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颜凋敝终身误,真善蒙尘终悲苦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jie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注张爱玲者,多关注《金锁记》和《倾城之恋》;关注《半生缘》的人,多把视线放在顾曼桢身上。其实,顾曼璐的悲剧色彩更加浓厚,她的形象更加典型。顾曼璐的人生是悲剧的集合体,她最大的悲剧在于毁灭顾曼桢其实在毁灭理想的自己。
  关键词:《半生缘》;顾曼璐;悲剧;受害者;制造者
  []
  张爱玲曾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半生缘》里,就有很多昭示阴暗丑恶的人性的“虱子”,这些“虱子”聚合后有着毁灭人的力量,推动着悲剧的发生,也加重着悲剧的色彩,让曼璐从悲剧的受害者、承担着恶变成悲剧制造者。
  一、《半生缘》里多悲凉
  张爱玲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鲁迅书写悲剧的方式,两者都突破了中国传统的喜剧和大团圆的结局模式,也都突破了传统文学中对人的单一性格形象的描写。学界很多人对于张爱玲的《金锁记》评价仅是次于鲁迅作品,不过,张爱玲笔下并不只有曹七巧那么一个病态社会下的病态的人,還有一个总被唾骂的“恶毒姐姐”顾曼璐。
  张爱玲小说的女性人物都是以悲剧的形象出现,她惯于立足现实生活,用世俗男女的经历书写社会悲剧和性格悲剧。就《半生缘》而言,里面主要出现的女性,都是悲剧形象。曼桢最后一句“再也回不去了”道出了无限酸楚;石翠芝只能守着不爱的丈夫过一生;曼璐在挣扎中生存、在悔恨中死去……
  她们虽然社会身份地位迥然不同,但都是封建旧社会的都市女子,有着新式的思想,却脱不掉封建的内里。曼桢一直敬爱姐姐但是还是有厌弃的瞬间;翠芝出过国但是却遵照家长制度嫁给所谓门当户对的沈世钧;曼璐则是竭力向上爬的小市民女子,她享受着都市生活,却无法掩盖经济上的困窘和精神上的恐慌。
  《半生缘》是一部悲剧,这无需质疑。不过很多人认为《半生缘》中悲剧色彩最浓厚的是曼桢,笔者却不以为然。相比之下,被所有人嫌弃和怨恨的曼璐的悲剧色彩更加浓厚。
  二、纯真少女成骷髅
  黑格尔的悲剧观在一定程度上能用于解释顾曼璐这个人物的悲剧性。在《半生缘》的矛盾冲突中,正义和非正义、美与丑、善与恶已经被抹杀或者混淆,没有纯善的好人,也没有纯坏的恶鬼,所有人都在看似平凡的生活中逐渐塑造着同时也被塑造着自己的命运轨迹。
  张爱玲笔下的悲剧人物,都不是令人颂扬的英雄,也不是智慧超群的智者,而是代表着社会大群体的普通人,他们面对欺压和否定,不是勇敢地做出激烈的反抗,而是无奈地挣扎、沉沦。她笔下多的是夹在新旧之间的不彻底的软弱的人物,每个人都有其性格的残缺面,而这残缺面就是其悲剧结果的缘由之一。
  或许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更适合用来表达张爱玲作品中的悲剧意味,这句话就是:“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句话用在顾曼璐身上再合适不过。
  曼璐的人生,从十六岁开始就是一个悲剧。她父亲的去世让整个家庭瞬间失去支柱,面临土崩瓦解,那个圆圆脸、梳着两条辫子的清纯少女,被逼扛起一家的生计和弟妹的学费。中国传统中作为长女应该承担的责任,让曼璐为此被迫出卖自己的身体和青春,在责任大山下含泪让淫秽好色的客人揽上腰际。那样的时代,没有给曼璐出路,而是让她用身体来换一家活路,这无疑是时代造成的悲剧。
  曼璐的悲剧更深地体现在“粉红骷髅”也就是舞女身份带来的歧视上。舞女历来都饱受嫌弃和唾骂,曼璐已经坚强地选择视而不见。可是,她出卖身体换取了奶奶母亲的养老、全家的安居、弟妹的学业前途,竟换不来家人的认可和尊重。弟弟伟民因为一本作业本就用无情的言语戳曼璐内心最柔弱的地方。曼璐的奶奶、妈妈喜欢受过高等教育的曼桢,抗拒曼璐,只是基于要靠曼璐养活而不表达出来。曼桢怜悯她,也理解她,但是还是抗拒她,不愿意让人知道有这样的姐姐。
  曼璐就像是一朵带刺的娇艳玫瑰,外表泼辣,内心却脆弱自卑,为了家人耗尽了鲜艳的外表,在将要凋谢的时候找到了婚姻作为依靠。只是,丈夫本性暴露,张豫瑾喜欢上妹妹,自己无法生育,让她一步步迈进深渊,最后万劫不复。
  三、悲剧的形成与加重
  悲剧,可以是一夕暴毙般的惨烈阵痛,也可以是慢性中毒般的步步侵蚀,《半生缘》的悲剧就是在岁月的流逝中一步步形成的。
  一开始,家庭破败,曼璐牺牲自我,为了家人放弃被人尊重的身份、追求自由幸福的机会。家人因为她的付出赢得了生存和受教育的机会,她的人生却因此开始迈向悲剧。
  曼璐的人生集各种悲剧于一体,爱情悲剧、家庭悲剧、婚姻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无一落下。家庭的重大责任,导致了曼璐的坚韧;社会的身份歧视,导致了曼璐的自卑脆弱。曼璐在花颜将凋之时,抓住了“救命稻草”祝鸿才,她内心里的传统封建思想开始显露,出家从夫的依附思想让她在婚姻中处于弱势地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思想让她萌生了恶毒的念头,最后因为不安、嫉妒和愤怒而实施了恶行,导致了曼桢的悲剧。曼璐作为悲剧的承担者,在家庭、社会、婚姻和自我的挤压下,其心灵被扭曲,最后成了悲剧的制造者。
  曼璐毁了曼桢,但从更深的角度看,她毁灭的其实是理想的自己。曼桢是她养活的,曼桢替她实现了无法实现的大学梦,曼桢之于曼璐,是无法实现的自我,她坚定地、无怨无悔地把曼桢呵护成一个新式知识分子。对于曼璐而言,曼桢是她珍视的“自我”,谁会愿意毁掉自我?她曾骂祝鸿才:“告诉你,就是她肯了,我也不肯!……我牺牲自己造出这样一个,不是给人当姨太太的!”曼璐把曼桢呵护得不染人间俗气,她曾义无反顾地为曼桢,当她的婚姻快走到尽头,她对现实的反抗毫无效果,感觉无路可走。一个人绝望到什么地步才会连自己用青春和自尊换来的另一个自己也亲手毁灭?
  花颜凋敝终身误,真善蒙尘终悲苦,顾曼璐是天使恶变的魔鬼,而社会是时代纵容的魔王,社会撕毁了曼璐的美貌、善良和愿望,让她从悲剧的受害者、承担着恶变成悲剧制造者。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诗学.
  [2]黄健编著.民国文论精选[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4.
  [3]张爱玲.半生缘[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几年,随着被告人诉讼主体地位不断上升,被告人的宪法性权利得到了理论界的普遍关注,最新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相关内容也从侧面反映了刑事诉讼法对宪法基本人权保障的落实。但与学界和立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司法实践中对被告人权利的漠视和保护机制的有限运用。以刑事诉讼的侦查阶段为例,侦查所天然具有的保密性、突击性,很容易侵犯侦查对象的权利,尤其是对特定犯罪可以采取技术侦查,对于侦查对象而言更是巨大的威胁。
摘 要:2016年以前,我国校园欺凌事件一直被认为是因学生矛盾而引发的事故,而事故一般指行为人主观上无法意控、无法预料结果的行为造成的意外事件。但校园欺凌是行为人明知后果甚至是积极追求此种后果而故意实施的行为,其手段恶劣甚至达到了犯罪程度,已不能再将其简单归纳为事故、草率处理。采取实证研究,结合国内外对校园欺凌典型事件的研究,分析校园欺凌中存在的未成年人犯罪风险,从个人到政府防控上对校园欺凌提出相
摘要:对于目前的小学教育而言,无论是哪一个学科都注重多元化教学方案,不仅使小学学生能够对学习科目富有热情,且对学习科目有极大的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更为轻松愉悦,能够全面了解学科所包含的知识点,更加的熟练掌握每一个学科的重点知识。本文主要简单分析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的渗透与研究,希望为接下来有关多元文化在小学教育当中的课题提供一定的帮助与依据。  关键词:多元文化;小學音乐教学;渗
摘 要: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的珍稀物种,其牦牛乳及其乳制品对藏区牧民的生活十分重要。近年来,牦牛乳因比普通牛乳具有更丰富的营养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牦牛乳成分特点、牦牛产乳性能及影响因素,牦牛泌乳的转录组学研究等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牦牛泌乳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泌乳生物学;牦牛;产乳性能;转录组  1牦牛乳成分特点及影响因素  牦牛乳具有浓稠醇香、高蛋白质、高矿物质和乳脂率等特点,但因其产
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教育和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努力学好功课,全面地完成智育任务。一个班级里,智育的任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都是同一的。由于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不同,能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不同,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也不同,这就造成了学习活动的最终结果是千差万别的。教育和帮助不同基础、不同特点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
摘 要:评价理论产生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分析模式,一经问世,受到广大学者的强烈关注,并广泛应用于语篇分析、外语教学、文学分析等。但马丁教授本人也注意到态度系统中存在着诸如子系统间的区分一类的疑难点。本文将结合实例,陈列部分态度系统中的易混淆点及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为使用评价理论的学者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评价理论;态度系统;难点  一、评价理论与态度系统  评价理论上世纪 90 年代马丁、怀特
摘 要:扶贫移民的城镇化安置历经了从农村社会发展到城镇社区的空间特征变化过程,并已成为地方政府促进区域减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政策选择。随着城镇化安置构建形成扶贫移民社区,社区融合的重大问题也逐渐浮现,而从空间理论的视角能够很好地结合问题性质并从问题产生原因、潜在的体制和机制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变革的治理策略,勾勒出高质量的、多途径的扶贫移民社区的治理格局框架,以期在纷繁复
一枚落叶缓缓飘零  栖息于夕照的一阙篱笆  它在等待夜幕开启  向月亮倾诉它坠落的走向  枯竭的叶面在夕照里微颤  经络顽强地左冲右突  它曾经饱飨过八面春风  享受梨花带雨的绵绵甘露  夏蝉的颂扬不绝于耳  秋来,行人纷纷驻足,  景仰它,映衬了累累硕果  如今秋风横扫落叶  它只能向隅而泣,  在夕阳篱下,品味孤独  雾霭缭绕,夜晚开启大幕  无數的星星,闪闪烁烁  初升的月华晕晕乎乎。  仰
摘要: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尼尔·波兹曼(NeilPostman)在其代表著《童年的消逝》中他批判随着电视媒体的出现,成人世界过度曝光在儿童面前,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界限模糊,提出了“童年消逝”这一命题。但是童年真的消逝了吗?现在我们还并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本文主要借助相关的名著和资料来简单的讨论这一命题。在当代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童年真的消逝了吗?  关键词:童年;儿童;童年的消逝  
[摘 要:在众多古典舞剧目中,技术技巧被广泛运用,它不仅能体现出舞者的综合能力还能使舞蹈剧目的观赏价值得到提升。技术技巧主要包括身体的柔韧性、肢体的协调性、力量的爆发性,这是一种高难度的舞蹈动作,使得舞蹈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作品的张力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本文以《罗敷行》为例,来介绍技术技巧在舞蹈剧目中的特点与重要性以及古典舞技术技巧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古典舞;技术技巧;重要性;《罗敷行》]