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4-038-01
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意义
《课程标准》提出的科学探究的要素之一一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在新教材中,许多课例是以科学探究的方式展开的,而探究课的展开是以提出问题,确立探究方向为起点的。通过新课标准的深入学习和对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理解,笔者深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性。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又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下面是我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几点看法。
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1、营造学生提出问题的氛围。在教学中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转换主体角色,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我要学,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个性的张扬,启开了学生的一扇扇智慧的大门。
2、创设情境,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能否提出问题,不是教师刻意而为的,而是学生未进入学习情境中,未能进入思考状态,没有问题意识,所以就无问题可提。物理这一学科有其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显著特点。该学科实验多,与客观世界和生活实际联系较紧密。笔者认为巧妙设计,有意创设一些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十分必要的。同时,用一些提示性的言语,激活学生思维,并使之产生问题。
学生的问题意识来源于充满疑问和有趣的情境中,教师在探索前,故意创设有趣而且带有疑问的情境,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求知心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满足自己的表现欲。在特定的情境下,学生的头脑中产生了问题意识,这时应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教师做到“等一等”,使学生逐渐把问题意识转化为意识中的问题,并理清意识中的问题。意识中的问题一般是抽像的,不切实际带有主观性的等,随后教师应适当地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把自己意识中的问题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使之问题得以提出。例如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时,学生提出:“压力的效果只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吗?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着地面积能减小压力的效果吗?”等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以耐心、宽容对待学生,用欣赏性的语言认可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这时,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面部动作和一个手势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
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发展合作精神。比如,同桌之间可以结合为一组,通过自己思考,然后讨论提出问题,而且这样可以使所提问题具有广泛性,更有深度,体现学生的团队精神,体现学生们共同智慧,增加集体荣誉感。同时合作学习可以减轻学生的挫折感,促使学生学好物理树立信心。
4、引导学生整理归纳问题,使之科学化,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基于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知识储备不同,那么对事物的观察、感受、认识的程度也不同,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会不同,因此,所提出问题的针对性,科学性不强等,这时教师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帮助的态度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分析、归纳,使问题不断完善,要趋于有针对性和科学化。所谓归纳,简而言之,从个别抽像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应该让学生掌握并运用这种方法,整理,分析所提出的问题。如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生活情境转化为物理情境,并进一步设计出物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内容,通过以下进一步的实验:把一个瓶子放在一块海绵块上,来摸拟人在雪地上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抽象,问“我们今天要研究什么问题呢?”学生脱口而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经历了动脑和动口,尤其是动脑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训练,动口说又使学生练习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能在学生动脑思考问题时,给予思维方法上的指导,促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更趋于完善,更趋于科学性,这无疑是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作为学生如果用自己所提出问题能得到全体学生和教师的认可而受到表扬,那么学生就有了成就感,进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意义
《课程标准》提出的科学探究的要素之一一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在新教材中,许多课例是以科学探究的方式展开的,而探究课的展开是以提出问题,确立探究方向为起点的。通过新课标准的深入学习和对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理解,笔者深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性。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又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下面是我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几点看法。
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1、营造学生提出问题的氛围。在教学中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转换主体角色,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我要学,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个性的张扬,启开了学生的一扇扇智慧的大门。
2、创设情境,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能否提出问题,不是教师刻意而为的,而是学生未进入学习情境中,未能进入思考状态,没有问题意识,所以就无问题可提。物理这一学科有其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显著特点。该学科实验多,与客观世界和生活实际联系较紧密。笔者认为巧妙设计,有意创设一些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十分必要的。同时,用一些提示性的言语,激活学生思维,并使之产生问题。
学生的问题意识来源于充满疑问和有趣的情境中,教师在探索前,故意创设有趣而且带有疑问的情境,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求知心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满足自己的表现欲。在特定的情境下,学生的头脑中产生了问题意识,这时应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教师做到“等一等”,使学生逐渐把问题意识转化为意识中的问题,并理清意识中的问题。意识中的问题一般是抽像的,不切实际带有主观性的等,随后教师应适当地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把自己意识中的问题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使之问题得以提出。例如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时,学生提出:“压力的效果只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吗?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着地面积能减小压力的效果吗?”等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以耐心、宽容对待学生,用欣赏性的语言认可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这时,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面部动作和一个手势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
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发展合作精神。比如,同桌之间可以结合为一组,通过自己思考,然后讨论提出问题,而且这样可以使所提问题具有广泛性,更有深度,体现学生的团队精神,体现学生们共同智慧,增加集体荣誉感。同时合作学习可以减轻学生的挫折感,促使学生学好物理树立信心。
4、引导学生整理归纳问题,使之科学化,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基于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知识储备不同,那么对事物的观察、感受、认识的程度也不同,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会不同,因此,所提出问题的针对性,科学性不强等,这时教师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帮助的态度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分析、归纳,使问题不断完善,要趋于有针对性和科学化。所谓归纳,简而言之,从个别抽像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应该让学生掌握并运用这种方法,整理,分析所提出的问题。如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生活情境转化为物理情境,并进一步设计出物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内容,通过以下进一步的实验:把一个瓶子放在一块海绵块上,来摸拟人在雪地上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抽象,问“我们今天要研究什么问题呢?”学生脱口而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经历了动脑和动口,尤其是动脑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训练,动口说又使学生练习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能在学生动脑思考问题时,给予思维方法上的指导,促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更趋于完善,更趋于科学性,这无疑是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作为学生如果用自己所提出问题能得到全体学生和教师的认可而受到表扬,那么学生就有了成就感,进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