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班班通”工程评价研究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some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普及,“班班通”工程已经成为基础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标志工程。对工程的评价也成为实践和研究的关注点。本文通过分析CIPP评价模式的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四个阶段的特点及内涵,尝试建立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班班通”工程评价框架。通过理论研究发现:评价基本能够全程、有效地对基础教育“班班通”工程进行过程监控并提供改进、决策依据。
  【关键词】班班通;评价模式;CIPP;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4-0037-05
  研究背景
  “班班通”工程和“校校通”工程一样,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推动的一项系统工程。如图1所示,“班班通”是一项融合了基础设施、信息化资源以及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等内容的系统工程[1],包含硬件设施(包括网络条件)、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教育教学活动三大要素。其中,硬件设施是基础,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关键,教育教学活动是核心。三个要素两两组合构成了硬环境、软环境和潜环境。衡量硬件设施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组成的“硬环境”的标准是技术指标,如带宽、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教学资源的容量等;衡量硬件设施与教育活动构建起的“软环境”指标是师生的操作技能,如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操作交互式电子白板熟练程度、会简单处理一些设备故障等;衡量由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教育教学活动组成的“潜环境”的指标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利用资源的自主学习能力。“班班通”环境的重点是“促进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其核心是“提高教与学质量”。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的要求,规划了要“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目标。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间也明确了建设“三通两平台”[2],将其作为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3]。其中,“三通”是指“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可见,“班班通”作为继“校校通”工程后的另一基础性工程是目前乃至未来几年的重要工作之一[4]。很多城市已经陆续开始分阶段建设“班班通”,部分发达地区甚至已经建成。但在建设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在观念中认为“班班通”工程仅仅是投入资金建设具备多媒体教学功能的普通教室;在工程的实施中较为盲目,缺乏形成性的评价;对工程的建设水平无法预估,造成“高投入”和“低产出”的矛盾;在工程的评价中,较难形成反馈性的指导意见,无法给决策管理者提供改进的意见等。本文将基于CIPP评价模式视角,对基础教育“班班通”工程进行评价研究,希望能对解决以上问题提供参考。
  CIPP评价模式对教育评价的借鉴
  1. CIPP评价模式简介
  1966年,美国学者斯塔弗尔比姆(Stufflebeam)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评价中心经历数年研究创立了CIPP评价模式。这一模式是在当时美国教育改革运动中,批判“教育评价之父”泰勒(Tyler)提出的“目标评价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如图2所示,斯塔弗尔比姆把评价过程分成四个组成部分,即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与成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这四个步骤的英文缩写即为CIPP,而四类评价相互结合也就构成CIPP这一独特的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经过不断修订和完善,已经发展到第五代,可以为项目、工程、职员、产品、协会和系统等评估提供全面的指导,国际上很多颇具影响力的项目都采用了此评估模型[5]。
  图2 CIPP评价模式四阶段
  其中,背景评价是对方案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和判断,即对目标本身的诊断性评价,依此作为选择和形成方案目标的基础。输入评价是在背景评价确定了方案目标之后,对各种备选方案的可行性、效用性的评价,即对各种备选方案的相对优点加以识别和评定的活动。过程评价是对方案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目的在于调整和改进实施过程,也即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成果评价是测量、判断、解释方案的成就,也即终结性评价。
  斯塔弗尔比姆在创立这个模型之后,重新反思评价实践,认为四步骤的评价模式还不足以描述和评价长期的、真正成功的改革方案。为此,他对其做了补充和完善,把成果评价分解为影响(impact)、成效(effectiveness)、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和可应用性(transportability)评价四环节[6],如图3所示。
  图3 发展后的CIPP评价模式
  2. 对教育评价的借鉴
  虽然我国教育评价正处于全面改革时期,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现行的教育评价依然以国家对教育的总体要求为价值取向;程序上还是由教育行政和督导部门执行的自上而下的线性评价;指标追求外显化和统一化;方法基本上属于定量分析方法。这种评价体制无法对教育成效及教育活动的改进提供有效依据。CIPP评价模式正是克服了以上的弊端,与教育评价改革有着共性的理念。因此,利用CIPP评价模式进行教育评价,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1)CIPP评价模式以改进为导向
  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Stufflebeam,1985)。这是CIPP评价模式最核心的观点,与教育评价改革的价值观不谋而合。当前,我们的教育评价模式尚未摆脱目标导向模式的局限,注重甄别、鉴定和评优。CIPP评价模式以改进为导向,在背景评价、输入评价中明确目标和重点,确定最佳方案,为项目是否有效、顺利实施的评判提供基础;在过程评价这一环节对方案的实施连续不断地检查,及时反馈信息,从而能达到有效的控制;在成果评价中也非完全鉴定性终结评价,而是在对前三个环节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方案的成就,得出改进方案的结论意见。因此,信息化项目评价工作应用CIPP评价模式需要认识到:信息化工作不是绩效的评定,而是改进工作,使各项工作更有成效。   (2)CIPP评价模式以决策为导向
  斯塔弗尔比姆认为:教育评价不应限于确定目标的达到程度,而应是为教育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教育决策的流程主要有计划决策、组织决策、实施决策和再循环决策四个环节。如图4所示,CIPP教育评价模式的过程恰好符合教育决策的过程,其评价结果自然能够成为决策者的有力证据。可以说,CIPP评价模式是以教育决策为导向的一种评价模式,为决策者改进教学服务。这要求我们在运用CIPP评价模式进行教育评价时必须要始终考虑到决策者的需要,提供必需的信息,并且重视反馈,使评价活动更具有方向性和价值。
  图4 CIPP评价模式与教育决策的联系
  基于CIPP评价视角的基础教育“班班通”工程评价
  1. 评价流程
  借鉴CIPP评价模式对“班班通”工程评价也分为四个阶段,其具体实施的流程及活动如图5所示。
  图5 “班班通”工程评价实施的流程
  需要注意的是:流程并非单一线性的,如在过程评价这一步骤,需要对工程的实施连续不断地检查,与前后的几个环节相互关联,及时反馈信息,从而达到有效的控制。此外,成果评价也不仅是只有总结性报告,还包括在其他每个阶段进行阶段性总结,随时利用阶段性成果调整策略,使其服务于工程的实施。
  2. “班班通”工程评价框架
  利用CIPP评价模式对“班班通”工程的评价框架如表1。我们可以看到:CIPP评价模式体现了多元评价的特点和理念。首先,从评价的内容上看,从对“班班通”工程的需求调查开始,包括需要、问题、目标、条件、计划、实施、结果以及影响等阶段;其次,从评价的主体看,参与的人员类型众多,包括工程决策层人员、工程执行人员、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项目受益群体(包括地区、学校、教师、学生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等),这也正符合了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多元评价观,更具有时代特征;再次,从评价方式上来看,仅仅在结果评价中采用了“实地查看硬件设施到位,资源配备和师生利用信息化环境教学情况”这一量化评价方式,其他更多地采用了问卷、访谈和个案研究这种质性评价方式,具有量性结合的多元评价特点。最后,从评价的功能上看,CIPP在“班班通”工程中不同阶段不同方面的评价,体现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三者的有机结合,使评价整体全面,体现了评价的全部功能。
  表1 CIPP模式的“班班通”工程评价框架
  评价阶段 评价目标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举例 评价方法与手段
  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背景 未实施“班班通”工程前区域教育信息化程度,是否达到校校通;每学校达到的信息化程度(起步、应用、整合、变革)等 查看相关报告或总结
  “班班通”工程的需求 未实施前的困难、短期需求、理想状态情况,等等 问卷、访谈学校主要负责人、教师、学生
  “班班通”工程目标的合理性 指导思想、发展思路与规划、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合理性等 查看相关政策文件
  访谈“班班通”工程主要负责人和执行人、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专家
  领导和组织的合理性 组织体制;人员构成;领导成员的领导力;其他成员的执行力等 访谈项目负责人和执行人
  策略的合理性 “班班通”工程实施过程中制定的各种(保障、激励)政策措施、方案等 查看相关政策文件
  资金的合理性 投入资金占区域(学校)财政的比例;资金投入到硬件(资源、培训)建设的比例;每名教师、学生所得信息化培养费等 查看相关政策文件、档案
  访谈“班班通”工程主要负责人和执行人、学校主要负责人、教师、学生
  人力投入的合理性 “班班通”工程中各部分子系统人力资源的素质能力;对他们的系统安排、协调等 查看相关政策文件、档案
  访谈相关人员、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专家
  时间和计划的合理性 对“班班通”工程建设的时间规划;与规划中需完成的任务是否匹配;时间和规划任务是否符合实际条件等 查看相关政策文件、档案
  访谈相关人员、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专家
  与外界其他各系统的关系 与社会、通讯、生产、服务等相关系统是否有交流;外界的支持度等 查看相关政策文件、档案
  访谈项目合作伙伴
  实施过程 “班班通”工程在实施中的具体措施;投入的软硬件对教育教学的作用;教师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升等 访谈学校教育主管、教师、学生
  实施过程管控 “班班通”工程建设期间的管理和监控机构;其监管的内容及能力等 访谈监管部门人员
  实施过程资料档案化 对实施过程的内容进行档案化备案;档案资料的完整、详细程度等 查看相关政策文件、档案
  影响 “班班通”工程是否达到目标;受益人各方面的受益程度;影响范围和深度等 问卷、访谈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学校教育主管、教师、学生
  成效 “班班通”工程的各项成果(如促进教育教学深度变革、改变教育管理方面);成果的有效性和意义 实地查看硬件设施到位,资源配备和师生利用信息化环境教学情况
  访谈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项目目标受益地区(学校)个体
  个案研究
  可持续性 “班班通”工程的可持续性 访谈工程负责人和执行人
  可推广性 “班班通”工程的可推广性;是否具有普适意义 访谈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
  3. 评价实施建议
  (1)建立评估小组
  由于“班班通”工程评估对象多元化,评估内容多面化,评价方法质性化,而且评估工作涉及多个环节,持续时间较长,所以需要的评估主体人数较多,其中不乏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专家。因此,需要成立评估小组。通常评估小组的成员在5-8名,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并指派负责人。
  (2)注重评价各个阶段的衔接
  在CIPP评价模式的四个阶段中还会涉及很多环节和活动,并且每个阶段的活动都不是线性进行,可能会存在着交叉、重叠。需要我们明确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他们的优先级别,对环节涉及的人员职责、时间安排、工程进度进行较全面的规划。
  (3)注重评价应用方面的功能
  在“班班通”工程中,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资源、活动已经初步形成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里,时空、教师、资源不再有界限,因此,成果评价中衡量“班班通”工程的成效主要是评价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硬环境、软环境和潜环境下开展常态教学、科研、教研、教育活动等策略、途径,模式的效果、效率和效益。
  (4)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与改进功能
  CIPP评价模式的核心观点是“评价结果为了改进”。利用CIPP评价模式进行“班班通”工程的评价,不单纯是为了鉴定优劣,更重要的是通过搜集资料、分析评价而得到完善和改进。对于培训评估的结果,应该注意及时反馈给相关的单位和人员,以便于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完善。对评价结果的反馈更应注意其激励性,不仅要给出综合性的评价结论,而且要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性建议。
  小 结
  通过理论研究,我们发现: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四阶段基本能够全程、有效地对基础教育“班班通”工程进行过程监控并提供改进、决策依据。但这也仅仅是理论的推演,由于评价内容较为复杂、方式较为灵活、采集的数据量大、涉及的评价人员较为专业,使其应用于实践中可能还会遇到一些障碍或困难,需要在这一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协同发展视域下的教师网络研修模式研究》(项目编号:W2014139)和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一般课题《基于虚拟名师工作室的教师发展共同体研究》(课题号:JG13CB094)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辽宁省电化教育馆)
其他文献
当前的信息技术已经逐步在向着数据主导的方向过渡。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在不断地通过数据的引导进入一个新的精细化管理和运营的时代,教育行业也在这一趋势的影响下逐步发展,不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基于数据的应用,助力教育的进一步变革。  “数据”与“数字”的区别何在?有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学生考试得了78分,这只是一个“数字”。但如果思考这78分背后的因素:家庭背景、努力程度、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把它们和78
在“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教育改革的重心由教师的“教”转向了学生的“学”。许多概念诸如“创客”“创客教育”“STEM教育”“数字科学家”“学科核心素养”等,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目前创新课程的目标及其主要问题  课程是为了达成某个目标,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思路和方案实施教学,并获得有意义的使命体验的过程。按照设计痕迹的明显程度,课程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分,这
【本刊讯】2017年3月1日,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北京師范大学和北京国信世教信息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国STEAM教育发展报告》发布会在北京市八一学校举行。  这份报告是国内业界将始于美国的STEAM教育理念与方法论,经过数年的实践探索,首度由教育权威部门和教育研究咨询机构进行深度考察论证后,倾力打造之作。该报告旨在分析我国科技教育领域的现状,分享进展与案例,展望前景并提出标准的思考框架;
北京微视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微视酷(VR SCHOOL),创立于2015年,是中国专业VR教育软件研發机构,是国内较早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教育的高新科技企业。  “微视酷VR课堂”强大的系统构成,使VR上课必备要素——教具与教学完美融合、课堂注意力管控、课件符合教育需求、学习功能提升,都一一实现,是素质教育和数字化教育的结合。  微视酷(VRSCHOOL)创立以来,针对教育难题,从课堂实际需求
【摘 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采取任务型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课前使用海e英语学习社区预习课文和查找相关话题的资料等,课堂上,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的任务链中,探索、发现,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海e英语学习社区;任务驱动;整体教学;积极课堂  基本思路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积极提倡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积
2015年,全球在线教育发展继续保持着迅猛的势头。据多家机构的相关调查综合发现:印度是在线教育增长率最高的区域(来自elearningindustry.com),美国是在线教育普及率最高的区域(来自iNACOL)。下面,就以印度和美国为代表来梳理国外基础教育领域在线教育发展现状,并进一步探明相应的发展趋势。  印度在线教育发展现状  印度的在线教育有政府大力推行“数字印度”国家战略的背景。整体看来
回顾新课程改革走过的10年,总觉得在普通高中开展的技术教育和所开设的技术课程都有点不伦不类,不尽人意;总觉得应该对技术课程进行整合,应该体现出技术教育的作用和价值。鉴于此,本文拟从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现状、技术教育的作用和技术课程整合设想三方面来讨论,以期抛砖引玉。  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现状   就目前而言,普通高中技术教育不伦不类,其作用和价值未能得到体现,主要表现在技术课程虚大空、技术教育无特
当前,信息技术正在对教育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教育者面临着比以往更加巨大的挑战,能否顺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转变观念,变革教育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出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未来人才,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大问题。  教材是教育内容的载体,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具有突出地位,应该反映时代发展变化需求。电子教材的出现,使得传统教材的弊病日益凸显。传统纸质教材在走向具体的教育情境时,它所固有的稳定性、封闭性和静态性,与现
【摘 要】现代信息化教学为语文教学带来了变革,借助浩瀚的网络资料、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可积累相关的教学素材,在课堂教学中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同时还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但在信息化教学的同时,还要注意扬长避短,不可盲目一哄而上。作为教师,在提升自己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同时,也不可忽视教学基本功的锤炼。  【关键词】信息化;中职;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
【本刊讯】2017年6月15日—16日,由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北京教育新闻中心协办的“北京2017教育督导与评价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研讨会以“教育督导信息化发展与应用”为主题,为各省、市搭建了区域教育督导交流协作平台,来自全国各省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部门的领导、教育专家、督學等近260人参加会议,共同分享了教育督导信息化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