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社会一直将医生看作令人尊敬的职业,而中国则有句古话说:“不能欠先生和大夫的钱,否则,就没有人愿意帮助人们传授知识与挽救生命”。医生治愈病人的能力以及他们能够为患者提供情感上的安慰,这些都成了电视剧创作的丰富源泉。
医疗题材再度回归,如何保证专业不被吐槽?
我们观察到,随着国内电视剧市场的不断深入发展,电视剧作品对年轻观众的开发与引导能力不断加强。随之而来的,是剧目题材逐步细分化,行业剧开始抬头。其中,医疗剧是行业剧的重要突破方向。2017年,医疗题材再度回归。如《急诊科医生》由《甄嬛传》导演郑晓龙执导,汇聚了张嘉译、王珞丹等演员阵容;《外科风云》,则由《琅琊榜》导演李雪执导,集结了靳东、白百合等实力派演员,两部堪称诚意满满的作品,令观众对医疗剧的期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其实,在大型古装剧《芈月传》之后,导演郑晓龙又回归现实社会,选择了行业剧中最难拍的医疗题材——《急诊科医生》。说难拍不仅是因为医患关系的敏感尺度,也是此前同类题材饱受诟病的专业硬伤。这是郑晓龙导演继2001年执导《永不放弃》,2014年担任《产科医生》总策划后,第三次拍摄医疗题材。“醫院和伦理、社会可以结合的点很多,有很多故事和病例都很让人触动。我个人非常喜欢剧本里的人文关怀,这一点十几年来一直没变。”
而另一部作品《外科风云》则号称要传达的是一种精神气质,是高级向上,有真情实感的。这里的仁合医院如同一个浓缩的社会,从这个“小社会”里能看见人情冷暖喜怒哀惧。白百何此次饰演的胸外科医生陆晨曦,虽然医术高超,但却因为性格耿直不懂变通,而被“下放”到急诊科,但是在急诊室,陆晨曦才看到了更加真实的社会,更加纯粹的人性,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作为医生该有的原则与信念。
一部好剧,要有好故事好演员以及精良的服化道;一部好的行业剧,是“一部好剧 行业戏份的专业”,《急诊科医生》与《外科风云》成为2017年观众瞩目的医疗剧,而他们能否成为行业剧新标杆,能否在好剧的基础之上在专业上不被指摘和吐槽,我们拭目以待。
尚处萌芽状态,国产医疗题材何去何从?
提起医疗剧是什么?很多人的脑海里都会出现这样的情景:穿着医生、护士的制服,其实还是一个个爱情、家庭故事。其实,医疗剧首先是行业剧,或者说是职业剧,主要描述的对象是医生,他们被看作是现代社会神话的代表——在巨大的压力下创造奇迹,那就是病人总能够恢复。其次,医疗剧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对医患关系的反映。第三,对医护人员生活方面的表现也逐步增多,电视剧逐渐把医生从“神话”代表还原成人,体现他们的困境是当代医疗剧的一大特点。亦即医疗剧已经将医生这一“神话”代表进行平民化的处理,展露出医生的个体困境或者是医护的职业困境。医生职业的特殊性,让白衣天使从神坛走到人间,从幕后走到人前,最终医患双方在增添了解的前提下达到相互理解和尊重。
近几年,活跃在美荧幕上的医疗剧主要有《实习医生格蕾》《豪斯医生》《整容室》《私人诊所》等,这些剧作的实现从急诊室转移到外科、门诊、整容室和私家医院。美国医疗剧在情节系列剧中数量并不多,但是每部都可以看成是制作优良的精品,而且无论内容还是特色还是角色设置都各有特色,并无雷同之处,医疗剧已经成为美国情节系列剧中的一个重要的类型,甚至不输与传统的犯罪剧和律政剧。
对于国产医疗剧来讲,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希波克拉底誓言》直接拷问了医生的职业道德。进入90年代后,医疗题材的电视剧与情景喜剧、家庭伦理剧和戏说剧、历史剧等题材电视剧的如火如荼、愈演愈烈相比,反而显得格外的沉寂。直到2000年的电视剧《都是天使惹的祸》出世,才第一次把“医疗剧”带入了人们的视野中。随后,电视剧《永不放弃》《神医喜来乐》《最后诊断》《生命烈火》《无限生机》《生死一线》《活着,真好》《柳叶刀》《大国医》《医者仁心》《感动生命》《心术》《到爱的距离》《爱的妇产科》等与“医”相关的电视剧相继问世。
这些剧目的出现,为医疗题材带来了新的活力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就拿《都是天使惹的祸》来说,这其实只是一部“在”医院的故事,男女主披着医生、护士的白大褂,以医院背景为包装材料,实则讲述的是爱情故事,是一部青春偶像剧。整部剧格调轻松,故事叙述虽让观众有悲有喜、有泪有笑,也有所感悟,但其文本中缺乏了对现实医患关系的探讨、医生困境的体悟,因此只能说,这部电视剧是一群年轻靓丽的演员们刮起的一阵爱情浪潮而已。
其实,不止这部剧,国产医疗剧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对医患关系避而不谈、或是打擦边球,医疗剧构建中绝对不能缺少的环节便是对于医患关系的表现。也可以说,患者群体是医疗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护工作者的任务是救死扶伤,集中在医院这个环境中,相应的对象便可以视作是前来就诊的患者。这样说来,医生和患者双方抱着共同的愿望,两者应该从属于矛盾的统一方面,而非对立关系。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医患之间的纷争屡见不鲜,双方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使得两者关系虽不至于是剑拔弩张,却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基本的信任。患者群体的不容忽视,加上现实生活的原料,那么影视剧作为生活的一面镜子,在构思和表述上必须直面这个现象,无从回避。例如,《心术》从反面叙述医患关系的和谐与统一,以此张扬当代社会和谐精神与人文关怀,构成医疗叙事的内在张力。在很大程度上,医患关系所承载的社会矛盾、思想情绪等,已经远远超过其问题本身, 而是被放大和夸张,某些媒体的不实报道、不负责任的口头相传又加剧了这种趋势。
作为职场戏,在国产医疗剧中,同事之间的竞争关系相对缓和,通常处理为“朋友式”的情谊,大家以真挚的友情贯穿着工作和生活,又会在这种环境氛围中,产生动人的爱情故事,如《心术》中的霍思邈和梅晓护,《产科男医生》中的左右和钱小小,出现这样的局面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思想不无关系。另外,我国传统中存在着一种裙带关系也让同事之间的竞争显得顾忌良多,甚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畏手畏脚”。医疗剧回潮,能否突破“医患关系”与“职场戏”的桎梏是关键。 可以说,在国内,以医疗为背景或者与医护工作者直接相关的、扎根于现实的医疗题材电视剧还处于萌芽状态。它们相比其他类型来说数量少,只占据着电视总产量的一小部分,但是传递的生活和信念牵动着国人的情感体悟和情感认同,不仅不会退出市场,而且还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
医疗题材升温 形式、内容都要抓
我们看到,医疗剧越来越多地进入大众的视野,知名度也越来越大。在国内做医疗剧,与国外有不同的背景与环境,所以并非不想拍,而是不敢拍。医患矛盾、医疗改革这些敏感问题都是“雷区”,创作视角和深浅度的问题难以把握,假如避重就轻,更易招致骂声——医疗对老百姓来说是太现实的问题了,谁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岂容得下挂羊头卖狗肉;其次,国内编剧生态还未完全转向专业化团队化创作阶段,因此对行业剧细节的把握有所欠缺,在真实性与接近性上不足。
事實上,医疗剧对于编剧的要求在众多剧中是专业性最强的,经典医疗剧的编剧都有职业背景,台湾版《白色巨塔》虽改编自同名日剧,但它的编剧仍起用了台大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侯文咏;另外,在制作上,资金应该从大腕明星抽离,转向专业的医疗场景和设备。《豪斯医生》《实习医生格蕾》会耗费几千万美元搭建真正的“医院”供拍摄,TVB有专门的团队与“对口”医院协调,而国产医疗剧的手术场面往往严重失真,更像几个演员在静态的手术台上过家家。因为剧组通常的做法是租用医院的闲置手术室,很多细节根本达不到实战状态。
在美国的医疗剧中,通常叙事空间所承载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例如,《实习医生格蕾》是将人们视为神秘和恐怖之地的医院生活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带领着观众对医学这一相对陌生的科学进行探索与发现。编剧们紧紧抓住观众求知猎奇的心理,将人物的故事和手术室紧密融合,让观众可以直观地了解那“沸腾”的手术台。《急诊室的故事》节奏很快,而且对医疗器械、医疗过程的展示像图解一样真实,以至于让观众觉得是在看急诊室的真实生活,以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
我们看到,内地医疗剧是在学习美剧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但借鉴和学习之外对自身发展的规律还处在摸索阶段,存在诸多不足。今年医疗剧呈升温趋势,因此更应该树立精品意识,打造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的优质电视剧:内容上注重专业性和科学性,形式上注重视听语言的充分利用,避免电视题材的同质化、跟风热,对每一部医疗剧来说要始终以宣扬医德、医责为使命,坚持崇高的生命价值。
医疗题材再度回归,如何保证专业不被吐槽?
我们观察到,随着国内电视剧市场的不断深入发展,电视剧作品对年轻观众的开发与引导能力不断加强。随之而来的,是剧目题材逐步细分化,行业剧开始抬头。其中,医疗剧是行业剧的重要突破方向。2017年,医疗题材再度回归。如《急诊科医生》由《甄嬛传》导演郑晓龙执导,汇聚了张嘉译、王珞丹等演员阵容;《外科风云》,则由《琅琊榜》导演李雪执导,集结了靳东、白百合等实力派演员,两部堪称诚意满满的作品,令观众对医疗剧的期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其实,在大型古装剧《芈月传》之后,导演郑晓龙又回归现实社会,选择了行业剧中最难拍的医疗题材——《急诊科医生》。说难拍不仅是因为医患关系的敏感尺度,也是此前同类题材饱受诟病的专业硬伤。这是郑晓龙导演继2001年执导《永不放弃》,2014年担任《产科医生》总策划后,第三次拍摄医疗题材。“醫院和伦理、社会可以结合的点很多,有很多故事和病例都很让人触动。我个人非常喜欢剧本里的人文关怀,这一点十几年来一直没变。”
而另一部作品《外科风云》则号称要传达的是一种精神气质,是高级向上,有真情实感的。这里的仁合医院如同一个浓缩的社会,从这个“小社会”里能看见人情冷暖喜怒哀惧。白百何此次饰演的胸外科医生陆晨曦,虽然医术高超,但却因为性格耿直不懂变通,而被“下放”到急诊科,但是在急诊室,陆晨曦才看到了更加真实的社会,更加纯粹的人性,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作为医生该有的原则与信念。
一部好剧,要有好故事好演员以及精良的服化道;一部好的行业剧,是“一部好剧 行业戏份的专业”,《急诊科医生》与《外科风云》成为2017年观众瞩目的医疗剧,而他们能否成为行业剧新标杆,能否在好剧的基础之上在专业上不被指摘和吐槽,我们拭目以待。
尚处萌芽状态,国产医疗题材何去何从?
提起医疗剧是什么?很多人的脑海里都会出现这样的情景:穿着医生、护士的制服,其实还是一个个爱情、家庭故事。其实,医疗剧首先是行业剧,或者说是职业剧,主要描述的对象是医生,他们被看作是现代社会神话的代表——在巨大的压力下创造奇迹,那就是病人总能够恢复。其次,医疗剧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对医患关系的反映。第三,对医护人员生活方面的表现也逐步增多,电视剧逐渐把医生从“神话”代表还原成人,体现他们的困境是当代医疗剧的一大特点。亦即医疗剧已经将医生这一“神话”代表进行平民化的处理,展露出医生的个体困境或者是医护的职业困境。医生职业的特殊性,让白衣天使从神坛走到人间,从幕后走到人前,最终医患双方在增添了解的前提下达到相互理解和尊重。
近几年,活跃在美荧幕上的医疗剧主要有《实习医生格蕾》《豪斯医生》《整容室》《私人诊所》等,这些剧作的实现从急诊室转移到外科、门诊、整容室和私家医院。美国医疗剧在情节系列剧中数量并不多,但是每部都可以看成是制作优良的精品,而且无论内容还是特色还是角色设置都各有特色,并无雷同之处,医疗剧已经成为美国情节系列剧中的一个重要的类型,甚至不输与传统的犯罪剧和律政剧。
对于国产医疗剧来讲,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希波克拉底誓言》直接拷问了医生的职业道德。进入90年代后,医疗题材的电视剧与情景喜剧、家庭伦理剧和戏说剧、历史剧等题材电视剧的如火如荼、愈演愈烈相比,反而显得格外的沉寂。直到2000年的电视剧《都是天使惹的祸》出世,才第一次把“医疗剧”带入了人们的视野中。随后,电视剧《永不放弃》《神医喜来乐》《最后诊断》《生命烈火》《无限生机》《生死一线》《活着,真好》《柳叶刀》《大国医》《医者仁心》《感动生命》《心术》《到爱的距离》《爱的妇产科》等与“医”相关的电视剧相继问世。
这些剧目的出现,为医疗题材带来了新的活力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就拿《都是天使惹的祸》来说,这其实只是一部“在”医院的故事,男女主披着医生、护士的白大褂,以医院背景为包装材料,实则讲述的是爱情故事,是一部青春偶像剧。整部剧格调轻松,故事叙述虽让观众有悲有喜、有泪有笑,也有所感悟,但其文本中缺乏了对现实医患关系的探讨、医生困境的体悟,因此只能说,这部电视剧是一群年轻靓丽的演员们刮起的一阵爱情浪潮而已。
其实,不止这部剧,国产医疗剧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对医患关系避而不谈、或是打擦边球,医疗剧构建中绝对不能缺少的环节便是对于医患关系的表现。也可以说,患者群体是医疗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护工作者的任务是救死扶伤,集中在医院这个环境中,相应的对象便可以视作是前来就诊的患者。这样说来,医生和患者双方抱着共同的愿望,两者应该从属于矛盾的统一方面,而非对立关系。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医患之间的纷争屡见不鲜,双方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使得两者关系虽不至于是剑拔弩张,却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基本的信任。患者群体的不容忽视,加上现实生活的原料,那么影视剧作为生活的一面镜子,在构思和表述上必须直面这个现象,无从回避。例如,《心术》从反面叙述医患关系的和谐与统一,以此张扬当代社会和谐精神与人文关怀,构成医疗叙事的内在张力。在很大程度上,医患关系所承载的社会矛盾、思想情绪等,已经远远超过其问题本身, 而是被放大和夸张,某些媒体的不实报道、不负责任的口头相传又加剧了这种趋势。
作为职场戏,在国产医疗剧中,同事之间的竞争关系相对缓和,通常处理为“朋友式”的情谊,大家以真挚的友情贯穿着工作和生活,又会在这种环境氛围中,产生动人的爱情故事,如《心术》中的霍思邈和梅晓护,《产科男医生》中的左右和钱小小,出现这样的局面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思想不无关系。另外,我国传统中存在着一种裙带关系也让同事之间的竞争显得顾忌良多,甚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畏手畏脚”。医疗剧回潮,能否突破“医患关系”与“职场戏”的桎梏是关键。 可以说,在国内,以医疗为背景或者与医护工作者直接相关的、扎根于现实的医疗题材电视剧还处于萌芽状态。它们相比其他类型来说数量少,只占据着电视总产量的一小部分,但是传递的生活和信念牵动着国人的情感体悟和情感认同,不仅不会退出市场,而且还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
医疗题材升温 形式、内容都要抓
我们看到,医疗剧越来越多地进入大众的视野,知名度也越来越大。在国内做医疗剧,与国外有不同的背景与环境,所以并非不想拍,而是不敢拍。医患矛盾、医疗改革这些敏感问题都是“雷区”,创作视角和深浅度的问题难以把握,假如避重就轻,更易招致骂声——医疗对老百姓来说是太现实的问题了,谁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岂容得下挂羊头卖狗肉;其次,国内编剧生态还未完全转向专业化团队化创作阶段,因此对行业剧细节的把握有所欠缺,在真实性与接近性上不足。
事實上,医疗剧对于编剧的要求在众多剧中是专业性最强的,经典医疗剧的编剧都有职业背景,台湾版《白色巨塔》虽改编自同名日剧,但它的编剧仍起用了台大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侯文咏;另外,在制作上,资金应该从大腕明星抽离,转向专业的医疗场景和设备。《豪斯医生》《实习医生格蕾》会耗费几千万美元搭建真正的“医院”供拍摄,TVB有专门的团队与“对口”医院协调,而国产医疗剧的手术场面往往严重失真,更像几个演员在静态的手术台上过家家。因为剧组通常的做法是租用医院的闲置手术室,很多细节根本达不到实战状态。
在美国的医疗剧中,通常叙事空间所承载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例如,《实习医生格蕾》是将人们视为神秘和恐怖之地的医院生活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带领着观众对医学这一相对陌生的科学进行探索与发现。编剧们紧紧抓住观众求知猎奇的心理,将人物的故事和手术室紧密融合,让观众可以直观地了解那“沸腾”的手术台。《急诊室的故事》节奏很快,而且对医疗器械、医疗过程的展示像图解一样真实,以至于让观众觉得是在看急诊室的真实生活,以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
我们看到,内地医疗剧是在学习美剧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但借鉴和学习之外对自身发展的规律还处在摸索阶段,存在诸多不足。今年医疗剧呈升温趋势,因此更应该树立精品意识,打造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的优质电视剧:内容上注重专业性和科学性,形式上注重视听语言的充分利用,避免电视题材的同质化、跟风热,对每一部医疗剧来说要始终以宣扬医德、医责为使命,坚持崇高的生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