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教师基本功中最重要的两条是“善譬”、“善问”。所谓“善问”,就是提出的问题一要符合儿童学科本身的知识结构,二要符合认识事物的规律。课堂提问设计得好,对于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恰到好处的提问方法有哪些呢?
一、导读提问
课堂提问要符合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渐进性,不要连珠炮似地向学生发出若干个“为什么”。如《初冬》一文,主要写了初冬下雾时候和雾散以后的景象,课文第二节写了塔、小山“望不见”,田野、树林“看不清”;以后发出“淡淡的光”,这些都是下雾的景象。雾散后的景象呢?塔、小山“望得见”,田野、树林“看得清”,太阳“射出光芒来”。这样的课文内容结构,提问就可以这样设计:“白茫茫的一片大雾里,远处的塔、小山,近处的田野、树林,还有太阳怎么样呢?”雾散以后呢?这些景物怎么样呢?学生掌握了第一个问题的思维方法后,就容易回答第二个问题了。
二、设疑式提问
教师的教,主要是教学生“会学”,即学生会探索知识,会总结规律,会举一反三。让学生自学为主的前提是教师学法指导的成功。教师要选择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手段,有效地指导学生。如《鸟的天堂》一课中的第二自然段,可以设计下面三个小问题让学生讨论:①作者对静态描写是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请大家说明哪句是写远看?哪句是写近看?哪句是写整体?哪句是写部分?②作者为什么按照这样的顺序写?顺序颠倒了可以不可以?为什么?③作者写静态的三句是写榕树的哪些方面?这些问题看似浅显,其实,是教师在讲读课文中,注意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溶入文章所叙述的情景之中,从而使学生对照自学题自读、自议、自解。可见,提问设计得巧妙,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诱发式提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题,促进学、思、疑、问、悟的结合,并使之循环往复,不断提高。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鼓励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组织他们讨论问题。通过质疑、解疑,开拓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学得主动,理解深刻。有一次我听观摩课《黄河象》时,有位学生提问:课文写的是黄河象骨骼化石的特点,黄河象成化石的经过,以及化石的发掘,课题叫《黄河象化石》更加恰当。毋庸置疑,这是在既理解课文内容又勤于思考的前提下才能提出的疑问。该班学生就此进行了前后桌小组讨论,找到了取课文题目为《黄河象》的理由,同时老师也肯定了这个学生的独创性。通过思考、判断、推理,直到解决问题,培养动脑筋、勤思考的习惯,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趣味性提问
儿童阶段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强、好说,因此教师设计提问时应考虑到这些特点,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要用突然发问来惩罚学生的错误,不要用偏、难、怪题使他们感到难堪,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否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教师应以表情、语气、手势、教具等各种因素来诱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回答老师的提问是光荣的,是乐趣,是享受,回答对了心内无比高兴,这样他们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
五、诱发式提问
课堂教学不能只有老师提问,学生被动问答,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勇于提问题,养成积极提问的良好风气。教师要善于创设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新知识探索的强烈欲望。对于有些问题,学生由于捕捉不到要点而久思不解其意,教师可适当指点,使学生找到突破点,畅通思维,拓宽思路,当然老师设疑问必须具有针对性、适宜性、启发性、艺术性。
六、结合课题提问
在学习新课文之前,我都会结合课题提出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阅读兴趣。下面以教学《画风》时为例作说明。
师:这节课,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位厉害的新朋友。
生:是谁呀!怎么没看见呢?
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是挺好客的,现在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位厉害的新朋友。[课件出示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花儿见它点头,禾苗见它弯腰。——打一自然现象。]谁知道这位厉害的新朋友叫什么名字?
生:风。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对,是风。那谁来说一说风是怎样的?
生:风是透明的。
生:风吹得人很舒服。
生:我知道风的作用很大。
师:哦!你来说说风的用处。
生:风可以帮我们吹干衣服。
生:我也知道有关风的诗句。
师:太棒了,你能背上一句吗?
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师:那风能画吗?
生: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能画呢?
生:我能把风画出来。
师:真的?你愿意说一说你打算怎样把风画出来吗?
生:我是刚刚看到教室的窗帘被风吹得飘起来了才想到怎样画的。我打算画一扇窗户,再画一块被风吹得飘起来的窗帘就可以了。
师:多会观察的孩子呀!课文中也有三位能够把风画出来的孩子,同学们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吗?
生:想。
师:现在,聪明的孩子们,请你们认真读课文,看看这三位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画风的?请你从课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
我从课题入手,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通过提问充分地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心理欲望,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之,提问是经常采用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提问,研究问题的技巧,使每个提问寓于艺术性,如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导读提问
课堂提问要符合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渐进性,不要连珠炮似地向学生发出若干个“为什么”。如《初冬》一文,主要写了初冬下雾时候和雾散以后的景象,课文第二节写了塔、小山“望不见”,田野、树林“看不清”;以后发出“淡淡的光”,这些都是下雾的景象。雾散后的景象呢?塔、小山“望得见”,田野、树林“看得清”,太阳“射出光芒来”。这样的课文内容结构,提问就可以这样设计:“白茫茫的一片大雾里,远处的塔、小山,近处的田野、树林,还有太阳怎么样呢?”雾散以后呢?这些景物怎么样呢?学生掌握了第一个问题的思维方法后,就容易回答第二个问题了。
二、设疑式提问
教师的教,主要是教学生“会学”,即学生会探索知识,会总结规律,会举一反三。让学生自学为主的前提是教师学法指导的成功。教师要选择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手段,有效地指导学生。如《鸟的天堂》一课中的第二自然段,可以设计下面三个小问题让学生讨论:①作者对静态描写是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请大家说明哪句是写远看?哪句是写近看?哪句是写整体?哪句是写部分?②作者为什么按照这样的顺序写?顺序颠倒了可以不可以?为什么?③作者写静态的三句是写榕树的哪些方面?这些问题看似浅显,其实,是教师在讲读课文中,注意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溶入文章所叙述的情景之中,从而使学生对照自学题自读、自议、自解。可见,提问设计得巧妙,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诱发式提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题,促进学、思、疑、问、悟的结合,并使之循环往复,不断提高。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鼓励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组织他们讨论问题。通过质疑、解疑,开拓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学得主动,理解深刻。有一次我听观摩课《黄河象》时,有位学生提问:课文写的是黄河象骨骼化石的特点,黄河象成化石的经过,以及化石的发掘,课题叫《黄河象化石》更加恰当。毋庸置疑,这是在既理解课文内容又勤于思考的前提下才能提出的疑问。该班学生就此进行了前后桌小组讨论,找到了取课文题目为《黄河象》的理由,同时老师也肯定了这个学生的独创性。通过思考、判断、推理,直到解决问题,培养动脑筋、勤思考的习惯,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趣味性提问
儿童阶段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强、好说,因此教师设计提问时应考虑到这些特点,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要用突然发问来惩罚学生的错误,不要用偏、难、怪题使他们感到难堪,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否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教师应以表情、语气、手势、教具等各种因素来诱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回答老师的提问是光荣的,是乐趣,是享受,回答对了心内无比高兴,这样他们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
五、诱发式提问
课堂教学不能只有老师提问,学生被动问答,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勇于提问题,养成积极提问的良好风气。教师要善于创设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新知识探索的强烈欲望。对于有些问题,学生由于捕捉不到要点而久思不解其意,教师可适当指点,使学生找到突破点,畅通思维,拓宽思路,当然老师设疑问必须具有针对性、适宜性、启发性、艺术性。
六、结合课题提问
在学习新课文之前,我都会结合课题提出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阅读兴趣。下面以教学《画风》时为例作说明。
师:这节课,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位厉害的新朋友。
生:是谁呀!怎么没看见呢?
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是挺好客的,现在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位厉害的新朋友。[课件出示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花儿见它点头,禾苗见它弯腰。——打一自然现象。]谁知道这位厉害的新朋友叫什么名字?
生:风。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对,是风。那谁来说一说风是怎样的?
生:风是透明的。
生:风吹得人很舒服。
生:我知道风的作用很大。
师:哦!你来说说风的用处。
生:风可以帮我们吹干衣服。
生:我也知道有关风的诗句。
师:太棒了,你能背上一句吗?
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师:那风能画吗?
生: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能画呢?
生:我能把风画出来。
师:真的?你愿意说一说你打算怎样把风画出来吗?
生:我是刚刚看到教室的窗帘被风吹得飘起来了才想到怎样画的。我打算画一扇窗户,再画一块被风吹得飘起来的窗帘就可以了。
师:多会观察的孩子呀!课文中也有三位能够把风画出来的孩子,同学们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吗?
生:想。
师:现在,聪明的孩子们,请你们认真读课文,看看这三位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画风的?请你从课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
我从课题入手,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通过提问充分地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心理欲望,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之,提问是经常采用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提问,研究问题的技巧,使每个提问寓于艺术性,如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