于13世纪的皮塞克石桥历史最久了,比1357年布拉格再建的查理桥早了将近一百年。因为失修,石桥两头的桥塔已被拆除,一侧河岸的引桥也截断了许多,现在桥的长度有111米,桥上竖了几座圣人雕像,也有头顶五颗金星的捷克宗教“名人”圣约翰·内波姆克。
河对岸一座挨一座崭新的彩色房子,童话般醒目地排列着,都是2002年那场洪水之后陆续修建的。说到当年的洪水,斯拉德克市长比划了拦腰的位置,“这么高的大水,把大桥彻底洗刷了一遍,有些石块被冲走,不得不补上新的”。如今,灿烂的蓝天白云之下,石桥整新如旧岿然不动。
从石桥开始,就是所谓的“欧元之路”。沿着翠绿的河岸踱步,先来到“电气博物馆”,到这里我们才知道,皮塞克是捷克第一个拥有公共照明的城市,这得益于“捷克的爱迪生”——电气工程师兼企业家夫兰基谢克·科西契克。1878年科西契克发明了避免火车相撞的装置,1881年,他发明了弧光灯,还为此和西门子公司的创始人维尔纳·西门子发生了一场专利之争,科西契克是最终的赢家。1884年,他成立了建造有轨电车管线、电站和电气设备的公司。也正是他来度假时,感觉这里的夜晚太安静,才让皮塞克的街巷点上了电灯。
市长应该是最称职的导游
三个渡河的人吸引了我们的视线。眼前的伏尔塔瓦河,一道拦水坝令河水形成美丽的落差,水流下落最急的地方修了一排木栏杆。三个人光脚踩在河岸的陡坡上,一手用绳索拽着水上的皮筏,一手拉住岸边的栏杆,沿河往低处过水坝。走到下坡处,一个人先趟水下到河里,另外两个人顺着河水的流向,慢慢放开绳索,船滑下去,被先下去的人接住。
南捷克水系丰富,过去人们出门渡船的时候,遇到浅坝,通常是用这种方法通过,现在成了一种体育游戏。市长告诉我们另外一种传统游戏——“淘金”,捷克语“皮塞克”的意思是沙子,过去这里的人们从沙中淘金谋生,现在每年都举办“淘金”比赛供大众娱乐。
站在草坪边上,斯拉德克市长指着前面的桥告诉我们,这是2006年刚刚修建的,过去曾经是吊桥。新桥建成典礼那天,城市请了三个女孩穿上盛装从桥洞下面蹦跳着穿过,桥洞下的地面上,镶嵌着一块铜制的圆盘,上面印着三只小脚印。
绕回到广场,市长指着眼前的城堡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啤酒厂旧址,地面五层,地下二层,废弃后经过讨论,决定做为城市的文化中心。资金也是向欧盟申请的,修好以后,里面已经举办了很多文化活动,频繁而丰富,每年达到3万人次的流量。3万,在我们看起来不算大数字,不过它相当于这个城市平均每个人每年都来一次。市长笑着告诉我们,城堡还有1/3没有整修好,捷克文化部长来访的时候,曾许下承诺,可这两年部长换得太快了,估计承诺也很难兑现。
广场边上几家餐馆都趁着好天气,开了临街的露天座位,几个客人正在进攻大木盘上的批萨,还有些人在吸烟、浅酌,人气颇旺,市长意犹未尽,对我们说,“那边有本地穿民族服装的姑娘陪伴野餐,这边教堂的钟塔对公众开放,不过走上去一趟还是件挺辛苦的事……”
我在想,是不是每个城市的市长都可以像他这样做一个敬业又称职的导游?一问才知道,他本来的职业是建筑工程师和市政规划专家,怪不得对城市的历史、格局、投资,甚至对每块砖每块瓦是怎么来的都讲得绘声绘色。
在小广场中央,他指着用玻璃罩起来的古迹对我们说,重修这片古广场的时候,颇费了一番功夫,因为要保护古迹,掘开地面的深度和宽度要受限制。接着市长说了一句话,正如辖区内欧赫利克城堡主人曾说过的一样:“我们的后代和我们,以及我们的祖先,有同样的权利看到我们所能看到的眼前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