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新理念涌现,其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和突破.这对教师的影响比较大. 以往的教学方式不再得心应手, 数学教学内容的变动挑战了教师的习惯,新的评价体系一时难以适应.种种情况,使教师必须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反思、加强合作交流,适应新的教育大局.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要更好地应用新课程,将它真正贯彻落实下去,教师必须了解它的理念.浙江省现行的教材的课程基本理念是:(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4)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二、自我更新, 提高教学素养
有些学生不喜欢数学,甚至厌恶数学.这与数学学习对学生逻辑思维要求较高有关系.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认为数学“无用”.的确,在人们的印象中,只要能掌握小学的加减乘除就能解决生活中绝大部分问题.这的确是数学教育的一个弊端,也是数学教师的一个失败.新课程在数学的应用性和思维培养上添加很多笔墨,提醒学生数学是有用的,更提醒教师要发现数学的真、善、美.说着容易,做着难.西塞罗说:“一个不懂自己出生前的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 因此,教师应该了解数学史,除了对数学理论有深度认识,还应多去观察,体验,联系,用数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生活实例能为数学学习带来动力.当学生也认识到数学“有用”时,自然就有兴趣,就能主动去学习数学.
三、自我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教师的反思工作,如同医生看病,对症下药.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上个月开了一节组内研讨课,之前认真地阅读了新课程理念,在备课时,认真考虑了知识、德育、情感目标,做好了各知识点的衔接工作.可是,课堂效果却不理想.同事点评后,我经过深刻反思了解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有优有劣,优点是教态大方自然,语言流利清晰,思维严密,缺点是想以学生为主体,实际还是不敢放手给学生.明白新课程中学生的思维的培养很重要,可是自己上课时却仍守旧.课堂节奏把握不好,废话多,不能达到重点突出等.可谓满目疮痍,还好不是病入膏肓.发现这些问题,对我来说,不是坏事,使我更了解自己的课堂,间接地更了解学生.当然,发现问题,不去解决,那教师之路就会越走越窄.为了走在阳光大道上,一定要找出对策,我阅读了一些期刊书籍,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上网寻找相关资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对症下药,“病”的确轻了许多.有一句话,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在教学中遇到了挫折,经过反思,找出原因,寻找对策,这样才能使自己更快成长.教学是在不断地探索中进步的,只要我们能正确面对失误,就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合作交流,在交流中增强团结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可见,团结力量大.在教学上,一定要与同事多沟通交流.有时在课堂结束后,把一些问题摆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百家争鸣,找出最合理的教学构架.对于数学,课外练习十分重要.但每个人的精力有限,既要备好课,又要找出具有针对性的练习是很难的.基于此,同年级任课教师分配好各章节练习任务,能够减少工作量.同事交流合作,是具有竞争性的合作.对于一些没有较好工作自律性的教师来说,无疑有了一个隐形推动力,使自己不断积极向上,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不仅对教师的自身建设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而且也为学生的成长进步提供了良好环境.
五、关注学生,师生相互促进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是绝对的主体.其中的弊端是学生“听话”,对学生的创造性有着抑制作用.往大了说,就是整个民族的创造性减弱.因此,课程改革应运而生.既然要以学生为主体,自然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更要了解关注学生的心理.由于青春期叛逆性的特点,在批评学生时切忌冷嘲热讽,以免形成对立情绪.最好耐性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初中时代是学习的黄金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入一些爱国主义等积极教育,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反思,加强与同事的合作交流,不管面对怎么样的教材,教学中始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要更好地应用新课程,将它真正贯彻落实下去,教师必须了解它的理念.浙江省现行的教材的课程基本理念是:(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4)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二、自我更新, 提高教学素养
有些学生不喜欢数学,甚至厌恶数学.这与数学学习对学生逻辑思维要求较高有关系.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认为数学“无用”.的确,在人们的印象中,只要能掌握小学的加减乘除就能解决生活中绝大部分问题.这的确是数学教育的一个弊端,也是数学教师的一个失败.新课程在数学的应用性和思维培养上添加很多笔墨,提醒学生数学是有用的,更提醒教师要发现数学的真、善、美.说着容易,做着难.西塞罗说:“一个不懂自己出生前的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 因此,教师应该了解数学史,除了对数学理论有深度认识,还应多去观察,体验,联系,用数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生活实例能为数学学习带来动力.当学生也认识到数学“有用”时,自然就有兴趣,就能主动去学习数学.
三、自我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教师的反思工作,如同医生看病,对症下药.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上个月开了一节组内研讨课,之前认真地阅读了新课程理念,在备课时,认真考虑了知识、德育、情感目标,做好了各知识点的衔接工作.可是,课堂效果却不理想.同事点评后,我经过深刻反思了解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有优有劣,优点是教态大方自然,语言流利清晰,思维严密,缺点是想以学生为主体,实际还是不敢放手给学生.明白新课程中学生的思维的培养很重要,可是自己上课时却仍守旧.课堂节奏把握不好,废话多,不能达到重点突出等.可谓满目疮痍,还好不是病入膏肓.发现这些问题,对我来说,不是坏事,使我更了解自己的课堂,间接地更了解学生.当然,发现问题,不去解决,那教师之路就会越走越窄.为了走在阳光大道上,一定要找出对策,我阅读了一些期刊书籍,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上网寻找相关资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对症下药,“病”的确轻了许多.有一句话,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在教学中遇到了挫折,经过反思,找出原因,寻找对策,这样才能使自己更快成长.教学是在不断地探索中进步的,只要我们能正确面对失误,就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合作交流,在交流中增强团结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可见,团结力量大.在教学上,一定要与同事多沟通交流.有时在课堂结束后,把一些问题摆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百家争鸣,找出最合理的教学构架.对于数学,课外练习十分重要.但每个人的精力有限,既要备好课,又要找出具有针对性的练习是很难的.基于此,同年级任课教师分配好各章节练习任务,能够减少工作量.同事交流合作,是具有竞争性的合作.对于一些没有较好工作自律性的教师来说,无疑有了一个隐形推动力,使自己不断积极向上,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不仅对教师的自身建设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而且也为学生的成长进步提供了良好环境.
五、关注学生,师生相互促进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是绝对的主体.其中的弊端是学生“听话”,对学生的创造性有着抑制作用.往大了说,就是整个民族的创造性减弱.因此,课程改革应运而生.既然要以学生为主体,自然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更要了解关注学生的心理.由于青春期叛逆性的特点,在批评学生时切忌冷嘲热讽,以免形成对立情绪.最好耐性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初中时代是学习的黄金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入一些爱国主义等积极教育,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反思,加强与同事的合作交流,不管面对怎么样的教材,教学中始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