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艺术提问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as_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提问的明确性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如,有一位新教师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引入1/2+1/3后提问:“1/2与1/3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有的答:“都是真分数。”还有的答:“分子都是1。”显然,这一提问不明确,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的提问意图。如果改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的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既明确,又问在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
  2.提问的思考性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如,教“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教师提出:
  ①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
  ②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
  ③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宽圆的面积=半周长×半径=(2πr/2)×r=πr[2]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提问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应变。如,一位教师教了整数减带分数后,要求学生做5-(2+1/4)等于多少。有一个学生只把整数部分相减,得出3+1/4;另一个学生从被减数中拿出1化成4/4,相减时5又忘了减少1,得3+3/4。在分析这两个学生做错的原因并订正后,教师没有到此为止,而是提出:如果要使答案是3+1/4或3+3/4,那么这个题目应如何改动?这一问,立即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讨论。这一问题恰恰把整数减带分数中容易混淆或产生错误的地方暴露出来,这种问题来自学生,又由学生自己来解决的方式,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提问的多向性
  首先要让学生的思维多向。教师所提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能是唯一的,学生回答这类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学生的思维要跃出线性思维的轨道,向平面型、立体型思维拓展。因此,它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都是十分有益的。其次要注意信息传递的多向性。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改变信息单向传递的被动局面,使课堂呈现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的生动活泼局面。
  5.提问的逻辑性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如教“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这样设问: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已学过的什么图形?
  ②拼成的图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哪一条边?
  ③拼成的图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
  ④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图形面积的多少?
  ⑤怎样来表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⑥为什么求三角形面积要用底乘以高再除以2?这样的提问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不仅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6.提问的巧妙性
  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教师要善于激疑促思,或于“无疑”处设疑,或在内容深处、关键处、结合部设疑,使课堂教学时有波澜。如,邱学华老师上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节课时间过半时,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个公式求一般三角形面积。正当学生充满成功的喜悦时,邱老师抛出了一道“奇特”的题目:计算右图三角形的面积。并有意采用竞赛的形式把课堂气氛搞得很热烈,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抢着回答。结果,几乎全班学生的答案都是4×6÷2=12(平方米)。正当学生又一次为自己的“胜利”而感到喜悦时,邱老师诙谐地说:“你们都上当啦!”一语出口,尤如在已有涟漪的湖中投入一块巨石,学生情绪为之亢奋。这时邱老师才在学生思维异常活跃的情况下揭示其中的奥秘,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提问时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偏爱”后进生。
  
  收稿日期:2011-06-10
其他文献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论辩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论”,是分析和说明事理;“辩”,是辩解。“论辩”,就是通过理解和分析,组织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从广义上说,“议论”、“讨论”、“争论”、“辩论”等都属于“论辩”的范畴。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是语文实践。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达到对言语的理解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也可以这样简洁评价一节课有效与否:一看效果——用最生动、简便的方式使学生学会深奥复杂的内容;二看效益——追求在单位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使学生得到尽可能有效的发展。  【关键词】化学课堂;有效性;提高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有效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
期刊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思维的创造性工具,知识更新是前所未有的,随着信息量的迅速增长,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的整合不断推进,信息技术的手段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已以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因此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数学整合的方法、模式和规律尤为重要。  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运用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它不受时空限制,直接为学生提供了图形、声音、语言
期刊
【摘 要】农村留守学生安全隐患与教育管理缺失的成因:政策落实不到位;父母观念的影响;社会和学校管理不到位;素质教育不真正落实。对策:国家要在政策上实行倾斜,提高农村人的收入;落实政策,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建立、完善农村社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监护组织;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关爱留守学生;完善学校绩效工资考核方案;推行素质教育。  【关键词】农村;留守;学生;安全;教育
期刊
1.平等和谐,营造自学探究的学习氛围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间情景活动与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知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这其中学生是整
期刊
我从事高段语文课堂教学20余年了,对语文课堂教学感受颇多。借此机会,把我这些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谈点真知灼见,仅供参考。近些年来,我县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步子比较快。在新形势下,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清形势,在改革的浪潮中随波作浪,找到自己的出发点。  语文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两种误区,一种是传统的教学方
期刊
1.尽量不教  教是为了不教,所以就半教半不教、甚至一点也不教,这应该是一种新的舶来品。有的教师为了体现课改新理念,把少讲、不讲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要么一味发大卡、小卡,学生忙来忙去;要么就像农村办喜酒,学生像客人坐在一桌不摆菜的桌旁,没有讨论的方向和主题,纵容学生漫无天地想、说、议,表面是条件开放式,其实最后浪费了时间,得不出结论。而老师站在那里想讲又不敢讲,“传道、授惑”生怕有灌输,填鸭子
期刊
生物比较法教学,是指按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将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鉴别和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比较法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  1.生物比较法教学的作用  初中生物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生物教学中的
期刊
【摘 要】农村小学科学实验中所涉及的学生实验,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基本的教学途径之一。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手段之一。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实验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有必要对学生实验的实效性进行探讨。本文就是通过目前学生实验存在的现象进行分析,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探讨,从而提高学生实验的效果。  【关键词】学生实验;实验后的效果     科学实验是通过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来探索问题的过程,
期刊
【摘 要】兴趣是学生为实现学习目的而自觉地去努力的心理动机,是培养智力,发展能力必不可少的因素,又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小学生随着年龄和环境的变化,兴趣也会随之产生或消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否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处于高度的自觉和积极的状态中,这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厌学     兴趣是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