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程序对检验质量的影响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iyuang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血液标准的采集是临床检验的基本项目之一,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程序是确保临床质量检验正确的保障,同时也是一个有价值的血液检验报告的前提。
  【关键词】 血液标本;检验质量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68-01
  如果采集血液标本的程序操作不当,检验结果就不能保证完全准确无误,甚至有可能发生较大的医疗事故。因此,操作人员在采集血液标本时要严格规范采集程序,确保血液标本的质量,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1]。本文就血液标本的规范采集对检验质量的影响概述如下:
  1 采血前的质量控制
  掌握规范的血液标本的采集程序不仅要选用合适的采血方法,还需要重视采血前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各种因素,包括情绪、饮食等因素。有关护理人员在对患者采集血液标本前,必须在前一天通知患者,让患者做好准备,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做好器材的准备。
  1.1 情绪因素 血液的成分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如人处于极度紧张状态时,体内血红蛋白、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因此,采血一般在安静状态下进行。
  1.2 饮食因素 由于饮食中的一些成分会使血液成分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因此大多数生化检验一般要求早晨空腹采血,即在做检验前,患者应控制饮食,空腹者可在上午7点至10点取血。但空腹时间过长也会影响结果,一般不能超过16小时。
  1.3 器材因素 采血前,有关护理人员要仔细检查所需器材,并核对患者的医嘱与化验单,以确定临床检验的项目和注意事项。护理人员检验的项目包括注射器是否完好无损、注射器与针头的连接处是否漏气、采血所需试验管是否达到无菌洁净。
  2 采血时的质量控制
  采血过程是血液标本采集中最重要的步骤,因此采血的体位、采血的方法、止血的时间都或多或少都能影响到血液标本的质量。
  2.1 体位因素 有文献报道[2],体位对患者血液的生化结果影响较大,结果显示,28项生化结果值坐位均大于卧位。因此,同一位患者在采血时尽量采用同样的体位,避免体位影响血液质量检验的结果。
  2.2 采血方法
  2.2.1 静脉采血法 找好静脉后,先用30g/L的碘酒棉签对采血的部位进行消毒,然后用75%的乙醇棉签消毒;操作人员用左手拇指压住消毒部位的下端,右手拿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30度角的位置刺入皮肤[3],之后缓慢降低角度进入静脉,左手抽动管的内芯,达到所需血液量后,解开止血带,用无菌干棉签压住伤口,拔出针头,将血液注入抗凝瓶,采血完毕。
  2.2.2 毛细血管采血法 首先用75%的乙醇棉签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等待酒精挥发完全之后,再用左手固定住将要采血的部位,右手拿消毒针,迅速刺入2-3mm,立即出针,让血液流出,用消毒棉球擦去第一滴血后,收集血液达到所需量后,用消毒干棉球压住伤口片刻即可。
  2.2.3 真空采血法 真空采集血液的方法比较简单,将针的一端刺入真空试管,另一端刺入静脉血管,在压力作用下血液会自动流入真空试管内。
  2.3 止血时间 拔出针头后,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或者家属按压采血部位3-5分钟,直到不出血为止,以免发生瘀血。
  3 血液标本采集后的质量控制
  一般来说,血液标本的检验质量与送血时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如果长时间放置将导致血液标本中的某些生化成分发生变化。由于血液中白细胞的降解作用以及红细胞本身的消耗,会使血糖的浓度降低,而血清中的钾离子会随着存放时间的增加而升高。有资料显示[4],不加NaF的标本中,葡萄糖以每小时7%的速度被分解;而肌酸肌酶在室温下搁置2h后,酶活力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因此,在血标本采集完毕之后,要严格控制血液的留置时间,确保血液标本的检验质量。
  在采集的血液标本保存与运送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红细胞破裂、血液标本中细胞内的物质流入血浆,从而血清被稀释,即发生溶血。溶血会对电解质、血糖、尿素等指标的检验质量产生影响[5]。因此,在临床检验中,一旦发现有溶血问题,必须重新进行采血并对其检验。
  因此,在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完毕之后,要及时运送和处理,保证采血过程、运送过程、处理等过程在30min内完成,从而保证了临床检验的高质量。
  4 小 结
  综上所述,血液标本的采集程序是临床检验的一个重要环节,标本采集的程序是否规范,将直接影响到临床检验的质量。血液标本的采集要处理好每一个环节,熟练掌握采集血液的程序。因此,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必须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程序,综合分析多种影响因素,制定缜密的血液标本采集程序规范与制度,促进临床检验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杜兰芳.血液标本采集程序与注意事项研究探讨[J].大家健康,2013,7(4):151-152.
  [2] 卢雁英,赖桂凤,郑丹丹.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27(3):43-44.
  [3] 余丽华,任卫全.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青海医药杂志,2009,38(2):50-52.
  [4] 阙肖冬.规范血液标本采集确保临床检验质量[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9):270.
  [5] 马文昭.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对结果影响的研究探讨[J].中外医疗,2008,30(18):2461-2462.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分析讨论梅毒抗体经ELISA法检测后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并探讨其解决方法。方法 选取梅毒患者1620例,将其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对其血清中的梅毒抗体采用ELISA法来进行检测,两组中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再进一步使用TP-PA试剂来确诊。结果 检测出老年组假阳性率为3.4%,中青年组假阳性率为1.2%,两组之间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 年龄为导致ELISA法检测梅毒抗体呈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62例患有乳腺肿块的患者,使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检查病灶部位,并分析乳腺结节的CDFI级别。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总符合率为93.58%;恶性病灶血流信号总显示率(88.57%)明显高于良性病灶的总显示率(51.16%),两者差异显著(χ2=12.3982,
期刊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健康人群颈部超声检测资料的分析,讨论颈部动脉硬化的预防措施。方法 将随机860例进行检测的健康人群分为四组:A组:50岁以下、B组:50岁以上(含)至59岁、C组:60岁(含)至69岁、D组:70岁(含)以上。分别进行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动脉的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以及彩色多普勒成像检测。结果 颈动脉硬化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结论 颈部血管超声检测能对颈部动脉硬化病
期刊
【摘要】 目的 针对VITCK2 Compact在检测奇异变形菌对亚胺培南药敏试验中的局限性,利用纸片扩散法探索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运用VITCK2 Compact AST-GN16药敏卡测定82株奇异变形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按亚胺培南将所测菌株分为三组即Ⅰ组亚胺培南耐药MIC≥16、Ⅱ组亚胺培南耐药MIC=4,Ⅲ组亚胺培南敏感MIC≤1,同时进行K-B法测定奇异变形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结
期刊
【摘要】 目的 了解开封地区儿童末梢血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为儿童喂养及保健管理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4至5月进行健康体检的0-16岁儿童2016名,取其无名指指端末梢血,使用博晖创新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BH5100多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微量元素含量,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缺乏情况。结果 5种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元
期刊
【关键词】 血气分析;酸碱平衡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72-01  血气分析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血液检测方法,通过对病人动脉血血液中多项指标的检验,综合分析,用于观察病人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平衡,从而反应机体的呼吸和代谢功能。如: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或者很多情况下两者并存,如: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等
期刊
【摘要】 我中心在一次处理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在井水和粪便里检出人毛滴虫滋养体,确定这起群体性发病是经水传播人毛滴虫感染,引起病人腹痛、腹泻、腹部不适等症状。证实人毛滴虫感染不仅对人有致病作用,引起群体性骤集性感染发病,而且感染性强。但其离开特定的环境,抵抗力弱。回顾这次经过,对人毛滴虫感染途径、致病性、以及检验人员在这次调查处理工作中的作用,提高检验人员在工作中意外发现病原体意识,因此作者认为
期刊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疾病,好发于冠状动脉及脑动脉,危及生命健康。近年来,发病率日趋增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作者自2002——2012年间使用EMS-9STANDARD经颅多普勒彩超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46例进行分析,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供参考。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
期刊
【摘要】 目的 了解结核病痰涂片的检查状况,通过改进技术,提高结核病人的发现率。方法 选取我中心结核科120例结核病患者通过采用直接涂片抗酸染色镜检法,其结果判定按照《痰涂片镜量保证手册》来进行。结果 总共120例结核病患者做痰检,总的涂阳率为19.4%;男性的涂阳率为19.3%,女性的涂阳率为13.5%,其中15-34岁组的涂阳率为27.6%,34-54岁的涂阳率为18.3%,55-74岁的涂阳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老年痴呆症患者采用CT血流灌注,探讨和分析其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试验组)与60例正常的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采用多排螺旋CT机对两组人群进行头颅平扫后,再进行灌注扫描。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右嗅区脑血流和脑血容量分别为(14.65±6.38)、(20.21±5.13);(2.57±0.79)、(1.88±0.7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